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纳米碳化硅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一帆 王明明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33,共4页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5)对纳米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粉末共混-模压成型制备PS/SiCw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SiCw用量和NDZ-105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耐热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SiCw...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5)对纳米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粉末共混-模压成型制备PS/SiCw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SiCw用量和NDZ-105处理对复合材料力学、耐热性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随SiCw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SiCw的质量分数为3%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表面改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失重分析表明SiCw的加入使PS的耐热性提高;介电性能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Si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β-碳化硅晶须 纳米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与微米级零价铁降解2,4,6-三氯酚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金盛杨 王玉军 +2 位作者 李连祯 周东美 王慎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7,共6页
研究了在反应表面积相近条件下,纳米与微米级零价铁(Fe0)降解水相中2,4,6-三氯酚(TCP)的动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纳米与微米级Fe0降解TCP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65h-1和0.0046h-1,其比值(3.6)接近纳米... 研究了在反应表面积相近条件下,纳米与微米级零价铁(Fe0)降解水相中2,4,6-三氯酚(TCP)的动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纳米与微米级Fe0降解TCP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65h-1和0.0046h-1,其比值(3.6)接近纳米与微米级Fe0对TCP的初始吸附量比值(2.9).造成2种Fe0降解与吸附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颗粒表面点位单元活性不同.Fe0对TCP的作用可分为2个阶段:前一阶段非反应点位主导的吸附作用高于反应点位主导的降解作用,后一阶段刚好相反.反应过程中,纳米与微米级Fe0反应组体系pH值从初始的5.7分别升至10.5和8.2,体系pH值处于酸性范围时可提高TCP降解速率.纳米Fe0在反应过程中表面氧化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铁氧化物沉积在颗粒表面,少量以离子态存在于水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三氯酚 纳米Fe0 微米Fe0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亚微米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法制备纳米级β-沸石 被引量:8
4
作者 马骏 王海彦 +1 位作者 田彦文 傅丽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16,共4页
通过微波辐射方法,以粗孔硅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纳米级β- 沸石。研究凝胶组成和辐射条件对合成β-沸石的影响。表征了不同硅铝比Hβ-沸石的酸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初始n(Al2O3):n(SiO2)对β-沸... 通过微波辐射方法,以粗孔硅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合成了纳米级β- 沸石。研究凝胶组成和辐射条件对合成β-沸石的影响。表征了不同硅铝比Hβ-沸石的酸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初始n(Al2O3):n(SiO2)对β-沸石晶化的影响较水的影响大,微波法合成β-沸石相对结晶度高于90%,而模板剂用量比传统水热法低10%以上。最佳合成条件是pH为10,辐射温度140℃,辐射时间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纳米 合成 微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的红外光谱及催化活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萍 李平 +2 位作者 贾振斌 宋秀芹 魏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0-162,186,共4页
用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制备出纳米级SO2-4/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TiO2晶型、硫酸浓度及焙烧温度对SO2-4/TiO2固体超强酸的影响。制备SO2-4/TiO2的最优条件是:锐钛型TiO2,c(H2SO4)=1 0mol/L的硫酸浸泡,450℃焙烧。此时其红外... 用不同晶型的纳米TiO2制备出纳米级SO2-4/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红外光谱研究了TiO2晶型、硫酸浓度及焙烧温度对SO2-4/TiO2固体超强酸的影响。制备SO2-4/TiO2的最优条件是:锐钛型TiO2,c(H2SO4)=1 0mol/L的硫酸浸泡,450℃焙烧。此时其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最强,催化乙酸和丁醇酯化反应可使酯化率达到98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红外光谱 催化活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级铜粉及镍-磷粉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宏 旷亚非 +2 位作者 周海晖 罗胜联 陈金华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了以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体系和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中 ,用氯化钯作为反应催化剂 ,并添加合适的分散剂 ,则可制得直径为 5~ 1 0 nm的镍 -磷非晶态粉末... 研究了以化学镀方法制备纳米金属粉末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次磷酸钠为还原剂的酸性化学镀镍体系和以甲醛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铜体系中 ,用氯化钯作为反应催化剂 ,并添加合适的分散剂 ,则可制得直径为 5~ 1 0 nm的镍 -磷非晶态粉末和直径为 2 0 0~ 30 0 nm的铜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方法 制备 纳米 铜粉 -磷粉 金属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甲壳素/壳聚糖纳米级微粒的制备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董炎明 阮永红 +1 位作者 王锦山 吴玉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8-129,共2页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处理,制备了β 甲壳素/壳聚糖纳米级微粒.在这一制备过程中,预处理和反应的条件非常重要.从TEM照片看,这些纳米微晶颗粒的形状是圆形的,直径为10~100nm.
关键词 制备 β-甲壳素 β-壳聚糖 β纳米微晶 β纳米微粒 纳米材料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α-Fe_2O_3粉 被引量:7
8
作者 余高奇 王玲 +3 位作者 周华 屈小英 陈阳 肖杰展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57-358,共2页
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法(Sol Gel)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技术制备纳米级Fe2O3粉,并通过XRD,TEM测试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法,可制得分散性好的红色纳米级α Fe2O3粉,且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制备 纳米α-Fe2O3粉 超细粉 三氧化二铁 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二氧化硅玻璃粉的制备及其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唐新桂 周歧发 +1 位作者 尹荔松 张进修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正硅酸乙脂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SiO2)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白度测试仪对凝胶粉随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干凝胶在1200℃... 采用正硅酸乙脂为前驱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SiO2)粉,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和白度测试仪对凝胶粉随温度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干凝胶在1200℃热处理1h仍是无定型的SiO2粉,其粒度大小为40nm左右,白度为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玻璃粉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型纳米级Pd/Fe对4-氯苯酚的还原脱氯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德明 李敏 徐新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098,共8页
氯酚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塑料、抗氧剂、涂料、制革和造纸等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属于典型的环境雌激素[1]。因此,如何修复氯酚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成... 氯酚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塑料、抗氧剂、涂料、制革和造纸等生产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首批列入斯德哥尔摩国际公约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属于典型的环境雌激素[1]。因此,如何修复氯酚类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当今环境科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高分散型纳米Pd FE 4-氯苯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用于微米-纳米级矿物研究的新技术——FIB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晶 徐军 陈文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微米-纳米矿物 FIB 超显微结构 纳米科学 现代微束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催化合成乙酸芳樟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加研 吴春华 +2 位作者 赵黔榕 安鑫南 蒋建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3-46,共4页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 催化剂 乙酸芳樟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颗粒稳定化纳米级Pd/Fe复合颗粒对2-氯联苯的还原脱氯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德明 付聪 +1 位作者 毕柳 蒋军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93-4500,共8页
利用超声波强化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颗粒(GAC)稳定化纳米级Pd/Fe复合颗粒,并对2-氯联苯(2-CB)进行催化还原脱氯研究。结果表明:40k Hz超声波辐照强化下制备的GAC稳定化纳米级Pd/Fe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粒径和分散性均较普通液相还原法... 利用超声波强化液相还原法制备活性炭颗粒(GAC)稳定化纳米级Pd/Fe复合颗粒,并对2-氯联苯(2-CB)进行催化还原脱氯研究。结果表明:40k Hz超声波辐照强化下制备的GAC稳定化纳米级Pd/Fe复合颗粒的比表面积、粒径和分散性均较普通液相还原法制备的复合颗粒有明显改善,粒径均在100nm以下,比表面积增大了21.73%。当复合颗粒钯化率为0.3%(质量分数)且GAC和Pd/Fe投加量分别为0.15g/L和5.0g/L时,在反应温度25℃、初始pH为3的条件下反应300min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的2-CB降解率近95%,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3.88×10^(–2)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活性炭颗粒 纳米Pd/Fe颗粒 2-氯联苯 催化 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青 张萍 +1 位作者 刘占荣 刘树彬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1,115,共4页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对丙酸苄酯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丙酸的转化率为97.5%。实验还表明,该催化剂对丙酸和苄醇的酯化反应在重复使用5次后,反应3.0 h时... 用玻璃球负载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丙酸苄酯,对丙酸苄酯的合成条件和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丙酸的转化率为97.5%。实验还表明,该催化剂对丙酸和苄醇的酯化反应在重复使用5次后,反应3.0 h时丙酸的转化率变为90.3%,催化产物的气相色谱说明该催化剂选择性好,无副产物生成,是合成丙酸苄酯的良好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O42-/TiO2 固体超强酸 催化 丙酸苄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级CoFe2O4尖晶石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利 方正 +2 位作者 李元高 张全茹 王少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47-149,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经激光粒度仪、XRD、TEM、VSM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产品为平均粒径50~60nm的CoFe2O4尖晶石相,外观近似球形,分散性较好,组成均匀,矫顽力及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78kA/m和72Am^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钴铁氧体。经激光粒度仪、XRD、TEM、VSM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产品为平均粒径50~60nm的CoFe2O4尖晶石相,外观近似球形,分散性较好,组成均匀,矫顽力及比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78kA/m和72Am^2/kg,该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2O4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纳米 比饱和磁化强度 尖晶石结构 激光粒度仪 钴铁氧体 尖晶石相 平均粒径 粉体工艺 XRD TEM VSM 分散性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酯改性纳米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顾军渭 张秋禹 +4 位作者 李洪春 张军平 孔杰 唐玉生 张广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41,共4页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5)对纳米级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用静态沉淀法分析了改性前后β-SiCw的分散稳定性,用Zeta电位曲线表征了β-SiCw表面的吸附离子浓度及电性,对β-SiCw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N... 利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5)对纳米级β-碳化硅晶须(β-SiCw)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用静态沉淀法分析了改性前后β-SiCw的分散稳定性,用Zeta电位曲线表征了β-SiCw表面的吸附离子浓度及电性,对β-SiCw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NDZ-105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β-SiCw表面,并在β-SiCw表面形成了有机包覆层,改性后β-SiCw的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亲油。经NDZ-105表面改性的β-SiCw能同时提高β-SiCw/赛璐珞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酯偶联剂 纳米级β-碳化硅晶须 表面改性 赛璐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控制结晶结构的α-烯烃弹性体
1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99-699,共1页
三井化学公司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已成功地在纳米级上控制α-烯烃弹性体的结晶结构。该公司将以Notio新牌号使该材料商业化。
关键词 三井化学公司 茂金属催化剂 α-烯烃弹性体 结晶结构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SnO_2的合成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潘庆谊 徐甲强 +1 位作者 张剑平 施利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以无机试剂为起始原料,加入少量溶胶形成助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级SnO2。以TG-DTA热分析、IR、XRD及TEM等分析手段对热处理过程中纳米级SnO2晶粒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纳米级SnO2的阻温特性以及掺入... 以无机试剂为起始原料,加入少量溶胶形成助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级SnO2。以TG-DTA热分析、IR、XRD及TEM等分析手段对热处理过程中纳米级SnO2晶粒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纳米级SnO2的阻温特性以及掺入Ru、Rh催化剂后的气敏特性。应用相变理论计算得热处理温度在500~600°C时其晶核生长活化能为26.55kJ/mol。纳米级SnO2具有其特征的阻温特性,这与其表面吸附氧增多有关。在纳米级SnO2中掺入Ru,能提高SnO2对C4H10、汽油的选择性检测,而在掺入Rh时,由于对CO、CH4、H2等气体灵敏度的普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氧化锡 气敏特性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Ⅰ.纳米级微孔SiO_2玻璃粉末的研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庭英 邱勇 +2 位作者 杜金环 陈柳生 宋心琦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有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 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级微孔SiO2玻璃粉的微孔尺寸有比表面积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出孔径分布范围在1~20nm之间的多种微孔玻璃粉,可用作纳米级微孔基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 胶-凝胶法 SiO2玻璃粉 纳米微孔材料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的溶胶-凝胶法制备改进及粒径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春香 刘孝恒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以无机钛盐为前驱体 ,PEG和淀粉为分散剂 ,分别用溶胶 -凝胶法及改进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纳米TiO2 粉体。在改进方法中 ,用溶解凝胶而不是传统的高温灼烧凝胶的方法得到TiO2 。所得的产物是极细 (4nm )并已明显开始结晶 (锐钛矿 )的TiO2... 以无机钛盐为前驱体 ,PEG和淀粉为分散剂 ,分别用溶胶 -凝胶法及改进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纳米TiO2 粉体。在改进方法中 ,用溶解凝胶而不是传统的高温灼烧凝胶的方法得到TiO2 。所得的产物是极细 (4nm )并已明显开始结晶 (锐钛矿 )的TiO2 粉体。此粉末可用作加热法控制TiO2 颗粒尺寸的起始物质。TiO2 在极低温度 (≤ 10 0℃ )下结晶被推测为由聚合物与Ti (NO3 ) 4交联组成的凝胶结构比较特殊所致。在改进的方法中 ,少量的NO2 气体可被容易地吸收 ,同时 ,重复溶解的聚合物可重复利用。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重复溶解 交联 重复利用 粒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