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3+)纳米胶体颗粒的光吸收边蓝移与溶液中Al/Fe比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章兴华 孙传敏 +2 位作者 周丽芸 陆洋 刘世荣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合成了n(Al)/n(Fe)和碱化度不同的45个聚合氯化铝铁(PAFC)样品,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吸收边蓝移或红移以及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大小分布与溶液的Al/Fe比和碱化度(B=[OH]/[Al+Fe])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和电子... 合成了n(Al)/n(Fe)和碱化度不同的45个聚合氯化铝铁(PAFC)样品,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光吸收边蓝移或红移以及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大小分布与溶液的Al/Fe比和碱化度(B=[OH]/[Al+Fe])密切相关。电镜观察和电子衍射分析表明:Al(Ⅲ)的加入使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纳米胶体颗粒变小、有序度降低是造成PAFC光吸收边蓝移和保持胶体颗粒在亚稳定状态下存在的重要原因。当n(Al)/n(Fe)>8∶2后,PAFC溶液中Fe(Ⅲ)羟基氧化物和Al-Fe共聚体胶体主要以<10nm的纳米颗粒形态存在,对应的光谱能级提高到26000cm-1以上,且各种B值下Fe3+的光谱能级趋于一致。这表明,在大量A1(Ⅲ)存在条件下,PAFC中Fe3+的所处的化学环境相似。点能谱分析显示,n(Al)/n(Fe)=4∶6的样品中颗粒物的化学计量比最接近AlOOH,FeOOH,溶液的稳定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纳米胶体颗粒 光吸收边蓝移 量子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畸变八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原料羊汤胶体纳米颗粒冻藏稳定性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付佳宁 李少博 +3 位作者 陈丽 徐美珍 刘玲 张德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8-274,共7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汤类预制菜肴营养简便,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胶体纳米颗粒(colloidal nanoparticles,CNPs)作为汤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通过探究其冻藏稳定性,可为汤类预制菜肴的生产和贮藏提供科...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方便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大,汤类预制菜肴营养简便,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胶体纳米颗粒(colloidal nanoparticles,CNPs)作为汤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通过探究其冻藏稳定性,可为汤类预制菜肴的生产和贮藏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对0、7、14 d冻藏的羊骨汤(sheep bone soup,BS)、羊肉汤(sheep meat soup,MS)、羊骨肉汤(sheep bone and meat soup,BMS)分离出的CNPs营养成分和胶体学性质进行测定。此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CNPs的形貌,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增加,BS和MS组CNPs的蛋白质和甘油三酯含量减少,3组CNPs总糖含量增加。BS和MS组CNPs的粒径增大,光散射强度减小。而BMS组CNPs营养成分和胶体学性质变化较小(P>0.05)。此外,BS和MS组CNPs发生聚集,BMS组CNPs分散良好,但3组CNPs二级结构无明显变化。因此,BMS组CNPs冻藏稳定性最佳,建议采用骨肉结合作为汤类预制菜肴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汤 胶体纳米颗粒 冻藏稳定性 胶体学性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发射特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键 王永昌 王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8-961,共4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为20-80 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研究其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在485nm处观察到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激发导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射峰,其位置不随激励光波长的变化而移动。当激励光波长为485 nm时,观察到最强的发射峰。...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出粒径为20-80 nm的胶体金纳米颗粒。研究其荧光发射光谱特性,在485nm处观察到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激发导致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发射峰,其位置不随激励光波长的变化而移动。当激励光波长为485 nm时,观察到最强的发射峰。在240和640 nm处,还观察到倍频发射峰和3/4分频发射峰。增加金纳米颗粒粒径,观察到发射谱的峰值增大而发射峰的位置只有很小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纳米颗粒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发射特性 荧光发射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微射流碰撞特性(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孝宗 周有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1,共6页
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垂直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中用直径D为500μm的微孔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分析了非淹没射流条件下光-液耦合喷嘴内、外的流场分布情况及其... 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垂直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中用直径D为500μm的微孔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分析了非淹没射流条件下光-液耦合喷嘴内、外的流场分布情况及其对工件表面的喷射冲击特征,对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冲击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在1MPa入射压力时,微孔光-液耦合喷嘴口TiO2胶体的喷射速度约为30m/s,其集束匀速喷射距离约为5mm。在此喷射距离时进行垂直喷射,在胶束与工件表面的冲击射流作用区域,其射流静压最大值分布在射流冲击作用中心,但射流动压及射流合成速度在此区域的截面分布呈"W"形状,射流动压及速度最大值出现在胶体射流束的外环直径约2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胶体 非淹没射流 计算流体动力学 能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在单晶硅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孝宗 高贵 +2 位作者 周有欣 王宏刚 龚俊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4-1702,共9页
为了实现亚纳米级超光滑表面的加工,建立了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系统,同时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纳米颗粒与工件表面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先,对实验所用锐钛矿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工件表面进行表征测量。然后,用第一性原理的平... 为了实现亚纳米级超光滑表面的加工,建立了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系统,同时研究了加工过程中纳米颗粒与工件表面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首先,对实验所用锐钛矿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工件表面进行表征测量。然后,用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计算方法研究了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中TiO_2分子团簇在单晶硅表面化学吸附的表面构型结构及其体系能量。最后,开展了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工件表面间的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胶体中的OH基团在TiO_2团簇表面及单晶硅表面分别发生化学吸附,在TiO_2纳米颗粒及单晶硅表面吸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Ti-O-Si键及化学吸附的H_2O分子。红外光谱实验结果显示:TiO_2纳米颗粒与单晶硅界面间存在新生成的Ti-O-Si键。这种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证实了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过程可实现材料去除的化学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颗粒 超光滑表面 单晶硅表面 化学吸附 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纳米复合XLPE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灵 周远翔 +3 位作者 张云霄 王云杉 郭大卫 陈铮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653-2660,共8页
为研究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交联聚乙烯(XL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接枝和经不同含量硅烷偶联剂(MDOS)接枝的胶体SiO2纳米颗粒通过熔融共混法添加到XLPE中。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未接枝组别出现数微米尺寸的严重团聚,接枝... 为研究纳米颗粒接枝密度对交联聚乙烯(XLPE)纳米复合介质空间电荷特性的影响,分别将未接枝和经不同含量硅烷偶联剂(MDOS)接枝的胶体SiO2纳米颗粒通过熔融共混法添加到XLPE中。扫描电镜观测表明未接枝组别出现数微米尺寸的严重团聚,接枝后纳米颗粒分散性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接枝后的纳米颗粒出现MDOS吸收峰,随接枝密度增大而增强;由热重分析结果计算得到了纳米颗粒的接枝密度;差示量热扫描测试结果表明随接枝密度的提高,纳米复合XLPE的熔点略呈上升趋势。-50 kV/mm电场下,XLPE和MDOS/XLPE试样均出现正极性空间电荷包现象,说明仅仅添加MDOS并无捕获或抑制空间电荷的效果。纳米复合后空间电荷受到抑制,随接枝密度的提高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分析认为,MDOS接枝SiO2纳米颗粒,减小SiO2纳米颗粒与基体的表面能之差,促进纳米颗粒的分散,增大了纳米颗粒-聚合物的界面面积,产生的更多陷阱所捕获的电荷进一步降低电极-电介质界面附近的局部电场,但也减小了去极化过程残余电荷的消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电介质 交联聚乙烯 胶体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接枝密度 空间电荷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金纳米线光栅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响 庞兆广 张新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50-1854,共5页
利用激光干涉光刻和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制备了宽度在100nm以下且总面积达到平方厘米量级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表面镀有厚度约为200nm的铟锡氧化物薄膜的面积为1cm×1cm的玻璃基片表面旋涂光刻胶,然后利用紫外激光... 利用激光干涉光刻和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制备了宽度在100nm以下且总面积达到平方厘米量级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表面镀有厚度约为200nm的铟锡氧化物薄膜的面积为1cm×1cm的玻璃基片表面旋涂光刻胶,然后利用紫外激光干涉光刻制备光刻胶纳米光栅结构.有效控制干涉光刻过程中的曝光量、显影时间,获得小占空比的光刻胶光栅.再以光刻胶纳米光栅作为模板,旋涂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充分利用金纳米颗粒胶体溶液在光刻胶表面浸润性差的特点,限制旋涂后留存在光刻胶光栅槽中金纳米颗粒的数量,从而达到限制金纳米线宽度的目的.最后在250℃将样品进行退火处理5min.获得了周期为400nm且占空比小于1:4的金纳米线光栅结构,其有效面积为1cm2.以波导共振模式与粒子等离子共振模式间耦合作用为特征的光谱学响应特性验证了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的成功制备,为小传感体积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提供了性能良好的金属光子晶体芯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光刻 纳米颗粒胶体 波导耦合金属光子晶体 粒子等离子共振模式 角分辨调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的矿物学研究Ⅲ:陈化对形态的影响
8
作者 刘世荣 章兴华 +4 位作者 孙传敏 龚国洪 雷平 陆洋 杨鸿波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6,共10页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分析及矿物谱学等手段对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含微量硅)合成初期样品及其陈化9年后样品组成物相的形态演化进行了观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钙铝铁溶液合成初期迅速形成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其结构中部分Al3+...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分析及矿物谱学等手段对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含微量硅)合成初期样品及其陈化9年后样品组成物相的形态演化进行了观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钙铝铁溶液合成初期迅速形成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其结构中部分Al3+被Fe3+取代、SO42-阴离子被Cl-离子替代,无定形的铝铁共聚物、铝硅共聚物和多种铝、铁、钙氢氧化物(氧化物)微晶竞争存在。缺氧条件下铝铁水解产物的演化由于氯、钙离子的存在而与文献的报道有所不同。陈化改变了含钙聚合铝(铁)溶液中的长程有序结构。其中的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在高Cl-、低pH环境下长期陈化过程经历了溶解-再结晶作用。大量的铁微晶相溶解形成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胶体结构,Cl-与Ca2+以键合或共沉淀方式进入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相。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胶体最终的结晶相还是β-Fe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钙铝铁水解聚合产物 陈化 溶解-再结晶 纳米胶体颗粒 类钙矾石双羟合结构体 富铝水羟合铁(ferrihydr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射流加工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成光 王毅 +1 位作者 张勇 张飞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0,共4页
综述了不同磨粒射流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磨料水射流加工、磁射流加工以及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前景,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加工 磁射流加工 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弦光-液耦合喷嘴参数优化及射流抛光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国敏 戴旭杰 +1 位作者 姚统 宋孝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6,共5页
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过程中,使用参数优化前后的余弦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对比分析了在非淹没... 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抛光过程中,使用参数优化前后的余弦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对比分析了在非淹没射流下参数优化前后余弦光-液耦合喷嘴流场分布的能量特征以及压力分布情况,并使用参数优化后的余弦光-液耦合喷嘴对单晶硅材料表面进行抛光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胶体束在参数优化后的喷嘴内能够获得更大的出口速度,其最大值v=146.621m/s;抛光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抛光前,抛光后的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78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射流喷嘴 田口优化 纳米颗粒胶体 能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