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梳羊绒纺纱抗静电剂用量的差异化比较
1
作者 李鹏 侯战昌 韩庆锋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纺纱和毛工序一般会加入定量的抗静电剂来减少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但大量生产实践发现,在车间湿度超过85%的条件(南方高湿地区)下,纤维易与梳毛机产生黏附现象,降低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粗梳羊绒纺纱实验,分析抗静电剂(FX-... 在纺纱和毛工序一般会加入定量的抗静电剂来减少纺纱过程中的静电现象,但大量生产实践发现,在车间湿度超过85%的条件(南方高湿地区)下,纤维易与梳毛机产生黏附现象,降低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粗梳羊绒纺纱实验,分析抗静电剂(FX-AS301)的用量与车间湿度的关系。保证车间温度及其他工艺参数相同,对比分析不同抗静电剂用量及湿度的条件下,纺纱的难易程度、纱线的物理指标及所织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不同车间湿度下,将抗静电剂质量分数从1.0%降低到0.5%时,可以降低纤维与机件间的黏附情况;当抗静电剂用量一致(0.5%或1.0%)时,车间湿度为65%和75%时的成纱质量相对更高;当车间湿度较大(85%)时,降低抗静电剂用量可以在降低纤维与机件间黏附情况的同时改善成纱质量。文章可指导高湿地区的纺纱生产,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静电剂 粗梳羊绒 纺纱实验 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