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紫外吸收性能研究
1
作者 安然 林锶 +3 位作者 郭世刚 张冲 祝顺 韩颖超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7-465,共9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兼具生物相容性及环境友好性,经铁掺杂改性后,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紫外(UV)吸收材料。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了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Fe-nHAP),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和铁掺杂比探究了制备工艺对UV吸收性能...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兼具生物相容性及环境友好性,经铁掺杂改性后,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紫外(UV)吸收材料。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了铁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Fe-nHAP),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和铁掺杂比探究了制备工艺对UV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37℃升高至150℃,或将反应时间从0.5 h延长至3 h,材料结晶度及UV吸收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明Fe-nHAP的UV吸收性能与结晶度具有正关联。此外,Fe-nHAP的UV吸收性能还与铁掺杂比密切相关。随着铁掺杂摩尔比从0增至10%,Fe-nHAP的UV吸收性能逐渐增强,最大吸收值从0.03增至1.35,这归因于铁掺杂引起材料能带结构变化,进而使其光学带隙缩小。然而,高掺杂比导致材料结晶度过低,使得UV吸收性能提升效果减弱。安全性评价表明铁掺杂摩尔比为7%的Fe-nHAP未表现出细胞毒性、光毒性及皮肤刺激性。综上,Fe-nHAP具备较强的UV吸收性能,加之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UV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铁掺杂 紫外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对染料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鸿伟 朱大成 +3 位作者 王登峰 陈迪 张秀华 张宝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0,共6页
实验制备了碱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BC/N-HAP),并以罗丹明B(R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该材料负载量、吸附剂使用量、pH及共存离子对罗丹明B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成功负载到... 实验制备了碱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BC/N-HAP),并以罗丹明B(R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该材料负载量、吸附剂使用量、pH及共存离子对罗丹明B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成功负载到生物炭表面,当负载率为100:1(W/W BC:N-HAP),复合材料使用量为50 mg,体系pH为10时,60 min内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87.8%。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热力学研究表明,该过程是自发吸热反应,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静电作用是复合材料吸附RB染料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罗丹明B 纳米羟基磷灰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矿化技术修复铅污染水和一维土柱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何文杰 郑文杰 +3 位作者 谢毅鑫 薛中飞 秦鹏 吕鑫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6,共12页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 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有严重的潜在影响。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和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是环境岩土修复铅污染的重要技术,但2种技术在高浓度铅污染中固化效率较低。文章探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和EICP技术(MICP-nHAP和EICP-nHAP)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的潜力,并对固化效率和强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作用下,MICP与EICP固化效率明显提高,且产生更稳定的矿化产物碳酸磷酸铅(Pb_(10)(PO_(4))6CO_(3))。将该技术应用于铅污染黄土中,土中可交换态Pb明显降低,MICP-nHAP和EICP-nHAP技术修复后赋存形态以铁锰氧化态Pb为主,相较MICP与EICP技术修复后的碳酸盐结合态Pb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生态毒性。因此,纳米羟基磷灰石协同MICP与EICP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结果可为修复高浓度铅污染水和黄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EICP) 黄土 纳米羟基磷灰石 固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模板诱导片状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仿生合成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志良 刘羽 +2 位作者 王大伟 张昱 胥焕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69-71,共3页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 依据生物矿化作用原理,在动态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合成了具片状结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采用TEM,XRD,FTIR等手段对合成样品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基于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动态合成条件、HAP结晶习性和表面活性剂功能对模板诱导仿生合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这一结果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优异力学性能的HAP生物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 仿生合成 片状纳米 生物陶瓷 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稳定悬浮体系的制备及其钴吸附性能
5
作者 刘茎柯 陈甲 韩颖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63-1774,共12页
为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模拟了人体中聚合物诱导的类液体前驱体矿化过程,利用聚丙烯酸(PAA)作调控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稳定悬浮的纳米HAP体系,探究了PAA的COOH与Ca的物质的量之比(R)、反应pH、水热... 为改善纳米羟基磷灰石(HAP)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吸附性能,模拟了人体中聚合物诱导的类液体前驱体矿化过程,利用聚丙烯酸(PAA)作调控剂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稳定悬浮的纳米HAP体系,探究了PAA的COOH与Ca的物质的量之比(R)、反应pH、水热温度对制备的纳米HAP的影响。在优化出的合成条件(R=1、pH=9.00、180℃)下制备的纳米HAP是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梭形结构,能够在保持几十纳米粒径尺寸的同时稳定悬浮。继而探究了吸附时间、初始金属离子浓度、吸附环境的pH、悬浮性对纳米HAP的Co^(2+)吸附性能的影响。吸附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包括表面吸附与粒子内扩散。Freundlich、Langmuir模型线性方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均具有较高契合度,对应的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最大吸附量为229.358 mg·g^(-1)。对Co^(2+)去除率随吸附环境pH(6.48~9.00)的升高而增大,主要吸附机制为表面配位反应。制备的纳米HAP悬浮液吸附量明显优于非悬浮的对照纳米H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丙烯酸 吸附 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系列材料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6
作者 江海燕 何平 +1 位作者 焦洪鹏 冯先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40-2247,共8页
为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系列材料对水稻镉(Cd)吸收和转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施加nHAP、nHAP-Se和nHAP-Fe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加nHAP系列材料与空白对照相比,水稻糙米、谷壳、秸秆中Cd的含... 为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系列材料对水稻镉(Cd)吸收和转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施加nHAP、nHAP-Se和nHAP-Fe对水稻吸收、累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施加nHAP系列材料与空白对照相比,水稻糙米、谷壳、秸秆中Cd的含量显著下降,其中nHAP-Se、nHAP-Fe作用下水稻糙米Cd的含量下降了68.12%、64.18%,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定值0.2 mg·kg^(-1)。本试验表明,nHAP系列材料通过降低土壤中Cd的水溶性和离子交换能力,实现了对土壤Cd良好的吸附和固持作用,从而降低土壤Cd在土壤-植物之间的迁移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纳米羟基磷灰石 形态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复合材料对SD大鼠代谢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婷 周钢 樊瑜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n-HA/CS)是目前骨修复替代领域使用广泛的一种生物材料。为探讨该材料在体内经代谢降解后,对大鼠体内代谢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共沉淀法制备n-HA/CS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n-HA/CS)是目前骨修复替代领域使用广泛的一种生物材料。为探讨该材料在体内经代谢降解后,对大鼠体内代谢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用共沉淀法制备n-HA/CS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该材料。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病理切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从体内体外两种方式观察该材料对MC3T3-E1细胞以及SD大鼠肝脏、肾脏等代谢器官的影响。结果显示,100 mg/kg含量n-HA/CS复合材料粉末在大鼠体内代谢8周,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升高为29.6 mmol/L;肌酐(CR)水平升高为66.9 umol/L;总胆红素(T-B)及间接胆红素(I-B)水平也分别升高至1.79 umol/L和1.32 umol/L,均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肝脏、肾脏组织中出现大量凋亡细胞,无组织坏死和炎症表现。n-HA/CS复合材料在体内代谢8周后,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影响机体肝、肾等代谢器官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复合材料 凋亡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316L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鑫宇 杨廷毅 +3 位作者 白雪 王伟 张新宇 李丽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316L不锈钢是一种制作人体植入物的重要材料。经过调研提出一种羟基磷灰石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方式,通过因素和水平的变化探究羟基磷灰石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与混粉电火花成形加工两种加工工艺蚀除316L不锈钢的趋势与不同。试验结果发现,... 316L不锈钢是一种制作人体植入物的重要材料。经过调研提出一种羟基磷灰石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方式,通过因素和水平的变化探究羟基磷灰石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与混粉电火花成形加工两种加工工艺蚀除316L不锈钢的趋势与不同。试验结果发现,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能够提高材料去除率,降低电极损耗率、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接触角。证明了该加工方式具有研究意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进一步探究该加工方式正负极性下所呈现的不同加工特性及形成原因。极性试验结果显示,正极性加工能够实现更高的材料去除率,负极性加工则呈现更低的电极损耗率、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纳米羟基磷灰石 混粉电火花铣削加工 加工效果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粉末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廖其龙 徐光亮 +3 位作者 周大利 尹光福 郑昌琼 李晓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69-71,共3页
羟基磷灰石 (HA)已广泛用作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 ,采用CaCO3 和CaHPO4·2H2 O的混合物为前驱物 ,在 2 0 0℃下经 8h的水热处理获得了晶粒完整、粒度在 10 0nm以下的柱状或针状HA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及... 羟基磷灰石 (HA)已广泛用作人体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材料 ,采用CaCO3 和CaHPO4·2H2 O的混合物为前驱物 ,在 2 0 0℃下经 8h的水热处理获得了晶粒完整、粒度在 10 0nm以下的柱状或针状HA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 (SEM)及红外光谱 (FTIR)对HA的晶相组成、形貌、大小及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当前驱物钙磷比Ca/P为 1.2时 ,水热产物主要为Ca2 P2 O7,前驱物钙磷比Ca/P为 1.6 7和 2 .0时 ,水热产物只有HA ,并且随Ca/P比的增加 ,进入磷灰石结构的结构CO3 2 -的量增加 ,引起晶格畸变 ,晶粒尺寸降低。这种纳米晶体在形态、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表征 羟基磷灰石 水热合成 纳米粉体 生物医用材料 ha 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LP法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固定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陈杰华 王玉军 +2 位作者 王汉卫 周东美 杨剑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5-648,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和修复,并通过毒性溶出试验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对固定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而...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土壤重金属的固定和修复,并通过毒性溶出试验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对固定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施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土壤中Cu和Zn有效态的含量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主要原因为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水解释放大量OH-离子,导致土壤pH增加;此外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固定重金属进而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包施不如同等材料用量混施的钝化效果好,且所用时间较长,但包施具有将所施材料和被吸附重金属移出土壤体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纳米羟基磷灰石 TCLP 包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崔红标 田超 +3 位作者 周静 范玉超 司友斌 杜志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4-880,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pH,其中3%和5%添加剂量处理60 d后使土壤pH分别提高了1.23个和1.35个单位;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减...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pH,其中3%和5%添加剂量处理60 d后使土壤pH分别提高了1.23个和1.35个单位;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减少了毒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态Cu/Cd的含量,增加了毒性中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毒性最低的残留态Cu/Cd含量,使Cu/Cd由植物可利用态向潜在可利用态转变;纳米羟基磷灰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与Cu/Cd形态分布的相关性表明,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对土壤重金属Cu/Cd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CU CD 形态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的共沉淀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61
12
作者 张利 李玉宝 +4 位作者 魏杰 左奕 韩纪梅 吴兰 王学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1-444,共4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并采用 TEM、IR、XRD、TGA 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材料进行分析表征,还通过对材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中两相间的分散均匀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为类似于自然骨矿物相的弱结晶含碳酸纳米晶体,并均匀分散于有机相壳聚糖中;复合后壳聚糖在 1655cm-1的酰胺Ⅰ谱带和 1599cm-1 的—NH2 吸收峰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暗示复合材料中两相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之两种单组分材料有明显的改善,当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重量比为 70/30 时,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最高,达120MPa左右,可满足骨组织修复与替代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铅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4
13
作者 张连科 王洋 +4 位作者 王维大 李玉梅 孙鹏 韩剑宏 姜庆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92-3501,共10页
以玉米秸秆为前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负载于生物炭(BC)表面制备出了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P/B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XRD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pH、投加... 以玉米秸秆为前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P)负载于生物炭(BC)表面制备出了生物炭负载纳米羟基磷灰石(n HAP/BC)复合材料,并利用SEM、XRD和FTIR对其进行表征。批量吸附实验考察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研究pH、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及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分析了吸附特性,通过解吸实验考察了解吸再生效应,并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BC相比,n HAP/BC复合材料具备更好的吸附效果,25℃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383.75mg/g。n HAP/BC对Pb^(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表明n HAP/BC对Pb^(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ΔH>0,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n HAP/BC对Pb^(2+)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nano-HAP的溶解-沉淀作用以及生物炭表面—OH和—COOH等含氧官能团的络合作用。n HAP/BC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能力,是一种潜在的Pb^(2+)高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纳米羟基磷灰石 铅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廖建国 王学江 +3 位作者 左奕 张利 文季秋 李玉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表面进行处理,并研究了n-HA与KH-560的界面作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偶联剂在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其中硅羟基(Si-OH)与磷酸氢根(HPO_4^(2-))基团之间脱水...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表面进行处理,并研究了n-HA与KH-560的界面作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偶联剂在羟基磷灰石表面黏附,其中硅羟基(Si-OH)与磷酸氢根(HPO_4^(2-))基团之间脱水形成稳定的Si-O-P化学键,此外,硅羟基与HA表面-OH间亦脱水形成化学键合.偶联处理的HA与聚碳酸酯(PC)复合后,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与未经处理的相比有明显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经处理后的HA微粒在PC中分散均匀,两者间结合紧密,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材料间良好的界面作用是提高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硅烷偶联剂 聚碳酸酯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婷 刘娅 +3 位作者 王宇 景遐斌 章培标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39-1444,共6页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 以低聚乳酸接枝改性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op-HA)和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制备的生物可降解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TGA,ESEM和EDX分析其接枝反应、接枝率、表面形貌和钙磷沉积情况,通过在材料膜表面接种兔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荧光染色、NIH ImageJ图像分析和Real-time PCR综合评价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黏附面积比、增殖能力和基因表达水平,以此评价新型骨修复纳米复合材料op-HA/PLGA的表面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op-HA的表面接枝率为8.3%,掺入至PLGA后可形成富含钙磷的粗糙表面,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扩展和增殖,提高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骨形态蛋白-2(BMP-2)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提高材料的钙磷沉积能力.op-HA/PLG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ha) 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 表面改性 纳米复合材料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铜锌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抗菌性能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李吉东 李玉宝 +2 位作者 王学江 杨维虎 周钢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在常压下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浆料,并在水介质中制备了载铜、载锌和载铜锌双离子n-HA抗菌材料.运用原子吸收光谱(AAS)、转靶X射线衍射(XBD)、透射电镜 (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该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 在常压下合成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浆料,并在水介质中制备了载铜、载锌和载铜锌双离子n-HA抗菌材料.运用原子吸收光谱(AAS)、转靶X射线衍射(XBD)、透射电镜 (TEM)等手段对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该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铜和载铜锌双离子n-HA抗菌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和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均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载锌n-HA的抗菌能力较弱.本文还通过实验探讨了该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载铜 抗菌性能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俊杰 姚晖 +3 位作者 陈亦平 柏金根 马军阳 姚康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1-657,共7页
寻找理想的支架材料是目前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和力学性能,是一类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替代材料。本文从羟基磷灰石的特点、制备科学以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科学和性质加以综述。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制备科学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的合成 被引量:44
18
作者 王学江 汪建新 +4 位作者 李玉宝 冯健清 严永刚 黄玫 杨爱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92-94,共3页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 通过使用一种易于重复的合成工艺 ,在常压下制备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针状晶体 ,这种纳米级针状晶体在形态 ,结构和组成上与人骨组织中纳米针晶非常相似 ,利于发挥羟基磷灰石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能用于研制一种类骨的高强柔韧的复合人工骨修复材料 ,所用的制备工艺有助于简化这种类骨复合材料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羟基磷灰石 针状晶体 生物相容性 类骨复合材料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及表面改性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45
19
作者 任卫 曹献英 +4 位作者 冯凌云 江昕 贾莉 姬钢 李世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8-43,共6页
综合论述了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结构特点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主要合成方法 ,同时通过对目前纳米羟基磷灰石颗粒表面改性研究现状的分析 。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粒子 合成 表面改性 表面结构 晶体结构 haP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水泥的固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利 李玉宝 +2 位作者 周钢 吕国玉 左奕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7-1202,共6页
制备了以ZnO为促凝剂的n-HA/CS复合骨水泥,并对其理化性能和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ZnO/复合材料比为1/8,固化液/(复合材料+ZnO)之比(L/P)为1.2mL/g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及其对应的固化时间均能够满足临床操作的需要;骨... 制备了以ZnO为促凝剂的n-HA/CS复合骨水泥,并对其理化性能和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ZnO/复合材料比为1/8,固化液/(复合材料+ZnO)之比(L/P)为1.2mL/g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及其对应的固化时间均能够满足临床操作的需要;骨水泥快速固化的机理是其中的Zn2+和Ca2+与壳聚糖的氨基之间发生了络合反应所致,并形成了密实网络结构,其较大的收缩力使其中的水分子迅速排出,从而实现了骨水泥的快速固化,并赋予其较高的固化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氧化锌 促凝剂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