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IFS图形在纺织纹样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岚 杨旭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38,共4页
为提高纺织纹样设计速度,提出一种新的IFS码变形方法,即在原码的基础上右乘一新的矩阵,用得到的新的IFS码可生成完全不同于原图形的图形。先利用复数计算公式计算IFS图形的代码,再通过程序编程将其生成IFS图形。采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大量... 为提高纺织纹样设计速度,提出一种新的IFS码变形方法,即在原码的基础上右乘一新的矩阵,用得到的新的IFS码可生成完全不同于原图形的图形。先利用复数计算公式计算IFS图形的代码,再通过程序编程将其生成IFS图形。采用这种方法可得到大量非人脑所能设计的计算机图形。为使得设计纹样的应用效果得到更为直观的展示,还利用所生成的图形,结合纺织纹样设计基础知识,设计了图案新颖的纺织纹样,并利用喷墨印花得到了数码印花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S码 复数计算法 IFS图形 纺织纹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 18模型的新疆游牧民族传统纺织品纹样分类
2
作者 赵楷文 薄贤姝 +1 位作者 钱娟 阎明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新疆游牧民族纺织品纹样分类时准确率低、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esNet 18-CA)。在ResNet 18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添加注意力机制模块,加强对纹样特征的提取,并引入迁移学习思想,有效防止...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在新疆游牧民族纺织品纹样分类时准确率低、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ResNet 18-CA)。在ResNet 18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添加注意力机制模块,加强对纹样特征的提取,并引入迁移学习思想,有效防止网络过拟合,并将改进后的网络模型与当前经典的几类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实验。改进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建立的新疆传统纺织品纹样数据集上的分类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62%,相比于原始的ResNet 18模型提高了3.72%,而模型大小仅增大0.2 MB,改进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传统纺织 ResNet 18 注意力机制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的演进 被引量:7
3
作者 卞向阳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96-101,共6页
晚清民国初是中国纺织服装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的演进具有如下特点:(1)中国近代中西文明撞击交融的特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纺织品纹样的演化进程;(2)传统纺织品纹样进一步风格化和程式化,广义的吉祥纹样成了唯... 晚清民国初是中国纺织服装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近代纺织品纹样的演进具有如下特点:(1)中国近代中西文明撞击交融的特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纺织品纹样的演化进程;(2)传统纺织品纹样进一步风格化和程式化,广义的吉祥纹样成了唯一的主题;(3)纺织品纹样中的外来因素趋增,甚至出现了外来纹样的直接运用;(4)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造成条格纹样的盛行且成为当时的基本纹样。近代纺织品纹样既有繁琐拼凑之弊又有融蓄中西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 服装 中国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七房桥明墓出土纺织品纹样题材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崔艺 牛犁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5-110,共6页
无锡七房桥地区钱樟夫妇明墓出土的纺织品纹样涵盖了明代中后期常见图案题材,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针对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服饰风尚与士大夫文化,文章整理出墓葬出土纺织品纹样的题材选用、构图形式加以分类,并从社会背景、文化... 无锡七房桥地区钱樟夫妇明墓出土的纺织品纹样涵盖了明代中后期常见图案题材,艺术形式多样,文化内涵深厚。针对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服饰风尚与士大夫文化,文章整理出墓葬出土纺织品纹样的题材选用、构图形式加以分类,并从社会背景、文化思想和审美意识三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钱樟夫妇墓内纺织品纹样“雅”“俗”相容的审美个性,印证了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背景下华美精细的纹样艺术与江南一带士大夫风尚,并反映出墓主人钱氏家族的身份地位与生活习惯,同时也较为完整地体现出明代纹样形神兼备、装饰美与寓意性结合的整体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墓葬 无锡钱氏 纺织 题材 士大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纺织品装饰纹样中“有翼神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楚彤 贺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0,共9页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资料中多种“有翼神兽”特征的描述,并将其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MFB9736唐代半臂藏品中的纹样进行比对,判断出该藏品中的“有翼神兽”纹样称谓为“飞廉”。唐代纺织品装饰中所见“有翼神兽”纹样种类包括中国... 通过查阅古籍文献资料中多种“有翼神兽”特征的描述,并将其与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MFB9736唐代半臂藏品中的纹样进行比对,判断出该藏品中的“有翼神兽”纹样称谓为“飞廉”。唐代纺织品装饰中所见“有翼神兽”纹样种类包括中国本土“飞廉”纹、外来“格里芬”纹与“森木鹿”纹,以及最为常见的“翼马”纹、“翼鹿”纹等。而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发展,中国本土的“飞廉”有翼神兽纹样逐渐被外来文化中的“有翼神兽”纹所替代并逐渐消失,并且典型的外来“格里芬”纹与“森木鹿”纹也并没有成为唐代的主流纹样,反而最为常见的“有翼神兽”纹样造型则是抛弃了传统有翼神兽“多种动物形象组合”的特征,只见单一动物形象与羽翼组合方式的“翼马”纹、“翼鹿”纹等。无论是中国本土的“飞廉”有翼神兽纹还是外来的有翼神兽“格里芬”纹与“森木鹿”纹,终究没有成为唐代装饰艺术中的主流。本文探究其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翼神兽“飞廉”的功能、唐代道教求道升仙观念的削弱与养生观念的提升,以及唐统治者对于外来艺术的接受态度与取舍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翼神兽 飞廉 格里芬 森木鹿 纺织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纺织服饰灯笼纹 被引量:9
6
作者 贾玺增 崔闯 《服装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6-77,共12页
灯笼纹是以灯笼作为题材的一种纹样,因其多用于织锦的花纹,故也称为“灯笼锦”。通过对明清时代灯笼纹织物实物、图录纹样与文献古籍的研究,并与明清前灯笼纹样进行比较,初步厘清灯笼纹的发展脉络,明确灯笼纹在明清时代的发展状况、纹... 灯笼纹是以灯笼作为题材的一种纹样,因其多用于织锦的花纹,故也称为“灯笼锦”。通过对明清时代灯笼纹织物实物、图录纹样与文献古籍的研究,并与明清前灯笼纹样进行比较,初步厘清灯笼纹的发展脉络,明确灯笼纹在明清时代的发展状况、纹样特点和应用范畴。研究结果表明:灯笼纹作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首见于辽代丝绸夹缬中,大量出现在宋元著作中,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锦纹;明清时期灯笼纹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延展出腊梅花朵形、荷塘莲花形、银锭元宝形、如意形、八角形等多种造型,传递了五谷丰登、天下乐等多种寓意,广泛应用于书籍装帧、珠宝首饰、服装、鞋履、帽饰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笼 明清织物 纺织纹样 五谷丰登 天下乐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里芬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会通
7
作者 仪德刚 钱怡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34,共11页
作为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史中颇具影响的格里芬纹样的起源和在中国本土的传入、传播与发展,是纺织服饰史和丝路交流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问题。结合新近出土的文物和史料发现,文章认为格里芬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古埃及,随后传播至... 作为在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史中颇具影响的格里芬纹样的起源和在中国本土的传入、传播与发展,是纺织服饰史和丝路交流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学术问题。结合新近出土的文物和史料发现,文章认为格里芬起源于公元前三千纪的古埃及,随后传播至两河流域和古希腊,并伴随欧洲大陆的“罗马化进程”向东传播,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元代以格里芬为主题的纳石矢织金锦,从艺术和织造技术上综合反映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对格里芬纹样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对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路径和范围理解更加细化,对中国丝织品纹样史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里芬 有翼神兽 纺织 纳石矢 中西交流 传播与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基元解析及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钱娟 信晓瑜 +2 位作者 肖爱民 尤力吐孜·热普开提 陈艳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具有传承和保护价值。目前针对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文化方面,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不多。文章通过深入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大量当地传统纺织品图... 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具有传承和保护价值。目前针对柯尔克孜族纺织品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文化方面,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不多。文章通过深入柯尔克孜族自治州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大量当地传统纺织品图案,结合图案基元的概念,提取出具有柯尔克孜族典型特征的图元,并建立图案基因库。运用文献调研、图案归类及图元分析法,对柯尔克孜族传统纺织品图案进行梳理,并对其图元、配色和构图特征深入分析。利用CAD软件提取典型图元,通过基元组合变换设计了三个具有柯尔克孜族风格的现代图案系列,以期为数字化传承和保护柯尔克孜图案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纺织 图案基元 图元 图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丝绸影响下的日本江户时代有职设计
9
作者 徐蔷 赵丰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明清时期中国丝绸大量出口到日本,对江户时代复兴的有职设计产生影响,形成和汉融合的折衷设计。文章首先介绍有职织物及其纹样的形成过程、礼仪属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文献与传世实物个案,分析江户时代有职设计吸纳的明清丝绸纹样、构... 明清时期中国丝绸大量出口到日本,对江户时代复兴的有职设计产生影响,形成和汉融合的折衷设计。文章首先介绍有职织物及其纹样的形成过程、礼仪属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文献与传世实物个案,分析江户时代有职设计吸纳的明清丝绸纹样、构图形式,主要织物品类及其在服装上的应用,并探究其背后的纺织技术、丝绸贸易和社会文化因素。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明清丝绸对日传播和影响、梳理有职纹样自身的设计与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输入源之间长期保持的互动关系,对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丝绸的对外传播和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丝绸 有职 日本 江户时代 纺织 折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