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级精度柔性机器人的设计方法及实现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于靖军 宗光华 +1 位作者 毕树生 赵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1577-1580,共4页
从材料、几何结构、柔性铰链、驱动器、运动与负载及加工等几个方面总结了面向精密作业的柔性机器人设计准则。对柔性机器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以精密作业中的具体应用为例 ,依据这些设计方法与准则 ,从机械本体和驱动器控制 2个方... 从材料、几何结构、柔性铰链、驱动器、运动与负载及加工等几个方面总结了面向精密作业的柔性机器人设计准则。对柔性机器人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以精密作业中的具体应用为例 ,依据这些设计方法与准则 ,从机械本体和驱动器控制 2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可实现纳米级精度的 3自由度柔性机器人样机设计的具体实现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精度 柔性机构 设计原则 柔性铰链 柔性机器人 并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差动式纳米级分辨力位移测量激光干涉仪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美蓉 陆伯印 贾果欣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65-667,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级精度位移测量激光干涉仪的设计原理与应用,该干涉仪以独特的光学原理被命名为“耦合差动式激光干涉仪”.其结构简洁紧凑,性能稳定,光路布局对称性好,不存在死光程,光程差倍增,容易装调,符合阿贝原则和结...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级精度位移测量激光干涉仪的设计原理与应用,该干涉仪以独特的光学原理被命名为“耦合差动式激光干涉仪”.其结构简洁紧凑,性能稳定,光路布局对称性好,不存在死光程,光程差倍增,容易装调,符合阿贝原则和结构变形最小原则,在10mm (可以扩展至50 m m )测量范围内,获得了λ/800 的分辨力和纳米级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计量 位移测量 激光干涉仪 纳米级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哲俊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12,26,共11页
介绍纳米科技几个主要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纳米级精度的测量 ;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超精密加工和原子级加工 ;纳米材料 ;微型机械和微型机电系统 ;
关键词 微型机械 纳米级精度 微型机电系统 超精密加工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新进展 纳米科学 纳米科技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度控制激光脉冲
4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2期339-340,共2页
巴塞罗纳光子科学研究所(mro)的科学家们已演示了飞秒级和纳米级精度的激光脉冲控制。Nicol5Accanto及其同事将宽带脉冲整形与显微镜内单个纳米粒子的二次谐波检测相结合,以控制亚衍射区内的超短光脉冲。这种通用方法可以弥补由激光... 巴塞罗纳光子科学研究所(mro)的科学家们已演示了飞秒级和纳米级精度的激光脉冲控制。Nicol5Accanto及其同事将宽带脉冲整形与显微镜内单个纳米粒子的二次谐波检测相结合,以控制亚衍射区内的超短光脉冲。这种通用方法可以弥补由激光脉冲在原位遭遇的相位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脉冲 脉冲控制 纳米尺度 纳米级精度 科学研究所 超短光脉冲 巴塞罗纳 二次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微3-RPR并联机构运动学精确求解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有熊 顾人杰 +1 位作者 刘晓锋 朱松青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11,共6页
针对所研制宏微伺服驱动的3-RPR并联机构运动学纳米级求解精度的要求,研究其运动学模型及其正解和逆解算法。推导3-RPR的逆解方程,通过MATLAB编程得到其解析解;建立正解方程,采用数值迭代法、神经网络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 针对所研制宏微伺服驱动的3-RPR并联机构运动学纳米级求解精度的要求,研究其运动学模型及其正解和逆解算法。推导3-RPR的逆解方程,通过MATLAB编程得到其解析解;建立正解方程,采用数值迭代法、神经网络算法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对其进行正解研究,并采用MATLAB实现其算法求解。通过最终的求解精度对比,经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能实现纳米级的求解精度、且耗时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3-RPR并联机构 运动学 纳米求解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视场效应成像干涉技术
6
《中国光学》 EI CAS 2014年第3期510-510,共1页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们已开发了一种在单次曝光深度分辨全息成像过程中使视场加倍的方法。特拉维夫大学的Pinhas Girshovitz和Natan Shaked把干涉显微术作为了他们的技术基础。干涉显微术利用干扰效应来提取与成像物体的厚度或高度轮廓有... 以色列的研究人员们已开发了一种在单次曝光深度分辨全息成像过程中使视场加倍的方法。特拉维夫大学的Pinhas Girshovitz和Natan Shaked把干涉显微术作为了他们的技术基础。干涉显微术利用干扰效应来提取与成像物体的厚度或高度轮廓有关的定量信息,这些信息是有用的,例如可用于给生物样品成像而不留标记,或从光学角度为要做无损检测的元件生成亚纳米级精度的图像。但遗憾的是,为了能够在单次曝光中捕捉整个定量图像,视场减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技术 成像过程 场效应 纳米级精度 深度分辨 研究人员 干扰效应 生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