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弛豫时间成像技术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影像特征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新峰 赵细辉 +4 位作者 熊真亮 王荣品 宋辉 杨艳 田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57-2260,共4页
目的利用纵向驰豫时间技术(T1 mapping)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影像特征定量分析,并就AVMC的T1值与肌钙蛋白Ⅰ(cTnI)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41例AVMC患者及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检者,所有受检者均行cTnI检测及纵向驰豫时间序列... 目的利用纵向驰豫时间技术(T1 mapping)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影像特征定量分析,并就AVMC的T1值与肌钙蛋白Ⅰ(cTnI)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41例AVMC患者及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检者,所有受检者均行cTnI检测及纵向驰豫时间序列扫描,分析比较两组受检者增强前后T1值、cTnI及细胞外容积分数(ECV)的差异,就病例组短轴位心底部、心中部、心尖部增强前T1值与cTnI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心底部、心中部、心尖部心肌增强前后T1值分别为(1 268.44±107.59)ms和(387.75±29.55)ms、(1 290.91±111.47)ms和(384.07±34.82)ms、(1 260.30±96.89)ms和(381.43±30.54)ms,心肌增强前T1值均大于对照组,增强后T1值均小于对照组,病例组cTnI和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心底部、心中部、心尖部增强前T1值与cTn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0.81、0.83,均P<0.001)。结论T1 Mapping技术不但能够对AVMC影像特征定进行量分析,也可间接表达AVMC病理生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时间技术 病毒性急性心肌炎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ept法和SAX法测量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初始T_(1)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平 周晖 +4 位作者 唐海雄 李文韬 周漠玲 陈荣 周高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03-1009,共7页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 目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_(1) mapping)可以无创性定量心肌初始纵向弛豫时间(T_(1)值),在钆延时强化灶(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基础上提供更多的心肌纤维化信息。但传统的测量T_(1)值的方法由于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需包括短轴全部心肌(the whole short axis,SAX),操作复杂且耗时,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本研究拟对比中间层间隔壁(conservatively within the midventricular septum,ConSept)法和SAX法获得的初始T_(1)值诊断心肌弥漫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采用3.0T心脏磁共振扫描的38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on-ischem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NIDCM)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者。根据NIDCM患者是否存在LGE分为LGE阳性组和LGE阴性组。将ROI分别放置在ConSept或SAX进行初始T_(1)值测量,比较两种方法区分病变心肌和健康心肌的能力以及两种方法测得的心肌初始T_(1)值的差别。结果:NIDCM组采用ConSept或SAX法测得的初始T_(1)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LGE阳性组的初始T_(1)值均大于LGE阴性组(均P<0.05)。ConSept法和SAX法测得的中间层T_(1)值与基底层、心尖层T_(1)值无明显差别(均P>0.05),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0.954]。结论:与SAX法相比,ConSept法是一种等效且更简便的测量心肌初始T_(1)值的方法,适合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纵向时间定量成像 纵向时间 心肌弥漫性纤维化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评价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与LVEF及NT-proBNP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亮 罗艺 +5 位作者 沈磊 丁超 汪家财 卫军 吕鹏 邓克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纵向驰豫时间定量(T1mapping)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肌纤维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29例ICM患者资料,将其设为ICM组;采集同...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纵向驰豫时间定量(T1mapping)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肌纤维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29例ICM患者资料,将其设为ICM组;采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给予T1 mapping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并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增强前后,比较2组左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平均T1值及NT-proBN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考察ICM心肌纤维化指标与LVEF及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ICM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心肌质量(LVMM)、NT-proBNP、细胞外容积(ECV)、T1_(Native)等指标均高于或长于对照组,而LVEF、T1_(Post)则明显小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且LVESV、LVEDV、LVMM、NT-proBNP、ECV、T1_(Native)等值在ICM患者中均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Ⅱ级<NYHA Ⅲ级<NYHA Ⅳ级的趋势(均P<0.05);而LVEF、T1_(Post)在患者中均呈NYHA Ⅱ级>NYHA Ⅲ级>NYHA Ⅳ级(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CV、T1_(Native)与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1);T1_(Post)则与NT-proBNP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T1 mapping通过ECV可评估心肌纤维化水平,随着ICM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加深,ECV、T1_(Native)也随之升高,T1_(Post)则逐渐下降,且上述指标均与NT-proBNP和LVEF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磁共振成像 纵向时间定量(t1 mapping) 左室射血分数 N端脑钠肽前体 细胞外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