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的应用
1
作者 贾玺增 张馨翌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5,共18页
黄色作为五行之色在清代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宫廷纺织服饰的青睐之色。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内收藏的宫廷纺织服饰为研究载体,采用实物佐证同时结合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系的... 黄色作为五行之色在清代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代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是宫廷纺织服饰的青睐之色。以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内收藏的宫廷纺织服饰为研究载体,采用实物佐证同时结合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对清代宫廷纺织服饰中黄色系的种类、色彩特征、使用范围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其等级次序与区分因素。研究表明:清代宫廷服饰用黄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明黄、杏黄、金黄、秋香、鹅黄、米色和米黄,服色等级越高,黄色调越多,色值越纯正,杂色越少,明度亦越高。以色彩属性和用色身份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准,旨在强化皇权,从而维护专制集权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宫廷 纺织服饰 黄色系 等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广贤文》中的纺织服饰信息源考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2
作者 王燕 杨小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并不是指红色的粉,而是指胭脂和粉妆。第二,“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一句,其实是被人篡改了,“缎”应该是“饶”字,此句是一种反面警示教育,告诫即使有真本事也会被人诋毁。第三,“种麻得麻,种豆得豆”一句中的麻是指麻籽,而非麻纤维。第四,“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涉及“衣”的解读两句看似相互矛盾,但二句反映的是中国君子对于自己的内心强调的是淡然,对外则强调“光前裕后”,强调“礼”在生活中的重要,同时强调礼只有通过心才能起到作用。第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句,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与世界观、宇宙观的联系。第六,“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中的毫是重量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贤文》 纺织服饰 考辨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纺织服饰文本汉译
3
作者 楼南 李思龙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6期23-26,共4页
服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社会价值观,纺织服饰文本翻译有助于推动各国人文交流。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彼得·滕霍本的博士毕业论文Ikat from Timor and its Outer Islands:Insular and Interwoven为... 服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社会价值观,纺织服饰文本翻译有助于推动各国人文交流。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彼得·滕霍本的博士毕业论文Ikat from Timor and its Outer Islands:Insular and Interwoven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汉译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寻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对纺织服饰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同时为纺织服饰文本汉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纺织服饰文本翻译 絣织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诗中纺织服饰文化及英译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江慧芝 张晓旭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唐代的纺织与服饰文化别具一格,唐诗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种记载形式,文人常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唐诗的英译是向世界传播此类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为例,分析唐诗中服装文化的表现形式和... 唐代的纺织与服饰文化别具一格,唐诗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种记载形式,文人常将这种文化融入其中,唐诗的英译是向世界传播此类文化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美国译者哈里斯的《唐诗三百首》英译本为例,分析唐诗中服装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探讨英语服装文化的翻译策略。并基于“功能对等”“目的论”等翻译理论及“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哈里斯译本中处理纺织服饰词汇的策略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策略主要包括:采用典故修辞类词汇、名词术语统一、一词多译、特殊词汇直译与意译借代等。肯定了其译本对中国古典文学海外传播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纺织服饰 服饰文化 翻译策略 哈里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码印花技术在纺织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鹏辉 《染整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38,共3页
数码印花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纺织印染行业印花技术的突破,给传统纺织服饰图案设计带来了重大变革与机遇。从数码印花技术原理、应用特点与原则及其具体应用3方面研究数码印花技术在纺织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码印花 纺织服饰 图案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服饰博物馆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强 凡丹丹 李斌 《服饰导刊》 2016年第2期69-76,共8页
自1985年中国第一座纺织服饰博物馆开馆以来,历经30年发展已有40座不同类型或特色的纺织服饰博物馆,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代以来其发展呈飞速增长趋势。但却面临着一些先天性不足。由于各地区纺织服饰文物资源、地方经济、地方纺织服饰... 自1985年中国第一座纺织服饰博物馆开馆以来,历经30年发展已有40座不同类型或特色的纺织服饰博物馆,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代以来其发展呈飞速增长趋势。但却面临着一些先天性不足。由于各地区纺织服饰文物资源、地方经济、地方纺织服饰企业发展情况等的迥异差异,导致中国纺织服饰博物馆时空分布不均衡和不合理、文物实物不多和研究性弱等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研究认为:首先,中国纺织服饰博物馆的建立必须在相关管理机构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下,将国有和民有两种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复制品、多媒体展示技术、体验教室、学术讲座、设立研究机构)向社会民众有效地、持续地传播中国纺织服饰文化与技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服饰博物馆 时空分布 分类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纺织服饰再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燕 梁文倩 +1 位作者 刘洪君 杨小明 《服饰导刊》 2022年第5期42-47,共6页
[研究意义]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服饰信息多被学界忽视,仅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导致无法窥见中国古代老百姓生活的纺织服饰史和文化。[研究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对其纺织服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 [研究意义]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服饰信息多被学界忽视,仅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导致无法窥见中国古代老百姓生活的纺织服饰史和文化。[研究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对其纺织服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①国内外相关研究呈现研究人数小众化、研究内容碎片化、研究结果差异化的特点。研究深度呈现不平衡性,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中观、宏观层面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相关研究成果。②中国古代笔记小说和现有“可信文献”中相关信息的相悖与考辨式研究,可以开启新的认识大门,可以突破研究的“瓶颈”,获得新的认识,起到证史、补史、改史之目的,这必然会成为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纺织服饰研究领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③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纺织服饰再研究可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服饰神话传说、习俗禁忌与社会背景的关联;作为世俗生活信息之源的笔记小说,通过分析其中纺织服饰品的描写,可以全面展现中国古代世俗纺织服饰生活,因为现有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和考古实物多是贵族的纺织服饰生活,并不是中国古代平民的生活写照;探索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关涉古代时尚的纺织技术和服饰,揭示其如何引起一个时代的文化变迁、社会变迁;基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服饰信息,设计出新的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机械信息,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纺织机械史,对各种涉及纺织机械的构件的断代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国古代纺织机械的复原研究提供可信的支撑。基于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古代织物图案,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织物图案的变迁,从织物图案的角度来研究古代织机的变迁,以此可以从相关文本中关于织物图案的记载中判断出当时织机的类型。④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的纺织服饰研究的难点是在进行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纺织服饰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文本、考古、美术作品、机械史、复原复刻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构建古代纺织服饰的世俗史,并将这种世俗史中积极向上的精神构建成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因素,做到传播中国文化和扩大世界对中国文化理解、认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 纺织服饰 再研究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白瓷在纺织服饰中的价值转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翔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93,共2页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青白瓷与服装的结合成为设计师们的聚焦点。青白瓷的装饰纹样、工艺技法、色彩运用、轮廓结构等元素借鉴到纺织服饰中,为增加经典中国主题纺织服装文化内涵体现提供方法和价值延伸。
关键词 青白瓷 构成元素 纺织服饰 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然植物印染纺织服饰品开发策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健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0-83,共4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服装产业更加人文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穿着植物染色的服装逐渐成为新时尚。长白山天然植物印染纺织服饰品是以植物为原料用于织物染色,具有天然环保性。开发天然植物染...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服装产业更加人文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穿着植物染色的服装逐渐成为新时尚。长白山天然植物印染纺织服饰品是以植物为原料用于织物染色,具有天然环保性。开发天然植物染料,有利于保护长白山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有利于发展长白山旅游产业,有利于促进吉林省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植物印染 纺织服饰 天然环保 开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心理对中国纺织服饰的影响和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叶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纺织服饰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饰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社会心理就是纺织服饰发展过程中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国纺织服饰的发展与特征,本文立足社会心理... 纺织服饰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服饰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决定的,社会心理就是纺织服饰发展过程中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为了更好地阐述中国纺织服饰的发展与特征,本文立足社会心理,分析了其对中国纺织服饰的三方面影响和作用,即对纺织服饰发展的导向作用、对纺织服饰时代特征的映射作用以及对纺织服饰价值的选择作用。论述社会心理对中国纺织服饰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正确认识和运用当前的社会心理,从而引导中国纺织服饰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中国纺织服饰 作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中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及品名考
11
作者 王燕 张馨翌 +1 位作者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夸张和不合所处时代习俗的描述中,找到从事“衣生产”的群体的真实社会心理。巨茧神话表达出丝织生产力的低下和丝崇拜的遗迹;董永和织女的神话在《搜神记》中只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无涉爱情,只是生产者渴望得到高超技艺的一种表现;马皮蚕娘的神话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构建马、蚕、女人形象相似性的一种朴素的错误解读,以及禁原蚕、天马地蚕联系的人为建构,体现了当时人们试图从联系中窥见事物发生的机理。《搜神记》中服妖的描述不过是人们对政治人物失败寻找服饰异象的一种神秘主义做法,其出现的根源是天命思想的物象反映。2)《搜神记》中织成是一种基于服饰设计要求而织造出来的一种织物;缣比帛要细密,有别于传统认识。《搜神记》中服饰品名遵循“材质+服饰”“形状+服饰”的表征结构,它们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品名的重要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搜神记》 纺织神话 服妖 纺织服饰信息 社会心理 品名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天然植物图案印染及纺织服饰品设计开发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英翘 《流行色》 2019年第1期59-59,共1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服装的质量、样式、设计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穿着纯天然植物印染的服饰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新时尚。长白山天然植物印染服饰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 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人们对于服装的质量、样式、设计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穿着纯天然植物印染的服饰也成为了人们追求的新时尚。长白山天然植物印染服饰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环境。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长白山天然植物图案印染开发的重要性、意义、植物印染服饰的现状以及其开发设计的方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植物印染 纺织服饰 设计开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研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纺织服饰类非遗名录
13
作者 刘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156,共4页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2008—202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30项为对象进行调研,整理出42项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亚洲的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最多占比60%,其次是欧洲占24%;且以棉麻丝...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以2008—2021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630项为对象进行调研,整理出42项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亚洲的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最多占比60%,其次是欧洲占24%;且以棉麻丝为原材料的纺织技艺最多,其次是以动物毛皮为原材料的编织技艺。其中,花边制作是欧洲纺织类非遗的特色。分析认为:纺织服饰类非遗项目与原生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及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调研结果可为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纺织服饰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织染纫绣 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经》中的纺织服饰解读
14
作者 王燕 《服饰导刊》 2020年第6期39-39,共1页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一传孔子自作,二传孔子之徒曾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的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秦汉之际。绝大多数学者关注该作的伦理学价值,...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一传孔子自作,二传孔子之徒曾子所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的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秦汉之际。绝大多数学者关注该作的伦理学价值,鲜有关注其纺织服饰方面的信息解读,特别是基于字源学方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服饰 《孝经》 伦理学著作 《四库全书总目》 七十子 古代儒家 信息解读 字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出土的异文锦袍与东西方纺织服饰艺术交流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雪 刘瑜 《服装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以中国境内纺织考古所见12—14世纪带有阿拉伯铭文的锦袍和残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搜集的阿拉伯书法纹饰相关文献和中亚细密画等图像资料,对照中外存世的同时期异文锦袍实物证据,分析其纹样程式和风格流变,解析锦袍上铭文字符的主要内... 以中国境内纺织考古所见12—14世纪带有阿拉伯铭文的锦袍和残片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搜集的阿拉伯书法纹饰相关文献和中亚细密画等图像资料,对照中外存世的同时期异文锦袍实物证据,分析其纹样程式和风格流变,解析锦袍上铭文字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总结出异文锦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塞尔柱式样大圆环字符纹锦袍流行期”(约11世纪早期至12世纪早期)、“塞尔柱式样异文锦袍向蒙古式样过渡期”(约12世纪中后期至13世纪早期)、“蒙古式异文锦袍流行期”(约13中后期至14世纪)3个阶段,并尝试探究异文锦袍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路径,以期对深入探析丝绸之路中外纺织服饰艺术的跨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锦袍 提拉兹纺织 阿拉伯铭文装饰 丝绸之路纺织服饰艺术 跨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毬路纹管窥丝绸之路中外纺织服饰文化交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雪 刘瑜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毬路纹自古就是中国本土以西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广泛使用的纺织服饰装饰流行纹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逐渐东传。以往研究文献中对毬路纹的称谓界定及著述长期存在混淆,文章对毬路纹的造型样式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 毬路纹自古就是中国本土以西至地中海沿岸地区广泛使用的纺织服饰装饰流行纹样,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逐渐东传。以往研究文献中对毬路纹的称谓界定及著述长期存在混淆,文章对毬路纹的造型样式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和图式界定,采用图像及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对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具有毬路纹装饰的纺织服饰品作出进一步研究。毬路纹是丝绸之路中外纺织服饰文化交流的一个鲜活例证,中国在吸纳这一纹饰的过程中经历了传入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期(隋唐时期)、流行期(辽宋元明时期)3个发展阶段,装饰风格经历了数度本土化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毬路纹 丝绸之路 纺织服饰 中外服饰文化交流 本土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中的纺织服饰考
17
作者 李斌 韩方静 +1 位作者 梁文倩 李强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qu... 《大学》中的相关句章蕴含丰富的纺织服饰信息,这些信息有丰富纺织服饰技术史断代和纺织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纺织服饰考古,通过对《大学》之中的"斐""缉""孝""机"进行字词训诂。研究认为:"有斐君子"之"斐"指服饰上的纹样,而"有斐君子"则是指君子着有纹样的服饰,起到规范行为的警醒作用;"於缉熙敬止"之"缉"乃绩茎皮纤维之意,而"缉熙"本意指纺纱之风蔚然,引申则是百姓知礼;"孝者,所以事君也"之"孝"与"教"形体有相同部分但却不同源,"教"的初形演变成今形是纺织技术技术进步但在社会生活中地位衰落的反映,深层次上与士人阶层兴起和孝文化的发展有关;"其机如此"之"机"初意并不是指织机,由此可推出中国古代杼与筘的出现应该是东汉后,远晚于传统文本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纺织服饰 “斐” “缉” “孝” “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麻葛纺织服饰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江波 李思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8,共8页
明代是棉织物崛起,麻葛服饰走向回落的节点。文章基于文献与文物的视角,追溯明代麻葛服饰演变的历程,考证其服饰形制特征。研究认为:明代初期,朝廷政令大力推广棉植业,加之棉织物功能性和经济价值同麻葛织物具有比较优势,使其在棉与麻... 明代是棉织物崛起,麻葛服饰走向回落的节点。文章基于文献与文物的视角,追溯明代麻葛服饰演变的历程,考证其服饰形制特征。研究认为:明代初期,朝廷政令大力推广棉植业,加之棉织物功能性和经济价值同麻葛织物具有比较优势,使其在棉与麻的产业博弈中胜出。明代中晚期,市民阶层僭越逾矩,竞尚奢华之风盛行,在放弃麻葛布衣作为平民视觉符号的同时,加速了麻葛业的衰落。仅从有限的明代麻葛服饰实物考证来看,明代初期麻葛服饰品类广泛,明中晚期其仅局限于单衣夏服或赐服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葛 纺织服饰 夏布 服制形制 社会阶层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聚氨酯在纺织服饰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习波 赵彩莉 刘国亮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具有获取途径广、记忆温度可控且范围广、生物相容性优异以及可降解等优点。为了探究SMPU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要分析了SMPU的结构特点以及形状记忆原理;重点介绍了SMPU在纺织服饰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S... 形状记忆聚氨酯(SMPU)具有获取途径广、记忆温度可控且范围广、生物相容性优异以及可降解等优点。为了探究SMPU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要分析了SMPU的结构特点以及形状记忆原理;重点介绍了SMPU在纺织服饰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SMPU纤维与纱线的制备、SMPU织物的防水透湿、褶皱回复与褶裥保持性、SMPU在服饰的形体适应、生物医用纺织品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未来针对SMPU的研究工作将集中于提高SMPU形变回复率、回复速度、临界记忆温度的精度以及其抗菌、抗紫外线、耐酸碱等性能,本文为纺织服饰通过SMPU材料实现功能化、智能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氨酯 纺织服饰 智能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地域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川灵 施敏俊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区出版的各个种类的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数量、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探讨了这些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整理与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以沿海... 本文在检索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区出版的各个种类的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数量、中国近代有影响的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探讨了这些出版史料地域分布的特点。整理与研究表明:中国近代纺织服饰出版史料的出版地域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以各时期的政治中心居多,从以丝业为主的地区向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地区发展。并根据统计结果从出版史料的角度佐证了上海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和时尚业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纺织服饰 出版史料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