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配体识别-纳米金光学传感器检测卡那霉素
1
作者 张亚莉 赵亚嫔 +3 位作者 马雨涵 王英姿 王思琦 哈婧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6-1962,共7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以纳米金为探针结合适配体识别来检测卡那霉素的分光光度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通过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制备了纳米金;基于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了卡那霉素,其间考查了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选择土霉素、氨...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以纳米金为探针结合适配体识别来检测卡那霉素的分光光度方法。采用溶剂热合成法,通过氯金酸和柠檬酸三钠制备了纳米金;基于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了卡那霉素,其间考查了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选择土霉素、氨苄西林、硫酸新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等五种抗生素开展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仅依靠纳米金变色直接检测卡那霉素,其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卡那霉素核酸适配体,当卡那霉素存在时,适配体和卡那霉素结合,加入一定浓度的NaCl会破坏纳米金溶液的稳定性,使纳米金发生聚集,进而导致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若不存在卡那霉素,溶液依然保持红色。经考察,在0.1mol/L NaCl存在下的条件下,该方法展现出良好的线性和选择性,线性范围处于4.0~18nmol/L之间,线性方程为y=44.396x+0.3392,相关系数R^(2)=0.9934,检出限为3S/k=3.44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卡那霉素 分光光度法 核酸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酶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一步法检测鱼肉中组胺
2
作者 裘奕星 刘鑫 +2 位作者 宋羽梵 丁玉庭 徐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327,共10页
本研究以Fe3O4为核材,采用原位生长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制备磁性MOF颗粒,然后将Pt纳米颗粒掺杂在其表面制备磁性纳米酶,并将组胺适配体H1修饰到纳米酶表面得到比色探针。利用该探针与不同浓度组胺结合后,适... 本研究以Fe3O4为核材,采用原位生长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MOF)制备磁性MOF颗粒,然后将Pt纳米颗粒掺杂在其表面制备磁性纳米酶,并将组胺适配体H1修饰到纳米酶表面得到比色探针。利用该探针与不同浓度组胺结合后,适配体构象变化所导致的纳米酶催化H_(2)O_(2)介导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的显色反应差异,实现鱼肉中组胺的一步法比色传感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组胺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70 μmol/L,检测限为0.943 μmol/L,鲭鱼样本的加标回收率为90.7%~100.5%。该方法线性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鱼肉等复杂食品样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属有机框架 纳米 组胺 配体传感器 比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1411核酸适配体和金纳米颗粒组装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在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艳艳 杨柳 +7 位作者 韩浩健 徐永权 邢文竹 许萌 陈恋菊 文庆莲 赵云冬 郝峰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SH-PEG-MAL)偶联剂,生成AuNPs-SH-PEG-MAL。进一步,将带有5-羧基荧光素(5-FAM)的AS1411核酸适配体与AS1411互补DNA单链结合,形成传感探针,最终构建了一个“开关式”的特异性检测传感器。所制备的传感器在10~300个细胞/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Hela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1、检出限5个细胞/mL;MCF-7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83,检出限为7个细胞/mL。本研究建立的传感器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实现了“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的目的,有望为临床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AS1411 核酸配体 纳米颗粒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毒死蜱
4
作者 王耀 杨喜燕 +9 位作者 李燕飞 黄佳翔 李思佳 王凯乐 何奥顺 王世林 李妍妍 李兆周 陈秀金 康怀彬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2-280,共9页
为实现农产品中毒死蜱的可视化快速定量检测,本研究选择特异性毒死蜱适配体,利用分子模拟验证所选适配体与毒死蜱的相互作用,基于纳米金在高盐环境下聚集变色的特性和适配体保护纳米金的抗聚集作用,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纳米金比色检... 为实现农产品中毒死蜱的可视化快速定量检测,本研究选择特异性毒死蜱适配体,利用分子模拟验证所选适配体与毒死蜱的相互作用,基于纳米金在高盐环境下聚集变色的特性和适配体保护纳米金的抗聚集作用,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适配体浓度为5000 nmol/L的最佳条件下,所建立的方法在毒死蜱质量浓度为10~10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7),检测限为9.41 ng/mL,检测菠菜和芹菜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9%~102.8%和97.2%~102.5%,与国标法(GB 23200.121-2021)检测结果对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本研究为可视化快速定量检测毒死蜱提供了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方法,能够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对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适配体比色检测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配体 分子模拟 纳米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纳米材料的阻抗型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铜绿假单胞菌 被引量:9
5
作者 贾飞 闫文杰 +2 位作者 戴瑞彤 刘毅 李兴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4-291,共8页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阻抗传感器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在电极表面,并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随后将纳米金沉积在电极表面,最后将巯基修饰的铜绿假...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电化学阻抗传感器检测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修饰在电极表面,并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随后将纳米金沉积在电极表面,最后将巯基修饰的铜绿假单胞菌适配体通过金硫共价键结合在纳米金表面,制成工作电极。用扫描电镜观察合成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纳米金材料的形貌。用循环伏安法对组装电极的每一步进行电化学表征。当铜绿假单胞菌在适配体修饰的电极表面孵育后,适配体会将目标菌捕获在电极表面,阻碍电极表面电子传输,导致阻值上升,根据电阻变化值可实现对目标菌的定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6) CFU/mL,检出限可达4 CFU/mL,本实验方法是已知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灵敏度最高的电化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 配体传感器 铜绿假单胞菌 还原氧化石墨烯 纳米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适体-金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传感分析
6
作者 蒙化 阿华英 +5 位作者 罗平馨 张艳丽 高连训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8,共8页
采用DNA模板法合成了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poly(T)-CuNCs]/适体-金纳米粒子(aptamer-AuNPs)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高灵敏传感检测.设计了3条DNA核苷酸链:MC-LR适体链(aptamer)和2条聚胸腺嘧啶单链DNA[poly(T)S 1和(poly(T... 采用DNA模板法合成了聚胸腺嘧啶-铜纳米簇[poly(T)-CuNCs]/适体-金纳米粒子(aptamer-AuNPs)荧光探针,用于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高灵敏传感检测.设计了3条DNA核苷酸链:MC-LR适体链(aptamer)和2条聚胸腺嘧啶单链DNA[poly(T)S 1和(poly(T)S 2].以poly(T)S 1和poly(T)S 2为模板,利用抗坏血酸(AA)还原Cu^(2+),合成了具有粉红色荧光的poly(T)S 1-CuNCs和poly(T)S 2-CuNCs.两端巯基标记的aptamer通过Au-S键与AuNPs相连形成AuNPs-aptamer-AuNPs共轭物,后者与poly(T)-CuNCs杂交形成dsDNA-CuNCs,双链结构中CuNCs与AuNPs之间由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导致体系荧光猝灭.加入目标物MC-LR后,MC-LR会与dsDNA-CuNCs中的aptamer特异性结合,引起双链结构解体,poly(T)-CuNCs释放至溶液中,体系荧光得以恢复.基于此,构建了一种“off-on”型荧光探针用于MC-LR检测,该方法对MC-LR的线性范围为1 ng/L~500μg/L,检出限为0.3 ng/L(S/N=3).Poly(T)-CuNCs/aptamer-AuNPs荧光适体探针制备简单、选择性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MC-LR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 聚胸腺嘧啶-纳米 -纳米粒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17β-雌二醇 被引量:2
7
作者 韦庆益 林轩然 +2 位作者 张佩瑶 孙大文 蒲洪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8-376,共9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200μL、猝灭时间20 min、荧光恢复时间60 min),该传感器的荧光恢复程度与E2浓度(2×10^(-5)~2×10^(-9)mol/L)的对数值符合线性关系y=58.50x+558.95,决定系数R^(2)为0.992,得到E2检出限为3.4×10^(-10)mol/L。最后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牛奶和环境水样中E2的加标检测,得到良好的回收率89.67%~113.36%,展现出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纳米粒子 17Β-雌二醇 配体传感器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2
8
作者 祁兴普 王俊凯 +4 位作者 邹婷婷 朱麟菲 张雪 阚菁菁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259,共7页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作为响应信号,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以及DNA碱基互补,制备了具有两个紫外吸收峰的比率纳米探针(Fe_(3)O_(4)@Au-Ag)。没有OTA存在时,比率比色传感器的吸光度比值(A400/A580)保持恒定。对检测条件(时间、pH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OTA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1),检出限为0.033 ng·m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并被成功应用于豌豆粉中OTA的检测,回收率为93.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配体 比率 比色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孟雪洁 张瑜 +1 位作者 刘京华 谭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7,共9页
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双酚A的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金纳米颗粒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及导电性,通过Au—S键作用将末端带有巯基、可特异性识别双酚A的适配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以[Fe(CN)_(6)]^(3-/... 制备了一种用于检测双酚A的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恒电位沉积的方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金纳米颗粒提高电极的比表面积及导电性,通过Au—S键作用将末端带有巯基、可特异性识别双酚A的适配体固定在电极表面,以[Fe(CN)_(6)]^(3-/4-)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纳米金-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性能进行研究,优化了检测性能的影响因素.当金纳米颗粒沉积时间为400 s、适配体浓度为1μmol·L^(-1)、富集时间为50 min、检测溶液pH 7.0时,电极阻抗响应与双酚A浓度在1×10^(-9)—5×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发展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并成功应用于环境水样中双酚A的检测,回收率87.4%—1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双酚A 电化学检测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核酸适配体可视化检测蜂蜜中恩诺沙星的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占通 张崇威 +1 位作者 文英会 张雨樵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3期54-63,共10页
建立纳米金-核酸适配体可视化检测蜂蜜中恩诺沙星的方法。首先利用还原法合成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原理进行验证,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恩诺沙星浓度和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式。同时... 建立纳米金-核酸适配体可视化检测蜂蜜中恩诺沙星的方法。首先利用还原法合成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原理进行验证,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恩诺沙星浓度和特定波长下吸光度值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也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在低浓度时为y=0.6377 x+0.89495,R^(2)=0.99026,方法检出限为0.018μg/mL;所得线性回归方程在高浓度时为y=0.04428 x+0.95578,R^(2)=0.99812,方法检出限为0.265μg/mL。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恩诺沙星实际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5.5%~97.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方法操作方便简便,成本低,检测时间短,可用于畜产品中恩诺沙星快速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纳米 核酸配体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2和金纳米星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Hg2+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玉娇 巫仙群 +4 位作者 王宇蕊 文勉 罗贵铃 孙伟 牛燕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构建了一种适配体修饰的Hg^2+传感器,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电极,纳米TiO2为光电活性材料,通过金纳米星固定特异性识别单元巯基修饰适配体。当适配体特异性识别Hg^2+时,适配体富碱基T序列与Hg^2+结合形成折叠的发卡结构,传感器... 构建了一种适配体修饰的Hg^2+传感器,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电极,纳米TiO2为光电活性材料,通过金纳米星固定特异性识别单元巯基修饰适配体。当适配体特异性识别Hg^2+时,适配体富碱基T序列与Hg^2+结合形成折叠的发卡结构,传感器界面发生改变从而实现Hg^2+定量分析。采用时间-电流法、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方法对所构建的传感器检测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用于检测Hg^2+的线性范围为1.0×10^-9~5.0×10^-7 mol/L,检测限为3.1×10^-10 mol/L。该传感器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配体传感器 纳米TIO2 配体 HG^2+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S纳米颗粒和HRP-AuNPs-apt的卡那霉素电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海燕 康天放 +1 位作者 鲁理平 程水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6,共7页
为了建立高灵敏度检测卡那霉素(Kana)的方法,本论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优良电化学发光(ECL)性能的花瓣状硫化镉纳米颗粒,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修饰硫化镉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AuNPs)。以辣根过氧化物-金纳米粒子-适配体复合物(HRP-A... 为了建立高灵敏度检测卡那霉素(Kana)的方法,本论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具有优良电化学发光(ECL)性能的花瓣状硫化镉纳米颗粒,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修饰硫化镉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AuNPs)。以辣根过氧化物-金纳米粒子-适配体复合物(HRP-AuNPs-apt)作为信号探针分子放大电化学发光信号。卡那霉素适配体的互补链(cDNA)通过金硫键连接到修饰在电极表面的AuNPs上,通过cDNA与复合物中Kana适配体的杂交反应制备ECL适配体传感器HRP-AuNPs-apt/cDNA/AuNPs/CdS/CS/GCE。过氧化氢作为ECL共反应剂,在HRP的催化作用下而被消耗,致使ECL信号减小。采用直接竞争模式,反应完成后,空白溶液中的ECL强度I_0与Kana溶液ECL强度I_p的差值ΔI(=I_p-I_0)作为ECL信号,ΔI随着Kana浓度的增大而增大。ΔI与游离的Kana浓度的对数在0.001到100μg·L^(-1)Kana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 ng·L^(-1)。该ECL适配体传感器对Kana的检测具有较高灵敏性和选择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纳米颗粒 电化学发光 ECL配体传感器 辣根过氧化物 卡那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硫化钼/纳米金和硫堇/纳米金信号放大的雌二醇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彩梅 郑景伊 李晓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90-2096,共7页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二硫化钼/纳米金和硫堇/纳米金信号放大的检测17β-雌二醇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将17β-雌二醇的适配体探针DNA固定在二硫化钼/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与末端带巯基的部分互补DNA链杂交,将硫堇...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二硫化钼/纳米金和硫堇/纳米金信号放大的检测17β-雌二醇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利用巯基自组装技术将17β-雌二醇的适配体探针DNA固定在二硫化钼/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与末端带巯基的部分互补DNA链杂交,将硫堇/纳米金电化学指示剂自组装在杂交后的双链DNA上,制备了17β-雌二醇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二硫化钼/纳米金复合材料增加了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和DNA探针的固定量.纳米金作为信号物质载体负载硫堇,实现了电化学指示剂的信号放大.加入目标物17β-雌二醇后,目标物与适配体DNA特异性结合,导致互补DNA链脱落,双链上结合的硫堇/纳米金电化学指示剂数量减少,电化学信号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14~5.0×10^-12mol/L范围内17β-雌二醇浓度与峰电流的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4.2×10^-15mol/L(S/N=3).该传感器可望用于其它环境激素类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二硫化钼 纳米 硫堇 电化学配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阳阳 董燕婕 +6 位作者 范丽霞 王磊 苑学霞 张梅 刘宾 李大鹏 赵善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18-428,共11页
重金属是食品和环境中的一类剧毒污染物,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等优点,... 重金属是食品和环境中的一类剧毒污染物,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金属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Fe_(3)O_(4)纳米颗粒)、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的性质,并对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主要是Pb^(2+)、Hg^(2+)、As^(3+)、Cd^(2+))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重金属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电化学方法 配体传感器 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曲霉毒素M_(1) 被引量:2
15
作者 运欢 谭程木 +2 位作者 马良 郭婷 苏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4-290,共7页
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是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AFM_(1)具有毒性和强致癌性,且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消除,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该研究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适... 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是影响乳及乳制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AFM_(1)具有毒性和强致癌性,且在生产过程中难以消除,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该研究基于金-二硫化钼(Au-MoS_(2))复合材料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牛奶中AFM_(1)检测。分别采用滴涂法和电沉积法将MoS_(2)和纳米金颗粒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从而得到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增加了电极导电性,同时二茂铁(ferrocence,Fc)标记的适配体通过Au—S固定在Au-MoS_(2)复合材料表面,提高了识别元件适配体的负载量。当存在目标物AFM_(1)时,适配体形成一定构象识别AFM_(1),导致Fc信号变化,从而实现对AFM_(1)的定量检测。研究结果表明,MoS_(2)的质量浓度为3.0 mg/mL,沉积电位为-0.2 V,沉积时间为480 s,氯化金浓度为14 mmol/L时,Au-MoS_(2)复合材料修饰后的电极性能最佳。同时,以0.3μmol/L的适配体,Mg^(2+)的浓度为0.01 mol/L的条件下与AFM_(1)孵育1.5 h,Fc的响应电流信号最佳。在上述条件下构建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15~0.8μg/L,检出限为0.014μg/L。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干扰毒素(AFM_(2)、AFB_(1)、AFG_(1)、AFG_(2))相比,该传感器对AFM_(1)的响应较高,说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_(1) 二硫化钼 纳米颗粒 配体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常用适配体的纳米金比色法快速检测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柳 贺伟华 +4 位作者 张干 陈爱亮 章钢刚 赖晓翠 邓省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292,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不同序列长度适配体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法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并评价目前文献报道中常用的21(A21)和72个碱基(A72)长度的AFM1适配体在实际样品中的检... 目的:建立基于不同序列长度适配体的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比色传感法快速定量检测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并评价目前文献报道中常用的21(A21)和72个碱基(A72)长度的AFM1适配体在实际样品中的检测性能。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AuNPs溶液,加入AFM1适配体及AFM1标准品后,适配体与AFM1特异性结合形成特殊三维结构,随着NaCl溶液加入,AuNPs溶液的稳定性被破坏而发生聚集,导致溶液颜色变化,通过测定AuNPs溶液的吸光值和吸收光谱定量检测AFM1。结果:通过优化适配体浓度、NaCl浓度、反应温度及pH等实验条件,基于适配体A21和A72的AuNPs比色传感法检测AFM_(1)的检测限分别为25.26和5.77μg/L,线性范围均为10~800μg/L,且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特异性,在牛奶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7%~103.6%、94.3%~98.2%。结论:A72检测牛奶中AFM1的效果优于A21,可能与适配体长度、构型及亲和性相关。基于适配体A72建立的比色传感法简单、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且可视化,为AFM1适配体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黄曲霉毒素M_(1) 配体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嫦嫦 郑思洁 +5 位作者 战艺芳 夏定 白向茹 王利华 姚琪 李婷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289,共7页
将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应用于适配体传感器中可大幅提高重金属检测的灵敏度并扩大选择性,是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Pb 2+、Hg 2+、Cd 2+等重金属离子的适配体序列,总结了多种结合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 将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电子和催化性能应用于适配体传感器中可大幅提高重金属检测的灵敏度并扩大选择性,是重金属检测领域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Pb 2+、Hg 2+、Cd 2+等重金属离子的适配体序列,总结了多种结合纳米材料的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技术应用及优缺点,并对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配体 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立转 赵旭华 +4 位作者 梁晶晶 崔小华 翟翔 王玉瑶 于保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PDANPs表面,使FAM的荧光猝灭。加入OTA后,OTA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状态折叠为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由于G-四链体与PDANPs之间的结合能力弱,导致传感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从而实现了OTA的定量测定,其检出限为20nmol/L。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红酒中OTA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 核酸配体 赭曲霉素A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传感器快速检测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 被引量:1
19
作者 卫亚峰 毛银 +1 位作者 李国辉 邓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8-233,共6页
菌酶协同发酵因可显著改善豆粕的抗原性,得到广泛关注。利用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快速、稳定且精确度高的特点,对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含量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豆粕抗原性水平。基于高特异性的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适配体生... 菌酶协同发酵因可显著改善豆粕的抗原性,得到广泛关注。利用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快速、稳定且精确度高的特点,对发酵豆粕中的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含量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豆粕抗原性水平。基于高特异性的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模拟豆粕发酵,验证该传感器对实际样品检测的操作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用于菌酶协同发酵豆粕样品的评价。结果显示,适配体传感器对发酵豆粕样品中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检测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0~50倍,菌酶协同发酵24 h后,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降解率为87.81%,较单独以碱性蛋白酶处理时提高了6.91%。以上结果表明,适配体传感器可用于发酵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纳米金-适配体传感器 特异性 协同发酵 干扰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磷纳米片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晓 朱成龙 +3 位作者 庞月红 冯永巍 史学丽 张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8-254,共7页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E2)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以黑磷晶体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技术制备了黑磷纳米片(BPNs)作为荧光受体,基于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适配体(FAM-Apt)与BPN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构建了荧光适配体... 建立一种定量检测雌激素17β-雌二醇(E2)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以黑磷晶体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液相剥离技术制备了黑磷纳米片(BPNs)作为荧光受体,基于6-羧基荧光素标记的适配体(FAM-Apt)与BPNs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制构建了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对BPNs浓度、FAM-Apt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并对自来水和牛奶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BPNs具有独立的片层结构且粒径均匀;在最优条件下,即BPNs和FAM-Apt的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7.5 nmol/L时,该传感器对E2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5~60 ng/mL,检测限为1.0 ng/mL。自来水和牛奶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2%~104.8%和87.5%~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9%~10.53%和4.48%~11.24%。该方法简便、灵敏,30 min即可完成检测,特异性强,能够实现对实际样品中E2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传感器 黑磷纳米 17Β-雌二醇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