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压缩气流中平面液体层雾化的线性稳定性理论推导(英) 被引量:8
1
作者 曹建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49-355,共7页
论述了平面粘性液体层喷射进入可压缩气流中的线性稳定性。根据液体、气体的质量和动量守恒,推导出了Tem poral、Convective 和Absolute 不稳定雾化模型的各种特性方程,其解具有二种形式:para-si... 论述了平面粘性液体层喷射进入可压缩气流中的线性稳定性。根据液体、气体的质量和动量守恒,推导出了Tem poral、Convective 和Absolute 不稳定雾化模型的各种特性方程,其解具有二种形式:para-sinuous和para-varico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定性理论 平面液体层雾化 可压缩气流 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稳定性理论在圆管充分发展两相流型研究中的应用
2
作者 赵建福 李会雄 胡文瑞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圆截面光滑直管内充分发展的两流体同心环状流的线性稳定性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预测两相流型转换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本文评述了该流动构型的线性稳定性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该流动构型的失稳机制及其与两相流型转换间的... 圆截面光滑直管内充分发展的两流体同心环状流的线性稳定性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在预测两相流型转换方面也有着重要应用.本文评述了该流动构型的线性稳定性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该流动构型的失稳机制及其与两相流型转换间的关系,并针对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地面模拟实验问题,探讨了今后需要着重研究的若干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定性理论 两相流型 微重力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樊佳坤 姚方舟 +3 位作者 黄江涛 徐家宽 乔磊 白俊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46,共17页
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 stability theory,LST)的e^(N)方法是边界层转捩预测中比较可靠的方法之一。为了将传统LST特征值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幅度简化和自动化,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边界层相似性解的... 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 stability theory,LST)的e^(N)方法是边界层转捩预测中比较可靠的方法之一。为了将传统LST特征值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幅度简化和自动化,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在边界层相似性解的LST分析样本集上进行训练,针对流向和横流不稳定性,分别在自然层流翼型和无限展长后掠翼上预测扰动的当地增长率、N因子和转捩位置,结果与标准LST一致性良好;验证了CNN可以将边界层剖面速度型导数信息编码为满足伽利略不变性的标量特征,在翼型边界层中起到了表征压力梯度的作用,在后掠翼边界层中起到了表征横流强度的作用;在CNN对LST特征值预测的基础上,以LST控制方程、边界条件和平凡解惩罚项构造总损失函数来训练内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实现了在不依赖样本的情况下对LST特征函数的准确预测,结果表明PINN可以为LST的特征函数问题提供有效的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定性理论 e^(N)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 内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流向不稳定性 横流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碎裂过程的不稳定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建明 彭畅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1期55-61,共7页
喷雾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动力装置的燃烧室中,液体雾化能够明显增大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使随之发生的燃烧、传质传热过程大为加强。因此,雾化机理的研究对于实际喷雾和燃烧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是十分重要... 喷雾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动力装置的燃烧室中,液体雾化能够明显增大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积,使随之发生的燃烧、传质传热过程大为加强。因此,雾化机理的研究对于实际喷雾和燃烧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是十分重要的。喷射射流的一级碎裂是当今国际流体与燃烧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其进行不稳定性研究异常繁复,每进展一步都是难能可贵的,至今尚未完善。本文将系统研究液体喷射的多级表面波、气液交界面的瑞利波和泰勒波、表面波的时间、空间和时空模式、扰动的维数、线性和非线性不稳定性理论等喷雾理论中的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碎裂过程 多级表面波 瑞利波和泰勒波 时间、空间和时空模式 扰动的维数 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物化稳定性方程在可压缩边界层中应用的检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明 周恒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83-893,共11页
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研究了可压缩边界层中扰动的演化,并与由直接数值模拟(DNS)所得进行比较.目的在检验PSE方法用于研究可压缩边界层中扰动演化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无论是亚音速还是超音速边界层,由PSE方法和由DNS方法所得结果都... 用抛物化稳定性方程(PSE),研究了可压缩边界层中扰动的演化,并与由直接数值模拟(DNS)所得进行比较.目的在检验PSE方法用于研究可压缩边界层中扰动演化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无论是亚音速还是超音速边界层,由PSE方法和由DNS方法所得结果都基本一致,而温度比速度吻合得更好.对超音速边界层,还计算了小扰动的中性曲线.与线性稳定性理论(LST)的结果相比,二者的关系和不可压边界层的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化稳定性方程 直接数值模拟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性金属中的正激波稳定性问题
6
作者 于明 刘福生 李英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9-515,共7页
G.H.Miller等把高压金属中的粘性激波作为强间断面处理,解析推论出:在大粘性系数条件下小扰动激波是不稳定的,物质粘性是导致失稳的因素。本文中针对平面正激波,认为高压金属中的粘性激波的物理量是连续变化的,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用数... G.H.Miller等把高压金属中的粘性激波作为强间断面处理,解析推论出:在大粘性系数条件下小扰动激波是不稳定的,物质粘性是导致失稳的因素。本文中针对平面正激波,认为高压金属中的粘性激波的物理量是连续变化的,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用数值解推论出:在有粘性条件下小扰动激波都是稳定的,物质粘性是致稳的因素。指出G.H.Miller等获得错误结论的原因在于:从无粘流动解推出的小扰动边界条件导致粘性激波小扰动增长。给出实验确定的小扰动速度梯度的边界条件,这样既可以把粘性正激波作为强间断面处理,也能够保证粘性正激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激波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理论 粘性金属 物质粘性 广义Rankine-Hugoniot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掠角对后掠机翼边界层稳定性及转捩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朋朋 黄章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13-1321,共9页
后掠机翼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及转捩对翼型的设计及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机翼后掠角是引起后掠机翼边界层横流失稳的关键参数之一.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了展向无限长后掠机翼的基本... 后掠机翼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及转捩对翼型的设计及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机翼后掠角是引起后掠机翼边界层横流失稳的关键参数之一.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计算了展向无限长后掠机翼的基本流场;通过求解Orr—Sommerfeld方程得到了扰动Tollmien.Schishting波演化的中性曲线及幅值曲线,研究了后掠角对后掠机翼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采用eN方法进行了转捩预测.研究发现,随后掠角的增大,横流强度和扰动幅值放大指数n均先增加后减小,且后掠角在40°~50°之间横流强度达到最大值.当后掠角在50°左右时,用转捩预测eN方法计算的幅值增长指数Ⅳ值最大,导致转捩发生所需的初始扰动幅值最小,转捩最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掠角 后掠机翼 流动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理论(LST) e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锁模超短脉冲激光输出的稳定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庞春丽 苏艳 郑植仁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1-273,共3页
为了研究非线性增益饱和效应对自锁模激光器超短脉冲输出的影响,采用L iapunov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描述自锁模激光输出的微分方程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锁模定态存在的条件并讨论了各定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增益饱和能量小于一个特定... 为了研究非线性增益饱和效应对自锁模激光器超短脉冲输出的影响,采用L iapunov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描述自锁模激光输出的微分方程组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锁模定态存在的条件并讨论了各定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增益饱和能量小于一个特定值时,自锁模激光振荡器会同时存在两个锁模定态,其中能量较小的一个是稳定的,而且随着增益饱和能量的增大,此稳定自锁模态的能量增大、脉宽变窄,它应该是自锁模激光振荡器实际工作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光学 增益饱和能量 Liapunov线性稳定性理论 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碳表面对高超声速边界层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蔚彰 赵瑞 +2 位作者 桂裕腾 吴杰 涂国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41-2749,共9页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会使壁面摩阻和热流显著增加,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性能。微孔隙表面在不明显改变平均流场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边界层转捩,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在马赫数为6的Ludwieg管风洞中研究泡沫碳孔隙材料对尖锥边界层中不稳定波...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会使壁面摩阻和热流显著增加,严重影响飞行器的性能。微孔隙表面在不明显改变平均流场的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边界层转捩,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在马赫数为6的Ludwieg管风洞中研究泡沫碳孔隙材料对尖锥边界层中不稳定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尖锥边界层存在明显的第2模态波,其特征频率随着流向位置增加而减小。相比于光滑表面,泡沫碳表面使不同流向位置上的第2模态波增长率均有明显下降,至少延长第2模态传播区域21.6%。此外,采用阻抗管测量泡沫碳表面的声学特性获取阻抗模型系数,并结合线性稳定性理论预测了泡沫碳表面扰动模态增长率,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变化趋势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稳定性 微孔隙表面 高超声速 风洞试验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压缩剪切层与边界层流动相互作用的稳定性研究
10
作者 祁智 刘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为了探究可压缩剪切层与边界层组合流动稳定性规律,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这种组合流动的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平均流动模型取双曲正切函数描述的可压缩剪切层与可压缩相似边界层速度剖面的直接叠加。采用整体数值方法 (Global)求解... 为了探究可压缩剪切层与边界层组合流动稳定性规律,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对这种组合流动的线性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平均流动模型取双曲正切函数描述的可压缩剪切层与可压缩相似边界层速度剖面的直接叠加。采用整体数值方法 (Global)求解组合流动线性稳定性方程,获得全部不稳定模态。结果表明,在这样的组合流动中,存在两个不稳定模态,一个与剪切层相关的不稳定模态,另一个是与边界层相关的不稳定模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剪切层与壁面之间的距离、扰动频率、雷诺数、马赫数、速度梯度、温度梯度对这种组合流动稳定性的影响。马赫数增大对不稳定模态起抑制作用,剪切层对边界层的不稳定模态的促进、抑制作用与马赫数、扰动频率有关,边界层对剪切层不稳定模态基本上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缩边界层 可压缩剪切层 组合流动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流表面波理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建明 《新能源进展》 2014年第3期165-172,共8页
在过去的20年中,喷雾科学与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喷雾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领域。其发展主要表现在数学模型的进展、数值计算分析的不断完善和光学测试技术的改进与开发,重要性日益显著。本文论述了利用线性稳... 在过去的20年中,喷雾科学与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喷雾学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领域。其发展主要表现在数学模型的进展、数值计算分析的不断完善和光学测试技术的改进与开发,重要性日益显著。本文论述了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稳定性理论对典型的圆射流、平面液膜射流和环状液膜射流碎裂过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 射流 线性稳定性和非线性稳定性理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型喷嘴对凝胶推进剂雾化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孝 刘旺 +1 位作者 杨立军 富庆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2-240,共9页
为了研究椭圆型喷嘴对凝胶推进剂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其初次雾化中的射流稳定性问题,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采用正则模方法,得到了凝胶推椭圆射流的色散关系,即空间增长率和扰动波数的理论关系,基于此,讨论了各个物理因素对于射流稳... 为了研究椭圆型喷嘴对凝胶推进剂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其初次雾化中的射流稳定性问题,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采用正则模方法,得到了凝胶推椭圆射流的色散关系,即空间增长率和扰动波数的理论关系,基于此,讨论了各个物理因素对于射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包括椭圆截面的离心率、表面张力系数、粘度、非牛顿流变特性中的弹性、时间常数比。同时,着重分析了弹性对于椭圆射流特有的轴转换现象的影响规律,结合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各物理因素对于凝胶初次雾化的作用规律。本文发现随着表面离心率、表面张力的增加以及粘性的减弱,椭圆射流的增长率增加,有利于提高凝胶初次雾化效果;凝胶推进剂的非牛顿流变特性对其初次雾化过程影响显著,尤其是弹性的作用,随着弹性的增加或者时间常数比的减小,椭圆射流的稳定性减弱,导致射流更容易破裂,进而达到良好的雾化效果。并且,弹性会抑制射流轴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射流 喷嘴动力学 凝胶推进剂 线性稳定性理论 轴转换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散射理论在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预测中应用的检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斯特 董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e^(N)方法是物理意义明确的转捩预测方法之一,但它无法考虑边界层中的局部突变(如粗糙元、缝隙、台阶等)对转捩的影响.而后者在飞行器表面经常出现.近期发展的局部散射理论框架提供了该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该理论框架从转捩的物理机理出... e^(N)方法是物理意义明确的转捩预测方法之一,但它无法考虑边界层中的局部突变(如粗糙元、缝隙、台阶等)对转捩的影响.而后者在飞行器表面经常出现.近期发展的局部散射理论框架提供了该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该理论框架从转捩的物理机理出发,定量刻画局部感受性和线性模态的局部散射两个机制,并用参数化的感受性系数和透射系数修正转捩判据.为了验证该理论框架的有效性,设计了一套高超声速边界层的直接数值模拟方案:分别在光滑壁与粗糙壁两种工况下引入相同的初始失稳模态,计算它们触发转捩的过程,并定量考察粗糙元对转捩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描述线性模态局部散射机制的理论预测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边界层 转捩预测 线性稳定性理论 局部散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罩型线短舱边界层的转捩位置预测
14
作者 文豪 苏彩虹 +2 位作者 张美红 刘凯礼 王美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54,I0001,共13页
在设计短舱外罩型线时,希望尽可能使其表面边界层保持层流状态,以减小摩阻,提高有效载荷。理解边界层的转捩机制,并准确预估转捩发生的位置,有利于有效评估不同外罩型线设计方案。以巡航状态下3种不同外罩型线的通气短舱为研究对象,采... 在设计短舱外罩型线时,希望尽可能使其表面边界层保持层流状态,以减小摩阻,提高有效载荷。理解边界层的转捩机制,并准确预估转捩发生的位置,有利于有效评估不同外罩型线设计方案。以巡航状态下3种不同外罩型线的通气短舱为研究对象,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了边界层稳定性特征,并综合考虑T-S波和激波诱导分离泡这两种转捩机制,预测了不同外罩型线下短舱边界层的转捩位置。结果表明,逆压梯度越大,T-S波越不稳定,流动分离的位置也越靠前。因此,设计时应尽可能保持大范围的顺压梯度并减小逆压梯度,这将有利于推迟转捩发生。此外,针对风洞实验中的短舱缩比模型,比较了预测的转捩位置与实验转捩位置,发现两者的转捩线在形态上非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捩预测 短舱 边界层 线性稳定性理论 e^(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超音速边界层的湍流转捩模式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亮 符松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建立一种合理反映扰动模态和可压缩性影响的新型k-ω-γ转捩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假设脉动动能k由湍流脉动部分和非湍流脉动部分组成,且在模化后者时采用了稳定性分析的结果;(2)在间歇因子γ方程的源项中,构造了具有"自动判断转... 建立一种合理反映扰动模态和可压缩性影响的新型k-ω-γ转捩模式.其主要特点为:(1)假设脉动动能k由湍流脉动部分和非湍流脉动部分组成,且在模化后者时采用了稳定性分析的结果;(2)在间歇因子γ方程的源项中,构造了具有"自动判断转捩起始位置"功能的函数;(3)通过构造新型的物面法向长度尺度,保证了模式中所有的表达式均由当地变量构成,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现代CFD程序之中.该模式在亚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条件下的边界层流动中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式可应用于较宽马赫数范围内的自然转捩以及旁路转捩过程,所具有的捕捉流动转捩的性能优于国际上的现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边界层 转捩 湍流模式 间歇因子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对扰动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湘江 涂国华 +1 位作者 张涵信 沈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7,共6页
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带有入射斜激波的、来流马赫数Ma=4.5条件下的平板边界层的失稳特性。重点考察了在由于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平板边界层上形成分离区,又进而产生激波、膨胀波和旋涡等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场上游,引... 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带有入射斜激波的、来流马赫数Ma=4.5条件下的平板边界层的失稳特性。重点考察了在由于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平板边界层上形成分离区,又进而产生激波、膨胀波和旋涡等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场上游,引入小扰动的TS波后,扰动波传播通过带有这些复杂流动现象的流场时,扰动波的发展变化特点。通过对流场中扰动波(包括基本波和衍生波)演化特征的分析,研究分离和激波等复杂流动现象对平板边界层稳定性的影响特点。数值模拟发现,激波的出现不同于一般的压缩波,在亚声速区与超声速区对扰动波演化的影响是不同的,此外,分离对扰动有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 线性稳定性理论 直接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合金快速凝固组织形成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忠伟 介万奇 坚增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13-15,共3页
回顾了固液界面形态稳定性理论,分析了单相合金快速凝固组织形成的原理,最后介绍了快速凝固技术的最新应用。
关键词 快速凝固 固液界面 枝晶生长 单相合金 形态稳定性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人工转捩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红军 沈清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102,共5页
为确保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安全工作,其压缩面边界层在进入其内流道前必须完成转捩。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转捩需要,依据二维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理,尝试了一种新型低阻高效的边界层人工转捩方法,在FD-07风洞中开展了试验验证。试验... 为确保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安全工作,其压缩面边界层在进入其内流道前必须完成转捩。针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边界层转捩需要,依据二维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机理,尝试了一种新型低阻高效的边界层人工转捩方法,在FD-07风洞中开展了试验验证。试验中首先通过进气道对称面压力分布和激波纹影获得进气道的自起动情况,进而推断进气道入口前的边界层转捩情况。试验包括进气道前体边界层自然转捩和人工转捩,试验结果表明在Ma=5、6,迎角α=0°来流条件下,使用同一波长的人工转捩带可以成功实现进气道边界层转捩,验证了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设计的人工转捩带在宽马赫数范围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人工转捩 线性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层流分离泡的粘性绕流精确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9
作者 刘方良 韩忠华 +1 位作者 宋文萍 张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0-835,共6页
高精度CFD求解器是翼型设计的基础,而翼型流动转捩的准确预测是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关键之一。eN方法是比较可靠的且可应用于翼型设计的转捩判断方法,但目前国内耦合eN转捩预测与二维雷诺平均N-S(RANS)方程求解器的研究仍需要通过求解层... 高精度CFD求解器是翼型设计的基础,而翼型流动转捩的准确预测是提高数值模拟精度的关键之一。eN方法是比较可靠的且可应用于翼型设计的转捩判断方法,但目前国内耦合eN转捩预测与二维雷诺平均N-S(RANS)方程求解器的研究仍需要通过求解层流边界层方程为转捩判断提供所需的边界层信息。这种方法不能处理含层流分离泡的流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发展了一种直接求解RANS方程为转捩判断提供高精度的边界层解的方法,耦合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的eN转捩判断方法实现了含层流分离泡流动的转捩点自动判断。采用文中方法对含层流分离泡的翼型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转捩预测位置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气动力计算精度得到了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方程 eN转捩判断方法 线性稳定性理论 边界层转捩 层流分离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流驻波增长因子模式在跨声速边界层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轩 徐家宽 +2 位作者 张扬 乔磊 白俊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116,共9页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表面边界层的转捩预测方面,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 sta-bility theory,LST)的e^(N)方法是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非常信赖的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线性稳定性理论求解过程较为复杂,难以推广应...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表面边界层的转捩预测方面,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 sta-bility theory,LST)的e^(N)方法是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非常信赖的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线性稳定性理论求解过程较为复杂,难以推广应用到复杂的气动外形。随着当地化转捩模式的快速发展,将传统线性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流程模式化,即将线性稳定性理论分析转化为一个CFD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在Coder&Maughmer发展了二维Tollmien-Schlichting(T-S)波的增长因子输运方程之后,本文作者于2019年首次提出了低速边界层的横流驻波增长因子输运方程,并在2020年将其拓展至跨声速流动。本文选取了只针对跨声速后掠翼边界层横流转捩的试验标模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经过验证,所提出的横流关键指示因子的当地化预测公式构造合理,增长因子模式的预测结果与标准LST和风洞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定性理论 e^(N)方法 增长因子 转捩模式 横流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