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上腺髓质素微球复合PLGA/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林 李春艳 +3 位作者 何盼 付丽 周延民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22-1628,共7页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nHA)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 利用离子乳化交联法制备了负载肾上腺髓质素的壳聚糖微球,应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nHA)支架材料并在其中包覆载药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行为、材料溶血行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测定、支架材料表面细胞荧光染色和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比色法等手段综合评价载药支架材料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微球直径均匀,载药支架孔径大小合适并相互穿通.支架材料的溶血率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载药支架及支架材料本身对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及成骨细胞的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丙-乙交 纳米羟基磷灰石 肾上腺素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于婷 刘娅 +3 位作者 王宇 景遐斌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4,共6页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黏附面积比、增殖能力和基因表达水平,以此评价新型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op-HA的表面接枝率为8.3%,掺入至PLGA后可形成富含钙磷的粗糙表面,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和增殖,提高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材料的钙磷沉积能力.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聚丙-乙交(PLGA) 表面改性 纳米复合材料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3
作者 潘洁 汪德州 宋文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5-621,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口腔低速手机于9只SD大鼠的颅骨制备2个对称的5 mm直径临界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植入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照组(植入Bio-oss颗粒)和空白组(仅制备缺损而未填充材料),每组6个颅骨缺损模型。于术后当天、术后4周和术后8周进行颅骨CT三维重建,检查颅骨缺损修复效果;于第8周处死大鼠,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各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骨小梁数量(Tb.N)、缺损区域骨小梁间距(Tb.Sp)、缺损区域骨小梁厚度(Tb.Th)和缺损区域新生骨量与缺损总体积的比值(BV/TV)。结果:肉眼观察,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边界清晰,颗粒间隙内可见新生骨质;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域见颗粒状骨粉堆积,无明显吸收;空白组大鼠颅骨缺损中心区域有明显凹陷,无明显骨沉积。CT三维重建检查,在第8周,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有明显的的新骨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新骨沉积。micro-CT检查,在第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N、Tb.Sp和Tb.Th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V/TV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颅骨缺损区Tb.Sp、Tb.Th和BV/T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A/PLGA纳米复合微球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骨修复 Bio-Oss颗粒 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丙交酯-乙交酯纳米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活性可生物降解纳米复合材料PAP/op-HA/PLGA的制备及成骨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邬海涛 于婷 +4 位作者 朱庆三 焦自学 危岩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81-1187,共7页
以苯胺五聚体(AP)与聚乳酸(PLA)的三嵌段共聚物(PAP)与表面接枝低聚乳酸的纳米羟基磷灰石(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的复合物共混,制备了电活性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PAP/op-HA/PLGA,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扫描和标准四探针法... 以苯胺五聚体(AP)与聚乳酸(PLA)的三嵌段共聚物(PAP)与表面接枝低聚乳酸的纳米羟基磷灰石(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的复合物共混,制备了电活性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PAP/op-HA/PLGA,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扫描和标准四探针法分析其电化学特性及电导率.采用ESEM观察其膜表面形貌,用接触角评价其亲水性.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扩展(细胞面积比)和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此评价新型电活性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PAP/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PAP/op-HA/PLGA的电导率较低(5×10-6 S/cm),但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PAP质量分数为0.1%时,材料的亲水性明显改善,成骨细胞的黏附和扩展明显增强.培养7 d时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表明PAP/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五聚体 嵌段共聚物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丙-乙交 导电高分子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