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来自纹层状矿石中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证据
被引量:
8
1
作者
邢波
向君峰
+5 位作者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胡志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106,共24页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位于豫西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和南泥湖组的层间断裂带内的矽卡岩中,受NWW向层间断裂带的控制。该矿床在成因方面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位于豫西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和南泥湖组的层间断裂带内的矽卡岩中,受NWW向层间断裂带的控制。该矿床在成因方面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具有纹层状构造的硫化物矿石以往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关键证据,但这种矿石结构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纹层状矿石在空间上主要产于矽卡岩与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之间,在透辉石长英角岩、矽卡岩及大理岩等围岩中也有分布,纹层状矿石交代了矽卡岩。针对纹层状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开展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结果表明:(1)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其微量元素以富Fe、Mn、In、Co(均值分别为8.5%、6144×10^(-6)、321×10^(-6)和28.54×10^(-6)),贫Ga、Ge、Tl(均值分别为4.31×10^(-6)、0.98×10^(-6)和0.0476×10^(-6))等元素为特征;(2)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具有富Co(均值分别为57.75×10^(-6)和2787.68×10^(-6))、贫Ni(均值分别为19.24×10^(-6)和11.29×10^(-6))的特征,二者的Ni-Co关系图指示其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数据,笔者认为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中的纹层状矿石属于岩浆热液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
纹层状矿石
岩浆热液成因
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石硫化物Rb-Sr定年及S同位素组成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
8
2
作者
邢波
向君峰
+4 位作者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8-1014,共17页
已有研究在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成因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该矿床是否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纹层状矿石曾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重要证据之一,但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厘定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
已有研究在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成因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该矿床是否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纹层状矿石曾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重要证据之一,但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厘定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石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是解决争议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该型矿石在空间上主要产于矽卡岩与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之间,在透辉石长英角岩、矽卡岩及大理岩等围岩中也有分布,这种构造通常由不同金属矿物的纹层相间排列,以及金属矿物纹层与围岩纹层相间排列而成,地质特征表明纹层状矿石交代了矽卡岩。采用硫化物Rb-Sr同位素定年法对9件纹层状构造发育的硫化物样品(6件闪锌矿和3件磁黄铁矿)进行成矿年龄测定,获得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39.6±2.6Ma,表明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纹层状矿石样品的S和Sr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为+1.7‰^+3.3‰(平均值为+2.44‰),塔式分布特征明显;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09704~0.709943之间,平均值为0.709823,二者均反映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的深源岩浆。综上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认为纹层状矿石是中生代岩浆热液成因,而非中—新元古代喷流沉积成因,进而表明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应属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矿床。该结果对于今后在该矿集区乃至整个豫西地区寻找类似的硫多金属矿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Rb-Sr定年
S同位素组成
纹层状矿石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
栾川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来自纹层状矿石中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证据
被引量:
8
1
作者
邢波
向君峰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胡志中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岩浆活动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河南省栾川众鑫矿业有限公司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106,共24页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K1308)
栾川铅锌矿集区成岩
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专题研究(编号:2011BAB04B06)联合资助
文摘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位于豫西栾川钼多金属矿集区,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和南泥湖组的层间断裂带内的矽卡岩中,受NWW向层间断裂带的控制。该矿床在成因方面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具有纹层状构造的硫化物矿石以往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关键证据,但这种矿石结构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纹层状矿石在空间上主要产于矽卡岩与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之间,在透辉石长英角岩、矽卡岩及大理岩等围岩中也有分布,纹层状矿石交代了矽卡岩。针对纹层状矿石中的金属硫化物开展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结果表明:(1)闪锌矿形成于中高温环境,其微量元素以富Fe、Mn、In、Co(均值分别为8.5%、6144×10^(-6)、321×10^(-6)和28.54×10^(-6)),贫Ga、Ge、Tl(均值分别为4.31×10^(-6)、0.98×10^(-6)和0.0476×10^(-6))等元素为特征;(2)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均具有富Co(均值分别为57.75×10^(-6)和2787.68×10^(-6))、贫Ni(均值分别为19.24×10^(-6)和11.29×10^(-6))的特征,二者的Ni-Co关系图指示其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数据,笔者认为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中的纹层状矿石属于岩浆热液成因。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
纹层状矿石
岩浆热液成因
海底喷流沉积成因
豫西
Keywords
geochemistry
in situ microanalysis of sulfides
lamellar ores
magmatic-hydrothermal genesis
submarine exhalative sedimentary genesis
western Henan Province
分类号
P618.4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石硫化物Rb-Sr定年及S同位素组成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
8
2
作者
邢波
向君峰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岩浆活动与找矿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栾川众鑫矿业有限公司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8-1014,共1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1BAB04B06)
文摘
已有研究在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成因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该矿床是否形成于中—新元古代的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纹层状矿石曾被认为是喷流沉积成因矿床的重要证据之一,但也可能为热液交代成因。厘定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石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物质来源是解决争议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该型矿石在空间上主要产于矽卡岩与致密块状硫化物矿石之间,在透辉石长英角岩、矽卡岩及大理岩等围岩中也有分布,这种构造通常由不同金属矿物的纹层相间排列,以及金属矿物纹层与围岩纹层相间排列而成,地质特征表明纹层状矿石交代了矽卡岩。采用硫化物Rb-Sr同位素定年法对9件纹层状构造发育的硫化物样品(6件闪锌矿和3件磁黄铁矿)进行成矿年龄测定,获得闪锌矿和磁黄铁矿的等时线年龄为139.6±2.6Ma,表明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纹层状矿石样品的S和Sr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为+1.7‰^+3.3‰(平均值为+2.44‰),塔式分布特征明显;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i介于0.709704~0.709943之间,平均值为0.709823,二者均反映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的深源岩浆。综上分析,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镜下观察,认为纹层状矿石是中生代岩浆热液成因,而非中—新元古代喷流沉积成因,进而表明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应属岩浆热液交代成因的矽卡岩型矿床。该结果对于今后在该矿集区乃至整个豫西地区寻找类似的硫多金属矿床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硫化物Rb-Sr定年
S同位素组成
纹层状矿石
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
栾川矿集区
Keywords
Rb-Sr dating of sulfid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lamellar ores
Luotuoshan sulfur polymetallic deposit
Luanchuan ore concentration area
分类号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的成因——来自纹层状矿石中硫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证据
邢波
向君峰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胡志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豫西骆驼山硫多金属矿床纹层状矿石硫化物Rb-Sr定年及S同位素组成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邢波
向君峰
叶会寿
陈小丹
张国苏
杨晨英
金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