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之景 王克逸 +1 位作者 朱俊 张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介绍了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的几种最新技术 :化学吸附法、分子沉积法、旋涂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 ,膜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利用它们可以制备各种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膜 ,从而实现薄膜的光、电、磁、非线性光学等的功能化 .由... 介绍了自组装法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的几种最新技术 :化学吸附法、分子沉积法、旋涂法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 ,膜的结构稳定性较高 ,利用它们可以制备各种功能化的聚合物纳米复合膜 ,从而实现薄膜的光、电、磁、非线性光学等的功能化 .由此 ,这些方法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法 制备 聚合物纳米复合 进展 化学吸附法 分子沉积方法 旋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砜/银纳米线-聚吡咯柔性复合导电膜的制备
2
作者 狄宁 黎东维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以聚醚砜/银纳米线为有机柔性基材,聚吡咯为高分子导电介质制备了聚醚砜/银纳米线-聚吡咯柔性复合导电膜,并对该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线、聚醚砜、聚吡咯的相容性良好,导电膜表面的主要成分为Ag,C,O... 以聚醚砜/银纳米线为有机柔性基材,聚吡咯为高分子导电介质制备了聚醚砜/银纳米线-聚吡咯柔性复合导电膜,并对该导电膜的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线、聚醚砜、聚吡咯的相容性良好,导电膜表面的主要成分为Ag,C,O,S,含量分别为59.7%,33.2%,2.8%,3.4%(w)。聚吡咯含量为20%(w)时,复合导电膜电阻率为3.5Ω·m,电导率为9.7 S/cm,交流电导率为2.7×10^(-5) S/m。通过对复合导电膜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选择制备导电膜的反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纳米线 聚吡咯 复合导电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纳米无机物/聚合物复合膜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渊 陶长元 +2 位作者 杜军 刘作华 张丙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160-162,155,共4页
模板合成法制备复合膜具有工艺简便、结构可控、能耗低等优点。聚合物和无机物在纳米水平上的复合,将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纳米无机物/聚合物复合膜在膜分离、传感、非线性光学、电磁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综... 模板合成法制备复合膜具有工艺简便、结构可控、能耗低等优点。聚合物和无机物在纳米水平上的复合,将使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纳米无机物/聚合物复合膜在膜分离、传感、非线性光学、电磁功能材料等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模板合成法制备纳米无机物/聚合物复合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复合 研究进展 无机物 纳米 制备 模板法 模板合成法 线性光学 结构可控 功能材料 发展方向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印工艺的聚合物包覆高含量纳米粒子微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4
作者 蔡安江 周嘉玮 叶向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20-2726,共7页
目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的方法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组分较少。为了制备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基微纳复合结构薄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印工艺的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聚合物材料,将Si O2纳米粒子填充到硅模板... 目前将纳米粒子引入到聚合物的方法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组分较少。为了制备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聚合物基微纳复合结构薄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印工艺的新方法。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聚合物材料,将Si O2纳米粒子填充到硅模板的腔体中,通过压印力做功使PDMS完全渗入到硅模板腔体内,从而将Si O2纳米粒子用PDMS包覆起来,形成了一种具有高含量纳米粒子的微纳复合结构薄膜。通过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和接触角测量仪对压印后所制备薄膜的形貌和接触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占空比的模板有利于聚合物向模板腔体内的填充,适当的聚合物膜厚有利于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内的均匀分布,纳米粒子的分散性随着聚合物黏度的降低而显著提高。所制备的薄膜具有超疏水特性,薄膜与水的静态接触角达到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聚合物 高含量 压印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16纳米陶瓷/聚合物复合敏感膜热释电面阵研制
5
作者 李金华 袁宁一 陈王丽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48,共4页
用三维集成CMOS工艺研制了 16× 16有机 /无机复合敏感膜红外热释电面阵。用掺钙和镧的钛酸铅 (PCLT)纳米粉粒与聚偏氟乙烯 三氟乙烯 [P(VDF TrFE) ]均匀复合 ,作面阵的敏感膜。用PMOS场效应管作热释电元件的阻抗转换 ,用双 16位... 用三维集成CMOS工艺研制了 16× 16有机 /无机复合敏感膜红外热释电面阵。用掺钙和镧的钛酸铅 (PCLT)纳米粉粒与聚偏氟乙烯 三氟乙烯 [P(VDF TrFE) ]均匀复合 ,作面阵的敏感膜。用PMOS场效应管作热释电元件的阻抗转换 ,用双 16位移位寄存器作敏感元件信号读出的选址。用 6μm厚的聚烯亚胺薄膜作为热释电面阵与CMOS读出电路间的热隔离。用 4 0nm厚的Ni Cr膜作面阵的上电极及吸收层。测得该面阵单元在 6 0 0Hz下探测率峰值为 2 .6× 10 7cmHz1/2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聚合物 复合敏感 热释电面阵 探测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银纳米线复合透明电极的可弯折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琴 吴江 +3 位作者 王建太 闫驰 付莹莹 谢志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5,共7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通过刮涂方法制备的基于银纳米线(Ag NWs)的柔性复合透明电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高性能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基于银纳米线的柔性复合薄膜(APA)由银纳米线(Ag NWs),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铝掺杂氧化锌(AZO)...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通过刮涂方法制备的基于银纳米线(Ag NWs)的柔性复合透明电极,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高性能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基于银纳米线的柔性复合薄膜(APA)由银纳米线(Ag NWs),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和铝掺杂氧化锌(AZO)纳米粒子在低温下通过多层刮涂的方法制备。APA透明复合薄膜在550 nm处透光率达到90.90%,面电阻低至13.01Ω/sq,在柔性基底上具有很高的粘附性。在透明的AP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上制备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47%。而且以5 mm为曲率半径,经过1000次循环弯曲实验,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仅下降了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复合电极 柔性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TO纳米粒子改性的PVDF-PEO基复合微孔聚合物膜 被引量:1
7
作者 雷英 郭勇 +3 位作者 林琳 欧俊科 张永志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39-1644,共6页
采用简单的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a0.5Li0.5TiO3(LLTO)的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PVDF-PEO/LLTO复合微孔聚合物膜。添加入LLTO快离子导体后,由于在LLTO的表面形成了新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得复合微孔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 采用简单的相转化法制备了掺杂La0.5Li0.5TiO3(LLTO)的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氧乙烯(PEO)为基体的PVDF-PEO/LLTO复合微孔聚合物膜。添加入LLTO快离子导体后,由于在LLTO的表面形成了新的锂离子传输通道,使得复合微孔聚合物膜的电化学性能提高。当LLTO的掺杂量为8%时,该复合微孔膜的孔隙率和吸液性能分别可达到62.38%和240.28%,吸液后室温锂离子电导率可达2.15×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可达4.5V。可见,这种具有较高的锂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复合微孔膜可为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孔聚合物 LLTO纳米粒子 相转化法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膜的等离子刻蚀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招红 曾效舒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33-12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刻蚀碳纳米管(CNTs)聚合物复合膜的工艺,并采用测量接触电阻表征薄膜的刻蚀效果。用SEM对刻蚀前后的试样膜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电压为100 V,电流为0.52 A时可以有效地刻蚀掉在制备无衬底碳纳米管膜时附在其上的粘胶...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刻蚀碳纳米管(CNTs)聚合物复合膜的工艺,并采用测量接触电阻表征薄膜的刻蚀效果。用SEM对刻蚀前后的试样膜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电压为100 V,电流为0.52 A时可以有效地刻蚀掉在制备无衬底碳纳米管膜时附在其上的粘胶剂和聚合物。且刻蚀前后碳纳米管复合膜的电阻有很大变化,从110.2Ω降至8.4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刻蚀 纳米聚合物复合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用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卢少微 冯春林 +3 位作者 聂鹏 王晓强 熊需海 马克明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0,共9页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机电特性,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传感的最新进展: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碳纳米线和碳纳米纸。利用碳纳米管传感网络来监测结构应变...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机电特性,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综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传感的最新进展: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碳纳米线和碳纳米纸。利用碳纳米管传感网络来监测结构应变损伤是不同碳纳米管传感的核心原理。碳纳米纸可以解决碳纳米管与树脂共混时的难分散、碳纳米管涂层纤维的协同变形和碳纳米线的全结构监测等问题,为碳纳米管传感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条件。实现碳纳米管传感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健康监测领域的工程化应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纳米管涂层纤维 纳米线 纳米 聚合物复合材料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膜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东升 吕功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6,共5页
Using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w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s of conjugated polymer (sulfonic acid ring substituted polyaniline, SPA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Q-CdS)... Using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we hav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films of conjugated polymer (sulfonic acid ring substituted polyaniline, SPAn)/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Q-CdS).The processes synthesis have been studied by UV-Vis,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XPS and AFM techniqu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lf-assembly process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pH of the solution of each component and the doping time.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roughness of the assembled nano-composite films increases as the layer number increases.The main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adsorption defects from partially adsorbed film surface in film fabric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层自组装 导电聚合物 纳米结构复合 制备 聚苯胺 半导体 自组装 缺陷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半导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膜(Ⅱ)——光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东升 吕功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5-689,共5页
研究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导电聚合物SPAn/纳米硫化镉复合膜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质.单层SPAn膜在0.1mol/L的LiClO4/乙腈电解液中有弱的阴极光电流效应,为p型半导体;化学沉淀CdS膜为n型半导体.复合膜PS... 研究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导电聚合物SPAn/纳米硫化镉复合膜的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性质.单层SPAn膜在0.1mol/L的LiClO4/乙腈电解液中有弱的阴极光电流效应,为p型半导体;化学沉淀CdS膜为n型半导体.复合膜PSS/Q-CdS仅有阳极光电流效应,为CdS的n型半导体.自组装复合膜SPAn/Q-CdS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电响应,在阴极区(导电聚合物SPAn处于未掺杂状态)具有阴极光电流,在阳极区(SPAn处于导电状态)具有阳极光电流;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状态对复合膜的光电化学性质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 纳米结构复合 光电化学 导电聚合物 半导体 自组装 磺化聚苯胺 电化学 硫化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半导体纳米线/PVA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紫外发光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永宁 张雯 +4 位作者 崔吾元 崔万照 王东 朱长纯 侯洵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61-364,共4页
采用高纯Zn粉氧化工艺在常压、盲口石英舟及生长温度600℃时得到了形貌一致、产额高的ZnO半导体纳米线粉;将该ZnO半导体纳米线粉分散在PVA中并通过热聚合形成了ZnO半导体纳米线/PVA复合结构膜。研究表明,PVA为ZnO半导体纳米线提供了隔... 采用高纯Zn粉氧化工艺在常压、盲口石英舟及生长温度600℃时得到了形貌一致、产额高的ZnO半导体纳米线粉;将该ZnO半导体纳米线粉分散在PVA中并通过热聚合形成了ZnO半导体纳米线/PVA复合结构膜。研究表明,PVA为ZnO半导体纳米线提供了隔离和支撑。而且光致发光结果显示这种复合结构膜具有较强的紫外带边发射特性,同时由于聚合物的表面钝化作用使得由纳米线表面缺陷引起的深能级辐射发光峰得到抑制。这种半导体复合膜还具有易于移植、可图形化的工艺特点,对ZnO半导体纳米线光电器件的制作与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半导体 纳米线/聚合物复合膜 紫外带边发光砷化镓 氮化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宗花 于海容 +3 位作者 夏建飞 张菲菲 夏延致 李延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有机–无机复合超滤膜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基于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复合超滤膜,基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2O3、TiO2、Fe3O4、SiO2)的复合超滤膜,基于聚合物纳米纤维的复合超滤膜。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复合超滤 纳米碳材料 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聚合物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滤膜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燕 钱英 +3 位作者 彭跃莲 刘淑秀 潘力军 隋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60,共4页
介绍了纳米复合滤膜的优异性能.综述了纳米复合滤膜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纳米复合 性能 聚合物 分离技术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两亲聚合物与疏水纳米粒子自组装核-壳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文军 朱朝菊 +1 位作者 刘丹 周绿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45-354,共10页
基于Martini力场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膜结构,考察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结构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Pluronic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形成了以纳米材料为核... 基于Martini力场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膜结构,考察了Pluronic嵌段共聚合物结构对自组装单分子膜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发现Pluronic聚合物在疏水纳米表面自组装形成了以纳米材料为核,聚合物为壳的特殊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浓度和结构都会影响该壳层结构,在浓度较低时,聚合物EO嵌段卷曲地附着在疏水纳米颗粒表面,类似形成层状的壳层结构;随着浓度的提高,EO嵌段伸向溶剂相,形成星形自组装膜结构。增加Pluronic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吸附在纳米材料的聚合物壳层厚度也逐渐增加。随着聚合物PO摩尔的增加,吸附在纳米材料表面的PO嵌段由"S"形或"W"形吸附逐渐变成"U"形吸附。这可能因为随着聚合物浓度的提高,有限的纳米颗粒表面不足以提供足够多的吸附位点导致聚合物吸附构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粗粒化 分子模拟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涂层丝素蛋白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伟涛 黄海涛 +1 位作者 何建新 崔世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7-902,共6页
本文以乙醇处理后丝素蛋白(SF)纳米膜为载体,通过逐层自组装方法制备SF-PEI(聚乙烯亚胺)涂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FTIR、TG-DTA、XPS分别研究多层SF-PEI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少于5层SF-PEI涂层纤维膜保持良好... 本文以乙醇处理后丝素蛋白(SF)纳米膜为载体,通过逐层自组装方法制备SF-PEI(聚乙烯亚胺)涂层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SEM、FTIR、TG-DTA、XPS分别研究多层SF-PEI复合纤维膜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少于5层SF-PEI涂层纤维膜保持良好的纤维形貌和基本特征,是理想的潜在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但继续增加自组装层数(6层SF-PEI),纤维表面有明显的粘附物,且纤维彼此间粘连严重,形貌恶化。IR、TG-DTA和XPS分析结果表明,PEI大分子已被吸附于SF表面,形成了多层自组装SF-PEI复合纤维膜,且复合膜中N1s以单峰的形式存在,反应了自组装后PEI中"N"元素的价态没有改变,说明自组装涂层纤维膜层与层之间主要是依靠简单的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控制自组装的层数,可以得到具有理想结构和性能的复合纳米纤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电解质 多层自组装 纳米纤维 复合 表面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碳纳米管复合薄膜载流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璇 李必奎 +1 位作者 李明 王鹏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82-4790,共9页
碳纳米管和铜纳米线的纳米复合膜兼具铜纳米线的电学性能与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合适配比的复合膜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主要受复合成分和成分配比的影响最大。本文利用单... 碳纳米管和铜纳米线的纳米复合膜兼具铜纳米线的电学性能与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合适配比的复合膜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能,对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主要受复合成分和成分配比的影响最大。本文利用单一变量法,在铜纳米线的导电性能提升上,分析了反应时间、NaOH纯度、乙二胺含量以及水浴反应温度等对生成铜纳米线长径比的影响;在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增加上,分析了烧结温度、匀质、退火还原及机械压制对碳纳米管电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优化后碳纳米管与铜纳米线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CuNWs/CNTs复合薄膜,对复合薄膜的电学性能进行实验论证。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h、NaOH为分析纯、乙二胺含量为1mL及水浴温度为70℃时,铜纳米线的导电性最佳;当烧结温度为常温、匀质压力500MPa、连续匀质3次、退火温度500℃、保温时间1h、压制力6N、压制时间10min时,碳纳米管的导电性最佳;当CuNWs体积分数为49.04%时,复合薄膜导电性能最佳,载流性能最好,分别达到9.58×10–5Ω·m和159.09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纳米 复合 导电性 载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普鲁士蓝复合纳米线的合成及电化学传感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二东 赵树高 渠凤丽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9-622,共4页
利用多孔聚碳酸酯膜,采用两步模板电沉积法制备了铂/普鲁士蓝(Pt/PB)复合纳米线。将Pt/PB复合纳米线固定在玻碳(GC)电极上,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Pt/PB复合纳米线对过氧化氢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电位为-0.1V... 利用多孔聚碳酸酯膜,采用两步模板电沉积法制备了铂/普鲁士蓝(Pt/PB)复合纳米线。将Pt/PB复合纳米线固定在玻碳(GC)电极上,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Pt/PB复合纳米线对过氧化氢的还原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电位为-0.1V时,响应电流信号与过氧化氢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1×10-4~1.8×10-2 mol/L,检出限(S/N=3)为5.0×10-7 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响应速率快、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线 多孔聚碳酸酯 电沉积 过氧化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h-BNNS/CPAN复合纤维膜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若鹏 王赛 +4 位作者 代德钊 李文慧 韩雨荷 卢琼 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7-496,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将CO_(2)转化为附加值产品,采用水煮法,合成比表面积达1009.5 m^(2)/g的六方氮化硼(h-BNNS),以h-BNNS和聚丙烯腈(PAN)为纺丝液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h-BNNS/CPAN纤维膜,然后通过真空浸渍银盐得到Ag/h-BNNS/CPAN...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将CO_(2)转化为附加值产品,采用水煮法,合成比表面积达1009.5 m^(2)/g的六方氮化硼(h-BNNS),以h-BNNS和聚丙烯腈(PAN)为纺丝液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h-BNNS/CPAN纤维膜,然后通过真空浸渍银盐得到Ag/h-BNNS/CPAN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形貌、元素组成、微观结构及光电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引入银纳米粒子(Ag NPs)并没有改变h-BNNS的结构,其均匀分布在h-BNNS/CPAN复合纤维膜上;以对硝基苯酚(4-NP)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反应测定合成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当焙烧温度为220℃、h-BNNS含量为25%时,Ag NPs的光催化效果最好,催化剂光还原4-NP的表观速率为0.326 s^(-1);在以CO_(2)还原为模型的反应中,Ag/h-BNNS/CPAN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与纳米Ag的含量成正比,当Ag NPs含量为2.0%时,光催化2 h后CO_(2)转化为CO的产率为181.4μmol/g。结合Ag/h-BNNS/CPAN复合纤维膜的光电特性分析其光催化性能,可探索复合膜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的机理,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Ag NPs与h-BNNS/CPAN复合纤维膜间通过协同作用可实现CO_(2)的高转化率,为高分散纳米金属光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贵金属光催化剂 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纳米 聚合物纤维 复合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并可再生的超滤纤维素纳米复合材料膜
20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9-779,共1页
聚合物膜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而广泛应用于过滤领域。但在生产期间,特别是在其处理阶段会引起环境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可回收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可减轻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 纳米复合材料 纤维素 可生物降解 可再生 超滤 环境问题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