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流式换热器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吴金星 董其伍 +1 位作者 刘敏珊 魏新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6-309,337,共5页
纵流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等特点 ,因而在石化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效换热管的应用和管束支撑物的变化。阐述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特点 ,介绍了高效换热管和管束支撑物的结构... 纵流式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压降小、有效消除流体诱导振动等特点 ,因而在石化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效换热管的应用和管束支撑物的变化。阐述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特点 ,介绍了高效换热管和管束支撑物的结构及性能发展 ,指出了纵流式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结构 研究进展 换热器 管束支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瓣孔板纵流式换热器的研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金星 魏新利 +1 位作者 董其伍 刘敏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5-209,共5页
提高纵流式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的传热效率,关键是改善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杆式支撑流通面积大、扰流作用不足以及孔板式支撑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对折流杆和孔板支撑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结... 提高纵流式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的传热效率,关键是改善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杆式支撑流通面积大、扰流作用不足以及孔板式支撑结构复杂、加工困难的问题,在对折流杆和孔板支撑进行结构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花瓣孔板支撑,并建立了纵流式换热器的试验模型和试验装置。通过对花瓣孔板与折流杆两种换热器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1900~7500范围内,二者的总传热系数K都随着雷诺数Re的提高而增大,花瓣孔板换热器比折流杆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平均提高约40%,但压降稍大。可见,花瓣孔板换热器在较低雷诺数下具有良好的传热和压降综合性能,并且花瓣孔板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相邻两块花瓣孔板交错布置可实现换热管的全方位约束,因而具有良好的防振和抗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流式换热器 花瓣孔板 折流杆 管束支撑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流式换热器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金星 王定标 +2 位作者 董其伍 刘敏珊 魏新利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5-18,76,共4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方法 ,对纵流式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进行简化和假设 ,建立了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为改进收敛性和提高计算精度 ,用算子分裂法和二阶时间精度离散格式等改进算法 ,用三维等参单元导出了离散化非线性...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和数值传热学方法 ,对纵流式换热器的运行工况进行简化和假设 ,建立了壳程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为改进收敛性和提高计算精度 ,用算子分裂法和二阶时间精度离散格式等改进算法 ,用三维等参单元导出了离散化非线性控制方程组 ,编制了数值模拟程序。对纵流式换热器壳程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换热器内流体流动状态和热流分布 ,并分析了支撑结构的参数变化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程 传热 数值模拟 纵流式换热器 层流流动传热导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技术在纵流式换热器上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春宇 李科群 关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23-428,共6页
纵流式换热器是一种耐压性能好、传热死区小、不易产生诱导震动而发生断管现象的高效换热器。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应用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数值模拟具有形象直观、费用低、周期短、计算条件变化灵活等优点,在换热器的研究与... 纵流式换热器是一种耐压性能好、传热死区小、不易产生诱导震动而发生断管现象的高效换热器。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应用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数值模拟具有形象直观、费用低、周期短、计算条件变化灵活等优点,在换热器的研究与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对纵流式换热器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进展,对数值模拟的建模、管束的支撑元件的截面形状和支撑间距进行了分析。综合了几种纵流式换热器的在流动、传热、结构等方面表现的特性,指出了强化壳侧流体换热的途径和新型纵流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方向,并展望了纵流式换热器数值模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流式 管壳式换热器 折流杆 异形孔板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