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5篇文章
< 1 2 1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SiO_(2)纳米颗粒强化铝/铜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
1
作者 樊丁 张欢 +2 位作者 黄健康 李岩 谢宇航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纳米强化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成功实现了铝/铜异种金属的连接,并获得了形态良好的铝/铜搭接接头。使用SEM、EDS、XRD、拉伸实验和导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对搭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组织... 利用超声波辅助纳米强化等离子弧熔钎焊工艺成功实现了铝/铜异种金属的连接,并获得了形态良好的铝/铜搭接接头。使用SEM、EDS、XRD、拉伸实验和导电性能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对搭接接头的宏观和微观形貌、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SiO_(2)纳米颗粒耦合作用下得到的搭接接头,液态铝在铜表面的铺展和润湿效果更好,焊缝正面成形良好,接头主要由金属间化合物层区和Al-Cu共晶区组成,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明显减小,接头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采用了SiO_(2)纳米颗粒和超声波的铝/铜接头的相对电导率为153.527%IACS,导电性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SiO_(2)纳米颗粒 金属间化合物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2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Fe_(2)O_(4)纳米颗粒影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黑腹果蝇的寿命和发育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汶浩 唐雯聪 +4 位作者 喻琪 白珠君 牛津 杨进军 孙永彦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ZnFe_(2)O_(4)纳米颗粒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Rye)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寿命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Rye黑腹果蝇设置了3组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处理(分别含200,400和600μg/mL ZnFe_(2...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ZnFe_(2)O_(4)纳米颗粒对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Rye)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寿命和发育的影响。【方法】针对Rye黑腹果蝇设置了3组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处理(分别含200,400和600μg/mL ZnFe_(2)O_(4)),并监测其成虫寿命,同时收集产生的F_(1)代记录其发育情况,检测亲代Rye果蝇成虫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后黑腹果蝇亲代成虫寿命缩短,F_(1)代化蛹进程加快、羽化的成虫数减少、雌雄比例上升。与无ZnFe_(2)O_(4)的对照组相比,400和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下,雌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9%和24%,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了7%和31%;F_(1)代在暴露于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时前3 d化蛹率提升了34%~109%;暴露于400和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后羽化的雌成虫数分别减少了33%和53%,羽化的雄成虫数分别减少了21%和59%,雌雄性别比分别上升40%和71%。对亲代Rye黑腹果蝇的氧化应激水平分析结果显示,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引起氧化损伤,显著提高雌雄成虫体内抗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引起雌雄成虫体内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显著增强,并造成雄成虫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显著积累。【结论】200-600μg/mL 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可引发Rye黑腹果蝇产生氧化应激响应,缩短成虫寿命,减少后代数量,造成氧化损伤,同时发现ZnFe_(2)O_(4)纳米颗粒暴露对Rye黑腹果蝇雄成虫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丰富了对昆虫响应锌铁氧体纳米材料暴露的机制的认识,为合理评估锌铁氧体纳米材料对昆虫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突变型 纳米颗粒 ZnFe_(2)O_(4) 发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添加纳米颗粒抑制沥青质沉积的可行性
4
作者 尚养兵 魏波 +2 位作者 张迪 黄凡 李凯凯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3,共9页
针对常规液基化学剂抑制沥青质沉淀效果有限且现场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提出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溶剂在高压下溶解纳米颗粒制备无液抑制剂的方法,在明确纳米颗粒-CO_(2)混合物流体状态及浊点压力的基础上,开展了混相压力测定、静态沥青质... 针对常规液基化学剂抑制沥青质沉淀效果有限且现场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提出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溶剂在高压下溶解纳米颗粒制备无液抑制剂的方法,在明确纳米颗粒-CO_(2)混合物流体状态及浊点压力的基础上,开展了混相压力测定、静态沥青质沉淀量测定和气驱岩心实验,研究了氧化石墨烯(GO)、二氧化硅(SiO_(2))和四氧化三铝(Fe_(3)O_(4))3种纳米颗粒对CO_(2)注入原油后的混相压力、沥青质沉淀量和沥青质颗粒粒径的影响,验证了纳米颗粒-CO_(2)混合物抑制气驱过程中沥青质沉淀,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颗粒-CO_(2)混合物在目标储层温度和压力下为单相流体,浊点压力随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相比注入纯CO_(2),在CO_(2)中添加1%的GO、SiO_(2)和Fe_(3)O_(4),能够使混相压力分别降低16.4%、12.2%和14.7%,沥青质沉淀量减少55.4%、32.1%和37.5%,沉淀沥青质颗粒平均粒径由11.3μm分别降至1.3、8.3和5.8μm。气驱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量占比由0.81降至0.16、0.53和0.36,岩心渗透率降低幅度由88.7%下降至25.2%、60.4%和47.1%,原油采收率由36.7%分别提高至47.4%、39.6%和42.7%。尤其是GO可以显著吸附沥青质分子,强化沥青质分子在胶体中的稳定性,抑制其聚集生长,延缓沉淀和沉积,避免了孔喉堵塞。研究成果为改善沥青质油藏注气开发效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沥青质沉淀 CO_(2)驱替 浊点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形貌对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牛艳芳 蒋丽丽 +2 位作者 王冬至 杜润生 赵蔚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为了研究介质形貌对热管工作过程的影响,利用水热法制备棒状、片状、菱状3种形貌的TiO_(2)纳米颗粒,采用两步法制备3种形貌TiO_(2)-水纳米流体,对热管内不同形貌工作介质的导热性能、热管工作过程的启动性能、等温性能和热阻进行试验研... 为了研究介质形貌对热管工作过程的影响,利用水热法制备棒状、片状、菱状3种形貌的TiO_(2)纳米颗粒,采用两步法制备3种形貌TiO_(2)-水纳米流体,对热管内不同形貌工作介质的导热性能、热管工作过程的启动性能、等温性能和热阻进行试验研究,分析TiO_(2)纳米颗粒形貌对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内片状TiO_(2)-水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大于菱状、棒状TiO_(2)-水纳米流体和基液水的;当加热功率相同时,片状TiO_(2)-水纳米流体热管启动温度最低,为(38.2±0.5)℃,并且相对于棒状、菱状TiO_(2)-水纳米流体热管,片状TiO_(2)-水纳米流体热管稳定工作时蒸发段与冷凝段的平均温度差减小2~3℃,总热阻减小4.4%~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纳米颗粒 热管 工作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荟 董擎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利用分子量为3 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作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经KH550表面处理后的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了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复合材料... 利用分子量为3 000的聚己内酯二元醇作为软段,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作为硬段用预聚体法合成了形状记忆聚氨酯,在合成过程中原位加入经KH550表面处理后的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了新型形状记忆聚氨酯/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形状回复测试、循环形变记忆分析及偏光显微镜考察了改性形状记忆聚氨酯样品的力学性能和形状回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较纯SMPU提升90%,形状固定率Rs在90%左右,形状回复率Rf保持在94%以上,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降低循环形变后损失的形状回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 聚氨酯 tio2-sio2纳米复合颗粒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纳米颗粒修饰黑色Ti^(3+)/TiO_(2)纳米管用于高效光催化制氢研究
7
作者 汤振国 张楠 +2 位作者 刘晓燕 王开鹰 余志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08,114,共6页
使用高效分级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解决目前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在这项工作中,通过阳极氧化法和NaBH 4氢化还原TiO_(2)纳米管阵列以及溶热法设计并制备立方稳态闪锌矿CdS NPs修饰于黑色Ti^(3+... 使用高效分级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进行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是解决目前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一个很有前景的策略。在这项工作中,通过阳极氧化法和NaBH 4氢化还原TiO_(2)纳米管阵列以及溶热法设计并制备立方稳态闪锌矿CdS NPs修饰于黑色Ti^(3+)/TiO_(2)纳米管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从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确认CdS NPs在Ti^(3+)/TiO_(2)纳米管中的负载情况。样品BTC-1∶1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氢气生成率为2.77mmol/(g·h),明显高于B-TiO_(2)和CdS,分别约13倍和3.6倍)。构建异质结可以拓宽可见光的响应范围,也可以分离电子-空穴对,同时保留较高的电子-空穴氧化还原电位用于光催化反应。该研究为制备高效光解水产氢材料提供了合理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tio_(2)纳米管阵列 Ti^(3+) 缺陷 CdS纳米颗粒 异质结 光催化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郑立辉 杜博奥 +1 位作者 冯薪宇 郭富斌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4-81,共8页
选用CeO_(2)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镀液中,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并探讨CeO_(2)颗粒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的成分、物相结构、形貌、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O_(2)颗粒添加量从4 g/L增加... 选用CeO_(2)颗粒作为增强相添加到镀液中,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并探讨CeO_(2)颗粒添加量对复合镀层的成分、物相结构、形貌、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eO_(2)颗粒添加量从4 g/L增加至12 g/L,复合镀层表面缺陷减少,致密性改善,CeO_(2)颗粒含量由1.52%升高到3.41%,耐腐蚀性能与高温抗氧化性能逐步提高,但物相结构未发生改变。当CeO_(2)颗粒添加量为12 g/L,采用电沉积工艺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为48.2 nm且成分为Co、Mo、P、Ce和O元素、表面无明显缺陷、致密性良好的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其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仅为6.58×10^(‒7)A/cm^(2)、1.06 g/(cm^(2)·d),并且在高温环境中表面氧化程度最轻,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优于Co-Mo-P合金镀层以及CeO_(2)颗粒添加量较低或过高情况下制备的Co-Mo-P/CeO_(2)复合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P/CeO_(2)纳米复合镀层 CeO_(2)颗粒 电沉积 耐腐蚀性能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Eu^3+掺杂纳米TiO2-SiO2发光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喜贵 齐霞 +1 位作者 薄素玲 娜米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3-1196,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于不同比例的纳米TiO2—SiO2复合体系,研究了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FTIR谱图显示:纳米复合氧化物SiO2—TiO2之间发生了键合作用,形成了Ti—O—Si键;TEM显示样品的颗粒大小约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Eu3+掺杂于不同比例的纳米TiO2—SiO2复合体系,研究了基质中钛、硅摩尔配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样品的FTIR谱图显示:纳米复合氧化物SiO2—TiO2之间发生了键合作用,形成了Ti—O—Si键;TEM显示样品的颗粒大小约为35 nm,是具有一定的单分散性的球形颗粒;XRD和SAED结果表明,样品退火至700℃后仍为单一的锐钛矿相,这说明微量硅的加入对二氧化钛的锐钛矿相有热稳定的作用。当微量的Si4+进入TiO2的晶格,取代部分Ti4+的位置时,形成了结构等电子陷阱。通过对样品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发现这种结构有利于将基质吸收的能量传递到发光中心,使Eu3+的465nm处7F0→5D2激发效率最高,成为最灵敏的激发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sio2颗粒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E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纳米SiO_(2)对三元混合熔盐比热容和导热率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宝光 吴玉庭 +2 位作者 张灿灿 鹿院卫 娜荷芽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8,共10页
通过高温熔融-机械搅拌制备方法,将20 nm SiO_(2)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三元混合熔盐(KNO_(3)-NaNO_(2)-Na2CO_(3))中,制备含有不同质量分数SiO_(2)纳米颗粒(0.1%、0.5%、1.0%、1.5%、2.0%)的熔盐纳米流体,以研究SiO_(2)纳米颗粒添加量对... 通过高温熔融-机械搅拌制备方法,将20 nm SiO_(2)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到三元混合熔盐(KNO_(3)-NaNO_(2)-Na2CO_(3))中,制备含有不同质量分数SiO_(2)纳米颗粒(0.1%、0.5%、1.0%、1.5%、2.0%)的熔盐纳米流体,以研究SiO_(2)纳米颗粒添加量对熔融盐比热容和导热率的影响。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激光热导率仪测试并分析三元混合熔盐及熔盐纳米流体的比热容和导热率,使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表明,当SiO_(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为1.0%时,熔盐纳米流体的平均比热容达到2.09 J/(g·K),平均导热率达到1.073 W/(m·K),相较于三元混合熔盐分别提高29.6%和97.9%,这归因于三元混合熔盐表面形成的高密度网状结构,该网状结构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进而可增强熔融盐的比热容和导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比热容 导热系数 熔融盐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响应型预交联凝胶颗粒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11
作者 邓佳男 郑昊 +5 位作者 高源鲜 毕文良 赵鸿浩 贺甲元 卢贵武 张潇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 针对在CO_(2)驱替过程中,地层水形成酸性环境后导致凝胶颗粒(PPG)降解脱水的问题,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乙烯基咪唑(VIZ)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3种CO_(2)响应型单体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纳米交联剂VSNPs,通过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三重交联网络的CO_(2)响应型凝胶颗粒(CR-PPG),并开展了体系优化、CO_(2)响应性测试、电导率测试、流变测试和岩心驱替实验。研究表明:单体DMAA、VIZ、NVP的最佳配比为2∶2∶1;CR-PPG具有优异的CO_(2)响应特性和力学强度,其在CO_(2)驱替过程中具有高效的封堵调剖能力;CR-PPG的CO_(2)响应机理为其结构中叔胺基团在CO_(2)酸性环境下的质子化效应。该研究为CO_(2)驱替过程中的调堵作业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 非均质储层 三重交联 预交联凝胶颗粒 纳米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S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研究
12
作者 贾寒 谢秋宇 +2 位作者 李传錡 孙涵 齐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4,共7页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 制备了一种两亲SiO_(2)纳米颗粒,借助红外光谱及接触角测量证实了相关基团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的成功接枝,探究了其界面活性和界面扩张流变行为。通过动态界面张力测量及小幅正弦振荡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相比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能够更稳定地吸附在界面形成一层吸附膜,降低界面张力,同时由于其扩散交换速度较慢,界面扩张模量大于亲水和疏水SiO_(2)纳米颗粒。进一步的大幅线性压缩实验发现两亲SiO_(2)纳米颗粒在表面比为0.35时其界面吸附量会发生激增,扩张模量迅速增大,其形成的界面膜具有抵抗较大程度形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SiO_(2)纳米颗粒 界面扩张模量 界面张力 界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4+)掺杂对TiO_2纳米颗粒膜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曹亚安 沈东方 +6 位作者 张昕彤 孟庆巨 马颖 吴志芸 白玉白 李铁津 姚建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910-1912,共3页
We prepared TiO 2(anatase) and Sn doped TiO 2 nanoparticlate film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 method. XRD and XP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Sn was doped into the lattice of TiO 2 with a ratio of ... We prepared TiO 2(anatase) and Sn doped TiO 2 nanoparticlate film by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 method. XRD and XPS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Sn was doped into the lattice of TiO 2 with a ratio of n (Sn)∶ n (Ti)=1∶10 . Sn doping largely enhanc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 2 film for phenol degradation. The enhancement in photoactivity by doping wa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with AFM, FTIR and EFISPS. Sn doping produced localized level of Sn 4+ in the band gap of TiO 2, about 0.4 eV below the conduction band, which could capture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reduce O 2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iO 2 film, thus accelerated the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VD tio2纳米颗粒 掺杂 光催化 降解 苯酚 催化活性 二氧化钛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颗粒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4
14
作者 钱东 闫早学 +4 位作者 石毛 陈启元 卢周广 黄可龙 刘咏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7-822,共6页
考察了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过渡金属(Fe3+、Zn2+、Co2+、Ni2+、Cr3+和Sn4+)和稀土元素(La3+、Pr3+、Nd3+、Ce4+、Sm3+、Tb3+、Eu3+、Gd3+、Y3+和Dy3+)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以及通过超声波处理反应过程中的溶胶所制备得到的TiO... 考察了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过渡金属(Fe3+、Zn2+、Co2+、Ni2+、Cr3+和Sn4+)和稀土元素(La3+、Pr3+、Nd3+、Ce4+、Sm3+、Tb3+、Eu3+、Gd3+、Y3+和Dy3+)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以及通过超声波处理反应过程中的溶胶所制备得到的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0.5%Sn4+、0.5%La3+、0.5%Y3+和0.5%Eu3+(质量分数)掺杂的TiO2纳米颗粒在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反应中,其光催化活性提高2%~7%;其它的掺杂则使TiO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降低0.5%~25%;在TiO2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中,对溶胶进行超声辐照可使其光催化活性提高15%以上,这是提高TiO2纳米颗粒光催化活性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 过渡金属 稀土元素 掺杂 超声辐照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沉积法制备TiO_2颗粒表面包覆SiO_2纳米膜 被引量:43
15
作者 覃操 王亭杰 金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84-889,共6页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 研究了用液相沉积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SiO2纳米膜的过程.通过透射电镜(TEM)和酸溶实验分析,证实本实验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连续、致密的SiO2纳米膜.(?)-电位分析表明,颗粒表面只需少量包覆就可以显著改变颗粒表面的电动力学行为.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测定SiO2包覆量随包覆过程的变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获得Ti2p、Si2p及Ols电子结合能及其相对强度随包覆过程的变化规律,揭示硅酸分子在TiO2颗粒表面的包覆过程.分析表明,初期形成的活性硅酸分子与TiO2颗粒表面的羟基反应形成Ti-O-Si键,后期形成的硅酸分子与已键合在表面的硅酸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连续致密的硅膜,膜层在陈化过程中继续缓慢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积法 制备 tio2颗粒 表面包覆 SIO2 纳米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改性 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用作防晒乳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白瑞雪 豆荣昆 +4 位作者 薛龙辉 孟世昕 谢春燕 郭婷 孟涛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85-590,共6页
采用烷基化改性的TiO_2纳米颗粒为稳定剂,化妆品级白油为油相,黄芪水溶液为水相,制备了一种载药Pickering乳液。利用TEM、接触角测试仪和光学显微镜对TiO_2纳米颗粒及载药Pickering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尺... 采用烷基化改性的TiO_2纳米颗粒为稳定剂,化妆品级白油为油相,黄芪水溶液为水相,制备了一种载药Pickering乳液。利用TEM、接触角测试仪和光学显微镜对TiO_2纳米颗粒及载药Pickering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分散性良好、尺寸均匀,具备良好的稳定乳液能力;通过紫外吸收测试,控制释放药物和清洗对照实验,表明该载药Pickering乳液具有较高的防晒效果和随光照时间控制释放药物以及易于从皮肤表面清洗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晒化妆品添加剂 Pickering乳液 tio2纳米颗粒 浸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红,叶绿素铜三钠共敏化TiO_2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杜雪岩 王峭 +1 位作者 续京 王想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6-50,共5页
采用曙红与叶绿素铜三钠对TiO2纳米颗粒进行了光敏化,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在节能灯光源下的光催化活性。通过XRD、TEM和UV-Vis等手段对TiO2纳米颗粒的物相、粒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光敏化可以保持TiO2原来的锐钛... 采用曙红与叶绿素铜三钠对TiO2纳米颗粒进行了光敏化,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在节能灯光源下的光催化活性。通过XRD、TEM和UV-Vis等手段对TiO2纳米颗粒的物相、粒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光敏化可以保持TiO2原来的锐钛矿相,对其形貌亦影响甚少;光敏化后的TiO2纳米颗粒在可见光区吸光程度有较大提高,两种光敏剂以协同作用使光谱响应波长向可见光方向移动,拓展了TiO2光谱响应范围。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光敏剂共敏化TiO2纳米颗粒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且敏化温度30℃,敏化时间8h,曙红质量浓度30mg/L及叶绿素铜三钠质量浓度20mg/L时,光敏化的TiO2纳米颗粒光催化效果最好,节能灯光源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6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共敏化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44
18
作者 周亚松 范小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66-1270,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结合 CO2 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的纳米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 .考察了原料组成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影响 ,通过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精制催化... 采用溶胶 -凝胶结合 CO2 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的纳米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 .考察了原料组成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影响 ,通过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为纳米颗粒 ,在n(Ti) /n(Si) =1时 ,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 ;与纯 Ti O2 相比 ,引入 Si O2 明显提高了复合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晶型稳定性 ;以此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脱硫活性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载体的酸性特征影响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制备 性质 加氢催化剂 溶胶-凝胶 超临界干燥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复合颗粒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毅 王起伟 王连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3,共5页
为了提高纳米TiO2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和可回收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利用XRD与比表面积测试仪,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其中纳米TiO2的粒度与晶型的影响情况,发现纳米TiO2的锐钛矿型转变温度由... 为了提高纳米TiO2粒子的光催化性能和可回收性,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SiO2复合颗粒。利用XRD与比表面积测试仪,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其中纳米TiO2的粒度与晶型的影响情况,发现纳米TiO2的锐钛矿型转变温度由常规的350℃升高到600~700℃。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复合颗粒、不同Ti/Si比及其添加量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700℃下热处理2h,Ti/Si比为1.5的复合颗粒对100mg/mL的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其最佳使用量仅约为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tio2 SIO2 复合粒子 光催化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SiO_2复合粒子制备抗紫外超疏水复合功能棉织物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倩 徐丽慧 +1 位作者 沈勇 程洋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2-778,783,共8页
本文利用纳米TiO2粉体,以聚乙烯吡咯烷(PVP)为分散剂和结构引导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纳米SiO2前驱体,在纳米TiO2粉体表面包覆纳米SiO2,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将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整理到棉织物上,并通过十六烷基三甲氧... 本文利用纳米TiO2粉体,以聚乙烯吡咯烷(PVP)为分散剂和结构引导剂,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纳米SiO2前驱体,在纳米TiO2粉体表面包覆纳米SiO2,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将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整理到棉织物上,并通过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低表面能修饰后,得到抗紫外和超疏水复合功能棉织物。探究制备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的最佳工艺,并对复合粒子和处理后棉织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VP用量为0.025%,硅钛比例为2∶1,氨水用量为5 m L时,纳米SiO2包覆TiO2效果较好。处理棉织物的抗紫外指数(UPF)达115.42,紫外线UVA(320420 nm)透过率为3.35%,接触角为156.54°,滚动角为8°,具有优异的抗紫外、超疏水性能。此外,处理棉织物经过24 h紫外线照射后,接触角仍为152.73°,滚动角仍可达到9°,实现了耐紫外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 抗紫外 超疏水 棉织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