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驱动的流场控制方程的稀疏识别 被引量:5
1
作者 江昊 王伯福 卢志明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3-1551,共9页
利用有限数据建立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是具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数据驱动的稀疏识别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从数据识别动力系统控制方程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稀疏识别方法对不同流场的控制方程进行了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偏微分... 利用有限数据建立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是具有挑战性的重要课题.数据驱动的稀疏识别方法是近年来发展的从数据识别动力系统控制方程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数据驱动稀疏识别方法对不同流场的控制方程进行了识别.采用非线性动力学偏微分方程函数识别(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nonlinear dynamics, PDE-FIND)方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方法对二维圆柱绕流、顶盖驱动方腔流、Rayleigh-Bénard (RB)对流和三维槽道湍流的控制方程进行了识别.在稀疏识别过程中,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得到的流场数据来计算过完备候选库中的每一项,候选库中变量最高保留到二次,变量导数最高保留到二阶,非线性项最高保留到四阶.结果发现PDE-FIND方法和LASSO方法对于不含有非线性项的控制方程,如涡量输运方程、热输运方程和连续性方程,都能准确识别.对于含有强非线性项的控制方程,如Navier-Stokes方程的识别, PDE-FIND方法正确地识别出了控制方程及流场的Rayleigh数和Reynolds数,而LASSO方法识别结果不正确,这是因为候选库中的项之间存在分组效应, LASSO方法通常只取分组中的一项.本文还发现选择流动结构丰富的区域的数据进行控制方程的稀疏识别可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稀疏识别 偏微分方程识别方法 套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微管内的细胞运动规律分析
2
作者 刘德运 龚晓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3-673,共1页
目的细胞在弯管内的运动变形作为一种基础力学过程,与微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及微流控芯片的流动控制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细胞在弯管内的运动迁移机理和相关流场,能够促进理解相关流动机制。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单个球形细胞在弯曲管... 目的细胞在弯管内的运动变形作为一种基础力学过程,与微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及微流控芯片的流动控制密切相关。通过研究细胞在弯管内的运动迁移机理和相关流场,能够促进理解相关流动机制。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单个球形细胞在弯曲管道内的运动。细胞膜视为忽略厚度的超弹性薄膜,满足Skalak能量函数,细胞质为与血浆黏度相同的均质不可压缩牛顿流体。在柱坐标系中求解了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并采用浸入边界法耦合流场与细胞膜。结果探究了雷诺数(Re),毛细血管数(Ca,表示细胞相对变形能力)和细胞初始位置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释放位置对细胞最终的稳定运动形式(平衡或周期运动)无影响。对于Ca≥1的细胞,在不同雷诺数下(5≤Re≤100),细胞最终均平衡在迪恩涡中心附近;对于Ca≤0.1的细胞,在Re≤10时,细胞的平衡位置偏离了对称平面,并靠近管道弯曲中心,在Re≥100时,细胞不具有平衡位置,而是随着迪恩涡作周期性的旋转。结论细胞初始位置不影响细胞最后的运动状态;对于变形能力较强的细胞,不同雷诺数下,细胞均平衡在迪恩涡中心附近;对于变形能力较弱的细胞,随迪恩数的增加,细胞最终由平衡在靠近弯曲中心的位置转变为了随迪恩涡周期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弯曲中心 微流控芯片 周期性运动 浸入边界法 对称平面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弹性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二次流增推尾喷管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邱华 龚婷婷 +1 位作者 熊姹 郑龙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1-277,共7页
为提升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增推喷管性能,对带二次流尾喷管发动机分别在定常流和爆震多循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流尾喷管的流场并计算了其推进性能。结果表明,定常流动中,随着主流压力的升高,注入二次流对尾喷管推进性能的提... 为提升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增推喷管性能,对带二次流尾喷管发动机分别在定常流和爆震多循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次流尾喷管的流场并计算了其推进性能。结果表明,定常流动中,随着主流压力的升高,注入二次流对尾喷管推进性能的提升幅度逐渐降低;当爆震室内压力很高时,二次流的瞬时流量会自动降低或者停止注入,当爆震室压力较低时,二次流流量又会自动恢复;单管注入二次流对PDE平均推力和平均单位推力的提升率分别达到2.63%和0.36%;双管注入二次流达到5.96%和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有限体积法 流场 流量 射流装置 马赫数 网格生成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尾喷管 压力 脉冲爆震发动机 二次流 激波 定常流 温度 二维 湍流模型 二次流尾喷管 多循环爆震 落压比 单位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流场的仿真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涛 郭齐胜 徐国英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5130-5132,5153,共4页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流场研究需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对静水条件下两栖车辆的水上行驶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数学模型中,基本控制方程使用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封闭方程,并使用流体体积法捕捉气液两相信息。... 针对两栖车辆水上行驶流场研究需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对静水条件下两栖车辆的水上行驶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数学模型中,基本控制方程使用雷诺时均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封闭方程,并使用流体体积法捕捉气液两相信息。几何区域离散使用混合网格,方程离散使用有限体积法,空间离散使用二阶迎风格式,时间离散使用改进的欧拉法。结果表明,仿真流场在形态和水动力特性上与实验流场都很相似,有较好的逼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车 流场 计算流体动力学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的流体动画加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柳有权 王章野 +2 位作者 朱鉴 常元章 吴恩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2-321,共10页
基于物理的流体动画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里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且其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然而由于该技术需要求解复杂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而实时性又是计算机图形应用的一个重要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其计算效率始终是个挑战性... 基于物理的流体动画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里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且其最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然而由于该技术需要求解复杂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而实时性又是计算机图形应用的一个重要需求,因此如何提升其计算效率始终是个挑战性问题.文中对目前基于物理的流体动画技术在加速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总结,针对计算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分别进行了剖析,从流场元素的高效表达、紧凑的计算网格、高效计算方法、硬件并行处理等方面做了详细展开,并由此给出一些启示性思路,如混合表达的方法等,以实现实时的流体动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流体动画 加速计算 混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向流作用下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
6
作者 贺志荣 季振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19-224,共6页
使用考虑涡黏系数的频域线性纳维斯托克斯方程(lineariz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LNSEs)计算切向流作用下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步骤为: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求解计算域内的时间平均流动变量,... 使用考虑涡黏系数的频域线性纳维斯托克斯方程(lineariz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LNSEs)计算切向流作用下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步骤为: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求解计算域内的时间平均流动变量,然后将变量映射至声学网格;将声传播介质分为空气和吸声材料,后者等效为具有复声速和复密度的流体,使用频域LNSEs计算声场,最后利用平面波分解法计算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良好,从而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切向流马赫数对不同流阻率和穿孔结构阻性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规律。随着切向流马赫数的增加,消声器在低频域的传递损失有所降低,中高频消声性能变化无明显规律可循;切向流对低穿孔率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大于高穿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通穿孔管阻性消声器 传递损失 频域线性化纳维斯托克斯方程(LNSEs) 涡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