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字及十字交叉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东桥 严晓威 +1 位作者 梁建文 赵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提出了丁字及十字交叉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的一个改进广义反应位移法.该方法采用壳单元模拟管廊结构,以体现管廊横断面非对称形式的影响和地震作用下管廊交叉节点处的局部变形;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预制企口接头,可反映管廊接头断面... 提出了丁字及十字交叉管廊纵向地震响应分析的一个改进广义反应位移法.该方法采用壳单元模拟管廊结构,以体现管廊横断面非对称形式的影响和地震作用下管廊交叉节点处的局部变形;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预制企口接头,可反映管廊接头断面的非对称形式以及预制接头的力学行为.在ABAQUS有限元平台构建了典型交叉管廊的三维壳-弹簧计算模型,采用直接刚度法求解场地地震动响应,研究了在设计地震动幅值和地震波入射角度等因素影响下,丁字及十字交叉管廊的内力及变形响应特征,并以直线形管廊的地震响应为基准,给出了两类交叉节点的影响范围及内力放大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于直线形管廊,管廊交叉节点处的内力及变形响应均出现明显的增高,其中丁字交叉管廊的地震响应略大于十字交叉管廊.安评波小震作用下,丁字及十字交叉管廊的接头基本处于功能完好状态,中震和大震作用下超出规范限值,其中大震下达到8 mm左右,约为直线形管廊的8~9倍;两类交叉管廊的内力放大系数范围约为2~6.工程抗震设计中,可根据该结果对交叉管廊的地震响应进行初步评估.不同设计地震动幅值和地震波入射角度下,两类交叉节点对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0~35倍预制管节段长度,在实际工程中应引起重视.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交叉管廊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管廊 预制管廊 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改进广义反应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2
作者 张姣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将二维有限元动力计算与响应位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响应位移法地震动输入为简谐波的假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地震波在地基中的实际传播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 提出了一种将二维有限元动力计算与响应位移法相结合的方法,摒弃了响应位移法地震动输入为简谐波的假定。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地震波在地基中的实际传播过程,并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随后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段隧道纵向地震响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二维动力有限元方法 响应位移法 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简化动力有限元法分析(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孔戈 王绍博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重点关注对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采纳了响应位移法的一些基本思想,采用和响应位移法一样的环梁和土弹簧模型,但采用动力有限元法来评估地基地震动,而摒弃了响应位移... 本文重点关注对盾构隧道的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采纳了响应位移法的一些基本思想,采用和响应位移法一样的环梁和土弹簧模型,但采用动力有限元法来评估地基地震动,而摒弃了响应位移法中采用的地基振动为谐波形式的假定。与响应位移法相比,简化动力有限元法能够提高地基震动的计算精度,从而提高结构响应的计算精度;而与三维连续模型相比,新方法的计算规模小得多,从而能够大幅提高计算效率。然后,本文分别采用相应位移法和新提出的简化动力有限元法,对武汉长江隧道盾构段隧道进行了纵向地震响应分析,并对这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简化动力有限元法 响应位移法 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