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阻隔系数法的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侯佳明 曾庆慧 +4 位作者 胡鹏 蒋云钟 唐家璇 杨钦 张璞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1-187,197,共8页
为提升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的合理性,在传统阻隔系数法的基础上,引入阻隔物位置和类型修正系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拦河建筑物位置和类型的改进阻隔系数法,并采用改进阻隔系数法评价了全国流域面积超过1万km 2的215条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 为提升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的合理性,在传统阻隔系数法的基础上,引入阻隔物位置和类型修正系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拦河建筑物位置和类型的改进阻隔系数法,并采用改进阻隔系数法评价了全国流域面积超过1万km 2的215条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评价河流的平均纵向连通性指数为1.08,等级为差;在时间维度上,自1960年以来全国主要河流纵向连通性呈加速受损趋势,且2000年以后受损程度最为强烈;在空间维度上,东南诸河区、珠江区和长江区现状纵向连通性等级为劣,海河区和辽河区等级为差,松花江区是唯一综合评价等级为优的一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连通 纵向连通性 阻隔系数法 水利工程 河流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主要干支流纵向连通性与鱼类生境 被引量:26
2
作者 吕军 汪雪格 +3 位作者 刘伟 王彦梅 魏春凤 吴计生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55-160,174,共7页
基于松花江流域拦河建筑物现状,采用阻隔系数法,评价主要干支流的纵向连通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和嫩江纵向连通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27,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第二松花江连通性指数为0.62,连通性评价等级为中等。嫩江支流中连通性最好... 基于松花江流域拦河建筑物现状,采用阻隔系数法,评价主要干支流的纵向连通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干流和嫩江纵向连通性指数分别为0.21和0.27,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第二松花江连通性指数为0.62,连通性评价等级为中等。嫩江支流中连通性最好的是嫩江,成为冷水性鱼与嫩江尼尔基以下河段交流的唯一通道;而甘河、雅鲁河、绰尔河和讷谟儿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良,洮儿河、霍林河和乌裕尔河连通性评价等级为劣。第二松花江支流中伊通河和饮马河拦河坝众多,鱼类洄游受阻,连通性等级为劣。松花江干流支流牡丹江、拉林河受梯级水电站开发影响,其评价指数为劣;倭肯河、汤旺河受河流沿岸灌区渠首闸坝、水库及水电站建设影响,评价等级为差,这些支流目前濒危珍稀鱼类已绝迹,也极少见到冷水性鱼类。整个流域内未建设过鱼设施,对鱼类洄游和种群交流产生阻隔,提出了补建和新建过鱼设施,必要时开展增殖放流的措施。建议对没有预留生态流量的拦河建筑物进行改造或者利用现有设施泄放生态流量,对预留生态流量的调整水库调度方案保证其下泄流量满足不同时间、空间鱼类生存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纵向连通性 鱼类生境 阻隔系数法 松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浮游植物群落的纵向连通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俊 舒卫先 +3 位作者 韦翠珍 陈明秀 池仕运 胡菊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前鲜有从生物群落角度定量分析连通性。作者以建有多级节制闸的沙颍河干流为对象,研究河流纵向连通性对沙颍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并尝试基于梯度分析方法从浮游植物群落角度定量评估河流连通性。调查结果显示,沙颍河干流浮游植物... 目前鲜有从生物群落角度定量分析连通性。作者以建有多级节制闸的沙颍河干流为对象,研究河流纵向连通性对沙颍河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并尝试基于梯度分析方法从浮游植物群落角度定量评估河流连通性。调查结果显示,沙颍河干流浮游植物339种,分为8个门类,以硅藻门浮游植物种类(170种)最多,其次是绿藻门(93种)和蓝藻门(37种)。从季节来看,夏秋季浮游植物种类显著多于春季;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来看,春秋季以隐藻门浮游植物为主,而在夏季蓝藻门浮游植物密度最高。优势度排前10的种类蓝藻门有4种,隐藻门3种,硅藻门2种,绿藻门1种。通过比较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可知,闸坝阻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影响,群落结构组成从常见的以硅藻为主的河流群落特征转变为以蓝藻、隐藻为主的湖泊群落特征。根据DCA(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第1轴长,均采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排序法对不同季节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分析,并绘制排序图,结果表明,不同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可在排序图中区分开来,表明不同河段之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不同河段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在排序图中的相对位置及河段的实际相对位置,可以在群落空间中明确表征河流连通性的潜在生态梯度。从水生生物群落角度定量表征连通度的大小,将有助于建立基于生物群落计算河流纵向连通程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连通性 浮游植物 排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长江流域河流纵向连通性演变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家璇 曾庆慧 +3 位作者 胡鹏 侯佳明 李哼特 侯虹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53,共14页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内水库、水电站、水闸和橡胶坝等4类拦河建筑物建设情况,采用阻隔系数法、最长连续河段占比法和区域整体法3种评价方法,探究近60年长江流域河流纵向连通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阻隔系数法和最长连续河... 以长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内水库、水电站、水闸和橡胶坝等4类拦河建筑物建设情况,采用阻隔系数法、最长连续河段占比法和区域整体法3种评价方法,探究近60年长江流域河流纵向连通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阻隔系数法和最长连续河段占比法,2018年长江流域45条主要河流中评价等级为差、劣的河流数量皆为30条;在时间维度上,近60年长江流域主要河流的纵向连通性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其中2000—2018年纵向连通性恶化最为显著;在空间分布上,评价等级为劣的主要河流集中分布在岷沱江、嘉陵江和洞庭湖水系水资源二级区;基于区域整体法,2000—2018年是长江流域二级区河流纵向连通性整体恶化的时期,2018年长江流域12个水资源二级区中有5个二级区的河流纵向连通性评价等级为优、良,其余7个二级区评价等级为中、差和劣。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连通性 河流健康 阻隔系数法 最长连续河段占比法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江三角洲河道纵向连通性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晨春 陈晓宏 +1 位作者 杨杰 白文魁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4,共7页
河道的纵向连通性反映了河道上下游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能力,对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基于西北江三角洲1958~2005年15个站点的月潮位统计数据,通过纵向连通性指标、分段线性回归方程等多种方法分析整体区域和... 河道的纵向连通性反映了河道上下游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能力,对区域的水资源、防洪、生态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基于西北江三角洲1958~2005年15个站点的月潮位统计数据,通过纵向连通性指标、分段线性回归方程等多种方法分析整体区域和主要河段上纵向连通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1)1958~2005年间,西北江网河区大部分河道的纵向连通性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的阶段变化,变化的转折点为1982年;(2)西北江网河区纵向连通性与上游来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呈现出北江三角洲河道纵向连通性高于西江三角洲,非汛期高于汛期的规律;(3)网河区纵向连通性受到联围筑闸和河道挖沙等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影响,且河道所受人类活动的扰动越大,其连通性变化率相应也越大。研究结果可为西北江三角洲网河区河道生态修复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连通性 西北江三角洲 水位 人类活动 上游来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开发对河流中下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索雨泽 高文娟 +2 位作者 赵永晶 崔永德 和雅静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0-76,共17页
研究于2023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汉江中下游进行野外调查,结合长江干流武汉段历史数据,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栖息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探究其对纵向连通性的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32属种,从汉江中下游至干流武汉段... 研究于2023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汉江中下游进行野外调查,结合长江干流武汉段历史数据,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栖息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探究其对纵向连通性的响应,并分析影响因素。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132属种,从汉江中下游至干流武汉段,种类数和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汇流区略有回升。湖泊区和过渡区具有较高的种类数和现存量,干流区最低。群落结构对纵向连通性的响应呈抛物线趋势,丰水期总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中等连通性水平(0.95—0.97)下达到最高。湖泊区和汇流区的群落相似度最高,干流和其他生境存在差异(P<0.05)。丰水期(P=0.025)各生境间群落组成差异大于枯水期(P=0.038),枯、丰水期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季节变化(P=0.001)大于栖息生境变化(P=0.015)。枯水期水温与溶氧主导群落分布,丰水期则受透明度和纵向连通性调控。研究表明,梯级开发通过改变纵向连通性和水文情势重塑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而汇流区作为生态过渡带对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开发 纵向连通性 大型底栖动物 汇流区 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