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组织工程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的体外降解行为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艳梅 奚廷斐 +2 位作者 郑裕东 郑玉峰 万怡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32,共9页
将细菌纤维素浸泡在模拟体液中沉积而形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nano-HA/BC),被认为是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理想的支架材料。从以下几方面分析nano-HA/BC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降解行为及其相应的机制:材... 将细菌纤维素浸泡在模拟体液中沉积而形成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nano-HA/BC),被认为是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理想的支架材料。从以下几方面分析nano-HA/BC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浸泡不同时间后的降解行为及其相应的机制:材料的降解程度、nano-HA颗粒的稳定性和BC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nano-HA/BC在PBS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nano-HA颗粒会逐渐溶解或脱落,水分子直接与BC纤维丝相互作用。在水分子和离子的作用下,BC的结晶度降低,BC分子链中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结合力降低,甚至部分非结晶区内C—O—C键断裂。而C—O—C键的断裂是nHA/BC在PBS溶液中BC大分子降解的主要机制。研究结果对于研究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nHA/BC的体内降解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 降解 磷酸盐缓冲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三元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柳云 李玉宝 +2 位作者 张利 廖建国 杨维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98-801,共4页
用溶液共混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三元复合骨修复材料。用燃烧实验、IR、XRD、SEM及T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初步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纳米羟... 用溶液共混法在常温常压下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三元复合骨修复材料。用燃烧实验、IR、XRD、SEM及TEM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初步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中纳米羟基磷灰石均匀分散在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网络结构中,三组分间还产生了一定的相互作用,其形态、尺寸及结构与自然骨类似,且其抗压强度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二元复合材料更高;同时,通过调节各组分比例,可制得不同抗压强度的复合材料。因此,该三元复合材料可望作为一种新型可降解的非承重部位骨修复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柳云 李玉宝 +1 位作者 张利 王学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n-HA/CS-CMC)无机/有机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探讨了其复合机理及无机组分n-HA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复合支架主要是通过无... 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n-HA/CS-CMC)无机/有机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并探讨了其复合机理及无机组分n-HA对复合支架的结构形貌、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复合支架主要是通过无机组分n-HA均匀分散充填在CS-CMC聚电解质有机网络结构中形成的,且三组分间有较强的化学键合.无机组分n-HA的加入使孔结构变得不规则,孔隙率略有减小,使复合支架的抗压缩强度提高,并且可使其体外降解速度减慢.无机组分n-HA含量为40%复合支架材料的性能最佳,有望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 支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多孔支架合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南方 王巧莉 +1 位作者 赖琛 奚廷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探讨不同合成方法对改性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复合法、物理混合法及生物矿化法制备改性细菌纤维素(TBC)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多孔支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X射线衍射(XRD)、傅... 探讨不同合成方法对改性细菌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复合法、物理混合法及生物矿化法制备改性细菌纤维素(TBC)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多孔支架,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ATR-FTI)对不同方法合成的产物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同时通过力学实验确定不同支架的力学性能参数。SEM和ATR-FTI等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复合法、物理混合法及生物矿化法都可以成功地将HA复合在TBC的纳米纤维上,但是复合的机理各不相同。原位复合法中HA纳米颗粒是以螯合键的方式与TBC纳米纤维上的羧基联合,而物理混合和生物矿化法HA纳米颗粒是采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复合在TBC纤维上。XRD表明,不同方法合成的支架都出现了明显的(211)峰,但峰的形态有明显的差别。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后产物的力学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采用原位复合的支架强度最低,复合后支架强度由4.67 MPa迅速减小到1.00 MPa,而用生物矿化复合的支架强度最高,复合后支架强度由4.67 MPa增加到到5.55 MPa。通过对不同方法合成的复合支架微观结构的表征和分析,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细菌纤维素 羟基磷灰石 多孔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调控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带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万佳 马晓敏 李旭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4-998,共5页
本文通过氨水扩散共沉淀法,在可溶纤维素的调控作用下制备得到了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在120℃下加热回流高浓度氯化钙溶液和纤维素,作为后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原料溶液。随后将磷酸二氢钠溶液加入到含有溶解纤维素和Ca2+离子原料溶液中,... 本文通过氨水扩散共沉淀法,在可溶纤维素的调控作用下制备得到了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在120℃下加热回流高浓度氯化钙溶液和纤维素,作为后续合成羟基磷灰石的原料溶液。随后将磷酸二氢钠溶液加入到含有溶解纤维素和Ca2+离子原料溶液中,通过氨水扩散来提高溶液的pH值,从而引发羟基磷灰石从溶液中析出,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析出样品。对照实验样品在不加纤维素条件下反应收集得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傅立叶变换红外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纤维素对HA晶体形貌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合成了超薄纳米带状羟基磷灰石晶体,该晶体的合成可能是因为纤维素分子杂化到了HA的晶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纤维素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改性纳米纤维素/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可晴 朱玉 +3 位作者 赵一阳 杨京龙 陈宗举 张秀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9-186,共8页
目的制备羟丙基纳米纤维素/羟基磷灰石(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方法以环氧丙烷作为改性剂,对纳米纤维素(NCC)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获得羟丙基纳米纤维素(NCC-HPC),以提高NCC的表面疏水性及改善其分散性。在此基础上,以NCC-HPC为成核点,... 目的制备羟丙基纳米纤维素/羟基磷灰石(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方法以环氧丙烷作为改性剂,对纳米纤维素(NCC)表面进行化学修饰,获得羟丙基纳米纤维素(NCC-HPC),以提高NCC的表面疏水性及改善其分散性。在此基础上,以NCC-HPC为成核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采用共沉淀法在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表面成功地合成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球。由分析证实,经环氧丙烷表面改性后的NCC,几乎没有发生晶体结构变化,疏水性得到了提高,再分散性得到了改善,且能稳定存在于水和其他有机溶剂体系中,NCC-HPC与水的接触角由17°增加到55.3°。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均匀分布着钙、磷元素,其Ca/P原子比为1.64,接近真实骨的钙磷比。在2 MPa条件下压制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示,与未经表面修饰的NCC相比,经表面修饰的纳米纤维素制备的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拉伸强度可达到3.48MPa,提高了6.7%;弯曲强度可达到5.22 MPa,提高了4.4%;压缩强度可达到2.11 MPa,提高了4.7%。结论经羟丙基改性的NCC,疏水性得到提高,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明显改善。以此为基础制备的NCC-HPC/HA纳米复合材料中,球状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均匀分布在线状NCC-HPC上,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适用于骨组织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纳米羟基磷灰石 表面改性 疏水性 分散性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莫安春 吴红崑 +2 位作者 陈治清 李玉宝 秦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 :评价不同钇含量羟基磷灰石 (HA)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为研制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种植体涂层及高强度复合树脂等口腔生物材料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 ,比较HA纳米微晶、1mol%和 5mol%钇 /HA纳米微晶... 目的 :评价不同钇含量羟基磷灰石 (HA)纳米微晶对口腔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为研制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种植体涂层及高强度复合树脂等口腔生物材料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厌氧菌连续培养技术 ,比较HA纳米微晶、1mol%和 5mol%钇 /HA纳米微晶对构成菌斑的主要细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及牙龈卟啉菌生长繁殖的影响 ,通过记录菌落计数来描述不同纳米微晶对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结果 :HA纳米微晶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的生长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而对远缘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有促进生长作用 ;含钇 1mol%和 5mol%的钇 /HA纳米微晶均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有抑制作用 ,而对牙龈卟啉菌无抑制作用。结论 :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微晶 口腔 细菌生长 细菌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纳米晶增强的壳聚糖-明胶-羟基磷灰石骨缺损修复支架 被引量:2
8
作者 聂景怡 廖健飞 +5 位作者 刘馨茗 梁建涛 张乐 焦婷婷 孙彬熔 张美云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8,共10页
纳米纤维素具有高模量、高强度、生物相容等优良特点,在生物医用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针对天然高分子骨缺损修复支架强度不足、降解过程机械强度下降等问题,采用纤维素纳米晶(CNC)予以改善。首先通过天然高分子凝胶化过程中的自组织,形... 纳米纤维素具有高模量、高强度、生物相容等优良特点,在生物医用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针对天然高分子骨缺损修复支架强度不足、降解过程机械强度下降等问题,采用纤维素纳米晶(CNC)予以改善。首先通过天然高分子凝胶化过程中的自组织,形成模拟天然骨中哈佛斯系统的壳聚糖-明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进一步研究CNC对壳聚糖(CS)凝胶的增强作用;以CS-CNC复合凝胶为结构框架,通过界面融合可以形成组合凝胶;采用体外降解实验研究CS-CNC复合凝胶的降解。通过对天然生物质的仿生结构设计以及强度提升研究,探索CNC对提高支架综合性能的作用,发掘纳米纤维素在生物医用领域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 骨缺损修复支架 壳聚糖 明胶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胡钦 曹海兵 +6 位作者 安兴业 刘佳雯 马铭婧 范春霖 祝青 来明秀 刘洪斌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2-81,共10页
羟基磷灰石(HAP)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矿物成分。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离子交换性和耐高温等特性,HAP纳米颗粒(HAP NPs)在生物医学、造纸和吸附催化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HAP NPs的结构特... 羟基磷灰石(HAP)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矿物成分。由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离子交换性和耐高温等特性,HAP纳米颗粒(HAP NPs)在生物医学、造纸和吸附催化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简述了HAP NPs的结构特征及合成路线,重点综述了近年来HAP NPs/纤维素基复合材料的合成进展及在生物医学、吸附和造纸等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对HAP复合材料在功能材料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HAP NPs) 纤维素 纳米纤维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膜的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研究
10
作者 刘佳鑫 刘莉 +2 位作者 王爽 张诗晟 朱庆霞 《硅酸盐通报》 2025年第8期3079-3087,共9页
有机膜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聚多巴胺(PDA)可被用来增加二氧化钛(TiO_(2))在醋酸纤维素/羟基磷灰石(CA/HA)复合膜上的黏附力。本文探讨了PDA聚合时间和TiO_(2)浓度对膜结构、亲水性、渗透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复合膜的... 有机膜的无机纳米粒子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聚多巴胺(PDA)可被用来增加二氧化钛(TiO_(2))在醋酸纤维素/羟基磷灰石(CA/HA)复合膜上的黏附力。本文探讨了PDA聚合时间和TiO_(2)浓度对膜结构、亲水性、渗透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A和TiO_(2)的引入提高了膜表面亲水性,并显著提高了膜的截留率。随着PDA聚合时间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TiO_(2)赋予了膜光催化性能,提升了有机膜的膜再生性能。当PDA聚合时间为6 h、TiO_(2)浓度为0.1%(质量分数)时,复合膜展现出较高的通量恢复率和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羟基磷灰石复合膜 TiO_(2)纳米粒子 光催化 润湿性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纳米纤维素仿生矿化及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曲萍 王璇 +1 位作者 崔晓霞 张力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8-1422,共5页
以棒状纳米纤维素为模板,采用仿生矿化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AX)对仿生矿化前后纳米纤维素中碳、氧、钙、磷元素的变化情况及分布状态进... 以棒状纳米纤维素为模板,采用仿生矿化的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AX)对仿生矿化前后纳米纤维素中碳、氧、钙、磷元素的变化情况及分布状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表面形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纤维素的碳氧比为1.81,仿生矿化后下降为1.54;仿生矿化后纳米纤维素的钙磷比nCa/nP=1.70;纳米羟基磷灰石成核是在纳米纤维素的羟基上,并且纳米纤维素表面羟基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的钙离子之间发生了配位作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较为均一的形成在纳米纤维素的基体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图片可以看出,直径为20nm左右的羟基磷灰石生长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棒状纳米纤维素 仿生矿化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支架的复合改性及生物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静 徐俊青 +1 位作者 吴宁 毛丽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8,共5页
采用原花青素交联和仿生矿化技术,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细菌纤维素(BC)为原材料制备了BC/多肽(pol)和BC/多肽/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制备材料进行分析表征,采用成骨细胞评估了几种支... 采用原花青素交联和仿生矿化技术,以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细菌纤维素(BC)为原材料制备了BC/多肽(pol)和BC/多肽/羟基磷灰石(HAp)复合材料,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制备材料进行分析表征,采用成骨细胞评估了几种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交联和仿生矿化成功地将pol和HAp引入到BC的表面和内部,细胞实验表明,3种支架材料均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且复合改性提高了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制备的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多肽 复合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细菌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及晶体滞留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于澄钒 黄晓波 +3 位作者 陈亮 许清泉 胡卫国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2,共7页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对HK-2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并探讨损伤后细胞与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晶体粘附性的变化。方法:应用肾结石患者血清培养NB,免疫组化法对NB进行鉴定。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对HK-2细胞的损伤作用及机制,并探讨损伤后细胞与一水草酸钙(calcium oxalate monohydrate,COM)晶体粘附性的变化。方法:应用肾结石患者血清培养NB,免疫组化法对NB进行鉴定。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B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nanograde hydroxuapatite,nHAP)组和COM组。HK-2细胞与各组作用物共同培养12、24h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培养6、12、24h后取培养液进行过氧化氢(H2O2)、LDH、MDA含量测定,消化细胞并超声粉碎后进行Na+/K+及Ca2+/Mg2+ATP酶活性的测定;培养6、12、24h后各组分别加入COM晶体,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鬼笔环肽进行细胞荧光染色,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与COM晶体的粘附情况。结果:NB组、nHAP组12h后出现细胞形态改变,刷状缘排列紊乱,胞浆、胞核松散,空泡形成;24h后线粒体肿胀,部分细胞核膜溶解、核仁消失,NB组核膜溶解细胞数量多于nHAP组。NB组12、24h H2O2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nHAP组,6、24h MDA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nHAP组,但NB组各时间点LDH含量与空白对照组、nHAP组无明显差异。Na+/K+ATP酶活性在12h后,NB组、nHAP组低于空白对照组,24h后,仅NB组低于空白对照组;Ca2+/Mg2+ATP酶活性在12h后,NB组、nHAP组低于空白对照组,24h后仅NB组低于空白对照组。12h后,NB组粘附COM晶体数量较前增多,而COM组还可见到部分晶体已进入细胞内;24h后,NB组与COM组晶体粘附情况与12h相近。空白对照组与nHAP组未观察到细胞与显著数量的COM晶体粘附。结论:NB对共同培养的HK-2细胞造成损伤,损伤程度随作用时间加长而加重,并强于nHAP,损伤过程中有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NB损伤细胞后,细胞的晶体粘附性明显增强,随损伤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与一水草酸钙晶体的粘附量也会相应地增加;nHAP损伤细胞后未对细胞的晶体粘附性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纳米细菌 肾小管 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细菌促进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
14
作者 刘胜男 张德纯 +3 位作者 张名均 郭亚楠 杨晓容 许舸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88-1691,共4页
目的观察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与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nano hydroxyapatite,nHA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NB组、nHAP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NB组和nHAP组悬液的浓度均为2麦氏浊度(M),正常对照组仅加培养基,与乳腺... 目的观察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与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nano hydroxyapatite,nHAP)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NB组、nHAP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NB组和nHAP组悬液的浓度均为2麦氏浊度(M),正常对照组仅加培养基,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共同培养24、48、72 h,通过CCK-8检测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培养12、24、48、72 h,取上清,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H活性;作用72 h,经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其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 CCK-8显示,NB组24、48、72 h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强于nH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B组LDH含量在24、48、72 h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72 h均高于nHA组,但仅24、48 h有统计学差异(P<0.05)。nHAP组LDH活性仅在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72 h后NB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H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NB组可以看到胞质空泡样变,核固缩以及明显的凋亡小体,nHAP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NB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发生凋亡,其导致细胞凋亡的成分不仅仅是NB羟基磷灰石的外壳,也可能与NB的其他组分或代谢产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纳米羟基磷灰石 凋亡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