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场地效应研究的传递台站线性反演法——以芦山地震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红玉 于湘伟 章文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11,共14页
采用线性反演法研究了地震动的场地效应,并针对线性反演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传递台站"的方法来扩展其应用.通过传递台站,地震事件不再局限于必须被参考台记录到,台站也不再局限于须与参考台站同时获取到地震记录,改进后可大大... 采用线性反演法研究了地震动的场地效应,并针对线性反演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传递台站"的方法来扩展其应用.通过传递台站,地震事件不再局限于必须被参考台记录到,台站也不再局限于须与参考台站同时获取到地震记录,改进后可大大增加数据样本,使得结果更趋稳定.同时,对于原来难以参与分析的台站,也可得到其场地反应.研究中,还采用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非参考台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场地反应和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将所提方法应用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周边区域,分析了这一地区的强震台站的场地反应和地震波衰减因子Q_s值.研究结果显示,当采用一个和二个传递台站进行分析时,所能利用的地震事件和所能求解场地反应的台站数目逐步增加,随着数据样本的增加,分析结果趋于稳定.研究区域的Q_s值拟合结果为Q_s(f)=334.16f^(0.73).遗传算法结果表明,线性反演法中所选取的参考台站有其自身的场地反应.当利用遗传算法获得的参考场的场地反应去校正线性反演法的结果时,对于多数场地,两者的结果符合得很好,说明了遗传算法的结果可以合理地认为是场地较为真实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传递台站 线性反演法 遗传算 Q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法修正HVSR的场地效应研究
2
作者 陈学良 陈科霖 +1 位作者 兰景岩 李兴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8,共9页
为进一步研究工程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基于水平垂直谱比法(HVSR)、线性反演法2种经验方法对四川强震区地震动场地效应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依据震级、台站、震中距离等因素挑选出汶川地震余震中由17个强震动台站捕获的233组强震动波形;... 为进一步研究工程地震动场地效应的影响,基于水平垂直谱比法(HVSR)、线性反演法2种经验方法对四川强震区地震动场地效应进行对比分析.首先,依据震级、台站、震中距离等因素挑选出汶川地震余震中由17个强震动台站捕获的233组强震动波形;其次,基于龙门山地区铰链三段式衰减模型,采用线性反演法估计S波的品质因子Q_(s),同时应用旋转HVSR、多向HVSR 2种方法解释了地震波传播中方位角对HVSR场地效应的影响机制;最后,分析了线性反演法与HVSR法计算的场地效应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HVSR法以提高场地效应评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域S波的品质因子与频率相关,且在0.4~20.0 Hz内近似等于199.2f 0.8(f为频率);HVSR的结果具有优势方向,随着方位角的改变,场地效应会在某一角度突然增大,与场地土层的各向异性有关;竖向地震动的放大,即场地土层、工程基岩或中深部硬岩层耦合形成的竖向场地效应,是HVSR法与线性反演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Qs值 线性反演法 HVSR 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参考场地的广义线性反演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傅磊 李小军 陈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0-1298,共9页
为了克服广义线性反演方法(GIT)中理想的参考场地难以找到的局限性,本文将四分之一波长法计算的平均场地放大系数和谱衰减法计算的高频衰减参数作为GIT方法的经验参考场地(ERS)。以2008年5月至8月间28个强震动台站记录的95个汶川8.0级... 为了克服广义线性反演方法(GIT)中理想的参考场地难以找到的局限性,本文将四分之一波长法计算的平均场地放大系数和谱衰减法计算的高频衰减参数作为GIT方法的经验参考场地(ERS)。以2008年5月至8月间28个强震动台站记录的95个汶川8.0级地震余震的615组强震动记录为例,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验证了ERSGIT的合理性,并讨论了各类方法之间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ERSGIT方法、传统GIT方法和非参数化GIT方法计算得到的平均应力降依次为1.15MPa,0.78MPa和0.52MPa;ERSGIT方法和传统GIT方法得到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f)=75.02f1.27和Q(f)=65.56f1.22。以场地的卓越频率为分界,ERSGIT方法得到的局部场地响应在长周期和高频部分分别与H/V谱比法和传统GIT方法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场地响应 品质因子 应力降 广义线性反演法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差定位程序反演算法剖析及改进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清东 王光明 朱良保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详细分析双差定位程序中SVD和LSQR两种反演算法的优缺点,引入线性Tarantola反演法,通过动态数组和全局变量对程序进行改进,使程序结构体系更清楚,对计算机内存的要求降低,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表明,双差定位法能够得到震源间精确的相对... 详细分析双差定位程序中SVD和LSQR两种反演算法的优缺点,引入线性Tarantola反演法,通过动态数组和全局变量对程序进行改进,使程序结构体系更清楚,对计算机内存的要求降低,提高了计算效率。结果表明,双差定位法能够得到震源间精确的相对位置,Tarantola方法的定位精度和抗噪能力高于SVD方法,内存占用和计算速度也远远优于SV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程序 反演 动态数组 全局变量 线性Tarantola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放大效应的估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章文波 周雍年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9个台站得到的13次近场地震记录分析了场地放大效应。其中一些台站位于废弃的地下煤矿坑道内,最深的一个台站在地下 822 m处。首先检验确定了地面反射波对地下场地的入射波没有很大影响,然后利用地下基岩场地...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9个台站得到的13次近场地震记录分析了场地放大效应。其中一些台站位于废弃的地下煤矿坑道内,最深的一个台站在地下 822 m处。首先检验确定了地面反射波对地下场地的入射波没有很大影响,然后利用地下基岩场地台站(- 822 m)作参考场地,用线性反演法来同时分离震源、传播途径和局部场地效应。结果发现:在 1至 10Hz的频段上S波品质因子Qs基本上与频率成正比;与以地面基岩场地作参考场地所得的结果相比较,地面基岩场地的反应并不是一常数,它在大于 6 Hz的高频段上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事例中,在6至 10 Hz的频段上这个放大系数约为2至4。这表明由于地面基岩场地本身的放大作用,将导致在作场地地震动预测时会低估地震作用。最后采用一种新的非参考场地法,即遗传算法,用w2震源模型来估计绝对场地效应。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对大多数台站场地来说,所得的绝对场地效应与以地下基岩台站作参考场地所得的相对场地效应十分一致。这表明在作场地地震动分析时,当仔细考虑了反射波对入射波的影响后,地下或井下基岩场地是比地面基岩场地更合适的参考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效应 参考场地 线性反演法 遗传算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庆忠 黄捍东 +2 位作者 魏修成 叶连池 毛志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大兴砾岩体是华北地区十分典型的复杂油气储层,储层不仅横向变化大,而且岩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也较强。本文根据本区速度与岩性的关系、时间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在测井实测的岩性约束下反演得到精确的储层厚度,从而计算... 大兴砾岩体是华北地区十分典型的复杂油气储层,储层不仅横向变化大,而且岩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也较强。本文根据本区速度与岩性的关系、时间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在测井实测的岩性约束下反演得到精确的储层厚度,从而计算出目的层砾岩体厚度在平面的变化,寻找出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砾岩体储层。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对大兴砾岩体油藏的滚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层 岩性 速度 时间 地震非线性反演法 测井 油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强震记录进行场地反应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欧阳行艳 章文波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 场地反应对地震动的影响是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些破坏性大地震的震害资料表明局部场地反应可以大大加剧地面运动和建筑结构的破坏。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利用强震记录来分析场地地震反应的方法,并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对于场地地震动反应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反应 线性反演法 传统谱比 参考事件 遗传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inversion for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based on chaotic DE-BP algorithm 被引量:5
8
作者 戴前伟 江沸菠 董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18-2025,共8页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 Nonlinear resistivity inversion requires effici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model for better inversion results.An evolutionary BP neural network(BPNN)approach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 was presented,which was able to improve global search ability for resistivity tomography 2-D nonlinear inversion.In the proposed method,Tent equation was applied to obtain automatic parameter settings in DE and the restricted parameter Fcrit was use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nverging to global optimum.An implementation of proposed DE-BPNN was given,the network had one hidden layer with 52 nodes and it was trained on 36 datasets and tested on another 4 synthetic datasets.Two abnormity model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E-BP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BP,conventional DE-BP and other chaotic DE-BP methods in stability and accuracy,and higher imaging quality than least square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nonlinear invers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back propagation network Tent 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