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思维方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郑颖 曹福存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5期88-89,共2页
非线性思维改变人们对现实世界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影响着景观设计的思维模式。本文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在景观中的应用为例,对整体性思维、过程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线性 线性思维方式 景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种任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答黄海澄先生
2
作者 叶知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8-54,共7页
论一种任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答黄海澄先生叶知秋黄先生告诫我说:你“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例如‘扯着自己的头发升天,之类是很难理解非线性动力结构系统的”;你“在理论上的失误不是在个别问题上的偶然疏忽或提法不当,而是... 论一种任性的“非线性思维方式”─—答黄海澄先生叶知秋黄先生告诫我说:你“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例如‘扯着自己的头发升天,之类是很难理解非线性动力结构系统的”;你“在理论上的失误不是在个别问题上的偶然疏忽或提法不当,而是在思维方式上拒绝接受主要由现代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思维方式 自我调节 自调节 改变自我 自稳态 生存与发展 生存压力 适应对象 审美论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稿启事 “不同情境下领导者线性思维方式与非线性思维方式选择和融合”专题研究
3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0-150,共1页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更新迭代加速,“互联网+”让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各种信息的传播变得空前迅捷,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开放、多元,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世界正处于一个充满易...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更新迭代加速,“互联网+”让社会知识的积累和各种信息的传播变得空前迅捷,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开放、多元,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国际形势波谲云诡,世界正处于一个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乌卡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领导者,如果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用干部还是习惯采用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即线性思维方式,就会越来越看不清方向、抓不到关键,导致看待问题模糊、研究问题茫然、处理问题昏然,对领导工作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思维 约稿启事 线性思维方式 互联网 不同情境 突发事件 外部环境 专题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科学思维方式与大学课程实践的科学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叶信治 《现代大学教育》 2004年第2期10-13,共4页
经典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之处。两种科学思维方式所支配的大学课程实践表现出不同的科学性。大学课程实践应该吸收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精华 ,形成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性 ,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 科学思维方式 大学 课程实践 科学性 线性思维方式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中的领导谋断思维方式
5
作者 张德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领导谋断 直觉思维方式 领导者 领导运筹 改革开放 领导决断 行动方案 分析论证 参谋人员 线性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的反映
6
作者 郭勇 孙栋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9-41,52,共4页
从反映模式的历史演进反顾人类认识论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狭隘的线性思维方式向现代认识论“探幽入微”式的视角转变,显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都未能达到对反映活动的有机、综合、系统的一体化揭示,而是... 从反映模式的历史演进反顾人类认识论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狭隘的线性思维方式向现代认识论“探幽入微”式的视角转变,显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它们都未能达到对反映活动的有机、综合、系统的一体化揭示,而是将完整统一的反映过程肢解、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多维度 线性思维方式 创造意识 主体活动 思维活动 外部世界 思维模式 方法体系 认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罗塞美学思想概观
7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4-48,共5页
著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1862—1927)毕其一生,从事艺术史的妍究。他的代表作《艺术的起源》一书发表于1894年,该书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几个在当时还保留着原始文化残迹的部落的考察,运用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和系统分析... 著名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Ernst Gross,1862—1927)毕其一生,从事艺术史的妍究。他的代表作《艺术的起源》一书发表于1894年,该书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几个在当时还保留着原始文化残迹的部落的考察,运用逻辑与事实相统一的方法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性质和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得出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结论。因而不仅在文艺学美学方面,而且在文化人类学方面,都有其理论上和史料上的价值,影响深远。如奥地利艺术史家赫尔内斯、德国史学家屈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他的观点,俄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其《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大量地引述了他的观点,并称这些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塞 美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美学 社会性 审美发生 生物性 线性思维方式 功利性 审美形式 社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