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壁碳纳米管与金纳米粒子修饰纳米通道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粮食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胡维 周玉蓉 +4 位作者 蒋栋磊 王楠玮 张思迪 张娜 王立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4-333,共10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纳米通道(阳极氧化铝AAO膜)的电化学传感器,并结合丝网印刷电极(SPCE),用于粮食中痕量镉离子(Cd^(2+))和铅离子(Pb^(2+))的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AuNPs-MWCNTs@AAO膜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电化学性能。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AAO膜超声处理10 min、缓冲溶液pH5.5、溶出电压−1.2 V、溶出时间180 s。在0.1~10.00μg/L浓度范围内,Cd^(2+)和Pb^(2+)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3和0.9993,检出限分别为0.23μg/L和0.11μg/L。传感器对常见干扰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即使在其浓度为100倍时,Cd^(2+)和Pb^(2+)的电流响应变化仍不超过5%。在重复性、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方面,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峰电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5%和2.3%。该传感器制备简便,性能可靠,能够为粮食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通道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纳米粒子(AuNPs) 离子检测 粮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兴普 王俊凯 +4 位作者 邹婷婷 朱麟菲 张雪 阚菁菁 李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259,共7页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Fe_(3)O_(4)@Au)和纳米银(Ag NPs),通过DNA碱基互补配对,构建了一种新颖的比率比色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检测。OTA适配体(aptamer)偶联的Fe_(3)O_(4)@Au作为参比信号,互补DNA(cDNA)偶联的Ag NPs作为响应信号,通过调控两者的比例以及DNA碱基互补,制备了具有两个紫外吸收峰的比率纳米探针(Fe_(3)O_(4)@Au-Ag)。没有OTA存在时,比率比色传感器的吸光度比值(A400/A580)保持恒定。对检测条件(时间、pH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OTA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00 ng·mL^(-1),检出限为0.033 ng·m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高灵敏度,并被成功应用于豌豆粉中OTA的检测,回收率为93.9%~9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适配体 比率 比色传感器 赭曲霉毒素 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鲜肉中马波沙星的检测
3
作者 陈秀金 王雪晴 +5 位作者 李兆周 王耀 张敏 牛华伟 刘恒言 安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285,共7页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优化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马波沙星进行定量检测。响应峰值电流变化量与马波沙星在0.5~4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 ng/mL。传感器对猪肉、鸡肉和牛肉样品的检测限分别为0.09、0.10、0.09μg/kg,添加回收率为82.81%~101.99%,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波沙星 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鲜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燕 周化岚 +1 位作者 施沁怡 吕嘉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6-1482,共7页
对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及其现状、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功能化以及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的原理作了简要的回顾后,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在近十年间的应用概况作了综述,主要涉及重金属离子、DNA、致病菌、农... 对金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的发展及其现状、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及其功能化以及基于金纳米粒子光学性质的比色传感器的原理作了简要的回顾后,对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在近十年间的应用概况作了综述,主要涉及重金属离子、DNA、致病菌、农药残留、抗生素等药物残留、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真菌毒素等检测等七个方面,并对此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引用文献59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光学性质 纳米金粒子比色传感器 食品安全检测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金纳米探针用于药物分子对映体的比色检测
5
作者 谭晓萍 吴宏伟 +2 位作者 王丹丹 张金 章俊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共8页
基于金纳米粒子良好的光电特性,以及移动智能设备良好的RGB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R/S-苯丙氨醇、R/S-布洛芬对映体分子的手性比色检测方法.手性金纳米粒子识别对映体分子时表现出非共价相互作用,如静电、氢键和亲(疏)水相... 基于金纳米粒子良好的光电特性,以及移动智能设备良好的RGB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R/S-苯丙氨醇、R/S-布洛芬对映体分子的手性比色检测方法.手性金纳米粒子识别对映体分子时表现出非共价相互作用,如静电、氢键和亲(疏)水相互作用等,使得纳米材料表面发生能量共振转移,导致其趋于稳定和聚集,进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最终实现比色检测的目的.在检测过程中加入铜离子(Cu^(2+)),由于Cu^(2+)能同时与对映体分子和手性金纳米粒子形成配合物,因此能够增强手性识别效果.此外,利用移动智能设备灵敏的RGB检测性能,实现了R/S-苯丙氨醇、R/S-布洛芬对映体分子的定量检测,其检测限分别为124.35和104.58μmol/L;123.95和111.44μmol/L.同时,该方法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可实现对映体混合物的检测.本研究应用手性金纳米粒子作为比色探针,以移动智能设备为检测装置,构建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在药物对映体分子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对映体 纳米粒子 手性识别 比色检测 RGB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位形成的核/壳Au@Ag纳米粒子比色法测定银离子
6
作者 肖传豪 周博然 陈郑博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4-539,共6页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的无标记比色传感器,用于简单、灵敏和选择性地测定银离子(Ag^(+)),其传感机制归因于AuNPs周围的抗坏血酸(AA)。在pH 6.2的条件下,AA和Ag^(+)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核壳型Au@AgNPs,导致518 n... 该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的无标记比色传感器,用于简单、灵敏和选择性地测定银离子(Ag^(+)),其传感机制归因于AuNPs周围的抗坏血酸(AA)。在pH 6.2的条件下,AA和Ag^(+)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并产生核壳型Au@AgNPs,导致518 nm处Au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强增加和蓝移,在386 nm附近出现新的吸收峰,并伴随着溶液红色到黄色的颜色变化。该比色传感器在386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值与Ag^(+)浓度在0.4~1.4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0.115μmol/L。此外,在存在其他干扰金属离子的情况下,该比色传感器对Ag+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并可成功应用于废水中Ag+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纳米粒子 比色 下水道水 银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史艳梅 张茜 +2 位作者 张俊霞 李秀敏 苗明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u NPs@rGO),并将其应用于构建具有高灵敏度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由于rGO大的比表面积和Au NPs良好的导电能力,两者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黄芩苷的电化学响应。采用扫描电镜及电化... 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u NPs@rGO),并将其应用于构建具有高灵敏度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由于rGO大的比表面积和Au NPs良好的导电能力,两者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黄芩苷的电化学响应。采用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及黄芩苷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其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与黄芩苷浓度在0.05~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至0.01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中药制剂中黄芩苷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粒子 黄芩苷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粒子的生物传感器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文 罗明灯 +2 位作者 郝文涛 吴叶兵 何建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70,84,共4页
对近年来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粒子的生物传感器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结合纳米金粒子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壳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与酶及纳米金粒子等良好的结合能力特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电极结构,使用层-层复... 对近年来基于壳聚糖-纳米金粒子的生物传感器的构造与应用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在结合纳米金粒子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壳聚糖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与酶及纳米金粒子等良好的结合能力特性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电极结构,使用层-层复合技术以及添加碳纳米管或纳米金丝的方法,能构造出具有很高灵敏度和检测极限的纳米复合材料生物传感器。通过改变结合酶的品种,可以获得具有不同检测环境和检测物质适应性的生物传感器。对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也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壳聚糖 纳米粒子 构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掺杂金纳米粒子的灭除威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琪 谭学才 +5 位作者 吴佳雯 李晓宇 李鹏飞 余会成 李小燕 雷福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8-334,共7页
以灭除威(XMC)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交联剂,在石墨烯掺杂金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膜,研制了测定XMC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对传感膜... 以灭除威(XMC)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EGMRA)为交联剂,在石墨烯掺杂金纳米粒子修饰玻碳电极表面合成分子印迹膜,研制了测定XMC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对传感膜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研究.DPV测试表明,XMC的浓度在1.0×10-7~2.0×10-5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 9,检出限(S/N=3)为1.5×10-8 mol·L-1.选择性识别实验结果表明,XMC印迹敏感膜的印迹因子(β)达到2.94,相对于干扰物的选择因子(α)均大于1,对与XMC结构相似的速灭威的选择因子达到2.39,说明该印迹膜对XM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过程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掺杂金纳米粒子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动力学结合速率常数k为73.05 s.将此传感器应用于蔬菜样品的加标回收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4%~ 1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除威 石墨烯掺杂纳米粒子 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选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食品中的17β-雌二醇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庆益 林轩然 +2 位作者 张佩瑶 孙大文 蒲洪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68-376,共9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 利用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碳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以及适配体对靶标的特异性亲和能力构建一种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和高选择性检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优化条件下(AuNPs粒径39 nm、AuNPs添加量200μL、猝灭时间20 min、荧光恢复时间60 min),该传感器的荧光恢复程度与E2浓度(2×10^(-5)~2×10^(-9)mol/L)的对数值符合线性关系y=58.50x+558.95,决定系数R^(2)为0.992,得到E2检出限为3.4×10^(-10)mol/L。最后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牛奶和环境水样中E2的加标检测,得到良好的回收率89.67%~113.36%,展现出实际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纳米粒子 17Β-雌二醇 适配体传感器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DNA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新 张纪梅 代昭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4-1168,共5页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 以柠檬酸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被柠檬酸钠羧基化后与末端氨基修饰的DNA发生键合,制备DNA探针,并以蒽醌-2-磺酸钠(AQMS)为杂交指示剂检测DNA序列的特异性.结果表明: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修饰的DNA传感器可选择性区分单碱基错配的目标DNA序列;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特异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生物传感器 DNA固定 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柠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DT自组装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微囊藻毒素-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晶晶 康天放 +2 位作者 李娜娜 鲁理平 程水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金电极的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AuNPs溶胶,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AuNPs组装到1,6-己二硫醇(...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金纳米粒子(AuNPs)修饰金电极的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AuNPs溶胶,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将AuNPs组装到1,6-己二硫醇(HDT)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的金电极表面,再将MCLR抗体(anti-MCLR)固定于该修饰电极上,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法、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表征了自制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形貌特征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特征。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MCLR-HRP)与MCLR竞争结合抗体,建立了检测MCLR的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DPV对MCLR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25μg/L,检出限为0.005μg/L。对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进行了考察。该方法对实际水样中MCLR的加标回收率为100%~102%,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纳米粒子 自组装 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红蛋白/金纳米粒子/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多壁碳纳米管生物传感器测定过氧化氢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涛 王朝霞 +1 位作者 王学亮 郁章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7-579,583,共4页
将分散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中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PDDA-MWCNT′s/GCE修饰电极(简称电极Ⅰ);在氯金酸溶液中用恒电位沉积法使金纳米颗粒(AuNP′s)积镀于电极Ⅰ表面,制得AuNP′s/PDDA-MWNCT′... 将分散于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中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滴涂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PDDA-MWCNT′s/GCE修饰电极(简称电极Ⅰ);在氯金酸溶液中用恒电位沉积法使金纳米颗粒(AuNP′s)积镀于电极Ⅰ表面,制得AuNP′s/PDDA-MWNCT′s/GCE修饰电极(简称电极Ⅱ);将血红蛋白(Hb)滴于电极Ⅱ表面,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冲洗后制成可供测定过氧化氢用的生物传感器Hb/AuNP′s/PDDA-MWCNT′s/GCE(简称电极Ⅲ)。与裸GCE、电极Ⅰ和Ⅱ相比较,在pH 6.8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过氧化氢在电极Ⅲ上的还原峰电流明显提高,其值与过氧化氢浓度在1.0~1 80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0.8μmol.L-1。应用此生物传感器测定消毒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测定值与高锰酸钾滴定法的测定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血红蛋白 多壁碳纳米 生物传感器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颗粒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田冰 武煊 +3 位作者 钟玉洁 杨吉霞 陈应娟 陶晓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4-279,共6页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 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是一种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已被开发成比色传感器,特别是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领域。该文介绍了AuNP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列举了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过氧化物酶活性 比色传感器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及石墨烯量子点的四环素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壮壮 康天放 鲁理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9,共8页
该文以四环素为模板分子,4-氨基苯硫酚(4-ATP)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分子印迹膜,制备四环素(TC)分子印迹传感器(MIPs/GQDs-AuNPs/GCE),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 该文以四环素为模板分子,4-氨基苯硫酚(4-ATP)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纳米粒子和石墨烯量子点复合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分子印迹膜,制备四环素(TC)分子印迹传感器(MIPs/GQDs-AuNPs/GCE),并通过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研究了其电化学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四环素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TC氧化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2.0×10^-8~3.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1.5×10^-9 mol/L,加标回收率为97.9%~106%。该传感器稳定性好、响应灵敏、选择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石墨烯量子点 四环素 分子印迹膜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基纳米粒子修饰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国栋 梁新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0-12,32,共4页
重点介绍了金铂、金银等合金纳米粒子在修饰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免疫生物传感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及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金基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生物传感器对降低过电位、促进电子传递、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保持生物酶活... 重点介绍了金铂、金银等合金纳米粒子在修饰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免疫生物传感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及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金基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的生物传感器对降低过电位、促进电子传递、提高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及保持生物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效果。展望了金基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领域应用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合纳米粒子 纳米生物传感器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巯基化合物/金纳米粒子/还原石墨烯修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u^(2+)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梅 谢成根 +3 位作者 吴菊 金俊成 程超 单宏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2-386,共5页
通过Hummer法进一步还原合成还原石墨烯(RGO),Shifft碱反应合成新型二茂铁巯基化合物(FcSH)。利用还原石墨烯吸附性将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在石墨烯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自组装制备还原石墨烯和二茂铁巯基修饰电化... 通过Hummer法进一步还原合成还原石墨烯(RGO),Shifft碱反应合成新型二茂铁巯基化合物(FcSH)。利用还原石墨烯吸附性将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在石墨烯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自组装制备还原石墨烯和二茂铁巯基修饰电化学传感器(FcSH/AuNPs/RGO/GCE),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富电子性能。实验显示,在0.01 mol/L HCl中,富集时间为180s,Cu^(2+)浓度在1.0×10^(-12)~1.0×10^(-11)mol/L与1.0×10^(-11)~1.0×10^(-10)mol/L范围内与方波伏安峰电流分别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4×10^(-12)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对Cu^(2+)的检测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高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环境中痕量Cu^(2+)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烯 二茂铁巯基化合物 纳米粒子 电化学传感器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纳米金与乙酰胆碱酯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26
18
作者 薛瑞 康天放 鲁理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0-944,共5页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静电力逐层固定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采用交流阻抗和微分脉冲伏安... 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将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静电力逐层固定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采用交流阻抗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此生物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由于金纳米粒子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固定化的乙酰胆碱酯酶对其底物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更快的响应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修饰金纳米粒子后,传感器的氧化电流明显增大,在4.6×10-5~5.3×10-3mol/L范围内,固定化酶的抑制率与甲基对硫磷浓度的对数成正比,检出限为7.6×10-6mol/L。该生物传感器具有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已成功用于蔬菜样品中甲基对硫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层层自组装 乙酰胆碱酯酶 纳米粒子 有机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邻氨基苯硫酚/纳米金复合膜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2,4-二氯苯酚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进 王超英 +1 位作者 李小平 牛延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96-2302,共7页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 在2,4-二氯苯酚(2,4-DCP)存在下,在金电极表面自组装邻氨基苯硫酚(oATP)并电聚合oATP/金纳米粒子,制得2,4-DCP印迹复合膜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对传感器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以K3Fe(CN)6为探针,间接对2,4-DCP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4-DCP在5.0×10-8~1.2×10-4mol/L浓度范围内与K3Fe(CN)6示差脉冲伏安曲线的峰电流呈线性关系(R2=0.9964),检出限为1.5×10-8mol/L(S/N=3).该印迹传感器可在几种氯代酚干扰下选择性测定2,4-DCP.利用该传感器对环境水样进行加标回收检测,回收率为95.2%~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氯苯酚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纳米粒子复合物 聚邻氨基苯硫酚 自组装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重金属铅离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宙 梅博 +3 位作者 丁利 唐瑶 王利兵 程云辉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2,36,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基于半胱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检测重金属铅离子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为13 nm的金纳米粒子,并用半胱氨酸进行修饰(Cys-Au NPs)。在Pb2+诱导下,Cys能通过螯合配体结合作用捕获Pb2+,导致Au NPs聚...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基于半胱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的检测重金属铅离子的方法。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合成粒径为13 nm的金纳米粒子,并用半胱氨酸进行修饰(Cys-Au NPs)。在Pb2+诱导下,Cys能通过螯合配体结合作用捕获Pb2+,导致Au NPs聚集,使Au NPs特征峰的位置和强度发生变化,且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结果该比色法的检测范围为0.02~5μmol/L,检出限为0.01μmol/L。通过对比Pb2+与其他金属离子的紫外可见光谱,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结论该比色法可用于Pb2+的实际检测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铅离子 比色 纳米粒子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