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原位有机杂化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71-73,共3页
釆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体系中引入适当的亲油性诱导剂和有机改性剂,... 釆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积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体系中引入适当的亲油性诱导剂和有机改性剂,对复合粒子进行原位有机杂化并探索了其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 原位有机杂化 应用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有机改性 硅橡胶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 核-壳结构 复合粒子 制备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溶胶沉淀法 水解缩合反应 结构 晶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磁性纳米Fe_3O_4/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令允 李凤生 +2 位作者 姜炜 王英会 周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6-559,567,共5页
本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了满足免疫磁珠用磁核的粒径和磁性要求的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复合粒子的粒径和磁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不同的分析测试手段对复合粒子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粒子的最佳制备... 本文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出了满足免疫磁珠用磁核的粒径和磁性要求的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复合粒子的粒径和磁性能的影响,并借助不同的分析测试手段对复合粒子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粒子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正硅酸乙酯(TEOS)的浓度为0.6mol·L-1,Fe3O4/TEOS物质的量的比为5∶1,反应温度为50°C,搅拌速度为800rpm;在此实验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在20nm左右,呈球形且分散较均匀,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0.5emu·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纳米粒子 Fe3O4/sio2复合粒子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和CaCO_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戎志丹 姜广 孙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3-398,共6页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 系统研究了双掺纳米SiO2和纳米CaCO3对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水化热分析、XRD、MIP和纳米压痕等多种微观分析测试手段对其水化进程及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掺纳米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纳米CaCO3的最佳掺量为3%-5%.纳米SiO2的高反应活性促进了早期水泥水化的进程,与水泥水化产物Ca(OH)2反应产生C-S-H凝胶,纳米CaCO3主要起到了填充增强和晶核的作用,二者共同作用下,使得复合材料结构更为密实,孔隙率进一步降低,孔径得到细化,超高密度C-S-H凝胶大量生成,界面区得以强化,异常均匀致密的微观结构使得复合材料在宏观上体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caco3 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微结构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O3/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及其对天然胶乳膜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国君 陈晨 +3 位作者 李世迁 唐忠锋 王周锋 丁国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6期8-17,共10页
以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改性剂,分别对CaCO3和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无机纳米颗粒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填充天然橡胶胶乳(NRL)制备CaCO3/SiO2/NRL硫化胶乳膜,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与纳米SiO2混合体系对天然胶乳膜(NRLF)... 以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为改性剂,分别对CaCO3和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后无机纳米颗粒按不同质量比混合填充天然橡胶胶乳(NRL)制备CaCO3/SiO2/NRL硫化胶乳膜,研究了改性纳米CaCO3与纳米SiO2混合体系对天然胶乳膜(NRLF)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接触角测定等手段表征改性前后无机纳米颗粒的结构及性能的变化;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CaCO3和SiO2纳米体系不同质量比的硫化胶乳膜抗紫外光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长链DTMS与无机纳米颗粒间能形成有机化学键合,有效阻止了纳米颗粒间团聚,提高了两种纳米粒子在胶体中的分散性;改性后无机纳米颗粒在NRLF体系中能形成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当改性后纳米CaCO3和纳米SiO2质量比为4∶6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光老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caco3 sio2 天然胶乳 表面改性 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Fe_3O_4@SiO_2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7
6
作者 郑浩然 刘刚 +2 位作者 吴惠霞 杨红 杨仕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7-591,共5页
In this paper,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Fe3O4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be well dispersed in water by using citric acid as a surfactant.Afterwards,by using Fe3O4 nanoparticles as seeds ... In this paper,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Fe3O4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be well dispersed in water by using citric acid as a surfactant.Afterwards,by using Fe3O4 nanoparticles as seeds in a Triton X-100/hexanol/cyclohexane/water reverse microemulsion system,the core-shell structural Fe3O4@SiO2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via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 under the catalysis of alkali.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irring method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EOS on the morphology of Fe3O4@SiO2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stirring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morphology of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to form a good dispersion and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core-shell nanoparticles.With the increase of TEOS concentration,the thickness of the SiO2 shell increases,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becomes more uni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FE3O4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 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3/TiO2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国军 胡傲 曾汉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80-82,共3页
首先制备出分散性能良好的Ti(OH):胶体溶液,然后将胶体溶液加入到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分散剂的纳米CaCO3水性悬浮液中;通过改变体系的温度、pH值等参数破坏Ti(OH)4胶体粒子的稳定性,导致Ti(OH)4胶体粒子沉积在纳米CaCO3表面从而... 首先制备出分散性能良好的Ti(OH):胶体溶液,然后将胶体溶液加入到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分散剂的纳米CaCO3水性悬浮液中;通过改变体系的温度、pH值等参数破坏Ti(OH)4胶体粒子的稳定性,导致Ti(OH)4胶体粒子沉积在纳米CaCO3表面从而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CaCO3/TiO2复合粒子,沉积过程中纳米CaCO3可起成核剂作用。所制备的纳米CaCO3/TiO2复合粒子以球形或近球形为主,粒度均一,且壳层TiO2粒子的尺寸为5~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复合粒子 制备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TiO2粒子 胶体溶液 核-壳结构 分散性能 胶体粒子 粒子沉积 沉积过程 悬浮液 分散剂 稳定性 等参数 pH值 成核剂 球形 水性 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P(MMA/BA/3FM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膜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爱钊 和玲 张文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7-1013,共7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与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相结合,以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的纳米SiO2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FMA)的共聚物P(MMA/BA/3FMA)为壳,合成了SiO2@P(MMA/BA/3FMA)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 通过溶胶-凝胶法与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相结合,以正硅酸乙酯(TEOS)制备的纳米SiO2为核,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3FMA)的共聚物P(MMA/BA/3FMA)为壳,合成了SiO2@P(MMA/BA/3FMA)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为防止纳米SiO2的团聚,提高其与共聚物的结合力,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对纳米SiO2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激光散射粒度仪、静态接触角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表征了乳液结构及膜性能.结果表明,获得的复合纳米粒子呈现粒径分布为40~50 nm的核-壳结构球型颗粒.由于含氟官能团的迁移使得氟元素在膜-空气界面富集,有效降低了膜的表面自由能.当3FMA质量分数达到25%时,膜表面自由能达到最低值(23.13 mN/m).随着3FM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初始热分解温度由350℃提高到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核壳乳液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复合纳米粒子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NO_2^- 被引量:51
9
作者 金华峰 李文戈 +1 位作者 向纪明 唐吉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6-639,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NO- 2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3+ / Ti O2 / Si O2 (ω( Fe3+ ) =1 .5 % ,m( Ti)∶ m( Si) =2∶ 1 )具有最佳活性 ,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结构 .Fe3+ 掺杂导致晶粒的增大 ,稳定性降低 ,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 ,有利于对低浓度 N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 TIO2/sio2 复合微粒 光降解 NO2- 纳米粉末 催化活性 环境污染物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铁掺杂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PMMA/CaCO3(SiO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国庆 马莉 +2 位作者 吴忠杰 张海燕 倪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560,共6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由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制备的几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P(VDF-HFP)-PMMA/CaCO3(SiO2)的性能进行... 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由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以及纳米碳酸钙(二氧化硅)制备的几种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P(VDF-HFP)-PMMA/CaCO3(Si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提高CPE的吸液率,从而增大其离子导电率.在P(VDF-HFP)与PMMA质量比为1∶1条件下制得的CPE性能最佳.用P(VDF-HFP)-PMMA为聚合物基体与纳米级SiO2、CaCO3进行复合制成的聚合物膜,无机粒子的加入没有破坏原来聚合物非晶结构;室温下CPE的电导率达到3.42 m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8 V.电池Li/CPE/GMS(石墨基材料)的测试证明,CPE与石墨负极有很好的相容性.聚合物电池Li/CPE(CaCO3)/LiCoO2比Li/CPE)(SiO2)/LiCoO2具有更优越的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P(VDF-HFP)-PMMA 纳米caco3 纳米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粉SiO_2和CaCO_3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被引量:54
11
作者 李固华 高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研究了纳米CaCO3(NC)和纳米SiO2(NS)以及与硅灰(SF)复合后的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表明:随着NS掺量的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将急剧降低;NC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基本无影响。二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影响不显著。与单掺N... 研究了纳米CaCO3(NC)和纳米SiO2(NS)以及与硅灰(SF)复合后的混凝土的性能。试验表明:随着NS掺量的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将急剧降低;NC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基本无影响。二者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但对后期强度影响不显著。与单掺NC混凝土相比,NS和SF分别与NC复合后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对后期强度有所改善。通过带能谱分析的扫描电镜的观测分析和XRD成分分析,在掺有NC的混凝土中发现有水化碳铝酸钙(CaO.3Al2O3.CaCO3.11H2O),它可能是NC与水泥中C3A水化反应后的产物,这是NC早强作用的原因之一。本文对其他的掺有NS和FS的混凝土性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纳米caco3 混凝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杜雪岩 马芬 +1 位作者 李芳 徐凯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5,共4页
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6.0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用盐酸溶液(1mol/L)对其进行酸化处理,然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在OP-10/正丁醇/环己烷/浓氨水反相微乳体系中制备出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 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6.0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用盐酸溶液(1mol/L)对其进行酸化处理,然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在OP-10/正丁醇/环己烷/浓氨水反相微乳体系中制备出Fe3O4@SiO2磁性纳米复合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成功包覆在Fe3O4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制得的复合粒子平均粒径为25.0nm,呈球形且分散均匀,包覆后饱和磁化强度有所下降,但矫顽力仍趋近于零,显示超顺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FE3O4纳米粒子 Fe3O4@sio2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永生 沈腊珍 +2 位作者 李晓琛 晋春 孙占国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347,35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纳米粒子外包覆SiO2合成了磁性Fe3O4/SiO2复合粒子,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子,在Fe3O4纳米粒子外包覆SiO2合成了磁性Fe3O4/SiO2复合粒子,研究了该复合粒子对水溶液中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SiO2不同包覆量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大,SiO2壳层厚度增大,内核中包埋的Fe3O4粒子数量增多,Fe3O4/SiO2复合粒子尺寸随着增大,由50nm左右增大到300 nm左右;Fe3O4纳米粒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磁性能,比饱和磁化强度达73.6A·m2·kg-1,Fe3O4/SiO2复合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SiO2包覆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Fe3O4/SiO2复合粒子的吸附率随着SiO2包覆量的增多而逐渐增大,最大吸附率为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粒子 Fe3O4/sio2复合粒子 Cd2+离子 吸附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d_2O_3/高氯酸铵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秀艳 刘宏英 +3 位作者 李凤生 马振叶 陈伟凡 刘建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2-544,共3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氧化钕颗粒。并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出了Nd2O3/高氯酸铵(AP)复合粒子。XRD、SEM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钕的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复合粒子为微米级。对复合粒子中Nd2O3的催化热分解性能(DTA)的测试结果表明,Nd2O3/A... 采用固相法制备出了纳米级的氧化钕颗粒。并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出了Nd2O3/高氯酸铵(AP)复合粒子。XRD、SEM测试结果表明,氧化钕的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复合粒子为微米级。对复合粒子中Nd2O3的催化热分解性能(DTA)的测试结果表明,Nd2O3/AP复合粒子可使AP的高温分解峰峰温下降88°C,低温分解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Nd2O3 高氯酸铵 复合粒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SiO_2/Fe_3O_4复合粒子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磊 姜继森 马学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5,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硅酸钠溶液中将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裹处理,得到表面包覆SiO2薄层的复合粒子,并通过XRD、TEM、穆斯堡尔谱、磁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包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复合粒子由磁性Fe3O4粒子核和外部... 采用共沉淀法在硅酸钠溶液中将磁性Fe3O4纳米粒子进行包裹处理,得到表面包覆SiO2薄层的复合粒子,并通过XRD、TEM、穆斯堡尔谱、磁性能测试等手段对包裹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复合粒子由磁性Fe3O4粒子核和外部的SiO2包裹层组成,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为介于20-30nm,包裹后的样品具有典型的铁磁性特征,比饱和磁化强度Ms为23.250emu/g。与单一的Fe3O4纳米颗粒相比,磁性Si02/Fe3O4复合粒子除了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能、较小的矫顽力、较小的剩余磁化强度外,有着非常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sio2 包裹 磁性 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粒子/Kevlar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志刚 周兰英 朱杰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8,21,共5页
经过对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织物以及SiO2纳米粒子与锦纶、涤纶织物的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同样面密度的纯织物,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有了极大的改进。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 经过对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织物以及SiO2纳米粒子与锦纶、涤纶织物的复合材料防刺性能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同样面密度的纯织物,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有了极大的改进。研究结果显示这种新颖的SiO2纳米粒子与Kevlar织物复合材料能用来制造防刺服等防刺装备,而且比纯Kevlar织物的防刺材料更有效、更轻、更柔软、更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粒子 KEVLAR 织物 复合材料 防刺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纳米CaCO_3的透射电镜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施用晞 邵磊 陈建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模式下,用适当孔径的物镜光阑选择非晶态S iO2的衍射区域,拍摄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 iO2包覆纳米CaCO3的暗场像。与未经包覆S iO2的纳米CaCO3的暗场像作对比,可以看出经过S iO2包覆的纳米CaCO3粒子周围有...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衍射模式下,用适当孔径的物镜光阑选择非晶态S iO2的衍射区域,拍摄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 iO2包覆纳米CaCO3的暗场像。与未经包覆S iO2的纳米CaCO3的暗场像作对比,可以看出经过S iO2包覆的纳米CaCO3粒子周围有一白色亮环,从而得到S iO2包覆层的暗场照片。用高分辨方法观察了包覆层与CaCO3粒子间的界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caco3 纳米复合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镜 暗场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胶束体系中聚苯乙烯α-Fe_2O_3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根萍 郭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5-197,共3页
Nanoparticles of polystyrene/α Fe 2O 3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thod of insertion in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 micellar system. The orange α Fe 2O 3 particles of about 6 nm were first prepared from ... Nanoparticles of polystyrene/α Fe 2O 3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method of insertion in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ate(SDBS) micellar system. The orange α Fe 2O 3 particles of about 6 nm were first prepared from 0 25 mol/L FeCl 2 and (NH 3) 2CO 3 in 0.1% surfactant solution at pH=4, 105 ℃ for 10 h. The title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en in conditions of SDBS∶ styrene∶H 2O(mass fraction)=0 1∶1∶9, 85 ℃, 8 h, using ammonium persulfate(APS) as an initiator. The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sized in 20~50 nm and showed magnetic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Α-FE2O3 复合纳米粒子 制备 SD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K/SiO_2纳米粒子复合体系能量传递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利民 单桂晔 +2 位作者 王新 刘益春 孔祥贵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通过溶胶反应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60nm的SiO2纳米粒子,将其与聚乙烯咔唑(PVK)共混,得到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VK/SiO2复合体系。利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PVK/SiO2复合体系的荧光效应,光致发光的研究表明在PVK与SiO2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界... 通过溶胶反应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60nm的SiO2纳米粒子,将其与聚乙烯咔唑(PVK)共混,得到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VK/SiO2复合体系。利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PVK/SiO2复合体系的荧光效应,光致发光的研究表明在PVK与SiO2纳米粒子之间存在界面能量传递过程,这种能量传递的必要条件是PVK的发射谱与SiO2纳米粒子的吸收谱有重叠。以上研究表明PVK/SiO2复合体系存在较强的界面效应,是研究有机与无机纳米体系界面效应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K/sio2复合体系薄膜 能量传递 光致发光 纳米粒子 荧光效应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SiO_2/PSSS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福顺 付少海 +1 位作者 田安丽 王潮霞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10,共5页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二氧化硅/聚对苯乙烯磺酸钠(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SiO2/PSSS纳米... 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二氧化硅/聚对苯乙烯磺酸钠(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研究了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和过硫酸铵(APS)用量对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粒径的影响,探讨了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当SSS占SiO2质量分数的25%,引发剂APS占SSS质量分数的1.5%时,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为150 nm。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纳米SiO2表面成功包覆了PSSS,热失重(TGA)分析表明SiO2表面包覆聚合物的量约占其总重的27.5%,SiO2/PSSS纳米复合粒子在水相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PSSS纳米复合粒子 原位聚合 对苯乙烯磺酸钠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