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祁连山东段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兼论华夏植物群起源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程晨 王军 +1 位作者 李丹丹 吴秀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晚期(相当于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共33属95种植物,其中地方性的土著分子(属、种)占有整个植物群总数的80%以上,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的典型特征分子较多,如①东方型鳞木类占植物群总数的25%左右,包括从早石炭世... 北祁连山东段纳缪尔晚期(相当于巴什基尔期)植物群,共33属95种植物,其中地方性的土著分子(属、种)占有整个植物群总数的80%以上,华夏植物群(Cathaysia Flora)的典型特征分子较多,如①东方型鳞木类占植物群总数的25%左右,包括从早石炭世延续下来的华夏木(Cathaysiodendron)、多种东方型鳞木(Lepidodendron)、窝木(Bothrodendron)及扁圆封印木(Sigillaria brardii);②由晚泥盆世开始出现的龙潭楔叶(Sphenophyllum lungtanense)、长沙楔叶?(Sphenophyllum?(Tetrafolia)changshaense)、早石炭世的靖远楔叶(Sphenophyllum jingyuanense)到纳缪尔晚期的微缺楔叶(Sphenophyllum emarginatum),这类具有长楔形叶的植物出现得比欧美地区早许多,可能是二叠纪瓣轮叶(Lobatannularia)的最早祖先;③齿叶属(Tingia)在早石炭世晚期已经出现,到纳缪尔晚期(红土洼组)已有三种之多,加上贝叶属(Conchophyllum),这两属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植物群的典型代表;④多种早石炭世中、晚期繁盛的真蕨类植物偶脉羊齿(Paripteris)及网羊齿(Linopteris)到晚石炭世早、中期仍十分发育,是华夏植物群早期最显著的特征;⑤早石炭世的畸羊齿(Mariopteris(Karinopteris))继续发育,而后可能演化成大羽羊齿类植物(Gigantopterids)的先祖。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证实,北祁连山东段的纳缪尔晚期植物群已经进入华夏植物群的早期演化阶段;自从晚泥盆世的沙流水组开始,先后经历了早石炭世的臭牛沟组,靖远组及晚石炭世红土洼组和羊虎沟组(本溪组)代表了前华夏植物群(Procathaysian Flora)演替为华夏植物群的关键地质时期。北祁连山东段亦成为前华夏植物群和华夏植物群早期发育、繁盛之地区,在纳缪尔期可能是华夏植物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植物群 前华夏植物群 起源中心 演化中心 纳缪尔晚期 北祁连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宁夏石炭纪古鳕类一新属 被引量:1
2
作者 谭锴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本文描述了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和一件仅头部保存的小型古鳕类化石。这两件化石标本采自宁夏中卫市常乐镇上河沿村和下河沿村石炭纪纳缪尔期晚期土坡组顶部。这类古鳕类身体细长,鳞片不甚发育,部分有印痕保存。舌颌骨微前倾,从顶骨中间... 本文描述了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和一件仅头部保存的小型古鳕类化石。这两件化石标本采自宁夏中卫市常乐镇上河沿村和下河沿村石炭纪纳缪尔期晚期土坡组顶部。这类古鳕类身体细长,鳞片不甚发育,部分有印痕保存。舌颌骨微前倾,从顶骨中间部位延伸到颌弓终端,上颌骨后缘向下凸起比向上凸起明显,鳃盖骨比下鳃盖骨略大,眼眶大,且位置靠前,奇鳍条分节分叉现象明显,歪尾型明显,尾鳍上叶缩短,逐步向小型歪尾型演变。总的说来这两件标本拥有更多的软骨硬鳞鱼类向全骨鱼类演化的特征,建议将其定位为古鳕目的一个新属,其科级分类单元的归属在拥有更多的化石资料后再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鳕 古鳕目 软骨硬鳞鱼 土坡组 缪尔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