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_(2)@SiO_(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1
作者 李雪梅 崔红圆 +2 位作者 郭勤 朱泽阳 张宇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4,共10页
当前各类微生物污染越发严重及普遍,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抗菌性能的界面,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SiO_(2)纳米纤维;其次通过原位负... 当前各类微生物污染越发严重及普遍,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究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优异抗菌性能的界面,首先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硅源,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得到SiO_(2)纳米纤维;其次通过原位负载法将二硫化钼(MoS_(2))负载到SiO_(2)纳米纤维上,由此制备得到MoS_(2)@SiO_(2)纳米纤维,并对其组成成分、形貌结构、抗菌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oS_(2)@SiO_(2)纳米纤维在15 min内就可以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经过24 h培养后,MoS_(2)@SiO_(2)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持久、广谱的抗菌性能。而且经过10次洗涤后,MoS_(2)@SiO_(2)纳米纤维依旧维持较好的抗菌活性。另外,800.0 mg/mL的MoS_(2)@SiO_(2)纳米纤维分散液与L929细胞混合培养后显示出较低的细胞毒性。本研究为SiO_(2)纳米纤维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拓宽了纯无机抗菌纤维的应用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 SiO_(2)纳米纤维 抗菌材料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纳米SiO_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霍玉秋 闫玉涛 +3 位作者 刘晓霞 丁津原 翟玉春 田彦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2.0%时,相应的pB值最高、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添加剂 500SN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SiO_2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抗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智 李小红 +1 位作者 李庆华 张治军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39,46,共3页
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合成了异辛酸修饰SiO2纳米微粒,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SiO2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iO2纳米微粒作... 用原位表面修饰法合成了异辛酸修饰SiO2纳米微粒,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SiO2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SiO2纳米微粒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能显著提高液体石蜡的失效载荷;表面修饰SiO2纳米微粒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了含SiO2及有机分解产物等组分的复合边界润滑膜,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性和较高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添加剂 SIO2 抗磨性能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抗磨减摩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芳霞 王鹏 +1 位作者 杨江海 张振忠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79,共6页
研究了纳米SiO_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与MoDDP的协同作用,并通过SEM,EDS,XPS等手段对磨斑表面进行分析,探索了纳米SiO_2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加入量(w)为0.5%时,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分别比基础油降... 研究了纳米SiO_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其与MoDDP的协同作用,并通过SEM,EDS,XPS等手段对磨斑表面进行分析,探索了纳米SiO_2的抗磨减摩机理。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加入量(w)为0.5%时,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分别比基础油降低30.6%和35.5%,显著提高了基础油的抗磨减摩性能。纳米SiO_2与MoDDP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纳米SiO_2的抗磨减摩机理为:在摩擦副表面沟槽部位纳米SiO_2和MoDDP膜起填补作用;在凸处,纳米SiO_2起微"滚动轴承"作用,MoDDP在摩擦能量作用下分解为软的MoS_2并沉积在摩擦副表面,以上综合作用减小了摩擦,修复了摩擦副表面,从而提高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SiO_2对MoS_2沉积膜又具有轻微的刮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润滑油添加剂 基础油 摩擦学性能 抗磨减摩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Al_2O_3添加剂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丹 张晓燕 吴德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探究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纳米α-Al2 O3的浓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加入15 g / L 纳米α-Al2 O3,微弧氧化获得不同的陶瓷膜层,对膜层的微观结构、厚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纳米α-Al2 O3的浓度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方法在硅酸盐体系电解液中加入15 g / L 纳米α-Al2 O3,微弧氧化获得不同的陶瓷膜层,对膜层的微观结构、厚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膜层的主要组成相为α-Al2 O3、γ-Al2 O3和 SiO2。当纳米α-Al2 O3添加量为3 g / L 时,膜层表面微裂纹少,孔隙率小,厚度达70μm,硬度为513HV,耐腐蚀性能好。结论硅酸盐电解液中加入纳米α-Al2 O3,能够改善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纳米α-Al2O3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修饰纳米ZrO_2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苏登成 郑少华 +1 位作者 陶文宏 国秋菊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备纳米Zr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亲油性;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ZrO2作为20#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O2为粒径为10nm左右... 以氧氯化锆为原料制备纳米ZrO2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亲油性;用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ZrO2作为20#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O2为粒径为10nm左右的球形颗粒,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Zr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20#机械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当纳米ZrO2的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时相应的磨斑直径最小、摩擦因数最低、磨损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rO2: 添加剂 硅烷偶联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WS_2车用机油添加剂在柴油发动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罗仁芝 毛大恒 石琛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通过柴油发动机台架实验和行车实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自制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在柴油发动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FC2000柴油发动机台架上应用时,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在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载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动机油耗率,... 通过柴油发动机台架实验和行车实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自制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在柴油发动机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FC2000柴油发动机台架上应用时,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在不同转速和不同负载下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动机油耗率,减少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和颗粒物含量,并且当发动机转速为1 700r/min,负载为70N.m时,节油率最高为9.95%,颗粒物减排率最高为49.3%,而当发动机处于低速、高速、低载和高载等工况时,NOx减排率较高,最高达到36%;在柴油机大客车上应用时,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使其耗油量下降约14.4%,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动机的运行噪声,使发动机的有害气体(NOx)排放减少34.8%~51%。综合表明纳米WS2车用机油添加剂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WS2 添加剂 柴油发动机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丽娟 朱定一 +1 位作者 黄辉耀 吴世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5-658,共4页
采用烧结方法制备得到纳米α-Fe_2O_3,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α-Fe_2O_3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添加剂后,润滑油摩擦系数改变不明显,但磨损率显著降低。磨损率... 采用烧结方法制备得到纳米α-Fe_2O_3,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纳米α-Fe_2O_3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添加纳米添加剂后,润滑油摩擦系数改变不明显,但磨损率显著降低。磨损率与纳米α-Fe_2O_3添加剂的表面积和添加量密切相关,当纳米材料的表面积为47m^2/g时磨损率最低,磨损率值降低为3.78×10^(-15) m^2/g;添加量为1.0wt%,润滑油磨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Α-FE2O3 摩擦性质 润滑油添加剂 抗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和纳米MoS2添加剂含量对圆形锤头-棒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立军 韩琳 +4 位作者 张德潇 李增辉 张军伟 金永山 王旱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7-785,共9页
针对精密下料中圆形锤头与棒料之间弧状接触面剧烈的摩擦磨损问题,借助WTM-2E型可控气氛摩擦磨损试验仪,利用GCr15钢块-45钢柱摩擦副在纳米MoS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和0.7%等七种润滑工况下,重点对不同载... 针对精密下料中圆形锤头与棒料之间弧状接触面剧烈的摩擦磨损问题,借助WTM-2E型可控气氛摩擦磨损试验仪,利用GCr15钢块-45钢柱摩擦副在纳米MoS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和0.7%等七种润滑工况下,重点对不同载荷下摩擦磨损试验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形貌,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成分,并探讨了其润滑抗磨及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摩擦接触应力变大,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呈上升趋势,磨损表面形态由轻微磨粒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同时加入的MoS2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并非越高越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MoS2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MoS2添加剂质量分数在0.1%~0.3%范围内时减摩抗磨效果较好.通过对比不同润滑条件下摩擦副因摩擦磨损而产生的噪声、振动速度和温升,进一步定量确定出纳米MoS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1%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摩擦副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下料 圆形锤头-棒料摩擦副 纳米mos2添加剂 减摩抗磨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纳米微粒的制备、表征及作为MACs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剑琪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4,共6页
制备了氧化三辛基膦表面修饰的油溶性ZrO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多烷基环戊烷(MACs)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机理.结果表明:ZrO2纳米微粒粒径大约为7~8 nm,分布比较均匀,无明... 制备了氧化三辛基膦表面修饰的油溶性ZrO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多烷基环戊烷(MACs)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机理.结果表明:ZrO2纳米微粒粒径大约为7~8 nm,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团聚,在非极性溶剂中能很好地溶解和稳定分散;作为MACs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无机ZrO2纳米微粒以沉积膜形式沉积在摩擦副表面,有机修饰剂中的活性P元素在摩擦副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FePO4极压润滑膜,ZrO2沉积膜和FePO4极压润滑膜的协同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抗磨和抗极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纳米微粒 多烷基环戊烷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纳米粒子作润滑脂添加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德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C00期1-2,共2页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球形和微孔型非晶SiO2纳米粒子及其与油酸复配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对其耐磨减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SiO2纳米粒子在润滑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SiO2纳米粒子能提高...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球形和微孔型非晶SiO2纳米粒子及其与油酸复配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对其耐磨减摩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SiO2纳米粒子在润滑脂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SiO2纳米粒子能提高润滑脂的润滑效果,减摩抗磨性能及承载能力比基础脂有较大的改善;(3)SiO2纳米粒子在添加浓度约为4%时具有最佳的效果,与油酸复配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4)SiO2纳米粒子的润滑作用机理是其在摩擦表面形成复合材料层。与油酸复配后在摩擦界面的吸附膜可进一步改善界面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粒子 复配 油酸 添加剂 润滑脂 料层 润滑作用 基础脂 摩擦学行为 减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类添加剂对制备纳米TiO2颗粒形貌影响研究
12
作者 周利民 刘峙嵘 黄群武 《粉末冶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3-87,共5页
用凝胶-溶胶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胺类添加剂对TiO2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为锐钛型TiO2;胺类添加剂可改变TiO2形貌,取决于添加剂浓度和pH值。吸附试验表明,椭球形TiO2比立方形T... 用凝胶-溶胶法制备锐钛型纳米TiO2,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胺类添加剂对TiO2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为锐钛型TiO2;胺类添加剂可改变TiO2形貌,取决于添加剂浓度和pH值。吸附试验表明,椭球形TiO2比立方形TiO2更容易吸附三乙醇胺(TEOA)和二乙三胺(DETA),且DETA的吸附量大于TEOA,对TiO2形貌变化的影响更为明显。胺类添加剂由于在TiO2不同晶面的选择性吸附,使晶体不同晶面的晶体生长速率存在差别,从而导致TiO2形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溶胶法 纳米TIO2 胺类添加剂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_(2)和h-BN纳米添加剂对半流体锂基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关强 张绪伟 +6 位作者 何娇 李征 魏云玲 任付娥 龚楠 丁昊昊 王文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3-242,共10页
目的探究片层状的二硫化钨(WS_(2))和六方氮化硼(h-BN)纳米添加剂对00#锂基润滑脂极压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响,对比2种纳米材料润滑性能的差异。方法分别配制出含WS_(2)和h-BN纳米添加剂的00#半流体锂基润滑脂,对润滑脂的滴点以及锥入度... 目的探究片层状的二硫化钨(WS_(2))和六方氮化硼(h-BN)纳米添加剂对00#锂基润滑脂极压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响,对比2种纳米材料润滑性能的差异。方法分别配制出含WS_(2)和h-BN纳米添加剂的00#半流体锂基润滑脂,对润滑脂的滴点以及锥入度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然后使用MRS10A四球磨损试验机对润滑脂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考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磨斑磨损的形貌特征,并使用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磨斑表面的元素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WS_(2)和h-BN纳米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结果与基础脂相比,含WS_(2)纳米添加剂的润滑脂在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因数最大可降低12.7%,磨斑直径可降低10.5%;含h-BN纳米添加剂的润滑脂在质量分数为0.25%时摩擦因数降低了4.2%,在质量分数为0.5%时磨斑直径最大降低22.1%;2种纳米添加剂的加入均使润滑脂的最大无卡咬负荷提高了40.0%。通过SEM和OM观察的形貌及轮廓特征可以看出,WS_(2)与h-BN纳米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磨斑表面质量,降低磨斑表面粗糙度,对磨损表面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XPS元素结果分析显示,WS_(2)纳米添加剂在摩擦表面会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Fe_(2)O_(3)、FeO和FeS_(2)等反应薄膜,而在h-BN磨斑表面则主要会反应生成B_(2)O_(3)、Fe_(2)O_(3)、FeO等反应膜。摩擦反应膜的生成可以起到提高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的作用,而粒子片层间发生滑移时剪切作用力相对较低则是纳米添加剂可以起到降低摩擦因数的主要原因。以WS_(2)和h-BN纳米添加剂复配的铁路机车牵引齿轮脂按Q/CR762-2020《铁路机车牵引齿轮脂》技术指标进行理化性能检测,测定结果完全满足该标准。结论WS_(2)和h-BN都具有明显改善润滑脂润滑性能的作用,WS_(2)对降低摩擦因数的作用好于h-BN,但h-BN可以更好地降低磨损量,两者都可以有效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 H-BN 纳米添加剂 抗磨性 极压性 反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_2开发的家蚕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洋洋 薛彬 +1 位作者 占鹏飞 李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纳米TiO_2由于具有独特的尺寸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各领域。为了研究纳米TiO_2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根据纳米TiO_2的理化特征和家蚕食性特点,开发新型添加剂。生产应用表明,添食该添加剂可以增强家蚕对病毒病、细菌病的抗... 纳米TiO_2由于具有独特的尺寸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等各领域。为了研究纳米TiO_2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根据纳米TiO_2的理化特征和家蚕食性特点,开发新型添加剂。生产应用表明,添食该添加剂可以增强家蚕对病毒病、细菌病的抗病能力;可以使单位质量茧数减少10.5粒/kg,万头蚕收茧量提高1.45 kg,从而提高蚕茧的产量;添食该添加剂可以分别使蚕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提高0.04 g、0.04 g、1.64百分点,从而提高蚕茧的质量。研究结果为纳米TiO_2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家蚕 饲料添加剂 产茧量 丝质 抗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钛水解制备TiO_2纳米粒子载荷添加剂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北洋 蒋晓明 陈月珠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3,共3页
以硫酸钛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TiO2 纳米粒子润滑油载荷添加剂。采用红外光谱、BET氮容量吸附、透射电镜、热重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等手段对TiO2 纳米粒子的特性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 以硫酸钛为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超临界干燥法制备TiO2 纳米粒子润滑油载荷添加剂。采用红外光谱、BET氮容量吸附、透射电镜、热重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等手段对TiO2 纳米粒子的特性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采用强烈搅拌、匀速滴加絮凝剂、控制反应终点的 pH值以及用乙醇为介质进行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出的TiO2 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15~ 2 0nm ,比表面积约为 10 0m2 /g ,其结构为锐态型 ,表面有微量水和乙醇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钛 水解 制备 TIO2纳米粒子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超临界干燥法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添加MgO和La_(2)O_(3)对纳米微晶氧化铝陶瓷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慧 张金平 +2 位作者 高景霞 王二萍 张洋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9-346,共8页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 纳米微晶氧化铝磨料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高精度磨削能力,且性价比较高,在机械制造、轴承、模具、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勃姆石(γ-AlOOH)为原料,MgO、La_(2)O_(3)为添加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纳米微晶氧化铝。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研究了添加剂对微晶氧化铝相转化、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添加MgO和La2O3可以使氧化铝中间相θ-Al_(2)O_(3)向α-Al_(2)O_(3)转化的温度从1257℃降低到1105℃,将致密化温度从1600℃降低到1350℃,将微晶氧化铝的晶粒尺寸从1.04 mm减小到120 nm,实现了低温致密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 Al_(2)O_(3) MGO La_(2)O_(3) 溶胶-凝胶 添加剂 低温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修饰油溶性BaSO_4@SiO_2-OTMS纳米微粒的制备及作为油基钻井液添加剂的研究
17
作者 崔露 杨广彬 +2 位作者 张平余 余来贵 张晟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8-485,共8页
采用原位表面修饰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修饰的油溶性BaSO_4@SiO_2-OTMS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形貌及结构,采用热分析仪评价了其热稳定性,用往复摩擦磨... 采用原位表面修饰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修饰的油溶性BaSO_4@SiO_2-OTMS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产物的形貌及结构,采用热分析仪评价了其热稳定性,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六速旋转黏度计研究了产物对油基钻井液润滑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a SO_4@Si O_2纳米微粒由直径为30 nm的Ba SO_4内核和厚约8 nm的Si O_2外壳组成,经OTMS修饰后,Ba SO_4@Si O_2-OTMS纳米微粒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与此同时,Ba SO_4@Si O_2-OTMS纳米微粒作为添加剂可以降低油基钻井液的流动阻力,减轻钻头磨损,提高钻井速度.当添加剂浓度较低时,随着添加剂含量的增加,油基钻井液的黏度降低;当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8%时,钻井液的黏度以及钢球-页岩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页岩磨痕宽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 SO_4@SiO_2-OTMS纳米微粒 油基钻井液 添加剂 润滑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67衍生Co@C/MoS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波吸收性能
18
作者 李敏 孟献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1942,共11页
通过碳化技术和水热反应相结合成功制备了Co@C/MoS_(2)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ZIF⁃67的碳化温度和Co@C/MoS_(2)的微观结构对Co@C/MoS_(2)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C/MoS_(2)的褶皱结构增强了入射波的反射与散射,进而优化了... 通过碳化技术和水热反应相结合成功制备了Co@C/MoS_(2)复合吸波材料。结果表明,ZIF⁃67的碳化温度和Co@C/MoS_(2)的微观结构对Co@C/MoS_(2)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C/MoS_(2)的褶皱结构增强了入射波的反射与散射,进而优化了阻抗匹配,提高了材料的电磁波(EMW)吸收性能。当碳化温度为800℃,样品匹配厚度为1.7 mm时,Co@C/MoS_(2)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佳的吸波性能,最小反射损耗(RL_(min))和有效吸收带宽(EAB)分别达到-101.84 dB和7.4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ZIF⁃67 Co@C/mos_(2) 电磁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片状MoS2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贇 廖智忠 易美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71,共11页
目的探究具有超薄结构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发动机润滑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方法以七钼酸铵和硫脲为反应前驱物,油胺为反应溶剂,采用原位表面法制备出表面修饰有油胺分子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 目的探究具有超薄结构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发动机润滑油中的减摩抗磨性能。方法以七钼酸铵和硫脲为反应前驱物,油胺为反应溶剂,采用原位表面法制备出表面修饰有油胺分子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纳米片状MoS2的形貌特征、表面状态及化学组成。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作为润滑添加剂在发动机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进行考察,并通过三维共聚焦表面形貌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磨痕进行分析。结果所制备的具有超薄结构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在发动机润滑油中具有良好的减摩和抗磨性能,当其添加量为3%时,摩擦系数降低27.1%,磨斑直径降低17.17%。在150℃高温下,使用纯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润滑时,摩擦初始阶段的摩擦系数高达0.5,出现润滑失效现象。然而,使用添加有3%二维纳米片状MoS2的润滑油进行润滑,150℃高温下的摩擦系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比较平稳,磨损体积和最大磨痕深度为纯发动机润滑油润滑时的23.44%和28.53%。结论在摩擦过程中,两摩擦表面处于边界润滑状态,所制备的二维纳米片状MoS2随润滑油进入摩擦接触区,发挥良好的润滑效果。特别是在高温下,当发动机润滑油润滑失效时,二维纳米片状MoS2在摩擦表面生成富含MoS2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填充修复磨损表面,起到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二维纳米片状mos2 油胺修饰 润滑添加剂 减摩抗磨性能 磨损机制 边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添加剂对低黏度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翔 刘晓玲 +1 位作者 孙文东 郭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75,共7页
为改善低黏度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成膜性能,选用纳米TiO_(2)为添加剂,低黏度的聚α烯烃(PAO8、PAO10)和聚醚(PAG)作为基础油,在四球式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纳米TiO_(2)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点接触光弹流润滑试验台... 为改善低黏度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成膜性能,选用纳米TiO_(2)为添加剂,低黏度的聚α烯烃(PAO8、PAO10)和聚醚(PAG)作为基础油,在四球式摩擦磨损实验机上考察纳米TiO_(2)添加剂对润滑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点接触光弹流润滑试验台,研究不同速度、载荷下和纳米TiO_(2)添加量对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纳米TiO_(2)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在PAO8、PAG和PAO10基础油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0.3%、0.05%和0.3%的纳米TiO_(2)时,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均最小;综合比较摩擦因数和磨斑直径,纳米TiO_(2)在PAO8基础油中表现出最好的抗磨减摩性能,摩擦因数减小了约54.5%,磨斑直径降低了约10.4%;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加,润滑油的最小膜厚也逐渐增加,在相同卷吸速度下,与纯基础油相比,添加一定质量分数纳米TiO_(2)添加剂的最小膜厚明显增加;随着纳米TiO_(2)粒子添加量的增加,最小膜厚增加,表明纳米TiO_(2)的加入可以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成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度润滑油 纳米TiO_(2)添加剂 摩擦磨损性能 成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