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体会 被引量:11
1
作者 冯珂 纪立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血管解剖位置、插线的制备、切口位置、插线深度及翼腭动脉结扎等角度,对模型塑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线 大鼠 大脑动脉阻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包玉龙 朱竟赫 +4 位作者 范英兰 刘禾 宋达夫 李显华 赵磊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1,共4页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 为探索一种较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脑含水量检测和病理观察等方法,对线栓法和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均高于线栓法模型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改良三氯化铁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在梗死范围的稳定性、脑水肿程度、梗死体积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线栓组,使该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三氯化铁 大鼠 大脑动脉 闭塞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免结扎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马福浩 胡俊豪 +3 位作者 穆秦颖 王浩 刘之荣 史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4,共7页
目的:为提高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MCAO模型制备方法——颈外动脉免结扎(ECA-LF)法,通过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比较以明确其优势。方法:10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Koizumi... 目的:为提高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MCAO模型制备方法——颈外动脉免结扎(ECA-LF)法,通过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比较以明确其优势。方法:10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Koizumi组、Longa法和ECA-LF组,比较3种方法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动物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梗死面积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劣。结果:ECA-LF组在模型制作时间上显著低于Longa组和Koizumi组;与Longa组相比,ECA-LF组Garcia评分更低,但与Koizumi组无显著差别;术后7 d,ECA-LF组小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Morris水迷宫(MWM)实验表明,ECA-LF组在学习与记忆能力上与其他实验组差别不大。ECA-LF组的脑水肿程度及脑梗死面积与其它两组相当。结论:与传统Longa法和Koizumi法相比,ECA-LF法简化手术步骤、显著缩短了模型制作时间,提高了模型的存活率,在脑卒中实验研究中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大脑动脉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家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玉 张芳妹 +6 位作者 葛朝明 蔡宏斌 范祯祯 王浩玥 马宗艳 张旭东 刘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家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造模前将45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家兔分为假手术组(5只)及模型组(40只),用自制头端蘸有石蜡的2-0钓鱼线作为线栓,由颈外动脉残端剪口,经颈内动脉置入颅内,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家兔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造模前将45只健康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家兔分为假手术组(5只)及模型组(40只),用自制头端蘸有石蜡的2-0钓鱼线作为线栓,由颈外动脉残端剪口,经颈内动脉置入颅内,堵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6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分视为造模成功。麻醉处死家兔,用2%2,3,5-三苯基氯化四唑溶液对脑片进行染色,观察梗死灶情况。对模型组中造模成功、失败及死亡的实验兔进行线栓头端直径、线栓置入深度的比较。结果模型组40只,其中死亡6只,包括术后4 h内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4只、因麻醉意外死亡2只,死亡率为15.0%;失败7只,主要为脑血管痉挛及线栓置入深度不足;造模成功27只,成功率67.5%。假手术组全部存活。造模成功家兔的线栓头端直径、置入深度分别与死亡及失败结局家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直径(mm):(0.52±0.14)比(0.45±0.40)和(0.58±0.17);深度(cm):(5.49±0.17)比(6.04±0.11)和(4.26±0.30);均P<0.05]。结论改良线栓法可成功制备家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操作简便,且可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动脉 家兔 线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缪培 张通 米海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0-1195,共6页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方式有很多,由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目前被公认是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该方法仍存在技术要求高、模型差异性大、动物死亡率高等缺陷。目前... 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方式有很多,由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目前被公认是较为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但该方法仍存在技术要求高、模型差异性大、动物死亡率高等缺陷。目前不少国内外学者通过改变线栓保留时间、线栓入路、线栓类型及线栓插入深度等制造了多种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本文分别对不同的线栓法模型之间以及线栓法和其他造模方式之间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的脑缺血模型脑梗死病理生理变化不同,对于大鼠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动脉闭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晓彪 王建伟 +2 位作者 胡卫星 戴建础 崔尧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37,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 目的 :比较两种大脑中动脉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稳定和可靠的模型。方法 :选用 Ethicon缝线 (直径 0 .16 mm )和 Takeno钓鱼线 (直径 0 .2 0 mm ) ,按 Koizumi和 L onga插线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 2 h再灌注 4h和 2 2 h神经病学评分计算有效率和死亡率。TTC染色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结果 :Koizumi模型再灌注 4h有效率和 2 2 h梗死面积百分比较 L onga法为高 ,而再灌注 4h死亡率较低。结论 :大鼠 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 Koizumi法优于 L onga法。理想的大鼠插线模型受插线直径、插线头端形态、插入深度和大鼠体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流模型 大脑动脉 线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华 刘月美 +2 位作者 关芮 徐昭 朱文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对颈总动脉穿刺法及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时效性、成功率、死亡率比较。方法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颈总动脉穿刺法组与传统线栓法组,将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 目的对颈总动脉穿刺法及传统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的时效性、成功率、死亡率比较。方法将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颈总动脉穿刺法组与传统线栓法组,将线栓从颈总动脉插入,栓塞大脑中动脉。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于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统计24 h成功率及死亡率。结果颈总动脉穿刺法和传统手术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的插线栓时间、成功率、死亡率分别为(82.3±17.4)s和(164.6±22.0)s,差异有显著性(P<0.01);87.5%和6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6.25%和18.75%,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穿刺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简单省时,创伤小,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大脑动脉 线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作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规范 被引量:5
8
作者 廖维靖 范明 杨万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1期673-676,共4页
关键词 线阻断大脑动脉 缺血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荣森 王舒 沈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3,共4页
在缺血性脑病的研究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必不可少。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涌现出大量改良方法,但实施中也存在诸多分歧和影响因素。由于实验研究的需要,文中就模型的制备流... 在缺血性脑病的研究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备必不可少。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被公认为是较理想的造模方法,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涌现出大量改良方法,但实施中也存在诸多分歧和影响因素。由于实验研究的需要,文中就模型的制备流程、影响因素及其现状进行综述,力求获得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模型 线 大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手术操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将通 赵忠 +1 位作者 蒙息标 田顺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8-71,共4页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手术操作对模型的成功制作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大鼠颈部主要动脉的解剖位置、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手术左右...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被普遍认为是标准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手术操作对模型的成功制作起着关键作用。文章从大鼠颈部主要动脉的解剖位置、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手术左右侧别的选择,以及插线位置的选择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线 脑缺血模型 大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佳线栓头端直径建立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文芳 王东 崔景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6-391,共6页
目的: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小鼠(25—30g)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确定最佳线栓头端直径。方法:将140只健康雄性C57BL/6J、体重25—30g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再根据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分为0.24mm组,0.25mm组,0.26mm组,0.2... 目的: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小鼠(25—30g)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确定最佳线栓头端直径。方法:将140只健康雄性C57BL/6J、体重25—30g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再根据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分为0.24mm组,0.25mm组,0.26mm组,0.27mm组,0.28mm组及0.29mm组,每组各20只小鼠。采用头端直径不同大小的线栓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缺血1h后,进行脑多普勒血流检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T2加权成像(T2WI),恢复血流灌注24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及TTC染色,明确最佳线栓头端直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体重25—30g小鼠,线栓头端直径在0.25mm—0.28mm之间都可以形成梗死灶。与其他组相比,线栓头端直径为0.26mm,Longa评分在1—3分最多、梗死面积最大(0.26mm vs 0.24mm、0.25mm、0.28mm、0.29mm P<0.0001);线栓头端直径小于0.24mm或大于0.29mm,都不能形成梗死。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及T2加权成像(T2WI)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0.26mm组线栓头端能够完全堵塞大脑中动脉血流,损伤侧血运与对侧相比,血运降至0,成功建立脑梗死模型。结论: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率与线栓头端直径大小密切相关,体重为25—30g小鼠用直径为0.26mm的线栓成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线头端直径 脑梗死 大脑动脉阻塞 磁共振血管成像 T2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梗死后脑组织HDAC9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麦汉滔 姜涛 +3 位作者 张爱武 吕田明 杨灿洪 覃偲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2-816,共5页
目的检测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小鼠不同部位脑组织HDCA9的表达及胞内分布变化,探讨HDAC9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1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与手术组(12只),将手术组术后Longa评分2~3分的小鼠纳入MCAO组(9... 目的检测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后小鼠不同部位脑组织HDCA9的表达及胞内分布变化,探讨HDAC9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1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与手术组(12只),将手术组术后Longa评分2~3分的小鼠纳入MCAO组(9只),术后3 d断头取脑,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DAC9脑组织内分布位置与胞内分布变化,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不同部位(梗死侧/对侧皮层/MCAO组小脑/假手术组皮层/假手术组小脑)HDAC9的表达变化。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脑梗死后,梗死灶周围脑组织HDAC9的荧光强度较其他部位明显增强。高倍镜下与假手术组对比,梗死灶周围HDAC9胞浆内表达增多,核内表达减少;(2)蛋白与m RNA表达检测:与各组对比,梗死侧脑组织HDAC9表达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蛋白与m RNA表达情况相一致。结论 HDAC9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冉 贺茂林 +1 位作者 张巍 黄一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94.4±19.9)mm3,通心络组为(72.1±13.4)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3.3±0.6)分,通心络组为(2.6±0.6)分。再灌注5d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123.9±18.6)mm3,通心络组为(100.2±12.8)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2.1±0.4)分,通心络组为(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5)。结论通心络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通心络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大脑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Wistar大鼠 梗死体积 对照组 24h 给药方案 不同时间 预处理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