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子哲学当代诠释方法论之反思——从“继别为宗”到“横摄归纵” 被引量:7
1
作者 林安梧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8,共7页
本文旨在针对牟宗三对于朱子学所提出的独特论点,提出反省批评,并经由方法论的深层反省,指出此中所含"逆格义"的诠释限制,进而对朱子学提出一更恰当的可能诠释与重建。首先,简要阐释"继别为宗"的意义,并指出这宗法... 本文旨在针对牟宗三对于朱子学所提出的独特论点,提出反省批评,并经由方法论的深层反省,指出此中所含"逆格义"的诠释限制,进而对朱子学提出一更恰当的可能诠释与重建。首先,简要阐释"继别为宗"的意义,并指出这宗法性的分判本身的限制何在,在方法论上将有如何之限制,并深入朱子的相关文献,对比诠释,指出所谓"本质工夫"与"助缘工夫"之区别,及其在诠释上的缺陷何在。再次,以朱子的《格物补传》为核心,指出它仍归本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大传统,其并非"静涵静摄的横摄系统",而是"横摄归纵的系统"。换言之,朱子学仍是孟子学,只是它开启了孟子学的道德理智主义一脉,而不同于阳明学的主意主义。朱子为横摄归纵的系统,而阳明则为纵贯横推的系统。牟宗三关于朱子阳明的根本分判是可争议的。朱子学一方面强调"格物穷理",但另一方面则强调"涵养主敬",此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其中隐含一"知识"与"道德"的辩证性结构。这可以说是由"识别于物"而"知止于心",最后则"明通于道",从知识的横摄到归溯于存有之源,即此存有之源即是道德之源。借此进一步反思学术社群、诠释权力及学问系统之诸多问题,以朱子学为焦点,指出该跨越当代新儒学的限制,而进入一个崭新的诠释时代,中国哲学之发展将有新的可能,朱子学亦当有一恰当而妥贴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摄归纵 纵贯横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