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生物膜模板法诱导控制合成硫化汞纳米网状结构 被引量:6
1
作者 贾润萍 杨俊和 +4 位作者 吴庆生 丁亚平 李永胜 欧阳春发 王霞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8-60,共3页
利用青葱活体生物膜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与排异、渗透与传输、诱导与控制等特殊功能,以其为模板,于室温下成功制备了网状交联结构的纳米硫化汞.该网状交联结构是由直径为80~120 nm的纳米球自组装而成的,其结构为六方相,晶格常数为a=0.... 利用青葱活体生物膜所具有的选择性吸收与排异、渗透与传输、诱导与控制等特殊功能,以其为模板,于室温下成功制备了网状交联结构的纳米硫化汞.该网状交联结构是由直径为80~120 nm的纳米球自组装而成的,其结构为六方相,晶格常数为a=0.4148 nm,c=0.9494 nm.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对纳米硫化汞的合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汞 纳米网状结构 活体生物膜 模板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网状结构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伟 于威 +4 位作者 路万兵 蔡淑珍 张立 吕雪芹 许贺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8-261,共4页
采用热蒸发技术在镀金Si衬底上实现了ZnO纳米网状结构制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光致发光技术对ZnO纳米结构的形貌、晶态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源材料ZnO和C的质量比为6∶1时有利于ZnO纳米网状结构的形成,该结... 采用热蒸发技术在镀金Si衬底上实现了ZnO纳米网状结构制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光致发光技术对ZnO纳米结构的形貌、晶态结构及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源材料ZnO和C的质量比为6∶1时有利于ZnO纳米网状结构的形成,该结构由一维纳米线和二维纳米片状结构组成.纳米网状结构主要由晶态ZnO组成.室温的光致发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纳米ZnO网状结构呈现出了较强的紫外光发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网状结构 X射线衍射(XRD) 光致发光(P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Fe_(2)O_(3)@Ni_(3)S_(2)纳米线网状结构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氧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乔清山 张晟 +3 位作者 周晓亚 胡立兵 陆洪彬 唐少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1-1429,共9页
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泡沫镍(NF)负载Fe_(2)O_(3)纳米粒子@Ni_(3)S_(2)纳米线网状结构电极(Fe_(2)O_(3)@Ni_(3)S_(2)/NF)。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测试等方法对电极材料的物相和微... 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泡沫镍(NF)负载Fe_(2)O_(3)纳米粒子@Ni_(3)S_(2)纳米线网状结构电极(Fe_(2)O_(3)@Ni_(3)S_(2)/NF)。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测试等方法对电极材料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表征。水热条件下原位表面化学刻蚀生成的Ni_(3)S_(2)纳米线与三维多孔NF基体间拥有强结合力和低界面电阻,Fe_(2)O_(3)粒子均匀分布在纳米线的表面。在1 mol·L^(-1)的K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计时电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对电极的电催化析氧(OER)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A·cm^(-2)的超高电流密度下,Fe_(2)O_(3)@Ni_(3)S_(2)/NF电极的OER过电势仅为223 mV,比Ni_(3)S_(2)/NF材料的过电势降低了285 mV;经过10 h计时电位测试,性能保持率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电催化 析氧反应 Ni_(3)S_(2)纳米线网状结构 Fe_(2)O_(3)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自编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婕妤 吕鹏飞 +1 位作者 姚壹鑫 魏取福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为探索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生物复合的方法,自编织制得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热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万能试验机对复合... 为探索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生物复合的方法,自编织制得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热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亲疏水性、拉伸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涤纶非织造布中纤维被细菌纤维素黏附、缠绕、穿插,二者实现较好地复合;复合材料中出现羟基官能团,红外光谱图发生轻微地红移现象;复合后材料的热稳定性、亲水性得到改善;对比涤纶非织造布,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提高,且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随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涤纶非织造布 复合材料 纳米网状结构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表面碱酸热处理的体外实验研究
5
作者 刘春 夏荣 +5 位作者 孙磊 闵曦 徐基亮 孙子环 章辉 朱一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通过碱、稀酸、热处理在纯钛表面构建纳米级网状生物活性层,采用场发射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观察三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三组试件共培养,体外评价试件表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组试件表... 通过碱、稀酸、热处理在纯钛表面构建纳米级网状生物活性层,采用场发射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观察三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三组试件共培养,体外评价试件表面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组试件表面仍呈现精细的网状结构,碱酸热处理可以脱除试件表面钠元素。体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碱酸热处理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纳米网状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Ni/γ-Al_2O_3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苯吸附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洋 李倩 +2 位作者 李熙 侯莉 董森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4,共8页
针对市售Pd吸附脱硫剂成本高、深度脱硫效果偏低的现状,本文以改性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出一种低成本、高脱硫能力的负载型三维纳米线网状结构的Pd-Ni吸附剂。利用XRD、TEM、SEM、BET等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 针对市售Pd吸附脱硫剂成本高、深度脱硫效果偏低的现状,本文以改性γ-Al_2O_3为载体,采用液相原位还原法制备出一种低成本、高脱硫能力的负载型三维纳米线网状结构的Pd-Ni吸附剂。利用XRD、TEM、SEM、BET等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催化剂评价装置和GC-MS考察了不同原子比的Pd-Ni/γ-Al_2O_3吸附剂对苯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Pd-Ni纳米线直径为4~5 nm,长达数微米,纳米线与Al_2O_3载体紧密结合,形成负载型三维网状结构吸附剂(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为1%)。当Pd∶Ni原子比为1∶1时,经0.5 h吸附脱硫后可使苯原料中噻吩含量由300μg/L降至10μg/L以下,脱硫率达95%以上,是工业Pd/Al_2O_3(69.2%)的1.40倍,吸附剂中Pd的使用量约减少50%,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可控度高,为高效苯深度脱硫吸附剂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原位还原 Pd-Ni吸附剂 三维纳米线网状结构 脱硫率 苯深度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