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敏娜 唐仁明 王光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9-1037,共9页
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由搭载药物的细胞膜包覆纳米粒构成,将其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借助细胞膜的归巢功能识别并结合动脉粥样斑块;响应粥样斑块区域活性氧及血流剪切应力等特殊环境释放药物;... 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由搭载药物的细胞膜包覆纳米粒构成,将其用于抗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借助细胞膜的归巢功能识别并结合动脉粥样斑块;响应粥样斑块区域活性氧及血流剪切应力等特殊环境释放药物;抑制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减少泡沫细胞形成,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减少炎性因子生成;加速粥样斑块区域胆固醇的溶解及流出;清除高浓度活性氧,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沉积。本文重点综述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在抗AS中的作用及机制,旨在从纳米医学的视角为AS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膜仿生纳米递药平台 纳米医学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单体构建的环境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吕春艳 韩锐 +4 位作者 崔闻宇 王文倩 厚晓庆 信文婧 张文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9-1804,共6页
中药单体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低靶向性、难以在肿瘤部位聚集等不足限制了其应用。环境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方式,具有靶向性递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环境响应性释放等优势,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通... 中药单体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低靶向性、难以在肿瘤部位聚集等不足限制了其应用。环境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方式,具有靶向性递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环境响应性释放等优势,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文通过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从中药单体治疗肿瘤的概况、环境响应型中药单体纳米递药系统的分类以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旨在为解决中药单体治疗肿瘤的局限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纳米递药系统 环境响应型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迪 雷可心 +4 位作者 郭建洋 杨念婉 万方浩 吕志创 刘万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5-1288,共14页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 开发高效、绿色农药制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残留和环境污染,对于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纳米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绿色农药制剂的创制提供了策略,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系列针对病虫草害引发的病理环境和体外物理刺激的智能响应型金属或无机纳米载体,该类载体可以通过响应动植物体内pH、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氧化还原条件等内源性变化或者温度、光照等外部刺激,来实现药物的精准可控释放,并提高对病虫草害的防治效率。本文从内源性刺激响应、外源性刺激响应和多重刺激响应3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农业领域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对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的功能设计、作用特点及效果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农药/核酸类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未来智能响应型纳米递药系统将会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方式,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实现药剂的靶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智能响应 精准可控释放 内源性刺激 外源性刺激 多重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马柯(综述) 麦筱莉(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8-1102,共5页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 基于仿生细胞膜的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血小板凭借其生理特性参与炎症调节、免疫防御、止血及血栓形成、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等过程。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颗粒借助血小板的独特功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文章主要就血小板膜仿生纳米递药系统在心血管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递药系统 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 血小板膜 心血管疾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递药系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云云 刘中霖 +2 位作者 温小军 肖颂华 彭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61-564,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A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疗AD的药物无法有效的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纳米递药系统以其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AD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治疗AD的药物无法有效的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纳米递药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目前可以通过BBB治疗AD最有希望的手段。通过纳米介导递药系统治疗AD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由于其脑靶向性不高从而受到极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脑靶向 血脑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姜黄素纳米递药系统制备及体外缓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韫 边雯倩 +1 位作者 马晓彤 李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2,共7页
基于点击反应,高效合成具有pH响应性和高载药率的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共交联阿霉素、姜黄素主链型纳米递药系统,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粒度仪、Zata电位、透射电镜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并考察其在不同pH条件的缓释行为,监测纳米... 基于点击反应,高效合成具有pH响应性和高载药率的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共交联阿霉素、姜黄素主链型纳米递药系统,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粒度仪、Zata电位、透射电镜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并考察其在不同pH条件的缓释行为,监测纳米粒降解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所制材料为双药共载均匀球形纳米粒,粒径100~200 nm。通过pH响应化学键实现对药物“智能”化控制释放。纳米粒所载阿霉素的包封率49.7%,载药率59.4%;姜黄素的包封率41.1%,载药率35.7%。缓释曲线显示:随环境pH降低,药物释放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电镜观察形貌从均匀球形变成“树枝状”;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药物基本不释放。实验表明该纳米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微环境pH响应及缓控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PH响应 阿霉素 体外释 点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赵静 刘艳 +2 位作者 解军波 王凤玲 张彦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4-137,276,共5页
中药在中华民族长期疾病治疗与保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中药有效成分溶解性差,并且存在着不稳定、人体吸收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中药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稳定性等特性,提高生... 中药在中华民族长期疾病治疗与保健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中药有效成分溶解性差,并且存在着不稳定、人体吸收率低等问题,导致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中药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性、稳定性等特性,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不良反应。对近年来中药纳米递药系统的类型、制备方法及优势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后续中药纳米制剂的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生物利用度 溶解性 控释 靶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纳米递药系统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春兰 黄秋洁 +1 位作者 叶勇 王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3,共6页
脑部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要进入脑部发挥作用,首先要突破的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即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生理屏障,有稳定脑环境的作用,选择性转运入脑药物,98%以上的药物难以通过BBB入脑... 脑部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要进入脑部发挥作用,首先要突破的是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即脑部毛细血管与脑组织之间的生理屏障,有稳定脑环境的作用,选择性转运入脑药物,98%以上的药物难以通过BBB入脑,治疗作用减弱。目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采用纳米递药系统以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在脑部疾病的治疗中,中药具有独特优势。回顾中药治疗脑部疾病的悠久历史,从主动靶向、被动靶向和物理化学靶向3个方面对中药纳米递药系统治疗脑部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药纳米脑靶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纳米递药系统 脑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纳米递药系统靶向性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庆兵 王小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118,共6页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 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新生血管匮乏且基质丰富,限制了细胞毒性药物的递送效率,降低了治疗效果。纳米递送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胰腺癌有望克服其生物屏障,提高递药效率。而设计具有高效靶向胰腺癌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是克服上述生物屏障的关键。本文综述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纳米递药系统的被动靶向设计、主动靶向设计及响应释放的靶向递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纳米递药 被动靶向 主动靶向 生物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的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向海滨 梁求真 +1 位作者 李新霞 宋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398-403,共6页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巨噬细胞胞内寄生菌,传统药物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甚至耐药性增加等局限性问题.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抗结核新剂型,可将经济廉价的药物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递送到巨噬细胞内,以杀死正在... 结核分枝杆菌作为一种巨噬细胞胞内寄生菌,传统药物治疗存在治疗周期长、生物利用度低、毒性大甚至耐药性增加等局限性问题.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作为一种抗结核新剂型,可将经济廉价的药物通过主动或被动方式递送到巨噬细胞内,以杀死正在复制或潜伏期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此框架下,笔者探讨了抗结核纳米递药系统对巨噬细胞主被动靶向机制,及用于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先进材料.此外,总结了影响靶向递送效率的因素及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巨噬细胞 物载体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文献(主题) 纳米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口服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性质考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时菲菲 丁宁 +3 位作者 周芳 高建如 董培培 于生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为了构建稳定的兽用口服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通过检查地克珠利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性,以及最佳油相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性,筛选出最佳油相和最佳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优选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最... 为了构建稳定的兽用口服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通过检查地克珠利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性,以及最佳油相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性,筛选出最佳油相和最佳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优选出最佳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最佳体积比(Smix)和Smix-油相最佳体积比,并结合冷-热循环试验、离心试验和冻-融试验考察稳定性,以确定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的最佳处方;鉴别最佳处方样品类型,同时测定不同稀释比例条件下地克珠利纳米乳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的微观形态。结果显示,构建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的最佳油相为大豆油,最佳表面活性剂为EL-40,最佳助表面活性剂为PEG400,Smix为1∶1,Smix-油相最佳体积比为7∶3(1∶0.43);构建的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为水包油(O/W)型,稳定性良好,经10、100、1000倍蒸馏水稀释后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81、15.85、22.44nm,其Zeta电位分别为-3.180、-1.620、-0.786mV,在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呈球形且大小均匀无黏连。综上,构建的地克珠利纳米乳递药系统稳定性良好,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系统 地克珠利 伪三元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纳米制剂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年平 武培怡 陶建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4期52-55,共4页
纳米技术为我们研究现代中药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讨论纳米技术对中药制剂性能的改善及提升、中药纳米化方法及纳米递药系统研究等,对中药纳米制剂研究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制剂 纳米技术 纳米递药系统 超细粉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II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及其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乔利 韩茂森 +2 位作者 高世杰 明正 付先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19-3927,共9页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策略,但因多数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容易造成化学耐药性,导致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传统中药凭借其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治疗温和不剧烈、毒副作用小等...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策略,但因多数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且容易造成化学耐药性,导致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传统中药凭借其多途径、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治疗温和不剧烈、毒副作用小等独特的优势。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TSA)作为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菲醌类衍生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具备被开发为毒性小、疗效好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的条件,但因其难溶于水、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善丹参酮IIA的不足;构建中药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提高肿瘤组织靶向性来改善半衰期短、稳定性差等实际临床应用中的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丹参酮IIA的抗肿瘤机理及其纳米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丹参酮IIA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抗肿瘤 生物利用度 纳米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纳米递送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杉 徐程 姚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以期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纳米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性IR780经纳米载药系统改性后的光热治疗性能
15
作者 裘儿杰 洪峰 +1 位作者 周荣苹 邵姣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目的解决光热试剂——IR780难溶于水而导致细胞摄取效率低,进而影响光热治疗效果的问题。方法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模板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装载IR780。最后与肿瘤细胞孵育... 目的解决光热试剂——IR780难溶于水而导致细胞摄取效率低,进而影响光热治疗效果的问题。方法通过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模板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装载IR780。最后与肿瘤细胞孵育并观察IR780进入细胞的情况和光热治疗效果。结果 IR780经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包覆以后可明显提高其水溶性,进而增加肿瘤细胞的摄取量,同时对光热治疗效果也有明显的增强。结论所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明显提高IR780的摄取效率和对肿瘤细胞的光热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IR780 纳米递药系统 近红外光 光热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辅助中性γ-CD-MOF载小白菊内酯工艺优化与体外释放评价
16
作者 郭静雯 何远志 +1 位作者 张永太 冯年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5-620,共6页
目的 以K^(+)离子与γ-环糊精(γ-CD)自组装形成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作为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的载体,以期改善PTL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γ-CD-MOF,中性化处理得Neu-γ-CD-MOF,再以超临界CO_(2)... 目的 以K^(+)离子与γ-环糊精(γ-CD)自组装形成的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γ-CD-MOF)作为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的载体,以期改善PTL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γ-CD-MOF,中性化处理得Neu-γ-CD-MOF,再以超临界CO_(2)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scCO_(2))活化Neu-γ-CD-MOF。考察并优化了scCO_(2)法载药工艺,对载PTL的Neu-γ-CD-MOF(PTL@Neu-γ-CD-MOF)进行系统表征和体外释药评价。结果 scCO_(2)活化后可得分散均一的Neu-γ-CD-MOF。使用scCO_(2)辅助PTL载入Neu-γ-CD-MOF,载药量可高达26.58%。以优化工艺制备的PTL@Neu-γ-CD-MOF可显著增加PTL的水溶解度,药物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为PTL原料药的2.2倍,并显著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及累积释放度。结论 scCO_(2)法可提高Neu-γ-CD-MOF的载药效率,PTL@Neu-γ-CD-MOF纳米粒可解决PTL低溶解度的问题,改善药物溶出特征,从而实现PTL的高效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 小白菊内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纳米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