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科腹部纵切口皮下预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张艳 荆玉洁 姜玉净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妇科腹部纵切口皮下预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妇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的3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212例)和对照组(186例)。对照组术中常规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前鞘后,不缝合皮下脂肪,... 目的研究妇科腹部纵切口皮下预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妇科下腹部纵切口手术的3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212例)和对照组(186例)。对照组术中常规缝合腹膜及腹直肌前鞘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后在切口两侧给予纸卷适当加压后腹带包扎5 d;研究组在对照组处置的基础上采取皮下筋膜上预放置负压引流管1枚,根据引流液的形状和多少,术后3~6 d内拔除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92例、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0.57%,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切口愈合不良率为9.43%;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130例、切口甲级愈合率为69.89%,切口愈合不良56例、切口愈合不良率为30.11%;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部纵切口皮下预放置负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促进切口愈合的新措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引流管 妇科腹部纵切口 术后切口愈合 愈合不良 脂肪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克修 韩晓兵 李旭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出血量少、Apgar评分情况好 ,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损伤小 ,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 ,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段 剖宫产术 腹膜外剖宫产术 Apgar评分 感染 切口 纵切口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尹维 王建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 目的探讨腹壁横纵切口对于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绵阳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1800例的临床资料,两组产妇均按照原来的腹壁旧切151进行手术,依据初次剖宫产方式进行分组。腹壁横切口组900例,腹壁纵切15组900例。观察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盆腔粘连、腹壁切口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新生儿评分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壁纵切口组胎儿娩出时间[(8.4±2.0)min]、手术时间[(34.3±4.5)min]、术中出血量[(233.8±15.6)mL]均少于腹壁横切口组[(12.5±4.4)min、(39.0±6.0)min、(254.8±21.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产妇盆腔粘连率(20.2%)低于腹壁横切口组(55.6%),腹壁纵切口组产妇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80.0%)高于腹壁横切口组(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纵切口组家属满意度(95%)高于腹壁横切口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术后二次剖宫产手术效率高,并发症少,利于产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纵切口剖宫产皮内缝合12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楠 李金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剖宫产 腹部纵切口 皮内缝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式小纵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观察
5
作者 冯小琴 宋文月 谢燕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6期48-48,共1页
2002年1~7月,我们共实施腹式小纵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腹式 纵切口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观察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缝线选择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铁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6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缝线缝合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切口缝线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行妇科手术的皮肤纵切口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皮肤切口选择薇乔可吸收线皮内缝合,B组皮肤切口选择慕丝线皮内缝合,C组选择钛镍记... 目的观察不同缝线缝合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切口缝线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行妇科手术的皮肤纵切口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皮肤切口选择薇乔可吸收线皮内缝合,B组皮肤切口选择慕丝线皮内缝合,C组选择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皮内缝合。比较三组患者缝线缝合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的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薇乔可吸收线组异物反应、线头排斥反应和术后切口瘢痕较其他缝线组明显。慕丝线缝合组切口拆线疼痛明显。甲级愈合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内缝合时最好选择能拆除的缝线,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较昂贵,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值得在妇科腹部皮肤纵切口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皮肤纵切口 皮内缝合 钛镍记忆合金组织吻合器 可吸收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与腹壁横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情况受首次剖宫产行腹壁横切口与腹壁中线纵切口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再次剖宫产产妇1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切口类型分为腹壁中线纵切口组(纵切口组)、腹壁横切口组(横切口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瘢痕情况、腹腔粘连情况、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外观满意度。结果:纵切口组产妇的瘢痕纤细比例高于横切口组,瘢痕中等与瘢痕明显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的腹腔无粘连比例高于横切口组,轻度与重度粘连比例均低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产妇再次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横切口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横切口组(P<0.05)。纵切口组患者的外观满意度为96.00%(48/50),高于横切口组的82.00%(4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行腹壁中线纵切口较腹壁横切口更能有效降低再次剖宫产术后瘢痕、腹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手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剖宫产 腹壁中线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微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2期1361-1362,共2页
剖腹产横切口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但第二次剖宫产时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影响到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现就腹壁横切口和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作一对比分析。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新生儿阿氏评分 胎儿娩出时间 审美要求 操作难度 剖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官翠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5期543-544,共2页
剖宫产手术只是解决某些产科并发症、合并症、难产、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措施.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计划生育的国情,大多数孕妇是大龄初产妇,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误认为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是安全的一种... 剖宫产手术只是解决某些产科并发症、合并症、难产、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措施.然而,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计划生育的国情,大多数孕妇是大龄初产妇,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误认为剖宫产对产妇和婴儿是安全的一种分娩方式.其实绝大多数妇女在十月怀胎之后,都能经阴道自然分娩.医学实践证明,剖宫产终究不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分娩方式[1].我国因"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比例已经占了所有剖宫产的30%~50%,有些地区甚至超过60%,剖宫产率存在上升的趋势.剖宫产手术方法不断更新,术式操作趋于简便易行.新式剖宫产又称为Stark剖宫产,1996年被引进中国并广泛流行,最大特点是"快".作者对首次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与传统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加以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剖宫产 传统纵切口 腹壁横切口 影响因素 Stark剖宫产 大龄初产妇 经阴道自然分娩 分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横切口与纵切口术后护理观察比较
10
作者 高海娥 刘晓娟 佟瑞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72-472,共1页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 纵切口 术后 护理 观察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腹部横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患者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情况及腹壁瘢痕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红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6期37-37,4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不同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宫产患者102例,按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首次剖宫产为纵切口方式,对照组为横切口方式。观察两组腹壁瘢痕、盆腹腔粘连程度及术... 目的:探讨腹部不同切口方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再次剖宫产患者102例,按首次剖宫产切口方式分为两组,各51例。观察组首次剖宫产为纵切口方式,对照组为横切口方式。观察两组腹壁瘢痕、盆腹腔粘连程度及术中情况。结果:观察组盆腔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轻,观察组首次剖宫产瘢痕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腹部纵切口剖宫产产妇术后瘢痕愈合更好,盆腔粘连程度轻,且可促进再次剖宫产手术进程,减少术中出血,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瘢痕 盆腹腔粘连程度 纵切口 术中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海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横切口的40例产... 目的:探讨分析在首次剖宫产时选择腹壁横切口与腹壁纵切口对产妇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横切口的4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将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选择做腹壁纵切口的40例产妇设为试验组。分别对两组产妇施行二次剖宫产术,并以其接受首次剖宫产术时的原腹壁切口作为二次剖宫产术的切口。然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胎儿窒息的发生率及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中试验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及手术耗时均短于对照组产妇,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其胎儿窒息的发生率及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对产妇施行首次剖宫产术时为其做腹壁纵切口,可在其接受二次剖宫产术时减轻其受到的伤害,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剖宫产术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二次剖宫产术 手术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元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 目的:探讨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例产妇,对照组有25例产妇。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的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对其进行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进行手术后,对照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60%,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30.3%。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24.±151.34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217.±114.83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71.69±19.87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42.54±14.36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越长,其在进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的效果越好。结论:在二次剖宫产手术时使用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好,产妇腹膜粘连的发生率低。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 二次剖宫产产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9期199-199,共1页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和新生儿Apgar(阿普加)评分情况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在对照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41±14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92±15ml。在观察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23±12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61±13ml。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危害较大的伤口感染、血尿、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与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相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而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很高。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横切纵切口缝合致盆腔粘连回访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桂婵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目的回访观察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和纵切口术后的盆腔粘连情况,分析产生盆腔粘连的原因,研究减少粘连发生率的改进方法。方法将我市2008—2012年基层医疗机构产科180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产妇行纵切口,另外60例... 目的回访观察新式剖宫产横切口和纵切口术后的盆腔粘连情况,分析产生盆腔粘连的原因,研究减少粘连发生率的改进方法。方法将我市2008—2012年基层医疗机构产科180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住院产妇随机分为两组,120例产妇行纵切口,另外60例行横切口,对她们剖宫产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回访分析,比较横切口和纵切口这新旧两种剖宫产术后的盆腔粘连情况。结果术后,两组产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盆腔粘连,其中,横切口组的总粘连发生率为68.3%,纵切口组的粘连发生率为36.7%,而两种剖宫产方法的轻度粘连发生率较为接近。结论新式剖宫产横切口的盆腔粘连比旧式剖宫产纵切口的粘连发生率高,而且粘连的程度较重,因而,对此需要特别重视,尽量避免盆腔粘连或减轻粘连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切口 纵切口 盆腔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智慧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9期85-85,共1页
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横切口组)59例和B组(纵切口组)59例,后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11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横切口组)59例和B组(纵切口组)59例,后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24h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术后24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壁纵切口较横切口在剖宫产中的效果更好,综合优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纵切口 剖宫产中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斜内纵切口行阑尾切除术200例报告
17
作者 王振国 李全民 +1 位作者 姚常春 王亚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3-3,共1页
关键词 纵切口 阑尾切除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纵切口经腹腔剖宫产术的比较
18
作者 乌西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8期41-,共1页
关键词 纵切口 剖宫产术 剖腹产术 腹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效果比较
19
作者 罗春艳 何爱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值均<0.01。... 目的:探索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切除手术时间、开腹出血量、手术总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P值均<0.01。结论:腹壁横切口开腹、关腹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无需拆线,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费用,腹部伤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横切口 腹壁纵切口 子宫切除 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手术42例
20
作者 刘云 刘世维 黄汉杨 《现代医院》 2008年第5期48-48,共1页
目的探讨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全部治愈,1例因肥胖切口脂肪液化,伤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半月复查胸片,见右上胸残留气胸30%,经胸穿抽气,抗炎治疗治愈。结论腋下... 目的探讨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行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全部治愈,1例因肥胖切口脂肪液化,伤口延期愈合。1例术后半月复查胸片,见右上胸残留气胸30%,经胸穿抽气,抗炎治疗治愈。结论腋下小纵切口开胸手术开关胸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少,切口隐蔽、美观,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可在缺乏胸腔镜技术的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下小纵切口 开胸手术 胸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