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纵向财政不平衡对中国省际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成奎 柯勰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4,共8页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 分税制改革引致了我国地区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政府偏好有助于GDP增加的"硬公共产品"供给决策,导致了我国地区间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不平衡。运用中国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显著负相关;财政支出分权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服务绩效;在地理环境较差地区,财政分权对基础教育服务绩效水平的促进效应显著下降。缩小纵向财政不平衡、提高财政支出分权程度、教育财政支出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有助于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绩效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服务 纵向财政不平衡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税制与中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基于Hunter方法的测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庆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6,26,共5页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并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和汉特(Hunter)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三个纵向财政不平衡系数,并对1994-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纵向不平衡度进行测量,结果均显示分税制后我国纵向财政不平衡度呈现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财政不平衡 分税制 汉特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市、县乡级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庆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 对1994~2005年的省、市、县乡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和财政缺口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各级财政都处于纵向不平衡状态。相比较而言,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纵向财政缺口越大,省级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缩小趋势,而基层政府纵向财政不平衡度有扩大趋势。要矫正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平衡、不合理状态,一方面要从法律层次上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另一方面要彻底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构建起一种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地方政府 财政缺口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实证研究:1978-2003 被引量:16
4
作者 江庆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4,共7页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对1978-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978-1984年纵向财政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1985-1993年纵向财政基本平衡,1994-2003年... 本文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理论与新近发展进行了回顾,根据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传统定义,对1978-2003年我国中央与地方纵向财政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978-1984年纵向财政处于正向不平衡状态,1985-1993年纵向财政基本平衡,1994-2003年纵向财政处于反向不平衡状态。分税制后中央本级财政收支正缺口呈扩大趋势,而地方负的财政缺口也呈扩大趋势,而且中央财政的正缺口并不足以弥补地方财政的负缺口,在地方举债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为弥补缺口,地方政府扩大预算外收入是其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财政不平衡 分税制 财政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与纵向财政不平衡——来自新《预算法》实施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美喆 柒江艺 刘寒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2-91,共10页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 将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和空间双重差分(SDID)方法实证检验了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对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财政透明度对纵向财政不平衡影响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均显著为负,且与直接效应相比,间接效应的动态影响更加持久。从空间特征来看,其他省份财政透明度对本省份纵向财政不平衡和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也显著为负,新《预算法》的实施效果在地理距离相近及经济距离相近的省份间都存在溢出。因此,应当多维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财政透明度,理顺纵向财政关系,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过度竞争,打破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救助幻觉,防止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预算软约束 纵向财政不平衡 新《预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顾程亮 李宗尧 成祥东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55,共10页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联合会(WBCSD)定义的生态效率公式,在量化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的基础上降维合成生态效率综合指标,并进一步从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视角研究财政相对收支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总体而言,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即期作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滞后作用,一般滞后3年以上;基础设施将强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促进作用,弱化纵向财政不平衡的抑制作用。分地区比较,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欠发达地区纵向财政不平衡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均抑制区域生态效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效率 纵向财政不平衡 财政支出规模 IV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权、地方债务与现代财政改革——基于财政分权不同角度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杰茹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2,共11页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从支出、收入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权效应不能一概而论,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减少地方债务。构建现代政府间关系,"五五分成"后亟需增加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构建地方税体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水平 支出分权 收入分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的长期效应分析——基于不同分权角度的新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杰茹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30,共14页
关于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的关系,理论界主流观点是财政分权会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另有观点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大。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继而从支出... 关于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的关系,理论界主流观点是财政分权会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另有观点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过度扩大。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继而从支出分权、收入分权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并搜集1998-2013年中国26个地方政府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后采用OLS和固定效应以及SYS-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尝试得出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建议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水平 支出分权 收入分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