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纳米贝氏体钢TIG焊接头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方坤
宋奎晶
杨建国
刘雪松
赵德龙
方洪渊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机械设计研究所
-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16,113-114,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采用TIG焊接方法对1 500 MPa级纳米贝氏体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通过硬度测试与拉伸试验考察了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贝氏体钢的焊接性较差,TIG焊焊缝和淬火区组织为淬硬的马氏体,硬度高达1000 HV;焊缝偏析严重,在枝晶间出现残余奥氏体;焊接接头出现冷裂纹,且为沿晶脆性断裂;回火区析出大量碳化物,主要为M7C3(M表示Fe,Cr,Mn)和渗碳体Fe3C,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析出量增大,成为焊接接头的又一薄弱环节.
-
关键词
纳米贝氏体钢
显微组织
沿晶脆断
显微硬度
偏析
-
Keywords
nanobainite steel
microstructure
brittle intercrystalline fracture
microhardness
weld segregation
-
分类号
TG405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纳米贝氏体钢再纳米化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方坤
黄楠
杨建国
宋奎晶
方洪渊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装甲兵技术学院训练部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机械设计研究所
-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8,118,共4页
-
文摘
采用TIG焊方法对纳米贝氏体钢板进行表面堆焊并快速进行再纳米化处理,通过SEM和TEM观察了焊接接头不同区域的组织特征和形态,使用XRD和TEM电子衍射花样对各种相进行鉴定,并获得相应相的含量,采用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获得了再纳米化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再纳米化处理,纳米贝氏体钢焊缝区和淬火区组织转变为纳米级片层状的贝氏体和奥氏体,其中焊缝奥氏体含量为13%,而且淬火区片层厚度与母材相当约为70 nm,焊缝区片层厚度大于母材约为300 n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再纳米化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1 500 MPa,硬度为7 000 MPa,与母材相差无几,其中接头断裂位置为回火区,是由于回火区析出大量碳化物导致的.
-
关键词
纳米贝氏体钢
再纳米化
焊接
纳米级片层状
强度
-
Keywords
nanostructured bainite steel
regeneration
welding
nano-scale plate
strength
-
分类号
TG404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
-
题名偏析对纳米贝氏体钢再纳米化焊缝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方坤
宋奎晶
梁宁
杨建国
方洪渊
-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机械设计研究所
-
出处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4,132,共4页
-
基金
科工局成果管理与推广资助项目(JSCG2015203B001)
-
文摘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焊接偏析对纳米贝氏体钢再纳米化焊缝中的残余奥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偏析导致了粗大奥氏体的形成,该粗大奥氏体集中分布于枝晶间位置.粗大奥氏体的含碳量低于块状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母材残余奥氏体尺寸为亚微米级且均匀分布,而焊缝残余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为微米级,且分布不均匀.焊接偏析导致的焊缝残余奥氏体的变化对焊缝延伸率有重要影响.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再纳米化焊缝强度与母材相当,延伸率明显小于母材.
-
关键词
纳米贝氏体钢
再纳米化
焊接偏析
残余奥氏体
电子背散射衍射
-
Keywords
nanostructured bainite steel
regeneration
welding segregation
retained austenite
EBSD
-
分类号
TG404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