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的降解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东 程凤梅 柳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2,共3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进行跟踪测试,研究其降解行为。通过IR研究mLLDPE和LLDPE的光氧化,结果发现,mLLDPE的羰基指数及不饱和双键的变化快于LLDPE... 采用红外光谱法(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传统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薄膜进行跟踪测试,研究其降解行为。通过IR研究mLLDPE和LLDPE的光氧化,结果发现,mLLDPE的羰基指数及不饱和双键的变化快于LLDPE;利用DSC研究热力学降解,结果发现,mLLDPE的氧化初始温度及焓的变化也明显低于LLD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薄膜 光氧化 热力学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2
作者 顾军渭 张秋禹 +3 位作者 党婧 王小强 张军平 郭飞鸽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2-45,共4页
用粉末共混-模压成型法制备碳化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SiC/LLDPE)导热复合材料,探讨了SiC和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Si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的体积分数为30·4%时,复合材料... 用粉末共混-模压成型法制备碳化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SiC/LLDPE)导热复合材料,探讨了SiC和偶联剂处理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Si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SiC的体积分数为30·4%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8233W/(m·K),为纯LLDPE的2倍多;拉伸强度则随SiC填充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SiC填充量为一定值时,表面改性使SiC在LLDPE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得到改善,拉伸强度和导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当NDZ-105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SiC的加入使LLDPE材料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SiC的加入影响了LLDPE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碳化硅 导热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光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海霞 叶永成 白福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传统Ziegler- Natt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 聚乙烯(LDPE)氙灯光氧化不同时间后,用红外光谱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降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结构 的变化进行跟踪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传统Ziegler- Natt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 聚乙烯(LDPE)氙灯光氧化不同时间后,用红外光谱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降解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化学结构 的变化进行跟踪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氧化后聚乙烯的支化度和结晶度都有所增大,亚乙烯基双键浓度逐 渐降低,末端乙烯基双键浓度由于NorrishⅡ型反应增强而增大。与辛烯共聚LLDPE相比,乙烯 己烯共聚 m-LLDPE由于亚乙烯基双键的浓度较高而光稳定性较差,2种乙烯 辛烯共聚m-LLDPE的光稳定性与共聚单 体相同的LLDPE的光稳定性相似,LDPE的光稳定性高于所有的LLD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Ziegler-Natta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光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M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熔体的流变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俊刚 闰明涛 +1 位作者 李志庭 王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6-29,共4页
研究了不同比例共混的茂金属聚乙烯 (M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熔体的流变学行为 ,讨论了共混物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曲线、熔体粘度的影响 ,为MPE的共混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随着LLDPE含量的增... 研究了不同比例共混的茂金属聚乙烯 (M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熔体的流变学行为 ,讨论了共混物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应力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曲线、熔体粘度的影响 ,为MPE的共混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随着LLDPE含量的增加 ,共混熔体的粘度降低 ,转变应力和非牛顿指数减小 ,粘流活化能升高 ,MPE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流变学 MPE LLD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形状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介质电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兴溢 张强 江平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6606-6612,共7页
初步研究了纳米颗粒的形状对纳米复合介质电学性质的影响。以不同形状的纳米氮化硼(BN)为填料,制备了填充分数介于0.5%-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复合介质,测试了纳米氮化硼在LLDPE中的分散行为、复合介质的结晶和熔融行... 初步研究了纳米颗粒的形状对纳米复合介质电学性质的影响。以不同形状的纳米氮化硼(BN)为填料,制备了填充分数介于0.5%-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纳米复合介质,测试了纳米氮化硼在LLDPE中的分散行为、复合介质的结晶和熔融行为、复合介质的宽频介电频谱、空间电荷行为以及直流击穿强度。结果发现,纳米氮化硼的形状对复合介质电学性质的影响在击穿强度方向尤为突出,片状纳米氮化硼复合介质的击穿强度高于LLDPE,而球状纳米氮化硼复合介质的击穿强度低于LLDPE。纳米氮化硼的形状对复合介质的结晶和熔融行为、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等的影响可以忽略。两种纳米氮化硼均可起到抑制空电荷注入的作用,且复合介质中空间电荷衰减速率降低。片状纳米氮化硼复合介质中更易积累界面电荷,导致复合介质内部出现明显的空间电荷振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介质 纳米颗粒形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介电性能 空间电荷 击穿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双峰聚乙烯/高压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俊刚 于茂赏 杨丽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研究了线性双峰聚乙烯(LBPE)、高压聚乙烯(LDPE)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粘度和膨胀比的影响。结果说明,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LBPE含量为70%时熔体... 研究了线性双峰聚乙烯(LBPE)、高压聚乙烯(LDPE)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和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对熔体粘度和膨胀比的影响。结果说明,共混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LBPE含量为70%时熔体粘度最大,含量高于60%时挤出胀大变小,含量高于40%时力学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双峰聚乙烯 高压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共混 流变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光交联反应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何伟 唐安斌 +2 位作者 罗春明 马庆柯 李振中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68,73,共4页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XL-LLDPE)。研究了辐照时间对凝胶含量和平衡溶胀比的影响,并对不同辐照时间下的交联产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速度很快,辐照30 s就能达到良好的交联效... 采用紫外辐照技术制备了交联线性低密度聚乙烯(XL-LLDPE)。研究了辐照时间对凝胶含量和平衡溶胀比的影响,并对不同辐照时间下的交联产品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交联反应的速度很快,辐照30 s就能达到良好的交联效果;凝胶含量随辐照时间增加,而平衡溶胀比则呈现出降低趋势。交联结构的存在导致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所降低,而耐热性能则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紫外光辐照 光交联 凝胶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无卤协同阻燃及抑烟性能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彭辉 郝建薇 +2 位作者 李茁实 邹红飞 杜建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6-59,共4页
在研究了氢氧化铝(ATH)与氢氧化镁(MH)复配阻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微胶囊红磷(MRP)、MRP和硼酸锌(ZB)复合在LLDPE/ATH/MH中的协同阻燃及抑烟作用。燃烧性能研究表明,MRP在LLDPE/ATH/MH复配体系中有良好的协同阻... 在研究了氢氧化铝(ATH)与氢氧化镁(MH)复配阻燃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微胶囊红磷(MRP)、MRP和硼酸锌(ZB)复合在LLDPE/ATH/MH中的协同阻燃及抑烟作用。燃烧性能研究表明,MRP在LLDPE/ATH/MH复配体系中有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MRP与ZB复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阻燃作用,复配阻燃剂添加量为93phr时,LLDPE/ATH/MH/MRP/ZB体系的LOI值高达38.1%,最大烟密度(Dm)为53。热失重分析和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协同阻燃抑烟作用以凝聚相交联成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无卤阻燃 抑烟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微晶纤维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洪赞 罗志强 +2 位作者 秦维超 仵利存 高俊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7,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改性MCC/LLDP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 采用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微晶纤维素(MC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改性MCC/LLDPE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动态流变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随着MC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稳态流变结果表明,MCC/LLDPE复合材料熔体均为假塑性流体,在高剪切速率下复合材料较纯LLDPE有着更低的剪切黏度。动态力学分析结果表明,MCC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流变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结构与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左胜武 邱敦瑞 +2 位作者 徐振明 李传峰 梅利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共4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和Rheotens熔体拉伸流变仪分析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长链支化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的分子结构与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高相对分子质量拖尾和长链支化,...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旋转流变仪和Rheotens熔体拉伸流变仪分析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长链支化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的分子结构与流变特性。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高相对分子质量拖尾和长链支化,可导致聚乙烯(PE)的零切黏度增加、特征松弛时间延长、松弛谱峰变宽、熔体强度提高,且长链支化对流变特性的影响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长链支化 动态流变行为 松弛时间谱 熔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形态与热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滕洪祥 金熹高 Stephen Z D Cheng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47-454,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包括茂金属LLDPE在内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结构、形态、结晶。
关键词 结构 形态 结晶 熔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型流滴剂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占海 顾辉 +4 位作者 殷敬华 宋永贤 骆增来 姜传庚 宋玉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对含有羟基、酯基和双键的反应型流滴剂(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预辐照和反应挤出接枝技术将D接枝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分子链上,应用FTIR对纯化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产物膜... 对含有羟基、酯基和双键的反应型流滴剂(D)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预辐照和反应挤出接枝技术将D接枝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分子链上,应用FTIR对纯化接枝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产物膜的力学性能、透光性能及高温加速流滴性能进行了表征。在60℃时,接枝产物膜的流滴持效期为52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型流滴剂 接枝 预辐照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晓丽 李炳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共4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了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研究,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螺杆转速以及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苯乙烯(St)作共单体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引发剂含量较低时,用苯乙烯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 乙烯 反应挤出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专用料的市场概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赖金梅 张晓红 +7 位作者 高建明 蔡传伦 王亚 李秉海 戚桂村 宋志海 张洪彬 乔金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综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状况,重点调研了国内高透明LLDPE薄膜专用料的牌号发展现状,并调查了国内薄膜生产企业及其产能信息,分析了国内市场对LLDPE的需求变化情况。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高透明LLDPE专... 综述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国内外生产和应用状况,重点调研了国内高透明LLDPE薄膜专用料的牌号发展现状,并调查了国内薄膜生产企业及其产能信息,分析了国内市场对LLDPE的需求变化情况。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市场供应的高透明LLDPE专用料的牌号不多,高透明LLDPE专用料具有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薄膜专用料 高透明 市场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制备及其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贺登峰 徐杰 +1 位作者 关超 陈忠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1,60,共6页
利用单活性位点前过渡金属FI催化剂(Fenokishi-Imin catalyst)进行乙烯的聚合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具有低链缠结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高温凝胶色谱(PL-GPC)测定,产物分子量达到了(2~5)×10^6;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利用单活性位点前过渡金属FI催化剂(Fenokishi-Imin catalyst)进行乙烯的聚合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具有低链缠结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经高温凝胶色谱(PL-GPC)测定,产物分子量达到了(2~5)×10^6;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表明其结晶度达到了70%;流变学研究表明,相对于商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物链缠结密度大大降低。进一步的力学性能测试显示添加少量的低缠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增强作用非常明显,可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Fenokishi-Imi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辐射交联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热塑弹性体的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志前 吕建平 +2 位作者 谢飞 王亚柯 汤存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75,共4页
在光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VQ/LLDPE)热塑弹性体进行辐射交联改性,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和热延伸测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考察其交联特性及相关力学性能。实... 在光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光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VQ/LLDPE)热塑弹性体进行辐射交联改性,通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和热延伸测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考察其交联特性及相关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凝胶含量随光引发剂用量先增加后减小,在1%时出现极大值88%。凝胶含量随着辐照时间快速增加,当辐照时间为6s时,凝胶含量可以达到89%。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材料的拉伸强度显著提高,而断裂伸长率和热延伸率逐渐下降。扫描电镜(SEM)照片表明,紫外光交联提高了MVQ和LLDPE两相的相容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紫外光交联可使材料的熔点从124.6℃下降到112.3℃,熔融焓由39.09 J/g下降到32.22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紫外光交联 凝胶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原位共聚法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友良 张志成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1-916,共6页
系统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乙烯原位共聚法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按照共聚催化剂的不同,分为Z ieg ler-Natta催化体系、茂金属催化体系及非茂金属催化体系3类催化体系,着重阐述了乙烯原位共聚催化体系的特点、得到的聚合物的... 系统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乙烯原位共聚法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按照共聚催化剂的不同,分为Z ieg ler-Natta催化体系、茂金属催化体系及非茂金属催化体系3类催化体系,着重阐述了乙烯原位共聚催化体系的特点、得到的聚合物的特征及乙烯原位共聚法的优缺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共聚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ZIEGLER-NATTA 茂金属 双功能催化体系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共混物的原位增容及其形态、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瑛 殷敬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22-826,共5页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 用反应挤出方法制备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LLDPE/PS)合金材料。为了增加两相间的相容性 ,采用了 Al Cl3作为催化剂引发烷基化反应。由于在反应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了 LLDPE-g-PS接枝共聚物 ,该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韧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当 m(LLDPE)∶m(PS)为 80∶ 2 0时 ,与相同组成的用简单物理共混的 LLDPE/PS相比 ,其悬臂梁冲击强度由 88.5 J/m增加到 40 1 .6J/m,断裂伸长率由 3 70 %提高到 790 %。对经四氢呋喃抽提后的接枝共聚物用拉曼光谱进行了表征 ,发现聚乙烯分子链接枝到聚苯乙烯的苯环对位上。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反应共混体系和简单物理共混物的形态 ,前者分散相的尺寸小于 1 μm,后者分散相的尺寸则较大 ,一般为 3~ 4μm。对反应共混体系中聚乙烯的结晶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体系中的 LLDPE产生了分步结晶现象 ,这可以解释为体系中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形态 结构 性能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聚苯乙烯 反应挤出 原位增容 反应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充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光宇 王庭慰 王泽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
分别采用Al2O3,SiO2和高岭土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测试了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结果表明:Al2O3,SiO2和高岭土的加入均使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和弯曲强度提高,但使其冲击强度下降;随着填料用量的增... 分别采用Al2O3,SiO2和高岭土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测试了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结果表明:Al2O3,SiO2和高岭土的加入均使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和弯曲强度提高,但使其冲击强度下降;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Al2O3对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效果最佳;填料的加入使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提高;随载荷增加,改性LLDP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提高,但其摩擦因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无机填料 改性 磨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热分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慧婧 黄河 +2 位作者 袁炜 胡琳 杨玮婧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47,共4页
采用连续自成核和退火热分级方法对3个相同牌号的LLDPE膜料试样的分子链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样具有相似的片晶厚度分布。试样1含有最多的长亚甲基序列,结晶能力最强,具有最高的熔融温度,分子支化度最低,宏观上表现出最强的刚... 采用连续自成核和退火热分级方法对3个相同牌号的LLDPE膜料试样的分子链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样具有相似的片晶厚度分布。试样1含有最多的长亚甲基序列,结晶能力最强,具有最高的熔融温度,分子支化度最低,宏观上表现出最强的刚性和较弱的韧性,试样2正好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连续自成核 热分级 差式扫描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