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W/SiC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与其耐蚀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文 李保松 +2 位作者 环宇星 刘林林 董嘉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7-251,286,共6页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SiC含量对该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Ni-W/SiC纳米复合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 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Ni-W/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SiC含量对该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Ni-W/SiC纳米复合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结果表明:SiC纳米颗粒能促进镀层晶粒的形核及生长,显著改变镀层的晶体结构,提高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SiC含量过低对镀层耐磨性提高有限,含量过高又容易导致SiC纳米颗粒团聚,影响其分散性,因此当SiC的质量浓度为6~9g/L时所制备的Ni-W/SiC纳米复合镀层具有最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ni—w/sic纳米复合镀层 电沉积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8镁合金阴极电沉积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雪松 吴化 +1 位作者 杨友 江中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1267,共7页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 采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电沉积技术,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制备纳米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复合镀层的显微形貌和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对复合镀层进行物相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镀层显微硬度,利用快速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利用电化学测试仪测定复合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在MB8形变镁合金表面可以获得结晶均匀、结构致密的纳米复合镀层,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达HV 682,其耐磨性能超过硬铬镀层,且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自腐蚀电位较镁合金基体提高677 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8镁合金 电沉积 纳米复合镀层 纳米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和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6
3
作者 石雷 周峰 +1 位作者 孙初锋 刘维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用电沉积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Co2SiC纳米复合镀层,考察了不同纳米颗粒含量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测定了纳米复合镀层的晶体结构,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C颗粒后,金属的还原电位发生负移,镀层表面晶粒... 用电沉积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NiCo2SiC纳米复合镀层,考察了不同纳米颗粒含量镀液的阴极极化曲线,测定了纳米复合镀层的晶体结构,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磨损形貌。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C颗粒后,金属的还原电位发生负移,镀层表面晶粒形貌由针状变为颗粒状;NiCo2SiC纳米复合镀层比NiCo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和摩擦学性能;磨损表面形貌显微分析表明合金镀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粘着磨损,表面发生了严重的擦伤和塑性变形,而纳米复合镀层的磨损机制是典型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sic 纳米复合镀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刷镀含纳米SiC粉复合镀层的EPMA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龙堂 徐滨士 +1 位作者 马世宁 周美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35,12,共3页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纳米 Si C粉的镍基复合镀层 ,对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 ,并讨论了主要工艺参数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规律。采用电子探针 ( EPMA)技术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元素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纳米粉与镍共沉积的机理。
关键词 电刷镀 电子探针 纳米sic 镍基复合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浓度对Ni/纳米MoS_2基复合镀层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红星 谈淑咏 +1 位作者 柳秉毅 沈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5,共6页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含纳米SiC的Ni/MoS2基复合镀层。研究纳米SiC浓度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后,Ni/MoS2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产生明显的变化,随...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含纳米SiC的Ni/MoS2基复合镀层。研究纳米SiC浓度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后,Ni/MoS2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产生明显的变化,随镀液中SiC浓度的增加,复合镀层表面致密度提高;镀液中纳米SiC浓度在1.0~1.5g/L时,组织由Ni+MoS2+SiC组成;纳米SiC为1.5g/L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为505HV,摩擦因数为0.28,分别为纯Ni/MoS2的1.6倍和1/2。复合镀层的磨损机制以磨料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S2基复合镀层 纳米sic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液温度对电化学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小刚 张敏 +4 位作者 潘玉丽 黄野 程世红 丁永文 裴亚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在不同镀液温度下直流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X)对镀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成分等进行表征,考察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生长和镀层中SiC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镀液温度下直流电沉积制备Ni-SiC纳米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X)对镀层的相组成、表面形貌、成分等进行表征,考察镀液温度对镀层的微观形貌、晶体生长和镀层中SiC含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Ni-SiC晶粒从无序取向渐变为(220)择优取向,到70℃时(220)面的晶面织构系数达到最大值;镀层中纳米SiC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60℃时达到最大值;纳米SiC微粒的加入可抑制镍晶的晶粒生长,从而细化晶粒,并使镍晶产生晶格畸变;Ni-SiC纳米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随温度的升高,表面颗粒更加细化和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液温度 Ni—sic纳米复合镀层 表面形貌 择优取向 晶格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纳米(SiC)_P化学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宿辉 张兆国 尹志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7,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采用纳米级(SiC)P制备出了Ni-P-纳米(SiC)P化学复合镀层,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了镀层形貌,测试了镀层的成分、性能,并与常见的Ni-P镀层、Ni-P-(SiC)P镀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复合镀层的性能,采用纳米级(SiC)P制备出了Ni-P-纳米(SiC)P化学复合镀层,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了镀层形貌,测试了镀层的成分、性能,并与常见的Ni-P镀层、Ni-P-(SiC)P镀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pH4.5,T=(85±1)℃时,镀液的镀速最快,镍磷沉积量最大,所获得的镀层均匀、致密、硬度高,耐磨性能好,500℃热处理后硬度可达到HV1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P 化学复合镀层 温度 PH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SiC颗粒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彦军 崔振铎 +2 位作者 朱胜利 梁春永 杨贤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1-303,308,共4页
研究了纯铜表面Au/纳米SiC颗粒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特别是镀液中SiC悬浮量及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共沉积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中复合了一定量的纳... 研究了纯铜表面Au/纳米SiC颗粒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特别是镀液中SiC悬浮量及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共沉积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中复合了一定量的纳米SiC。显微硬度结果显示,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较纯金镀层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金 复合镀层 纳米sic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叙 姚素薇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质量分数为Fe38.3%、W52.7%、ZrO29%的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下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内部结构致密无裂纹,呈明显非晶态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 采用复合电沉积方法,在碳钢表面制备质量分数为Fe38.3%、W52.7%、ZrO29%的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研究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下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内部结构致密无裂纹,呈明显非晶态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复合镀层经500℃热处理后开始晶化,随温度升高,镀层晶化析出α-Fe相,硬度、耐磨性继续提高;700℃时复合镀层晶化完成,M6C型复合碳化物Fe3W3C析出,与α-Fe相两相并存,镀层硬度、耐磨性急剧增大,到800℃时,Fe3W3C硬质相逐渐成为主相,硬度达到最高点1270HV,耐磨性是镀态下的5~7倍;而且纳米微粒ZrO2的引入不会在Fe-W非晶合金镀层中形成新相,在适当的热处理下能有效提高Fe-W-ZrO2纳米颗粒复合镀层的硬度、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非晶态 Fe—w—ZrO2纳米复合镀层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晓旭 张敏 +5 位作者 黄野 胡小刚 潘玉丽 程世红 杜木 丁永文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57,62,共6页
用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镍镀层和纳米SiC/Ni复合镀层,考察了电镀时间、SiC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SiC含量的影响,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SiC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后研究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 用电沉积方法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纯镍镀层和纳米SiC/Ni复合镀层,考察了电镀时间、SiC质量浓度、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SiC含量的影响,表征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SiC纳米颗粒的尺寸;最后研究了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镀层中纳米SiC的含量随着电镀时间延长、电流密度增大、镀液温度升高以及SiC质量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且最佳工艺参数为电镀时间30min,SiC质量浓度20g·L-1,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60℃,镀液pH4.5,搅拌速度300r·min-1;与纯镍镀层相比,纳米SiC/Ni复合镀层的晶粒更细小,组织更致密,具有更好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因数降低了7%以上,磨损率降低了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复合镀层 纳米sic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纳米颗粒对脉冲电沉积Ni-SiC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国雪 王金东 +2 位作者 马春阳 李健奇 张静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38,共4页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Ni-SiC复合镀层,研究SiC纳米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成分、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比未含SiC的表面结构更紧致,镍晶粒更细小,且镀层中SiC纳米... 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制备Ni-SiC复合镀层,研究SiC纳米颗粒对Ni-S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成分、显微硬度、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比未含SiC的表面结构更紧致,镍晶粒更细小,且镀层中SiC纳米颗粒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为5.79%。Ni-SiC复合镀层表面与内部的显微硬度差异较小,相较于金属基体,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均有较大的提高。当磨损时间为10 min时,未含SiC纳米颗粒的复合镀层磨损量最多,为3.12 mg。当SiC粒子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Ni-SiC复合镀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为600HV,磨损量达到最小值,为0.493 mg。Ni-SiC复合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 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形状相似,都没有钝化区域。当添加SiC粒子的质量浓度为3 g/L时,Ecorr向正移动达到最大值,为-0.441 V,Icorr达到最小值,为1.221×10-5A/cm2,表明Ni-SiC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纳米颗粒 脉冲电沉积 NI-sic复合镀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孟龙 周瑞芬 +1 位作者 马春阳 程国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89-9191,9196,共4页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根据阴极电流密度、PH值和搅拌速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条件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 采用超声波辅助电沉积方式,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根据阴极电流密度、PH值和搅拌速度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SiC粒子复合量的影响,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条件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研究工艺参数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取Ni-SiC纳米复合镀层最佳工艺参数为阴极电流密度6A/dm^2,pH值=4,搅拌速度300r/min。由最佳工艺参数制得的Ni-SiC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呈胞状,SiC粒子粒径尺寸较小,其平均粒径为2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 纳米镀层 工艺参数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纳米SiC-PTFE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与晶化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兆钧 谢华 李晖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等分析了化学镀镍-磷-纳米SiC-PTFE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并研究了镀层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SiC、PTFE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复合镀层中,且SiC颗粒在镀层中发生部分团聚;随热处理温度升...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等分析了化学镀镍-磷-纳米SiC-PTFE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并研究了镀层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纳米SiC、PTFE颗粒均匀地分布于复合镀层中,且SiC颗粒在镀层中发生部分团聚;随热处理温度升高,镀层由镀态下的非晶态出现晶化,并逐渐析出镍、Ni3P以及Ni3Si等晶相;与镍-磷镀层相比,这种含两种颗粒的复合镀层表现出较低的晶化起始温度与较长的晶化时间,且其晶化激活能为268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纳米sic PTFE 镍-磷镀层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电沉积镍/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吴蒙华 傅欣欣 +1 位作者 李智 夏法锋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6-48,共3页
采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在20钢基体上制备了镍/纳米碳化硅的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用能谱仪(EDS)对镀层中特定区域进行了显微组织成分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了镀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合适... 采用超声电沉积方法在20钢基体上制备了镍/纳米碳化硅的复合镀层。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用能谱仪(EDS)对镀层中特定区域进行了显微组织成分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了镀层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通过合适的超声电沉积工艺,得到的镀层中SiC纳米粒子含量较高,且分散均匀,没有出现团聚现象;同时镀层中的镍晶粒得到了细化,取向也由择尤取向趋于随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电沉积 镍/纳米sic 复合镀层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邹刚 谢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69,共4页
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Ni-P-纳米SiC复合镀层,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Ni-P-纳米SiC复合镀的工艺中颗粒含量、超声时间、搅拌转速对镀速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含量和转速的增加镀速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颗粒含量和超声时间的增... 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Ni-P-纳米SiC复合镀层,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Ni-P-纳米SiC复合镀的工艺中颗粒含量、超声时间、搅拌转速对镀速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含量和转速的增加镀速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颗粒含量和超声时间的增加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SiC含量2 g.L-1,超声时间30 min,搅拌转速200 r.min-1,在此条件下复合镀层显微硬度为714.81 HV,镀速为10.2 mg/(c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纳米sic镀层 化学复合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镀层与微米及普通镍磷合金镀层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佳民 王彦梅 张兆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387-6388,6390,共3页
对普通Ni-P合金镀层、微米SiC化学复合镀层及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和热处理硬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耐磨性试验对3种镀层的磨损量和磨痕宽度进行了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镀层的磨痕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复... 对普通Ni-P合金镀层、微米SiC化学复合镀层及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的镀态硬度和热处理硬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耐磨性试验对3种镀层的磨损量和磨痕宽度进行了对比,通过扫描电镜对3种镀层的磨痕形貌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优于微米SiC复合镀层和普通Ni-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复合镀层 镀层硬度 耐磨性 NI-P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铜基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伟华 赵刚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4,共4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铜基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研究溶液搅拌方式或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对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而且致密,与磁力搅拌所得镀层相比显微硬...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铜基纳米碳化硅复合镀层。研究溶液搅拌方式或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对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平整而且致密,与磁力搅拌所得镀层相比显微硬度提高约32%,接近143 HV,磨损质量损失降低约33%,每平方毫米为0.056 mg。溶液中引入添加剂,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无明显改观,但采用超声波搅拌制备的Cu-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改观较为明显。添加剂发挥的作用与超声搅拌引发的综合作用叠加,促使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性能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Cu-sic复合镀层 纳米sic微粒 形貌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对高频脉冲电沉积Ni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演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96,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Si C颗粒对Ni镀层的摩擦性能、显微硬度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频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纳米Si C复合镀层,通过调整占空比实现了纳米Si C颗粒呈梯度分布。采用拉伸法测量了镀层的结合强度。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Ni/纳米S... 目的研究纳米Si C颗粒对Ni镀层的摩擦性能、显微硬度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频脉冲电沉积技术制备了Ni/纳米Si C复合镀层,通过调整占空比实现了纳米Si C颗粒呈梯度分布。采用拉伸法测量了镀层的结合强度。通过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Ni/纳米Si C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性能。采用纳米压痕测量了梯度镀层截面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分布。结果纳米Si C颗粒呈梯度分布的镀层的结合强度超过40 MPa,而非梯度的仅为19 MPa。含质量分数为1.5%纳米Si C颗粒的镀层的摩擦系数约为0.26,而纯镍镀层的约为0.40,且含纳米Si C颗粒的镀层的磨痕宽度小且浅。纳米Si C颗粒呈梯度分布的复合镀层的表层显微硬度为6.0 GPa,弹性模量为250 GPa,而靠近界面处的显微硬度为1.9 GPa,弹性模量为160 GPa。结论纳米Si C颗粒呈梯度分布的镍镀层的结合强度明显高于非梯度镀层的。随纳米Si C颗粒含量的增加,镍镀层的耐磨性能增加,摩擦系数降低,且纳米压痕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也相应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颗粒 镍基复合镀层 梯度镀层 结合强度 摩擦系数 显微硬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f摩尔比对HfB2-WB2-Si/SiC-SiCNW复合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朱辉 孟剑 +3 位作者 沈亚东 方登科 董志军 李轩科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依次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反应熔体浸渗和浆料涂刷工艺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得HfB 2-WB2-Si/SiC-SiCNW复合涂层,考察了W/Hf摩尔比对复合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Hf... 为了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依次采用前驱体浸渍裂解、反应熔体浸渗和浆料涂刷工艺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得HfB 2-WB2-Si/SiC-SiCNW复合涂层,考察了W/Hf摩尔比对复合涂层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Hf摩尔比为2∶3时,所制HfB 2-WB 2-Si/SiC-SiCNW复合涂层组织均匀、结构致密,表现出最佳的抗氧化性能。在涂层氧化过程中,WO3的分相效应和HfSiO4等高熔点颗粒的钉扎效应共同作用能使涂层表面氧化物玻璃相具有较高热稳定性和较低的氧扩散率,有利于提高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f摩尔比 C/C复合材料 复合涂层 sic纳米线 前驱体浸渍裂解 浆料涂刷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Co-P/SiC复合镀层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钟佩文 方亮 +1 位作者 胡佳 杨有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1,共5页
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成功地制备了Ni-Co-P/SiC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态结构、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其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纳米微粒起到了提高Ni-Co-P合金镀层硬度的作用... 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成功地制备了Ni-Co-P/SiC复合镀层。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态结构、硬度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电化学测试对其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纳米微粒起到了提高Ni-Co-P合金镀层硬度的作用,向镀液中加入12 g/L SiC纳米微粒时,复合镀层的硬度达到最大值524HV;Ni-Co-P/SiC复合镀层能增强铝合金材料的耐蚀性能,镀液中SiC微粒的质量浓度为9 g/L时,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 sic纳米微粒 Ni-Co-P sic复合镀层 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