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克修 韩晓兵 李旭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出血量少、Apgar评分情况好 ,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损伤小 ,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 ,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 剖宫产 腹膜外剖宫产 Apgar评分 感染 切口 纵切口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9期199-199,共1页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和新生儿Apgar(阿普加)评分情况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在对照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41±14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92±15ml。在观察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23±12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61±13ml。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危害较大的伤口感染、血尿、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与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相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而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很高。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腹膜外剖宫产 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术在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姚菲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LUS)连续折叠缝合术在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缝合+缩宫素...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LUS)连续折叠缝合术在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8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缝合+缩宫素,观察组采用LUS连续折叠缝合术。对比两组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凝血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血小板]、血红蛋白(Hb)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 d,观察组AngⅡ、凝血因子Ⅷ、凝血因子Ⅸ、血小板水平及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19.51%)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S连续折叠缝合术用于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控制出血,减少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孕妇 剖宫产 子宫下连续折叠缝合 产后出血 凝血因子 血红蛋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环形捆绑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任敏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控制中联合应用子宫下段环形捆绑术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源自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产妇,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共纳入70例,以分层抽样... 目的:分析在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控制中联合应用子宫下段环形捆绑术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对象源自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产妇,时间为2022年12月至2024年12月,共纳入70例,以分层抽样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子宫下段环形捆绑术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出血量、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术中、产后2h、24h的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控制中应用子宫下段环形捆绑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中及后出血 子宫下环形捆绑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肖莉 齐慧丽 +3 位作者 洪蕾 许沙 王继祥 张良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阴道三维超声 剖宫产 子宫异常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明莉 胡耕励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057-1057,共1页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很低,但却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异位妊娠。因为非常罕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缺乏临床经验,而很多的人流手术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完成...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很低,但却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异位妊娠。因为非常罕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缺乏临床经验,而很多的人流手术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完成,且人流手术是门诊小手术,它的风险因素很容易被忽视。CSP一旦误诊,如行人流术将发生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剖宫产子宫下切口妊娠(CSP) 诊断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飞 文丹丹 李华 《巴楚医学》 2019年第4期25-27,33,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比较两组在取胎头时间、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取胎头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中产钳助产率,但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子宫下 取胎头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68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徐慧 徐如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腹膜外剖宫产 子宫下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术后切口恢复、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9
作者 宁登攀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术后切口恢复、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邵东市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装有序号的密封信... 目的:探讨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对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妇术后切口恢复、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邵东市人民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装有序号的密封信封盲抽法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奇数序号者为对照组(n=30),偶数序号者为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处理。观察两组产妇术后切口渗出液消失时间、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恶露干净时间、子宫复旧和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切口渗出液消失时间、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分别为(5.10±1.52)d、(11.57±2.71)d和(9.03±0.96)次,低于对照组的(7.67±2.59)d、(15.27±3.38)d 和(11.37±2.34)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恶露干净时间为(15.63±2.62)d,短于对照组的(18.83±3.61)d,而观察组产妇产后42d的子宫复旧良好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观察组产妇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得分为(8.37±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1.20±2.6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7,P<0.001)。结论:白糖填充联合康复新液能够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切口渗出液消失,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加速恶露排出,加快子宫复旧,缓解产后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白糖填充 康复新液 切口恢复 子宫复旧 产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刘金会 耿艳霞 田岩岩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洛阳安和医院治疗的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6例,其中35例采用宫腔镜治疗记为宫腔镜组,31例采用阴式修补术治疗记为... 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憩室(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来洛阳安和医院治疗的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66例,其中35例采用宫腔镜治疗记为宫腔镜组,31例采用阴式修补术治疗记为阴式修补术组。比较两组治疗PCSD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月经经期天数及月经周期,记录术后3个月内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8个月,记录两组妊娠及足月活产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9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阴式修补术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低于阴式修补术组(P<0.05),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的月经经期天数均短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月经经期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个月时阴式修补术组的月经经期天数较宫腔镜组短(P<0.05);术前、术后1、6个月时,两组的月经周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两组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1.43%、67.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修补术组足月活产90.32%,高于宫腔镜组的65.7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与阴式修补术治疗PCSD致异常子宫出血均具有良好效果,宫腔镜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而阴式修补术则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意愿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阴式修补 剖宫产切口憩室 异常子宫出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11
作者 杨文娟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9期979-98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3月金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瘢痕子宫再... 目的:分析医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3月金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72例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剖宫产患者的切口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0.00%,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3株(占30.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7株(占9.33%);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较低(<30.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3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对莫西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亦较低(<30.00%)。结论: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再妊娠患者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存在一定的耐药性,临床在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妊娠 剖宫产 切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1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甘懿君 《现代医院》 2010年第9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手段,以期减小产后出血风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326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临产、枕位、胎先露、新生儿体...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手段,以期减小产后出血风险,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9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326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临产、枕位、胎先露、新生儿体重、子宫下段形成情况等因素与子宫切口撕裂关系,记录切口撕裂的类型及并发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116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8.75%,临产后、麻醉效果差、胎先露≥3cm、枕横位、胎儿体重≥4kg及子宫下段形成情况差的剖宫产产妇撕伤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2例(1.7%)子宫动脉损伤,1例(0.9%)T型撕裂患者发热,10例(8.6%)恶露量增多,14例(12.1%)阴道流血时间延长。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是剖宫产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产状态、麻醉效果、胎枕位、胎儿体重、胎先露等因素均与切口撕伤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下切口 撕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撕裂80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春梅 《现代医院》 2008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1162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子宫切口撕裂共80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89%。枕后位、子宫下段形成差、麻醉效果差、胎头深固、胎儿体重大于4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剖宫产1162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子宫切口撕裂共80例,占同期剖宫产术的6.89%。枕后位、子宫下段形成差、麻醉效果差、胎头深固、胎儿体重大于4000g者子宫切口撕裂率明显增加。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剖宫产前必须判断胎方位、胎先露下降、胎儿大小、麻醉效果及子宫下段形成情况等因素,以免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下切口 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辛芳 钱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切口缝合方法 子宫下剖宫产 后并发症 不良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穆利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26-20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剖宫产术,研究组采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手术、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及新生儿出生1、5、10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5、10 min研究组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1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者剖宫产术中能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及新生儿呼吸状态,安全性高,但术中出血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高位子宫下切口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
16
作者 孙绿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孙绿仙我院自1994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28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7例,初产妇242例,经产妇45例,年龄为21~38岁,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孙绿仙我院自1994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28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7例,初产妇242例,经产妇45例,年龄为21~38岁,术前宫口未开者29例,宫口开大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腹产 子宫下 切口 单层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彩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产妇... 目的:探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使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为观察组产妇使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高位子宫下剖宫产 改良式剖宫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联合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将接受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宫腔镜联...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患者,将接受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宫腔镜联合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手术效果、术后月经状况相关指标(月经持续时间、月经周期延长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与对照组[90.48%(38/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持续时间[(6.21±0.89)d]较对照组[(9.34±1.08)d]短,月经周期延长率(0)较对照组[14.29%(6/42)]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阴式子宫憩室修补术治疗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可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促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瘢痕憩室 阴式子宫憩室修补 宫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珂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有剖宫产史的再孕孕妇,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二次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选择...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有剖宫产史的再孕孕妇,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二次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选择新的横切口位置进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切口撕裂率、胎头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撕裂率、胎头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二次剖宫产术横切口位置选择在原瘢痕切口部位上约2.5 cm处,能够减少对产妇的伤害,有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降低切口撕裂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 二次剖宫产 切口位置 切口撕裂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2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在产科剖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研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在产科剖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粘连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粘连率为71.05%,实验组为36.84%,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者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8≤7)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传统剖宫产术,有效防止术后粘连,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易于愈合且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横切口 子宫下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