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 被引量:4
1
作者 甄春花 范纯洁 +2 位作者 谷艳娟 陈声培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situFTIRS)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在很低的电位下(-0.8V,vsSCE)就可发生解离吸附.其解离产物氰基(CN-)与电极... 运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situFTIRS)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碱性介质中甘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结果表明,甘氨酸在很低的电位下(-0.8V,vsSCE)就可发生解离吸附.其解离产物氰基(CN-)与电极表面存在较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形成AuCN-物种(红外吸收谱峰位于2100cm-1附近).吸附在纳米金膜表面的CN-给出红外吸收显著增强、红外谱峰方向倒反和半峰宽增加的异常红外效应特征.吸附态CN-在低电位抑制H2O和OH-的吸附,当电位高于0.2V可氧化产生OCN-;进一步升高电位到0.3V则形成Au(CN)-2.溶液相物种OCN-和Au(CN)-2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为2169cm-1和2145cm-1.实验结果指出,金以Au(CN)-2的形式溶解是导致电极表面质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甘氨酸 吸附 氧化 insituRTIRS EQCM 纳米金膜电极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膜电极上CN^-吸附的电化学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甄春花 范纯洁 孙世刚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 应用循环伏安(CV)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研究碱性介质中氰(CN-)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吸附行为.结果显示,当研究电极电位低于0.0 V时,CN-可稳定吸附在nm-Au/GC电极表面,高于0.0 V,则发生氧化脱附.发现nm-Au/GC表面具有异常红外效应(AIREs),即吸附态CN-谱峰呈现出与本体Au电极不同的方向倒反、红外吸收增强(39.2倍)以及半峰宽增加的异常光谱特征.本研究将纳米薄膜材料的这一AIREs从过渡金属拓展到币族金属,进一步证明AIREs是迄今研究的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普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膜电极 氰吸附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异常红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纳米金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
3
作者 万淼 魏刚 +1 位作者 袁红 洪汉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5-410,共6页
本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了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纳米金膜,研究了颗粒尺寸和成膜厚度对复合金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不同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产生的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紫... 本文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沉积了基于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纳米金膜,研究了颗粒尺寸和成膜厚度对复合金膜光学性质的影响。不同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产生的金纳米颗粒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随着金颗粒直径增大而红移展宽。适量比例的柠檬酸钠与氯金酸能够产生平均直径为14±1.2nm且尺寸分布均匀的金纳米球;其溶液在518nm处有一特征吸收峰。不同大小的金纳米颗粒形成的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形状不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的位置随着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向短波方向迁移。薄膜的沉积层数越多,薄膜表面的颗粒分布越均匀,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峰的峰值变化也将减小。本工作证实了利用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能够快速、简易、低成本地在玻璃基底上沉积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复合纳米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离子自组装多层技术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复合纳米金膜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膜及金壳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对上转换荧光波长的选择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月 安西涛 +5 位作者 任伟 黄宇欣 彭亚茹 李占芳 李静 陈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3-750,共8页
基于贵金属表面局域等离子体共振(LSPR)调控上转换荧光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纳米颗粒或纳米棒,即使同一复合结构对上转换荧光(UCL)也有或增强或猝灭的截然相反的报道,而对于进一步提高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效率和强度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 基于贵金属表面局域等离子体共振(LSPR)调控上转换荧光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纳米颗粒或纳米棒,即使同一复合结构对上转换荧光(UCL)也有或增强或猝灭的截然相反的报道,而对于进一步提高上转换荧光材料的效率和强度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则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文通过构筑两种纳米金/上转换纳米晶复合结构,系统研究了各自的表面局域等离激元对上转换荧光的增强和猝灭效应,基于微结构表征及对稳态、瞬态荧光光谱的分析,阐述了波长依赖的上转换荧光增强和猝灭机理。结果显示超薄纳米金壳结构对Ho3+、Fe3+共掺杂纳米晶的绿光发射选择性地增强了25倍,源于激发光能量与LSPR能量匹配的激发增强机制,而在覆盖有超薄纳米金膜的上转换纳米晶复合结构中却观察到了金膜引起的Er上转换荧光猝灭,同时红绿比随金膜厚度增加而增大,来自于金膜对激发光的散射、金膜的LSPR吸收带与绿光发射能级耦合引起无辐射跃迁几率增加,绿光上转换荧光强度下降相对显著,UCL寿命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发光 纳米 表面等离激元 荧光猝灭 纳米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L-赖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上的吸附和氧化过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邱瑾 陈声培 +3 位作者 田利 曾冬梅 甄春花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41-1845,共5页
采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碱性介质中L-赖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赖氨酸[-OOC—CH—NH2—(CH2)4—NH2]在低电位区间(-0.95^... 采用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碱性介质中L-赖氨酸在纳米金膜电极(nm-Au/GC)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溶液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赖氨酸[-OOC—CH—NH2—(CH2)4—NH2]在低电位区间(-0.95^-0.80 V,vs.SCE)发生部分解离,生成AuCN-物种(约2110 cm-1),同时赖氨酸阴离子的羧基侧还可通过两个氧原子与金电极表面相互作用.随着电位的升高,吸附态CN-氧化产生NCO-,OCN-和AuCN,其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254,2168和2226 cm-1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纳米金膜电极 吸附 氧化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膜的电化学合成及SERS活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沈理明 杨志林 +3 位作者 任斌 吴德印 顾仁敖 田中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2-1734,共3页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active gold nanoparticles(AuNPs)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a one-step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he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fluencin...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active gold nanoparticles(AuNPs) films were prepared with a one-step electrochemical method. The orthogonal desig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fluencing the morphologies and the SERS activity of the AuNPs. A condition was foun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ERS activity. The SEM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uNPs films were composed of closely packed AuNPs.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 simulation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coupling between particl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hancement SERS of Au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有限时域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金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传感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逯丹凤 +3 位作者 高然 程进 张喆 祁志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3-1229,共7页
纳米多孔金膜(NPGF)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适宜于用作SPR生化传感芯片。本文对NPGF的SPR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在NPGF/空气界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色散曲线,获得了优化NPGF-SPR传... 纳米多孔金膜(NPGF)化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具有显著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适宜于用作SPR生化传感芯片。本文对NPGF的SPR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在NPGF/空气界面传播的表面等离子体色散曲线,获得了优化NPGF-SPR传感性能所需的最佳薄膜厚度约为60nm;在此基础上利用溅射沉积-化学脱合金两步法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大面积均匀的超薄NPGF,采用Krestchmann棱镜耦合结构测试了NPGF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SPR共振光谱及其传感特性,通过利用菲涅耳公式并结合Bruggeman介电常数近似理论对测得的共振波长进行拟合,得出NPGF的孔隙率约为0.38。未经修饰的NPGF是亲水薄膜,能够有效富集水中的双酚A,使得NPGF-SPR传感器对双酚A的探测下限达到5nmol?L^(-1);经过疏水化处理后,NPGF对非极性苯并芘分子的富集能力获得显著增强,使得传感器对苯并芘的探测下限达到1 n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多孔 传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富集 高灵敏度 苯并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纳米多孔金膜的制备及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研究
8
作者 冯时 陈述 +1 位作者 杨青 向娟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采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得50nm的超薄纳米多孔金膜(NanoporousGoldFilm,NPGF),其表面粗糙度可预估NPGF的表面形貌.SEM表征证实,在扫描下限大于-0.1 V时,控制伏安扫描的循环周数可获得不同粗糙度的NPGF.利用反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NPGF的... 采用电化学去合金法制得50nm的超薄纳米多孔金膜(NanoporousGoldFilm,NPGF),其表面粗糙度可预估NPGF的表面形貌.SEM表征证实,在扫描下限大于-0.1 V时,控制伏安扫描的循环周数可获得不同粗糙度的NPGF.利用反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NPGF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LSPR).结果显示,NPGF在450 nm处的LSPR效应受其表面粗糙度影响,在优化的粗糙度下,NPGF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可实现乙二醇溶液浓度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纳米多孔 电化学去合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棒组装膜功能纺织品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陈霖娜 李秋瑾 +1 位作者 巩继贤 张健飞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使用油水界面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纳米尺寸间隙的核壳结构的双层金纳米棒(Au@Au NRs)组装成规律有序的金纳米棒组装膜,并采用简易快速的蘸涂法将金纳米棒组装膜负载于不同的织物(棉、羊毛、蚕丝)表面,之后使用PDMS在织物金纳米棒组装膜表... 使用油水界面自组装技术将具有纳米尺寸间隙的核壳结构的双层金纳米棒(Au@Au NRs)组装成规律有序的金纳米棒组装膜,并采用简易快速的蘸涂法将金纳米棒组装膜负载于不同的织物(棉、羊毛、蚕丝)表面,之后使用PDMS在织物金纳米棒组装膜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聚合物膜以实现有效封装。结果表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可以高度特异地识别携带在双层金纳米棒核壳间隙内的探针分子的拉曼信号,使用具有优异SERS活性的金纳米棒组装膜作为SERS基底可以有效增强拉曼探针的信号,使用相对方便和低成本的织物作为载体材料并将金纳米棒组装膜整理到织物上,有望利用SERS技术开发复合织物材料用于智能识别领域,此外金纳米棒组装膜的整理可以改善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PDMS膜层的包覆可以赋予织物良好的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棒组装 织物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防紫外线性能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GRID BIAS ON DEPOSITION OF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FILMS
10
作者 徐锋 左敦稳 +1 位作者 卢文壮 王珉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7年第4期317-322,共6页
A positive grid bias and a negative substrate bias voltages are applied to the self-made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ed (HFCVD) system. The high quality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NCD) film is successfully de... A positive grid bias and a negative substrate bias voltages are applied to the self-made 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ed (HFCVD) system. The high quality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NCD) film is successfully deposited by double bias voltage nucleation and grid bias voltage growth. The Micro-Raman XRD SEM and AFM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diamond grain size, microstru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nucleation density. Results show that the obtained NCD has grain size of about 20 nm. The effect of grid bias voltage on the nucleation and the diamond growth is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ositive grid bias increases the plasma density near the hot filaments, enhances the diamond nucleation, keeps the nanometer size of the diamond grain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diamond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rystalline diamond film hot filament CVD substrate bias voltage grid bias voltage NUCLE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萃取/表面增强拉曼法对挥发性农药的快速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翠萍 王山 +1 位作者 张欢 王纯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8-1163,共6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膜的快速检测挥发性农药地虫磷和福美铁的方法。将通过氧化还原法在不锈钢片表面制备的金纳米膜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结合顶空固相萃取法对挥发性农药地虫磷和福美铁进行检测。地虫磷和福美铁分别...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膜的快速检测挥发性农药地虫磷和福美铁的方法。将通过氧化还原法在不锈钢片表面制备的金纳米膜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结合顶空固相萃取法对挥发性农药地虫磷和福美铁进行检测。地虫磷和福美铁分别在75℃和55℃顶空固相萃取15 min得到显著的拉曼光谱信号,检出限(LOD)均为5×10^(-3)mg/L;地虫磷(999 cm^(-1))和福美铁(1 381 cm^(-1))的特征峰拉曼光谱强度与农药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4 8和0.977 8。采用本法对果汁中的地虫磷和福美铁进行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3.3%~112%和92.5%~1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5.2%和3.4%~6.5%。该方法快速、灵敏,在挥发性农药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纳米 顶空固相萃取 地虫磷 福美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