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纳米TiO_2-聚苯胺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褚道葆 陈忠平 +1 位作者 吴何珍 尹晓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68-1574,共7页
在含有0.2mol·L^-1苯胺的0.5mol·L^-1H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扫描速度50mV·s^-1,扫描电位为-0.1-0.9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通过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 在含有0.2mol·L^-1苯胺的0.5mol·L^-1H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以扫描速度50mV·s^-1,扫描电位为-0.1-0.9V,在碳纳米管/纳米TiO2(CNT/nanoTiO2)膜电极上实现了苯胺的电化学聚合,通过CV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并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和红外谱图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AH2)的电催化性能,发现该复合膜电极对抗坏血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聚合 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 电化学阻抗谱 抗坏血酸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纳米TiO_2-聚苯胺复合膜电极的制备及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忠平 褚道葆 +2 位作者 黎少君 张平 吴何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7-49,52,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在含有0.2mol/L苯胺的0.5mol/L硫酸溶液中,以50mV/s的扫描速度,在-0.1~0.9V的范围内实现了苯胺在Ti基碳纳米管/纳米TiO2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并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 用循环伏安法,在含有0.2mol/L苯胺的0.5mol/L硫酸溶液中,以50mV/s的扫描速度,在-0.1~0.9V的范围内实现了苯胺在Ti基碳纳米管/纳米TiO2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并用循环伏安(CV)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制备的碳纳米管/纳米TiO2-聚苯胺(CNT/nano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进一步对该电极的充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条件下得到的PAn膜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具有疏松、多孔的网络结构;充放电测试研究表明,基于CNT/TiO2基体上的PAn膜的面积比电容在放电电流密度为2.5mA/cm2时达到了833mF/cm2,说明有很好的电容性能,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电化学聚合 纳米管/纳米tio2复合膜 电化学阻抗谱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iO_2纳米复合膜的气体分离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杜宏伟 孔瑛 商洪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114,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系列聚酰亚胺PI(HQDPA-DMMDA)/TiO2纳米复合气体分离膜。采用TEM、WAXD和DSC等手段测试了复合膜的某些物理特性;研究了复合膜对H2、N2、O2、CO2和CH4等五种气体的透气性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并对复合膜的结构与透...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系列聚酰亚胺PI(HQDPA-DMMDA)/TiO2纳米复合气体分离膜。采用TEM、WAXD和DSC等手段测试了复合膜的某些物理特性;研究了复合膜对H2、N2、O2、CO2和CH4等五种气体的透气性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并对复合膜的结构与透气性能的关系作了推测。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并未明显改变PI的分子链间距。随着PI中TiO2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透气系数开始逐渐增加,当TiO2含量为22.3%时,则显著增加,且仍保持很高的分离系数。提出用无机纳米网络促进传输作用来解释复合膜的透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聚酰亚胺 PI/tio2纳米复合 气体分离性能 二氧化钛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杜菲菲 陈泉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80,共6页
以自制的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温度、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投加量、pH等对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去除亚甲基蓝的影响,并研究了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 以自制的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温度、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投加量、pH等对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吸附去除亚甲基蓝的影响,并研究了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的Zeta电位、接触角、光催化再生性能。结果表明:(1)静态吸附时,随着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增加,亚甲基蓝吸附去除率总体降低;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投加量、温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溶液pH适应性强。(2)动态吸附时,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填充量增大,吸附穿透时间逐渐延长。(3)紫外光还是太阳光再生,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且至少可以使用8次以上。(4)紫外光和太阳光再生1次后,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为131.54°,表现出很强的疏水特性,随着再生次数增加,接触角总体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活性炭复合纳米纤维 亚甲基蓝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丝素复合膜与普通丝素膜的分子构象差异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友谊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在制备纳米TiO2 /丝素复合膜的基础上 ,以普通丝素膜作对照 ,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AFM)、扫描电子能谱分析 (EDS)和差热分析 (DSC)。复合膜比普通丝素膜有明显的凹凸 ,纳米TiO2 以粒径 5 0nm均匀分散 ,无明显团聚。复合膜的结晶度... 在制备纳米TiO2 /丝素复合膜的基础上 ,以普通丝素膜作对照 ,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AFM)、扫描电子能谱分析 (EDS)和差热分析 (DSC)。复合膜比普通丝素膜有明显的凹凸 ,纳米TiO2 以粒径 5 0nm均匀分散 ,无明显团聚。复合膜的结晶度高于普通丝素膜 ,吸热最高峰温度高于普通丝素膜 2 8℃。加入TiO2 有利于增大丝素膜中结晶区的比例 ,促进丝素无规卷曲构象 β 折叠构象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丝素复合 结晶度 热分析 构象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iO_2纳米复合膜的H_2/CH_4和H_2/N_2分离性能
6
作者 杜宏伟 孔瑛 +1 位作者 史德青 文玲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8-100,共3页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为基质 ,经乙酸修饰后的钛酸丁酯为TiO2 溶胶前体 ,NMP为共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PI/TiO2 纳米复合膜。采用XPS、TEM和气体透气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复合膜的结构和H2 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钛酸...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为基质 ,经乙酸修饰后的钛酸丁酯为TiO2 溶胶前体 ,NMP为共溶剂 ,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PI/TiO2 纳米复合膜。采用XPS、TEM和气体透气性能测试等手段 ,对复合膜的结构和H2 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复合膜中钛酸丁酯已转化为TiO2 ,PI与TiO2 两相结合完好。TiO2 以颗粒状均匀分布在PI基质中 ,其颗粒粒径约为 1 0nm。复合膜的H2 ,N2 和CH4 透气系数随着TiO2 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当TiO2 含量为2 2 3 %时 ,对H2 的透气系数为 1 4 .1Barrer,对H2 /N2 和H2 /CH4 的分离系数分别为 1 87.5和 1 4 3 .2 ,因此 ,该复合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io2纳米复合 H2/CH4 H2/N2 分离性能 聚酰亚胺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氢分离 回收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纳米复合膜自洁净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敬畅 胡博 曹维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及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自洁净玻璃,对光降解膜的化学组分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测试了其浸润角、膜厚,采用SEM技术对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sol-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及sol-gel-CVD组合技术制备自洁净玻璃,对光降解膜的化学组分进行了优化,通过以甲基橙为降解物对光催化性能进行考察,测试了其浸润角、膜厚,采用SEM技术对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sol-gel,CVD以及sol-gel-CVD的组合技术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sol-gel-CVD的组合技术制得Ti-Ce膜的洁净玻璃表面致密性最好,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光催化性能最高,1.5h时的降解率最好达到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洁净玻璃 sol-gel-CVD组合技术 纳米tio2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载铂复合电极微分脉冲法测定葡萄糖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何珍 褚道葆 +1 位作者 陈忠平 尹晓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载铂(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以0.5mol/LKOH水溶液为底液,采用微分脉冲法在-0.5—0.2V电位区间扫描,在-0.33V(vs,SCE)附近产生的氧化电流峰灵敏... 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纳米二氧化钛-聚苯胺载铂(CNT/nanoTiO2-PAn-Pt)复合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以0.5mol/LKOH水溶液为底液,采用微分脉冲法在-0.5—0.2V电位区间扫描,在-0.33V(vs,SCE)附近产生的氧化电流峰灵敏度高且峰型好,故以此峰为定量峰。葡萄糖浓度在1.25×10^-2~1.0×10^-5mol/L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81,检出限为5.0×10^-6mol/L。加入0.06mmol/L的抗坏血酸或0.3mmol/L的尿酸(模拟人血成份)均不干扰葡萄糖的测定。该电极对模拟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纳米tio2-PAn载Pt复合电极 葡萄糖 电催化氧化 微分脉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