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富血小板血浆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程越 姚玉胜 +1 位作者 艾红军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作为支架材料对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体外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兔自体PRP分别作用于与nHAC联合培养的rBMSCs及常规培养的rBMSC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rBMSCs在nHAC上的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骨钙素(OCN)含量测定,骨桥蛋白(opn)mRNA相对表达量的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上的差异。结果:联合培养的rBMSCs在nHAC上生长良好,其ALP活性、OCN含量均较常规培养明显增加,且opnmRNA相对表达量是常规培养组的4.78倍。结论:nHAC作为支架材料可明显提高兔自体PRP诱导r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甘少磊 冯庆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713,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Carr),并进行表征。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微粒分散在卡拉胶中。结果nHAC/Carr与nHAC的X射线衍射谱无明显差别,可注射材料保持了nHAC的特性。nHAC/Carr的...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可注射骨修复材料卡拉胶/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Carr),并进行表征。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微粒分散在卡拉胶中。结果nHAC/Carr与nHAC的X射线衍射谱无明显差别,可注射材料保持了nHAC的特性。nHAC/Carr的红外光谱显示卡拉胶的化学结构未发生变化。流变性能测试显示nHAC/Carr具有与卡拉胶相似的水凝胶特性。扫描电镜照片和孔隙率分析表明nHAC/Carr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孔隙率在90%左右。结论可注射材料nHAC/Carr有望被用作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修复 卡拉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可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修复材料 被引量:164
3
作者 冯庆玲 崔福斋 张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Ap/Collagen,NHAC)复合材料,并检测骨修复性能。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NHAC复合材料。结果NHAC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复合材料的矿物含量约为50%,矿物相为含有碳酸根的... 目的制备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nano-HAp/Collagen,NHAC)复合材料,并检测骨修复性能。方法采用仿生方法制备NHAC复合材料。结果NHAC复合材料成分与微结构具有同天然骨类似的某些特征。复合材料的矿物含量约为50%,矿物相为含有碳酸根的羟基磷灰石,结晶度低,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矿物相均匀沉积在Ⅰ型胶原蛋白基质上。NHA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各向同性,其显微硬度可以达到骨皮质显微硬度的下限。用颗粒型NHAC材料压制成的致密种植体植入骨髓腔后,界面层可发生溶解—再沉积的动态快速更新过程。巨噬细胞可在种植体表面或深入种植体内部通过吞噬和胞外降解方式吸收种植体材料。种植体表面及内部被吸收后,伴随有新骨的沉积,这一现象类似骨组织的重塑过程,可使NHAC种植体整合入活体骨的新陈代谢中并最终为自体骨组织所取代。结论NHAC是生物活性材料,种植体与骨组织可形成界面化学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合成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林晓艳 温贤涛 +3 位作者 李虎 鲁建 范红松 张兴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0,共4页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 以饱和Ca(OH)2溶液的上清液、磷酸和可溶性胶原为原料,在37℃、中性条件下,采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仿生骨修复材料。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化学组成、晶粒大小进行分析。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用电子万能实验机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弱结晶的纳米尺度(5nm×60nm~20nm×80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168.85MPa)和弹性模量(5.87GPa)介于致密骨和牙本质之间。此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韩长菊 陈庆华 +2 位作者 杨喜昆 叶金凤 高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141,149,共4页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饱和Ca(OH)2上清液、磷酸和胶原蛋白为原料,在36~39℃、pH=8~9条件下,用共滴定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支架材料。用XRD、SEM、TEM、IR对材料的晶相结构、结晶程度、化学键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低结晶度的纳米羟基磷灰石(5nm×60nm~20nm×100nm)和胶原蛋白纤维组成,二者之间形成了紧密键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滴定法 纳米羟基磷灰石 蛋白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林晓艳 鲁建 +1 位作者 李虎 张兴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1-614,共4页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 低温下,通过将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浆料与中性胶原溶胶共混和在中性胶原中原位形成羟基磷灰石两种方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采用XRD、FTIR、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两种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特性进行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均制备得到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胶原纤维的结构等方面都与天然骨相似。但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的结晶度比水热合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更接近于自然骨,原位合成的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均匀性、界面结合紧密度、力学性能等方面均优于共混法。原位合成法是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均匀性和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兰小勇 周初松 +4 位作者 田京 吕志德 徐启飞 冯庆玲 黄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9-46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植入动物体内的成骨能力。方法用18只3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兔桡骨中段15mm骨缺损模型。将每只兔子的左右前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兔桡骨缺损部位植入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对照组为空白对照,骨缺损部位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检测缺损部位的成骨情况。结果18只模型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结果显示,4周时实验组桡骨缺损区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呈云雾状分布,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至12周时,植入体已与缺损处断端骨性愈合,皮质骨连续性较好。对照组12周时显示骨断端骨质硬化,骨缺损区尚未修复。组织学结果表明,4周时实验材料内部可见骨形成细胞集中,随时间的延长骨量增多,并相互连接成片,到12周时,材料内骨小梁成熟,网孔间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板状。结论海藻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结合VEGF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顾晓东 梁庆威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02-905,共4页
目的比较复合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NHA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和胶原蛋白粉末按8∶2的比例混合制备NHAC人工骨,再将混合粉末与含10 ng、100 ng、300 ngVEGF的蒸馏水按... 目的比较复合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NHA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和胶原蛋白粉末按8∶2的比例混合制备NHAC人工骨,再将混合粉末与含10 ng、100 ng、300 ngVEGF的蒸馏水按1∶1.8的质量比调和制备NHAC/VEGF人工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0.5 cm缺损动物模型3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以NHAC/10 ngVEGF、NHAC/100 ngVEGF、NHAC/300 ngVEGF人工骨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NHAC人工骨植入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2、4、8周各组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材料早期血管化及成骨情况。结果各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以及血管计数均为NHAC/300 ngVEGF人工骨组最高,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组血管数量在4周时达到高峰,而NHAC组血管数量在8周时最多。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NHAC早期血管化及新骨形成,比单纯应用NHAC能更好的修复骨缺损,并且随着VEGF剂量的增加,新生血管数量和新骨形成量均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体内释放实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廖红胜 刘勇 +3 位作者 杨述华 潘海涛 熊蠡茗 刘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nano-HA/C-G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效力,以寻求更好的抗生素缓释系统。方法①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②体内释放实验:将nano-HA/C-GM-DDS聚合... 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nano-HA/C-GM-DDS),观察其体内释药效力,以寻求更好的抗生素缓释系统。方法①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复合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系统;②体内释放实验:将nano-HA/C-GM-DDS聚合物植入大鼠股四头肌,术后第1、3、5、7、9、12、18、24天各选6只大鼠,取股四头肌肌肉组织,用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标本药物浓度,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绘制nano-HA/C-GM-DDS的释药浓度与时间关系图,光镜下观察肌肉组织的炎性反应。结果术后第1天肌肉中nano-HA/C-GM-DDS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为(130.35±9.25)mg/L,其后逐渐下降,至术后第24天时肌肉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可达(5.25±1.01)mg/L,局部组织中庆大霉素质量浓度仍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2 mg/L)以上。结论 nano-HA/C-GM-DDS在体内有较好的缓慢释放效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组织感染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释放系统 缓释制剂 纳米羟基磷灰石 材料 骨组织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对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眉 陈芳 +4 位作者 姜大川 孙晓瑜 林潇 沈继龙 徐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作用,及其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分别培养在含100ml/L FBS的DMEM培养液、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在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的作用,及其与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方法: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分别培养在含100ml/L FBS的DMEM培养液、成骨细胞诱导液和添加PRP的成骨细胞诱导液中,观察PRP对人脂肪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将人脂肪干细胞与经PRP孵育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培养7 d后,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附着增殖情况。结果:酶消化法能成功获得人脂肪干细胞,在PRP的作用下,脂肪干细胞能够更加有效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的钙化结节,结节细小致密。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脂肪干细胞能在支架上充分的附着伸展。结论:人脂肪干细胞的成功分离诱导分化,为牙周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来源,PRP是促进该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有效的细胞因子组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可以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脂肪干细胞 牙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 生物陶瓷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宁 曾毅 +2 位作者 张莉 杨海滨 张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 目的: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简单有效的复合方法和结构及其作为新型骨替代材料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以氢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合成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晶体,从牛肌腱中提取可溶性I型胶原,应用戊二醛交联冻干法使二者复合制备成生物膜,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材料晶相组成、微观形貌、结构、晶粒大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合成工艺研究,制得的生物膜呈三维网孔状结构, 孔径10~40μm,大小均匀,由纳米尺度(10 nm×50 nm~20 nm×80 nm)的羟基磷灰石和胶原纤维组成。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和尺寸上类似于天然骨。结论:NHAC复合材料有望成为理想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骨代用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骨膜下引导成骨及可吸收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冰 王忠义 +4 位作者 陈鹏 岳进 毛勇 李莉莉 毛天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新骨形成的高度及材料的剩余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nHAC组新骨形成的高度为2.63mm,材料剩余量占原植入材料的53.2%,被吸收的材料量占46.8%。结论:nHAC在骨膜下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 牙槽骨加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宏 武继民 +1 位作者 许媛媛 汪鹏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748-1750,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用IR、XRD、TEM及万能材料实验机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成分、羟基磷灰石尺寸上具...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用IR、XRD、TEM及万能材料实验机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成分、羟基磷灰石尺寸上具有类骨结构,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压强度达到128MPa,可满足骨组织修复与替代的要求。有望成为治疗骨缺损的承力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蛋白 壳聚糖 共沉淀 复合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应用于牙槽嵴扩增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鹏 刘冰 毛天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 目的:构建下颌牙槽嵴扩增的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nHAC/PLA复合rhBMP-2在下颌皮质骨表面贴附式植骨的成骨能力。方法:制备AnHAC/PLA材料,将HAC/PLA、A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下颌骨颊侧皮质骨表面,设计皮质骨颊侧制备沟槽的改良术式组,并与无沟槽的普通术式组对比,术后8周通过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牙槽骨加宽的能力。结果:AnHAC/PLA材料较nHAC/PLA材料更能良好的增加下颌骨的宽度,在皮质骨表面增加刻槽的改良术式能明显增加材料的成骨情况。结论:AnHAC/PLA材料可以有效地增加牙槽骨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活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牙槽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冰 陈鹏 +1 位作者 毛天球 岳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 目的:观察nHAC/PLA复合兔BMSCs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通过负压吸附使BMSCs与nHAC/PLA材料复合,将nHAC/PLA+自体BMSCs、自体BMSCs、nHAC/PLA材料分别植入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术后4、8周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来研究其异位成骨能力。结果:自体BMSCs组与nHAC/PLA材料组在新西兰兔背部肌袋内均无骨质形成,nHAC/PLA+自体BMSCs组8周时有大量较成熟的骨质形成,同时材料本身部分吸收。结论:通过负压吸附的方法制备出的nHAC/PLA+自体BMSCs具有良好的异位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聚乳酸材料 骨髓基质细胞 异位成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理法制备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Ⅰ型胶原/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莉 王泽巩 +1 位作者 罗仲宽 梁翔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1-45,68,共6页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Ⅰ型胶原(Ⅰ-Col)、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化学-物理交联法制备人工角膜支架材料。通过对比测试其含水率、孔隙率、力学拉伸性能、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探讨了戊二醛加入浓度和冷冻解冻次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HA)、Ⅰ型胶原(Ⅰ-Col)、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采用化学-物理交联法制备人工角膜支架材料。通过对比测试其含水率、孔隙率、力学拉伸性能、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探讨了戊二醛加入浓度和冷冻解冻次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PVA)∶m(n-HA+Ⅰ-Col)=7∶1,戊二醛浓度为0.04mol/L时,复合水凝胶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含水率为70.41%;孔隙率为58.95%;拉伸强度为3.87 MPa;红外分析表明原材料与交联剂之间产生了交联反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冷冻解冻物理交联5次,该复合水凝胶呈均匀三维多孔结构;生物相容性实验测得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良好,毒性为Ⅰ级,达到国际要求,属于合格医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乙烯醇 化学物理法 人工角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雪梅 方厂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4,共4页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 1研究背景 目前临床上治疗骨缺损主要采用骨替代材料移植充填缺损和组织工程方法,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作为充填材料移植应用广泛,但其来源有限,且移植后容易诱发感染和抗原反应;因此人造骨生物材料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工材料存在与受体组织亲和性较低的问题,所以制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方法 充填材料 骨替代材料 同种异体骨 移植后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三维多孔框架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超 胡蕴玉 +3 位作者 张曙明 熊卓 颜永年 崔福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2,397,共6页
目的 :合成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框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 :本研究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 目的 :合成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框架作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细胞外基质材料。方法 :本研究采用材料学自组装技术的原理 ,以I型胶原蛋白为分子模板 ,引导钙磷盐在液相中的矿化 ,制备具有天然骨基质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 ,并以热致分相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 /胶原 -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结果 :羟基磷灰石 /胶原复合材料具有与天然骨基质相似的成分与结构 ,加入聚乳酸制备成三维多孔框架 ,孔隙直径界于5 0 μm— 30 0 μm。结论 :羟基磷灰石 /胶原 -聚乳酸复合三维多孔框架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许凤兰 李玉宝 +1 位作者 李吉东 牟元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5-18,22,共5页
采用溶液共混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n-HA/PVA)复合水凝胶材料,研究了n-HA含量、冷冻循环次数与复合水凝胶含水率、溶胀比和溶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凝胶含水率、溶胀比和溶解率受冷冻-融化循环次数和n-HA含量的影... 采用溶液共混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n-HA/PVA)复合水凝胶材料,研究了n-HA含量、冷冻循环次数与复合水凝胶含水率、溶胀比和溶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凝胶含水率、溶胀比和溶解率受冷冻-融化循环次数和n-HA含量的影响。随着n-HA的含量增加,含水率、溶胀比和溶解率逐渐减少。随着冷冻-融化循环次数的增加,含水率和溶解率逐渐降低而溶胀比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乙烯醇 溶胀 水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