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O_(2)纳米片光催化甲烷高选择性制甲醛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帅 李春虎 朴玲钰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在温和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地转化为C1化学品,如甲醛(HCHO),是极具潜力的CH4转化途径。目前,为了提高液态氧化物的产率,大多数甲烷氧化反应均需要使用氧化剂且施加高压。同时,这类反应也面临产物种类众多、选择性低的困境。为此,本文开... 在温和条件下,将甲烷选择性地转化为C1化学品,如甲醛(HCHO),是极具潜力的CH4转化途径。目前,为了提高液态氧化物的产率,大多数甲烷氧化反应均需要使用氧化剂且施加高压。同时,这类反应也面临产物种类众多、选择性低的困境。为此,本文开展了常温常压、无任何氧化剂条件下甲烷光催化氧化制甲醛的研究,通过对锐钛矿TiO_(2)进行晶面调控获得以(001)晶面为主的TiO_(2)纳米片,在不负载任何助剂的情况下实现了液态氧化物HCHO产率达767μmol/(g·h),选择性83.3%;C1液态氧化物(HCHO+CH3OH)选择性实现10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子顺磁共振(EPR)等各种表征手段证实,具有高活性的(001)晶面和高浓度表面羟基(Ti-OH)能够促进羟基自由基(·OH)生成,既优化了反应路径提升产物产率,同时实现HCHO高选择性生成。这项工作通过控制催化剂体系自由基种类,来高选择性生成单一液态氧化物,对于甲烷温和条件下高效率光催化制C1化学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甲烷转化 tio_(2)纳米 甲醛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复合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范文广 郑海君 +4 位作者 田辉 任海伟 田亚琴 潘立超 杨伟霞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434,共10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在食品包装中具有优势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_(2))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光催化和抗菌性能,被公认为是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膜中的功能性纳米填料。本文介绍了纳米Ti...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在食品包装中具有优势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TiO_(2))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光催化和抗菌性能,被公认为是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膜中的功能性纳米填料。本文介绍了纳米TiO_(2)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复合膜在紫外屏蔽、抗菌、乙烯清除、智能响应等方面发挥的多元化功能,总结了在果蔬保鲜和肉类包装领域应用较广泛的纳米TiO_(2)复合膜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纳米TiO_(2)应用在食品包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纳米TiO_(2)复合膜在未来功能化以及智能化食品包装领域中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tio_(2)) 复合膜 应用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钢筋与纳米TiO_(2)混凝土粘结性能演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赵燕茹 李环 +2 位作者 李玉萍 贾宗明 石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和高温试验,分析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极限粘结应力损伤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后,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可以增强钢... 通过中心拉拔试验和高温试验,分析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对钢筋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讨论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与极限粘结应力损伤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后,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可以增强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延缓混凝土高温损伤,但当纳米TiO_(2)掺量超过2%(质量分数)时,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削弱;建立了高温后不同纳米TiO_(2)掺量下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预测公式,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纳米tio_(2) 钢筋 高温 粘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Ag负载海藻酸钙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洛涛 赵法澍 +1 位作者 朱驯 周彬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6,61,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氨基纳米银为原料,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纳米TiO_(2)/Ag分散液,通过浸渍后整理法制备了纳米TiO_(2)/Ag负载海藻酸钙纤维,并对制备的纤维进行表征和抗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扫描(TE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 以钛酸四丁酯、氨基纳米银为原料,采用溶胶-水热法合成了纳米TiO_(2)/Ag分散液,通过浸渍后整理法制备了纳米TiO_(2)/Ag负载海藻酸钙纤维,并对制备的纤维进行表征和抗菌性能测试。透射电镜扫描(TE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纳米TiO_(2)/Ag成功负载在海藻酸钙纤维表面。纳米TiO_(2)/Ag负载海藻酸钙纤维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抗菌率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整理 纳米tio_(2)/Ag 海藻酸钙纤维 静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粒子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耐磨性能影响
5
作者 隋洋 魏鹏 +3 位作者 杨芝超 丛川波 孟晓宇 周琼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5-971,共7页
将改性TiO_(2)(m-TiO_(2))纳米粒子分散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溶液中,随后通过快速沉淀法制备了兼具高流动性和高耐磨性的UHMWPE/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EM、SEM、DSC、DMA、往复摩擦试验等方法探究了m-TiO_(2)纳米粒子对UHMWP... 将改性TiO_(2)(m-TiO_(2))纳米粒子分散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溶液中,随后通过快速沉淀法制备了兼具高流动性和高耐磨性的UHMWPE/TiO_(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TEM、SEM、DSC、DMA、往复摩擦试验等方法探究了m-TiO_(2)纳米粒子对UHMWPE耐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TiO_(2)纳米粒子对UHMWPE耐磨性的影响机理包括自身刚性作用的直接影响和调控缠结度的间接影响两方面。当m-TiO_(2)纳米粒子含量为0.1%,0.5%(w)时,UHMWPE/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最佳,其中,含量为0.1%(w)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为0.0855和1.37×10^(-4)mm^(3)/(N·m),缠结度降低约20%。m-TiO_(2)纳米粒子的加入能促进UHMWPE结晶,提升结晶度、加快结晶速率。分散适当尺寸、含量的m-TiO_(2)纳米粒子可同时改善UHMWPE的流动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tio_(2)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耐磨性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酯-纳米TiO_(2)/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杨旭冰 张晋 +5 位作者 刘威 秦梓瑜 刘钟馨 嵇向阳 王敦 尹学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A)乳液,将其与纳米TiO_(2)分散液混合制备了PA-T乳液,采用旋涂法以PA-T乳液对聚碳酸酯(PC)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系列PA-纳米TiO_(2)/PC(PA-T/PC)薄膜...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制备了聚丙烯酸酯(PA)乳液,将其与纳米TiO_(2)分散液混合制备了PA-T乳液,采用旋涂法以PA-T乳液对聚碳酸酯(PC)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一系列PA-纳米TiO_(2)/PC(PA-T/PC)薄膜。基于FTIR、SEM、粒径测定、TGA和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考察了纳米TiO_(2)含量(以PA单体MMA、BA、AA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对制备的PA-T乳液、PA-T/PC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含量0.10%的PA-T乳液(PA-T_(0.10))平均粒径93.9 nm,多分散系数为0.073,由其制备的PA-T_(0.10)/PC薄膜较为光滑平整,其表面上纳米TiO_(2)颗粒分散比较均匀;PA-T_(0.10)/PC保持了优异的高透光性能(透过率89.5%),初始分解温度为389.6℃,峰值分解温度471.2℃,水接触角22.3°;PA-T_(0.10)/PC的表面硬度(2H)最高,摩擦系数(0.02)最小,断裂伸长率(174.84%)明显高于PC薄膜(124.00%),表明PA-T_(0.10)/PC中含量0.10%的纳米TiO_(2)足以形成较有效的保护,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PA-T_(0.10)/PC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实验中,前48 h的PC分子链并未明显断裂,老化程度不明显,120 h时PA-T_(0.10)/PC的黄变指数增至2.1,其比PC薄膜表现出更强的抗黄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薄膜 纳米tio_(2) 聚丙烯酸酯 高透明性 抗紫外性 耐磨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时效对两次阳极氧化法制备TiO_(2)纳米管涂层及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李月月 海几哲 +3 位作者 单春龙 李海杰 徐庆宇 雷岳衡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6-216,共11页
目的 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涂层,探究电解液重复阳极氧化后成分及数值的变化,以及电解液时效对TiO_(2)纳米管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二醇基电解液,通过两次阳极氧化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涂层,控制电解液时效... 目的 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涂层,探究电解液重复阳极氧化后成分及数值的变化,以及电解液时效对TiO_(2)纳米管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乙二醇基电解液,通过两次阳极氧化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涂层,控制电解液时效为0、10和20h。通过测试,对不同时效的电解液成分及涂层的结构、形态、物相组成、表面润湿性、耐腐蚀性、力学性能、膜结合强度和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表征与分析。结果 电解液时效的增加,导致电导率降至491μs/cm^(2),pH值升至8.11,氟离子浓度下降而钛离子浓度上升;电流密度降低,纳米管从纳米草状变为开放管顶形态,管壁增厚,管长从7.0μm缩短至4.4μm;物相组成保持不变;涂层的耐腐蚀性、硬度、弹性模量均得到增强。在3组样件中,电解液时效为10h的样件展现出最优的亲水性(15.10°)、结合强度(0.528 N)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通过调节电解液时效可以提高TiO_(2)纳米管涂层的耐蚀性、硬度和弹性模量,而TiO_(2)纳米管涂层的形貌、亲水性与结合强度在特定的电解液时效范围内展现出优良性,并非随电解液时效的增加而提升。在电解液时效为10 h时,TiO_(2)纳米管涂层的整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阳极氧化 tio_(2)纳米管涂层 电解液时效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钛合金表面氢化TiO_(2)纳米管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郭雅彤 张正 +1 位作者 陈溯 张研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7-614,共8页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 目的:研究在3D打印钛合金(Ti 6Al 4V)表面制备氢化TiO_(2)纳米管,材料的表面性能及其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激光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 technology,SLM)制备3D打印钛合金(3D-Ti),并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在其表面制备TiO_(2)纳米管得到3D-TNTs,对3D-TNTs进一步高温氢化处理,从而获取3D-H_(2)-TNTs。选取光滑的钛合金(MP-Ti)作为对照组,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接触角测量仪、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及原子力显微镜对MP-Ti、3D-Ti、3D-TNTs、3D-H_(2)-TNTs的表面形貌、亲水性、粗糙度进行测量及分析。在4组材料表面培养HGFs,应用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应用荧光染色、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早期黏附及增殖情况;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情况。结果:3D-Ti的微米钛球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得到了呈放射状、排列规则有序的纳米管结构,经过进一步氢化处理后,材料表面获得了接触角小于5°的超亲水特性。SEM可观察到在培养早期4 h内,HGFs在3D-H_(2)-TNTs表面的形态最为铺展,有更多更长的伪足,且细胞的黏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当培养时间延长至1、3、5 d,HGFs在3D-Ti、MP-Ti、3D-H_(2)-TNTs和3D-TNTs上的增殖呈依次递减趋势,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H_(2)-TNTs在细胞培养初期促进细胞生长的优势作用在后期逐渐消失;在3D-H_(2)-TNTs表面培养4 h和1 d时,HGFs的黏附相关基因整联蛋白-β1(integrin-beta 1,ITG-β1)、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黏着斑蛋白(vinculin,VCL)的表达量及FN分泌量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应用电化学阳极氧化与高温氢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3D打印钛合金表面构建超亲水性的微纳复合生物层,可促进HGFs的早期黏附和增殖,增强细胞黏附相关基因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钛合金 tio_(2)纳米 氢化处理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催化型纳米TiO_(2)抗菌性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乔志星 赵拓然 +4 位作者 胡利琛 杨童 李晓鑫 雷维维 银涛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9-54,共6页
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致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其效果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材料。纳米TiO_(2)因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在抗菌领域备受瞩目。然而,由于... 细菌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抗生素的过度使用致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其效果逐渐受到限制。因此,当前研究的重点是开发高效、安全的抗菌材料。纳米TiO_(2)因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在抗菌领域备受瞩目。然而,由于纳米TiO_(2)具有较宽的带隙,其吸收主要局限于紫外光,在近红外光区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改性是调节TiO_(2)光吸收范围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当前纳米TiO_(2)常见的改性策略,如纳米半导体材料复合、纳米金属修饰、离子掺杂、碳基材料修饰、聚合物复合等,使其能够在近红外光区具有光响应性,从而实现抗菌。同时,对改性后材料的毒理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分析,以评估近红外光光区催化抗菌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此外,还阐述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近红外光区光催化型纳米TiO_(2)抗菌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 改性 近红外光催化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加入量对镁钙砂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臧伟楠 栾舰 +2 位作者 王春艳 李佳 韩昊鹏 《耐火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为了改善镁钙材料的抗水化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其他性能,以白云石粉和轻烧镁粉为主要原料,外加纳米TiO_(2),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成型,经1 650℃煅烧3 h制成镁钙砂试样,研究了TiO_(2)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8%... 为了改善镁钙材料的抗水化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其他性能,以白云石粉和轻烧镁粉为主要原料,外加纳米TiO_(2),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在100 MPa下成型,经1 650℃煅烧3 h制成镁钙砂试样,研究了TiO_(2)外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4%、6%和8%)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引入可使材料内产生固溶体,促进晶粒长大,同时材料内会有新相CaTiO_(3)和Ca_(4)Ti_(3)O_(10)生成,提高颗粒间结合程度,但过量的新相生成会阻碍材料内气体排出,影响烧结过程。随着纳米TiO_(2)外加量的增加,试样中CaTiO_(3)和Ca_(4)Ti_(3)O_(10)的含量增加,体积密度逐渐降低,显气孔率逐渐增大,常温抗折强度、常温耐压强度和抗水化性能以及热震后的常温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纳米TiO_(2)外加量为2%(w)时,试样的强度、抗热震性和抗水化性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钙材料 纳米tio_(2) 力学性能 抗水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改性发泡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李杰 李顺凯 +1 位作者 赵欢 曾秦威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39-2848,共10页
针对普通发泡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纳米TiO_(2)对其进行改性,探究纳米TiO_(2)掺量对发泡剂发泡倍数、沉降距和泌水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改性发泡剂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能有效改善发泡剂性... 针对普通发泡剂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采用纳米TiO_(2)对其进行改性,探究纳米TiO_(2)掺量对发泡剂发泡倍数、沉降距和泌水率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改性发泡剂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能有效改善发泡剂性能,在最佳掺量0.15%(质量分数,下同)时,发泡倍数提高了11.93%,1 h沉降距和1 h泌水率分别降低了54.29%和12.21%,泡沫液膜的平均厚度为37.86μm;掺入0.15%纳米TiO_(2)所制备的泡沫混凝土3 d抗压强度为1.637 MPa,相比基准组,抗压强度提升了41.98%;微观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_(2)可以明显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并且促使泡沫混凝土浆体养护过程中形成了更多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从而使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纳米tio_(2) 泡沫稳定性 抗压强度 微观形貌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对施氏鲟幼鱼的毒性效应研究
12
作者 罗天逊 周洲 +3 位作者 刘霆 孔杰 赵振新 吕盛寒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81-93,共13页
【目的】探明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对底栖鱼类施氏鲟的毒性效应,为评估TiO_(2)-NPs对水生鱼类危害及其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施氏鲟幼鱼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TiO_(2)-NPs(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 【目的】探明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对底栖鱼类施氏鲟的毒性效应,为评估TiO_(2)-NPs对水生鱼类危害及其毒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施氏鲟幼鱼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TiO_(2)-NPs(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500 mg/L、600 mg/L和800 mg/L)进行96 h半致死浓度(LC50)试验。在TiO_(2)-NPs 96 h LC50基础上,以超纯水为对照(CK),分别设置10%LC50、1%LC50和1‰LC503个浓度梯度进行TiO_(2)-NPs胁迫试验。通过显微观察TiO_(2)-NPs对施氏鲟幼鱼鳃、肝脏、肠及脾脏细胞组织结构的影响,阐明TiO_(2)-NPs对施氏鲟幼鱼的毒性作用。【结果】半致死浓度试验表明:TiO_(2)-NPs浓度为50 mg/L时,施氏鲟幼鱼第3天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4.17%;TiO_(2)-NPs浓度为100 mg/L、200 mg/L、300 mg/L时,施氏鲟幼鱼第2天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分别为5.17%、8.33%、12.5%;TiO_(2)-NPs浓度为400 mg/L、500 mg/L、600 mg/L、800 mg/L时,施氏鲟幼鱼第1天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分别为8.33%、12.5%、16.67%、20.83%。TiO_(2)-NPs对施氏鲟幼鱼96 h LC50为52.70 mg/L。高浓度(10%LC50=5.27 mg/L)TiO_(2)-NPs处理施氏鲟幼鱼鳃、脾脏、肝脏和肠组织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破坏了正常细胞结构。TiO_(2)-NPs胁迫试验表明:TiO_(2)-NPs胁迫14 d后,幼鱼肝脏组织SOD活性随TiO_(2)-NPs浓度降低而逐渐增加,CAT活性随TiO_(2)-NPs浓度降低而逐渐下降,高浓度TiO_(2)-NPs显著降低GPx活性,MDA含量随TiO_(2)-NPs浓度降低呈下降趋势。【结论】TiO_(2)-NPs对施氏鲟幼鱼96 h的半致死浓度为52.70 mg/L,TiO_(2)-NPs会破坏施氏鲟幼鱼鳃、脾脏、肝脏和肠组织细胞结构,引起肝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对施氏鲟有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tio_(2)-NPs 施氏鲟 半致死浓度 毒性效应 胁迫试验 细胞形态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湿环境下金红石型纳米TiO_(2)掺杂聚乙烯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涛 周浩翰 +1 位作者 陈敏 孙金莉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金红石型纳米TiO_(2)掺杂对聚乙烯(polyethylene,PE)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不同水分子质量分数的PE和TiO_(2)/PE复合模型,以温度为变量研究分析纳米TiO_(2)改性PE材料前后的热力学性能和微观结... 为了从微观角度分析金红石型纳米TiO_(2)掺杂对聚乙烯(polyethylene,PE)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不同水分子质量分数的PE和TiO_(2)/PE复合模型,以温度为变量研究分析纳米TiO_(2)改性PE材料前后的热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以及水分子在复合体系中的扩散能力。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掺杂使PE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了33 K,杨氏模量提升了428.17%,剪切模量提升了338.62%。纳米TiO_(2)极大抑制了PE分子链的运动和水分子的扩散,增强了复合体系的稳定性。水分子的加入和温度的升高降低了复合体系的热力学性能,这两者均破坏了复合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 金红石型纳米tio_(2) 水分子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下纳米TiO_(2)改性涂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有 石鹏超 +3 位作者 袁群 王大辉 王姗姗 曹宏亮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0,135,共6页
为提升涂层混凝土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引入不同掺量金红石型纳米TiO_(2)对水泥基结晶涂层和聚氨酯涂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涂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使用纳米TiO_(2)改性后,两种涂层混凝土在紫外... 为提升涂层混凝土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引入不同掺量金红石型纳米TiO_(2)对水泥基结晶涂层和聚氨酯涂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涂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使用纳米TiO_(2)改性后,两种涂层混凝土在紫外线照射下的抗碳化性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随着纳米TiO_(2)掺量的增加,两种涂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均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水泥基结晶涂层中纳米TiO_(2)最优掺量为2%,聚氨酯涂层中纳米TiO_(2)最优掺量为1%~2%,紫外线照射下纳米TiO_(2)对聚氨酯涂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提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碳化 紫外线 涂层 纳米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燕茹 李传华 +1 位作者 贾宗明 张杰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纳米TiO_(2)以同等质量代替水泥(0、1%、3%、5%)掺入混凝土中,对纳米TiO_(2)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了纳米TiO_(2)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纳米TiO_(2)掺量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结果... 纳米TiO_(2)以同等质量代替水泥(0、1%、3%、5%)掺入混凝土中,对纳米TiO_(2)混凝土进行抗压试验和碳化试验,研究了纳米TiO_(2)的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考虑纳米TiO_(2)掺量和碳化龄期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结果显示:掺入适量的纳米TiO_(2)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碳化性能的改善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随着纳米TiO_(2)掺入量的增加对两者的促进作用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纳米TiO_(2)掺量为1%时对混凝土性能促进作用最好。通过引入纳米TiO_(2)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系数,改进碳化深度模型。模型预测数据和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可应用于纳米TiO_(2)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模型 纳米tio_(2) 混凝土 碳化性能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微球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气相苯特性
16
作者 杜晶晶 赵军伟 +1 位作者 施飞 程晓民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31-7236,共6页
以四氯化钛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TiO_(2)微球。利用XRD、FE-SEM、TEM、UV-Vis、BET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光学性能、比表面特性进行分析,以气相苯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溶剂热时间所制备的微球对光催化活... 以四氯化钛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纳米TiO_(2)微球。利用XRD、FE-SEM、TEM、UV-Vis、BET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组成、结构、形貌、光学性能、比表面特性进行分析,以气相苯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不同溶剂热时间所制备的微球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剂热时间的延长,TiO_(2)微球结构经历了实心-核壳-空心的演变过程,但均由20 nm以下的颗粒组成。此类微球的光吸收带边出现明显“蓝移”现象,且光吸收性能较P25 TiO_(2)要高,比表面积是其3~5倍。其中溶剂热时间为6 h所制备的核壳结构微球光催化活性最佳,降解气相苯的矿化率高达93%,高于P25 TiO_(2)近3倍,分析表明,该优异性能得益于核壳结构对光的充分反射吸收和高比表面积导致的吸附协同光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微球 溶剂热法 中空核壳结构 光催化 气相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粉体TiO_(2)对靛蓝染色织物光褪色的影响
17
作者 汪媛 张聪 +1 位作者 彭勇刚 李奕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7-70,共4页
采用钛酸四正丁酯(TBOT)作为TiO_(2)的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合成单晶粒TiO_(2)粉体,制备了颗粒状的锐钛型纳米粉体TiO_(2)。结果表明:紫外光照条件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可以使靛蓝织物表观深度发生大幅度下降,粉体TiO_(2)浓度为10%时,K/S... 采用钛酸四正丁酯(TBOT)作为TiO_(2)的前驱体,通过水热反应合成单晶粒TiO_(2)粉体,制备了颗粒状的锐钛型纳米粉体TiO_(2)。结果表明:紫外光照条件下,纳米粉体二氧化钛可以使靛蓝织物表观深度发生大幅度下降,粉体TiO_(2)浓度为10%时,K/S值下降率达到51.81%;促进剂的参与有助于靛蓝织物的褪色效果;涂抹粉体TiO_(2)后的染色布样,在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值ΔL^(*)偏亮白,同时随着粉体TiO_(2)浓度的增大,ΔL*增大,颜色亮度增大,Δa^(*)初始为负值,颜色偏绿,随着粉体TiO_(2)浓度的增大,样品颜色绿光减少,红光增加;当粉体TiO_(2)浓度为10%,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Δa^(*)值偏向正值,染色布样色光向偏红光偏移,紫外光照射6~8 h时Δa^(*)变化幅度较大,10 h之后,趋于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纳米粉体 靛蓝 棉织物 褪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红外光谱及催化活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萍 李平 +2 位作者 贾振斌 宋秀芹 魏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0-162,186,共4页
用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制备出纳米级SO2-4/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TiO2晶型、硫酸浓度及焙烧温度对SO2-4/TiO2固体超强酸的影响。制备SO2-4/TiO2的最优条件是:锐钛型TiO2,c(H2SO4)=1 0mol/L的硫酸浸泡,450℃焙烧。此时其红外... 用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制备出纳米级SO2-4/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TiO2晶型、硫酸浓度及焙烧温度对SO2-4/TiO2固体超强酸的影响。制备SO2-4/TiO2的最优条件是:锐钛型TiO2,c(H2SO4)=1 0mol/L的硫酸浸泡,450℃焙烧。此时其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最强,催化乙酸和丁醇酯化反应可使酯化率达到98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红外光谱 催化活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_2的V_2O_5基催化剂脱氮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锋 金保升 +3 位作者 翟俊霞 刘涛 范红梅 顾立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2-745,共4页
以2种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制备得到脱氮催化剂H和Z,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DeNOx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H的活性比催化剂Z低得多.利用XRD、BET、FT-IR和SEM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比较,BET表面积虽然会对DeNOx活... 以2种不同纳米级锐钛型TiO2为载体负载V2O5和WO3制备得到脱氮催化剂H和Z,在自制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其DeNOx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H的活性比催化剂Z低得多.利用XRD、BET、FT-IR和SEM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比较,BET表面积虽然会对DeNOx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催化剂H主要因为活性物质V2O5和载体TiO2发生反应,生成V3Ti6O17,导致其DeNOx活性大幅下降,而在催化剂Z中TiO2仍然保持锐钛型,未与V2O5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锐钛tio2 V2O5基催化剂 DeNOx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信哲 王黎明 +2 位作者 徐丽慧 齐俊红 刘章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1-224,230,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有害气体。因此,对于室内VOCs的有效去除已经成为空气治理中的研究热点。TiO_(2)光催化剂具有光转换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理V...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有害气体。因此,对于室内VOCs的有效去除已经成为空气治理中的研究热点。TiO_(2)光催化剂具有光转换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理VOCs领域中。然而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响应较弱和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光催化降解效果。对TiO_(2)进行改性处理是当下改善其光催化作用的必要手段。简单介绍了TiO_(2)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基于光催化原理概述影响TiO_(2)光催化性能的因素,对近年TiO_(2)的改性设计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表明了TiO_(2)降解室内VOC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_(2) 挥发性有机物 光催化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