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郭加正 姜丰 +3 位作者 朱镇宇 史建刚 徐锡明 李翔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1-379,共9页
椎间盘退变(IVDD)作为高发的退变性疾病,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常导致慢性腰腿痛甚至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并构成重大的健康挑战。IVDD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严重情况下的手术治疗,但均难以有效预防和延缓I... 椎间盘退变(IVDD)作为高发的退变性疾病,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常导致慢性腰腿痛甚至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并构成重大的健康挑战。IVDD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严重情况下的手术治疗,但均难以有效预防和延缓IVDD的进展。随着纳米技术和再生医学突破性发展,特别是基于纳米药物输送系统(NDDS)的应用,可构建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药物载体,并精确地将药物输送到目标区域,有效延长药物释放时间,改善治疗效果,在IVDD预防和治疗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总结了NDDS在递送基因、细胞、蛋白质和治疗药物的应用成果,梳理了NDDS治疗IVDD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了NDDS在IVDD治疗中遇到的关键难题,展望了NDDS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退变 纳米载体药物递送系统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艳红 周建平 霍美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33,共9页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瞩目。该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体内稳定转运,抵达肿瘤靶组织或靶细胞后在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载体结构发生响...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基于肿瘤微环境设计的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受到了广泛瞩目。该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可在体内稳定转运,抵达肿瘤靶组织或靶细胞后在肿瘤微环境刺激下载体结构发生响应,有效控制负载药物的转运部位和释放速度,从而显著提高靶点药物浓度,增加其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不良反应。常见的肿瘤微环境刺激因子有:p H、还原物质、酶浓度、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三磷酸腺苷(adenosine-5'-triphosphate,ATP)等。本文主要从p H响应型、酶响应型、还原响应型、ROS响应型、ATP响应型智能给药系统5个方面,综述了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型智能纳米药物载体在抗肿瘤领域的新研究与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响应型 肿瘤微环境 纳米药物递送载体 抗肿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纳米药物载体递送系统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武聪(综述) 史宏灿(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前,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在体内应用中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其中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和细胞药物载体技术较为热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如防止药物发生降解及灭活,增加药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 目前,针对肿瘤治疗药物在体内应用中的局限性,出现了许多高效的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其中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和细胞药物载体技术较为热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如防止药物发生降解及灭活,增加药物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量产等。细胞载体更是利用细胞本身固有的特性,具有主动靶向肿瘤部位、低免疫原性和穿过体内生理屏障等优点,在药物递送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将两者结合,使他们的优势互补,极大地强化了递送药的效率,增加了体内靶向性,降低了周围组织的细胞毒性等。本文从近几年来细胞-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研究的文献中,总结了红细胞、干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等作为纳米药物细胞载体的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纳米药物载体递送系统 红细胞 干细胞 巨噬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