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邵明 彭文 刘恒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9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比... 目的观察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5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VAS评分对两组患者肛门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肛门狭窄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肛门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排便和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肛门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7天肛门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纵切横缝术相比,改良后的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肛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国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6例慢性肛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水肿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肛管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水肿重度疼痛发生率(3.61%)、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有效扩大肛管直径,降低术后切口水肿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间,与传统肛裂切除术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水肿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50例
3
作者 陈飞雁 崔麦茂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3X期18-18,共1页
目的:探讨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从1998~2005年间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全部1次治愈,未发生1例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 目的:探讨纵切横缝术在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从1998~2005年间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病例全部1次治愈,未发生1例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伴肛管狭窄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肛裂 肛管狭窄 纵切横缝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方银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3期42-43,共2页
目的 :观察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栉膜带切断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 :观察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栉膜带切断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纵切横缝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肛管的直径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其重度切口疼痛、重度肛缘水肿及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其切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有效扩大患者肛管的直径,减轻其术后疼痛,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其更快地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4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杜忠群 李艳德 +3 位作者 王晓林 吴莉娟 付皓 范永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的4例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恢复正常排便,未出现术后切口水肿等并发症及...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使用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的4例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恢复正常排便,未出现术后切口水肿等并发症及肛门畸形、肛门缺损等后遗症。[结论]可吸收线改良纵切横缝治疗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的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医源性肛门狭窄 可吸收线 改良纵切横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术后肛门功能影响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唐菊 康进 +10 位作者 赵希忠 李薇 杜勇军 杨军义 赵强 郝亮亮 何涛宏 周策 唐太春 陈敏 毛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589-159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7d、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及治愈率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相比,治疗组排便更为顺畅,肛管静息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排便困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分段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玉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0期3774-3775,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锥状肛门镜扩肛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统计对... 目的研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痔术后肛门狭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锥状肛门镜扩肛术治疗,研究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6.77%(30/31)高于对照组67.74%(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低于对照组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痔术后肛门狭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后肛门狭窄 锥状肛门镜扩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黏膜环切术联合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李振宇 黄廷宏 刘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型便秘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PH配合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联合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型便秘的有效性。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PH配合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纵切横缝术治疗直肠内脱垂型便秘的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环 纵切横缝术 直肠黏膜内脱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7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 目的: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2020年6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出血量、便血次数、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接受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效果评价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对比
10
作者 陈正升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30-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远大肛肠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5...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远大肛肠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肛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术中需要对切口进行部分缝合,所以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的创面水肿程度总体轻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不禁食不控便的情况下,改良纵切横缝术与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在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并没有明显区别,在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时间方面,肛裂切除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优于改良纵切横缝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纵切横缝术 肛裂 内括约肌部分 慢性肛裂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分析
11
作者 何志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分析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分析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慢性肛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常规组采取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便血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的肛管直径均低于常规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向扩肛联合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扩肛 改良纵切横缝术 慢性肛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痔结扎加痔核纵切横缝加横切纵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小龙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2期154-155,共2页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痔结扎加痔核纵切横缝+横切纵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复发率...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内痔结扎加痔核纵切横缝+横切纵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或0.01)。结论:内痔结扎加痔核纵切横缝+横切纵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远期复发率低,术后肛门功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混合痔 治疗 内痔结扎加痔核纵切横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强 康进 +5 位作者 陈朝晖 杨军义 毛红 赵希忠 唐平 李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80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预防术后肛门狭窄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采用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80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预防术后肛门狭窄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的环状混合痔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组)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组)各80例,比较两组肛门狭窄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通畅度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排便通畅度及疼痛评分、出血情况、肛缘水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括约肌功能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环状混合痔上,纵切横缝加选择性内括约肌切除术是一种能有效预防环状混合痔术后发生肛门狭窄的手术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切加选择性内括约肌 环状混合痔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狭窄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熠 侯晶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肛门狭窄以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肛门狭窄患者12例,2例肛门狭窄采用隔膜切除术,10例肛管狭窄采用纵切横缝术,成人患者加'V-Y'成形术,并结合术后扩肛3个月,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手术后均排便通... [目的]探讨肛门狭窄以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肛门狭窄患者12例,2例肛门狭窄采用隔膜切除术,10例肛管狭窄采用纵切横缝术,成人患者加'V-Y'成形术,并结合术后扩肛3个月,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12例患者手术后均排便通畅,随诊2~5 a,无一例复发.[结论]不同肛门狭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狭窄 治疗 并发症 隔膜 纵切横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彦超 王伟涛 崔文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156-156,共1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肛门括约肌侧切术及肛舒洗剂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结果 64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18.8±3.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可显著缩短治愈时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肛门括约肌侧切术及肛舒洗剂坐浴治疗陈旧性肛裂64例。结果 64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愈时间(18.8±3.4)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可显著缩短治愈时间,减少感染,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肛裂 改良纵切横缝术 中药坐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