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BS/HCl化学刻蚀法制备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的铝基超疏水表面 被引量:15
1
作者 潘立宁 董慧茹 毕鹏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71-1374,共4页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辅助刻蚀剂,利用盐酸刻蚀,在铝基质的表面形成了纳米-微米混合的粗糙结构;化学刻蚀后的粗糙表面经过1H,1H,2H,2H-全氟癸烷基三乙氧基硅烷(FDTES)的修饰,形成了接触角大于160°的超...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辅助刻蚀剂,利用盐酸刻蚀,在铝基质的表面形成了纳米-微米混合的粗糙结构;化学刻蚀后的粗糙表面经过1H,1H,2H,2H-全氟癸烷基三乙氧基硅烷(FDTES)的修饰,形成了接触角大于160°的超疏水表面.扫描电镜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到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纳米-微米混合结构;基于此,利用气泡辅助刻蚀机理初步解释了二级混合结构产生的原因,认为是坑刻蚀和位错刻蚀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混合结构的产生.此外,不同pH和长时间暴露实验证明所制备的铝基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纳米-微米混合结构 超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u)-SiO_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伦宁 吴俊森 +1 位作者 马希骋 温树林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4-364,共1页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金(钌)-二氧化硅纳米-微米复合粒子 微观结构 高分辨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氧化铝表面方便制备纳米-微米ZnO薄膜材料 被引量:1
3
作者 梁营 李馨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5-56,50,共3页
利用双通多孔阳极氧化铝(AAO)和非双通的AAO(含有Al基底)为模板通过液相沉积法制备了ZnO纳米-微米材料。结果显示在两种模板上面生成ZnO的过程比较相似,ZnO在表面择优生成,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到72h,生成了比较独特的纳米-微米结构。这样... 利用双通多孔阳极氧化铝(AAO)和非双通的AAO(含有Al基底)为模板通过液相沉积法制备了ZnO纳米-微米材料。结果显示在两种模板上面生成ZnO的过程比较相似,ZnO在表面择优生成,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到72h,生成了比较独特的纳米-微米结构。这样的制备方法为非双通的AAO为模板方便地制备纳米材料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制备的ZnO薄膜结构有望可以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铝 ZNO 纳米-微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Ru)-SiO_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精细结构研究
4
作者 马希骋 蔡元华 +2 位作者 伦宁 温树林 豆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3-797,共5页
在制备出高性能的Au(Ru) SiO2 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X 射线衍射等现代手段 ,研究了该复合粒子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在结构上呈现类似天体星云式的多层次结构 ... 在制备出高性能的Au(Ru) SiO2 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的基础上 ,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电子探针和X 射线衍射等现代手段 ,研究了该复合粒子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在结构上呈现类似天体星云式的多层次结构 ,可区分为三级 ,其中一级结构是在微米尺度上 ,该层次上的SiO2 微粒是整个复合粒子的承载骨架 ,其粒度均匀 ,分散性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其所包含的功能金、钌纳米粒子的团聚问题 ;二级结构是在纳米尺度上 ,观察发现 ,金、钌纳米粒子相对均匀地镶嵌在第一结构层次的SiO2 微粒中 ,它们是整个材料的性能载体 ,对材料性能起决定作用 ,研究指出进一步适度降低第一层次的SiO2 微粒的粒径有望进一步降低甚至消除其中金、钌纳米粒子间的团聚 ;三级结构为金、钌纳米晶粒的高分辨晶格像 ,表明纳米晶表面原子点阵存在畸变。研究还指出 ,在该纳米 微米复合粒子中 ,金属金、钌的纳米粒子是以机械混合形式存在 ,不形成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u)-SiO2纳米-微米复合粒子 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纳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烧结与组织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振华 陆晓锋 +1 位作者 陈亚军 王维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B08期27-40,共14页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微米-纳米WC-Co晶粒 脉冲电流烧结 显微组织结构 高能球磨法 晶粒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7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48-52,共5页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绍了几种生产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新技术,如离心纺丝工艺、熔法纳米纤维工艺及其杂化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杂化工艺 离心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法制备PLGA微米-纳米多孔结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殷德政 熊卓 +2 位作者 张人佶 颜永年 刘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393-396,共4页
相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一项新技术。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降温速率对多孔材料微孔结构的影响,确定了获得微米-纳米尺度微结构的参数。通过试验探索出了用高凝固点溶剂低温快速冷冻制备PL-GA纳米结构的方法,讨论了溶剂... 相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一项新技术。研究了溶剂、溶液浓度、降温速率对多孔材料微孔结构的影响,确定了获得微米-纳米尺度微结构的参数。通过试验探索出了用高凝固点溶剂低温快速冷冻制备PL-GA纳米结构的方法,讨论了溶剂影响微米-纳米多孔结构的因素。通过选取适当的溶剂、冷冻温度和溶液浓度,可以控制获得的多孔结构的尺寸,制备更适合细胞黏附、增殖的组织工程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 PLGA 微米-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减反膜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何鑫 周伯川 +1 位作者 张耀举 刘思远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6-152,共7页
介绍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的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双重减反膜。微米阵列结构模板图案由常规的激光直写光刻机光刻而成。微米阵列结构被复制到PDMS薄膜上,对PDMS薄膜进行等离子体表面修饰处理后在微米阵列结构上形成纳米褶... 介绍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的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双重减反膜。微米阵列结构模板图案由常规的激光直写光刻机光刻而成。微米阵列结构被复制到PDMS薄膜上,对PDMS薄膜进行等离子体表面修饰处理后在微米阵列结构上形成纳米褶皱结构,从而低成本制备出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双重减反膜。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微米-纳米分层阵列结构的PDMS减反膜可以将高效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相对效率提高4.6%以上,相对反射率减小30%以上,并使减反膜表面的水接触角提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反膜 硅太阳电池 转换效率 反射率 微米-纳米阵列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材料对土壤中速效钾重力方向运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10
作者 冉洺东 郭志雯 +1 位作者 陈涛 梁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180-181,共2页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采用黄壤土表层均匀添加不同含量表层煤纳米-亚微米材料(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4%、0.020%、0.040%、0.100%),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的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采用黄壤土表层均匀添加不同含量表层煤纳米-亚微米材料(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4%、0.020%、0.040%、0.100%),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的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中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有明显影响。在培养时间内,试验组的速效钾含量均保持小幅度平稳变化,无较大波动。纳米-亚微米材料起到了缓释作用。土壤中的钾离子极其容易流失,钾离子迁移主要受水分迁移及土壤胶体吸附作用的影响。添加纳米-亚微米材料的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和吸附性,使得水分及速效钾大量吸附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材料 速效钾 重力方向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烧结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亚军 邹慧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超细材料烧结领域的一种新技术——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对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的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进行烧结。样品采用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 利用超细材料烧结领域的一种新技术——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对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的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进行烧结。样品采用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超细WC-Co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2.5~94)和耐磨性,另外,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性能 超细硬质合金 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sive characteristics of nanometer and micrometer aluminum-powder
12
作者 Jiang Bingyou Lin Baiquan +2 位作者 Shi Shulei Zhu Chuanjie Li Wenxi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5期661-666,共6页
The explosive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um powder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luminum-dust explosion accidents, especially the nano-aluminum powder.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100 nm an... The explosive characteristics of aluminum powder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luminum-dust explosion accidents, especially the nano-aluminum powder. 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100 nm and 75 μm aluminum powders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20 L spherical explosion cavity and a horizontal pipe whose cross-section area is 80 mm × 80 mm and length is 8 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and its rising rate of 100 nm aluminum powder graduall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aluminum-powder at the beginning. When aluminum-powder concentration is I kg/m3,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reaches its maximum,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s. Whil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is 1.25 kg/m3, the maximum rate of pressure rise obtains its maximum, and then decreases. After 100 nm aluminum powder is exploded in pipes, the peak overpressure of blast wave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to the maximum at a distance of 298 cm from the ignition source,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most violent concentration is about 0.4 kg/m3 which is lower than 0.8 kg/m3 of 75 μm aluminum powder, so 100 nm aluminum powders are more easily exploded. The change laws of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maximum rate of pressure rise and blast-wave peak overpressure of 100 nm aluminum powders with concentration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75 ktm aluminum powders, but these values are much higher than 75 Bm aluminum powders under the same concentration, so the aluminum-powders explosion of 100 nm will produce more harms.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of aluminum powder, some relevant preven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reduce the loss caused by aluminum-dust explosion according to nano-aluminum d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aluminum powderExplosion pressureRate of pressure risePeak over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 Sensitivity Submicron Scale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Perovskite Nanoplatelet Lasers
13
作者 ZHAO Ruofan TAO Jianxun +7 位作者 XI Yuying CHEN Jiangzhao JI Ting WANG Wenyan WEN Rong CUI Yanxia CHEN Junsheng LI Guohui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11-1520,共10页
Submicron scale temperature sensors are crucial for a range of applications,particularly in micro and na-noscale environments.One promising solution involves the use of active 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microresonato... Submicron scale temperature sensors are crucial for a range of applications,particularly in micro and na-noscale environments.One promising solution involves the use of active whispering gallery mode(WGM)microresonators.These resonators can be remotely excited and read out using free-space structures,simplifying the process of sensing.In this study,we present a submicron-scale temperature sensor with a remarkable sensitivity up to 185 pm/℃based on a trian-gular MAPbI3 nanoplatelet(NPL)laser.Notably,as temperature changes,the peak wavelength of the laser line shifts lin-early.This unique characteristic allows for precise temperature sensing by tracking the peak wavelength of the NPL laser.The optical modes are confined within the perovskite NPL,which measures just 85 nm in height,due to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Our NPL laser boasts several key features,including a high Q of~2610 and a low laser threshold of about 19.8μJ·cm^(−2).The combination of exceptional sensitivity and ultra-small size makes our WGM device an ideal candidate for integration into systems that demand compact temperature sensors.This advancement paves the way for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small temperature sensors,opening new possibilities across various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sensor submicron scale perovskite nanoplatel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3
14
作者 罗顺社 魏炜 +2 位作者 魏新善 赵会涛 刘晓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5-10,1,共6页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两大孔喉体系,可以通过图像表征技术、非图像表征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等进行表征。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对3类表征技术的原理、研究内容、适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两大孔喉体系,可以通过图像表征技术、非图像表征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等进行表征。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对3类表征技术的原理、研究内容、适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推动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表征技术 纳米-微米级孔喉体系 数字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自洁PVC建筑膜材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晓娣 顾振亚 +1 位作者 牛家嵘 霍瑞亭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共4页
基于"荷叶效应"原理,用PVDF(聚偏氟乙烯)与纳米SiO2粒子在PVC建筑膜材表面构筑微米-纳米粗糙结构,并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加以验证。详细分析了PVDF溶液的制备条件对构筑微米结构的影响。经测试,面涂后的PVC建筑膜材与水的接... 基于"荷叶效应"原理,用PVDF(聚偏氟乙烯)与纳米SiO2粒子在PVC建筑膜材表面构筑微米-纳米粗糙结构,并用AFM(原子力显微镜)加以验证。详细分析了PVDF溶液的制备条件对构筑微米结构的影响。经测试,面涂后的PVC建筑膜材与水的接触角达158.9°,滚动角为3°,集灰实验测试表明,水滴能将撒在PVC建筑膜材表面的炭黑带走,具有一定防污自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建筑膜材 微米-纳米粗糙结构 PVDF 纳米SiO2粒子 防污自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成网技术新进展及其在医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37-40,共4页
近年来,纺丝成网技术及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如熔喷法纳米纤维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纤维素直接成网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纺喷(Spunblown)产品进入个人防护制品市场,新型双组分纺粘过滤介质已批量用于防护新冠病毒。文章主要介绍了纺丝... 近年来,纺丝成网技术及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如熔喷法纳米纤维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纤维素直接成网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纺喷(Spunblown)产品进入个人防护制品市场,新型双组分纺粘过滤介质已批量用于防护新冠病毒。文章主要介绍了纺丝成网新技术的新进展及其产品在医学护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纤维 分裂纺 熔喷 直接成网 过滤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污自洁面涂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晓娣 顾振亚 +1 位作者 叶雪康 陈连星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7,共4页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与纳米SiO2粒子制备防污自洁面涂剂,并将此面涂剂面涂到高强涤纶长丝双轴向经编PVC建筑织物上。面涂后该织物的与水接触角达158.2°,滚动角为3°,且经集灰实验测试,水滴能将撒在织物表面上的炭黑带走,证明...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与纳米SiO2粒子制备防污自洁面涂剂,并将此面涂剂面涂到高强涤纶长丝双轴向经编PVC建筑织物上。面涂后该织物的与水接触角达158.2°,滚动角为3°,且经集灰实验测试,水滴能将撒在织物表面上的炭黑带走,证明了所制备的面涂剂具有一定的防污自洁性。同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面涂后的PVC建筑织物,其表面形成了同荷叶表面类似的微米-纳米粗糙结构,从而为其具有防污自洁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PVC建筑织物 PVDF 纳米SiO2粒子 微米-纳米粗糙结构 防污自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丽 闵令元 +2 位作者 孙志刚 裴磊 顾辉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渗流特征的内在因素,渗流特征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外在表现。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技术,获取表征页岩油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尺度孔喉对渗流能力的贡献程度。基于稳定流法,建立页岩油单相... 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渗流特征的内在因素,渗流特征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外在表现。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技术,获取表征页岩油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尺度孔喉对渗流能力的贡献程度。基于稳定流法,建立页岩油单相渗流曲线,分析岩石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孔喉以亚微米-纳米级为主,纳米级孔喉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比最大,参与渗流的主要为微米级孔喉(层理缝)和亚微米级孔喉。亚微米-纳米级孔喉是页岩油储层产生非线性渗流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流度的减小而增大,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页岩油储层极限泄油半径预测公式,可根据储层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预测一定生产压差下页岩油可流动的最远距离,为井距设计或压裂裂缝间距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米-纳米级孔喉 强非均质性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泄油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