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石墨烯与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少飞 魏智强 +3 位作者 乔宏霞 曹辉 赵辛源 葸玲玲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5-86,共12页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势,因其优良的强度、粘结性、防水性而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然而,聚合物存在延缓水泥水化、降低复合材料早期力学性能、温度敏感性、易老化等不足。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的优势,因其优良的强度、粘结性、防水性而被广泛用作混凝土结构修复材料。然而,聚合物存在延缓水泥水化、降低复合材料早期力学性能、温度敏感性、易老化等不足。氧化石墨烯(GO)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通过调控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分别综述了几种常见聚合物、GO改性水泥基材料性能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聚合物和GO对水泥基材料水化特性、水化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二者对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在此基础上,分别总结了聚合物和GO改性水泥基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采用GO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发挥GO和聚合物的各自优势,讨论了GO改性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石墨 聚合物 水泥基材料 水化进程 力学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基复合涂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书华 段云飞 +4 位作者 崔佳伟 王树立 饶永超 李家波 卢小蝶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4,共7页
基于不同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的改性方法,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基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的机理,论述了改性复合涂层的合成方法。最后对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基复合防腐蚀涂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 基于不同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的改性方法,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基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的机理,论述了改性复合涂层的合成方法。最后对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石墨烯基复合防腐蚀涂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粒子 复合涂层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封端型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聚氨酯UV固化树脂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夏贤良 娄育培 +2 位作者 李道壮 吴晓静 李再峰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7,共6页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 为提高聚氨酯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基于聚氨酯化学反应,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对氧化石墨烯(GO)实现了化学接枝,制备出新型氧化石墨烯(HEMA@GO)。探讨了HEMA@GO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协同复合对聚氨酯基UV固化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接枝型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由接枝前的0.89 nm扩大到2.10 nm,改善了GO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能力和界面相互作用;当HEMA@GO和MWCNTs的添加量分别为1.0%、3.0%时,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和涂层硬度达到了最佳,分别为13.6 MPa和6H。此外,HEMA@GO和MWCNTs的协同作用,显著降低了聚氨酯涂层的方块电阻,从空白涂层的1012 kΩ/□降至7.1 kΩ/□,展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UV固化树脂 改性氧化石墨 多壁碳纳米 力学性能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鲜肉中马波沙星的检测
4
作者 陈秀金 王雪晴 +5 位作者 李兆周 王耀 张敏 牛华伟 刘恒言 安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9-285,共7页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 该文构建了一种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鲜肉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用电沉积法在电极表面合成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然后通过电化学法还原复合膜中的氧化石墨烯,固载抗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的修饰过程进行表征。用差分脉冲伏安法优化传感器的电化学检测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马波沙星进行定量检测。响应峰值电流变化量与马波沙星在0.5~4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 ng/mL。传感器对猪肉、鸡肉和牛肉样品的检测限分别为0.09、0.10、0.09μg/kg,添加回收率为82.81%~101.99%,检测结果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马波沙星残留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波沙星 纳米粒子 氧化石墨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鲜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纳米带/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连根 石磊 +3 位作者 韩相鹏 史炳瑞 张佳豪 刘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0-639,共10页
为了改善石墨烯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的相容性,并使其在摩擦过程中快速形成高质量自润滑转移膜,用超支化聚硅氧烷(HBPSi)和Ni纳米粒子共同改性石墨烯纳米带(GNRs),制备了HBPSi/Ni/GNRs复合粒子,将其引入到BMI树脂中制备出HBPSi/Ni/GN... 为了改善石墨烯与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的相容性,并使其在摩擦过程中快速形成高质量自润滑转移膜,用超支化聚硅氧烷(HBPSi)和Ni纳米粒子共同改性石墨烯纳米带(GNRs),制备了HBPSi/Ni/GNRs复合粒子,将其引入到BMI树脂中制备出HBPSi/Ni/GNRs/BMI复合材料。采用FTIR、SEM、TEM、摩擦磨损试验机及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复合粒子的结构、形貌及添加量和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探究了其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HBPSi和Ni纳米粒子成功负载到GNRs表面上。与GNRs相比,HBPSi/Ni/GNRs复合粒子能够显著提升BMI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当HBPSi/Ni/GNRs复合粒子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6%时,HBPSi/Ni/GNRs/BM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均降至最低,分别为0.18和1.9×10^(-6)mm^(3)/(N·m)。HBPSi/Ni/GNRs复合粒子与BMI树脂强的界面作用是导致其复合材料抗剪切能力提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 Ni纳米粒子 超支化聚硅氧烷 摩擦学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6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_(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 纳米氧化铈 纳米粒子 As(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水系液流电池中纳米粒子改性石墨毡电极研究
7
作者 聂昌通 韩红静 +3 位作者 李永浩 安梦乾 徐俊辉 陈留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简单介绍了典型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石墨毡本身的结构特征与物化性质,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子修饰改性电极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不同修饰改性工艺及不同类型纳米粒子对电极材料性能的优化效果,并进一步总结了纳米粒子提高... 简单介绍了典型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石墨毡本身的结构特征与物化性质,重点阐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子修饰改性电极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不同修饰改性工艺及不同类型纳米粒子对电极材料性能的优化效果,并进一步总结了纳米粒子提高电极材料电化学活性机制机理。最后针对电极性能优化研究提出了未来有助于提高电池效率、降低电池成本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电池 纳米粒子 石墨毡电极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SiO2/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涂层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刚 欧宝立 +1 位作者 赵欣欣 彭彩茹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1-536,共6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SiO2),以苯聚酯多元醇和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高强度聚氨酯,利用其末端异氰酸酯基和氧化石墨烯表面務基反应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引入含极性基团氰基的扩链剂N-(2-氰乙基)二乙醇胺进行...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多孔纳米二氧化硅(SiO2),以苯聚酯多元醇和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为原料制备高强度聚氨酯,利用其末端异氰酸酯基和氧化石墨烯表面務基反应得到氧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引入含极性基团氰基的扩链剂N-(2-氰乙基)二乙醇胺进行扩链反应,并且在纳米SiO2协同作用下固化制成多孔纳米SiO2/M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采用扫描电镜观测发现所制备的SiO2粒子大小均匀,粒径在80 nm左右。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聚氨酯。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氰基扩链剂的协同作用下多孔纳米SiO2/M化石墨烯改性聚氨酯涂层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多孔纳米SiO2质量分数添加量为5wt.%时,断裂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9.1%和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二氧化硅 氧化石墨 改性聚氨酯 涂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4
9
作者 于美 刘鹏瑞 +3 位作者 孙玉静 刘建华 安军伟 李松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4,共6页
以无毒、绿色的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没有稳定剂、温和的液相反应条件下,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原位制备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石墨烯... 以无毒、绿色的葡萄糖为还原剂,在没有稳定剂、温和的液相反应条件下,同时还原氧化石墨和银氨溶液中的银氨离子,原位制备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的石墨烯银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石墨和银离子在反应过程中同时被葡萄糖还原,银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石墨烯片层之间,生成的银纳米粒子中大多数存在着孪晶界,银纳米粒子的大小和分布受硝酸银用量的影响,在合适的银离子浓度下,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集中在25 nm左右;复合材料中石墨烯的拉曼信号由于银粒子的存在增强了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载Pt纳米粒子的原位还原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22
10
作者 何卫 邹亮亮 +4 位作者 周毅 卢向军 李媛 张校刚 杨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氧化还原法(Hummers法)氧化鳞片石墨,再超声振荡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对GO表面功能化,由于带正电荷的PDDA分子功能化的GO与带负电荷的[PtCl6]2-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使Pt离子... 采用改进的化学氧化还原法(Hummers法)氧化鳞片石墨,再超声振荡剥离得到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通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分子对GO表面功能化,由于带正电荷的PDDA分子功能化的GO与带负电荷的[PtCl6]2-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使Pt离子组装到GO表面,再通过原位还原被束缚的Pt离子,同时GO被还原成石墨烯片(GNs),得Pt/PDDA-GNs催化剂.相对空白GNs负载的Pt纳米粒子和商业化Pt/C(JM),Pt/PDDA-GNs催化剂有较高的氧还原活性和稳定性.前者可归因于Pt颗粒尺寸细小和分散度较高,后者是由于PDDA分子与Pt原子间的电子作用及对Pt颗粒的钉扎作用,从而减缓了Pt的氧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PT纳米粒子 组装 氧还原反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乔玉林 赵海朝 +1 位作者 崔庆生 臧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4-38,47,共6页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首先概述了石墨烯负载不同纳米金属粒子、纳米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复合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然后提出了石墨烯负载纳米粒...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首先概述了石墨烯负载不同纳米金属粒子、纳米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复合材料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然后提出了石墨烯负载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并展望了其可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粒子 载体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石墨烯纳米粒子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相结合测定环境水样中的三嗪类除草剂 被引量:29
12
作者 张贵江 臧晓欢 +3 位作者 周欣 王璐 王春 王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71-1075,共5页
将磁性石墨烯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建立了环境水样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新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一些因素如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样品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和解吸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 将磁性石墨烯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相结合建立了环境水样中7种三嗪类除草剂残留的测定新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一些因素如吸附剂用量、萃取时间、样品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和解吸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7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富集倍数在574 ~ 968之间.测定西玛津、扑灭津、嗪草酮、西草净、氰草津的线性范围为0.01 ~10.0μg/L,莠去津的线性范围为0.05~10.0 μg/L,扑灭净的线性范围为0.01 ~8.0 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8 ~0.999 8,检出限(S/N=3)为1.0~5.0ng/L.将本方法应用于井水、自来水和湖水等实际水样的分析,在0.5 μg/L和2.0μg/L下的加标回收率为79.8% ~118.3%,相对标准偏差为3.6% ~ 10.5%.该法操作简单、富集倍数高,可满足水样中三嗪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石墨纳米粒子 磁性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三嗪类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石墨烯改性PVDF微滤膜在MBR中的抗污染性能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传起 杨悦锁 +1 位作者 徐晓晨 杨凤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5-384,共10页
利用强亲水性氧化石墨烯(GO)作为添加剂,自制了PVDF/GO复合微滤膜,并将其应用于MBR系统中,进行长期应用研究。研究发现,共混膜的表面性质得到改善,其表面含氧基团达到29.33%(GO=3%);共混膜与PVDF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近,但共混膜(GO=... 利用强亲水性氧化石墨烯(GO)作为添加剂,自制了PVDF/GO复合微滤膜,并将其应用于MBR系统中,进行长期应用研究。研究发现,共混膜的表面性质得到改善,其表面含氧基团达到29.33%(GO=3%);共混膜与PVDF膜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相近,但共混膜(GO=3%)仅进行了一次清洗,清洗周期是PVDF的4倍;PVDF/GO共混膜的膜阻力要低于PVDF膜,并且共混膜的不可逆污染阻力显著下降,其数值仅仅是PVDF膜的9.0%(GO=3%);EPS分析发现,共混膜表面的EPS浓度明显减少,其降幅分别达到59.98%(GO=1%)和69.57%(GO=3%),抗污染性能显著提高;通过SEM与CLSM分析发现,随着氧化石墨烯加入量的提高,共混膜表面形成了滤饼层变得疏松,厚度也变薄,甚至露出了部分膜表面(GO=3%),保证了共混膜稳定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纳米材料 氧化石墨 亲水改性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双酚A的测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方燕 马琳琳 +1 位作者 陕多亮 卢小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1-1497,共7页
采用电化学还原技术,通过一步电沉积制备了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ERGO-Au/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循环伏安(CV)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 采用电化学还原技术,通过一步电沉积制备了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膜修饰电极(ERGO-Au/GCE).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循环伏安(CV)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双酚A(BP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修饰电极对双酚A有明显的电催化效果.在pH=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双酚A在0.3~1.0 V扫描电位范围内有1个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出现.在优化的条件下,双酚A的浓度在3.00×10^-8~1.30×10^-5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8mol/L(S/N=3).将该修饰电极用于饮用水和塑料制品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6.4%~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石墨 双酚A 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还原态氧化石墨烯载铂纳米粒子及其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海丽 李小龙 +2 位作者 贺威 国瑞婷 柴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7-2123,共7页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采用简单的一步化学还原法在乙二醇(EG)中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2PtCl6制备高分散的铂/还原态氧化石墨烯(Pt/RGO)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透... 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然后采用简单的一步化学还原法在乙二醇(EG)中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和H2PtCl6制备高分散的铂/还原态氧化石墨烯(Pt/RGO)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催化剂的微结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O已被还原成RGO,Pt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RGO表面,粒径约为2.3 nm.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评价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t/RGO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与Pt/C和Pt/CNT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其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循环伏安图中正扫峰电流密度(If)和反扫峰电流密度(Ib)的比值高达1.3,分别是Pt/C和Pt/CNT催化剂的2.2和1.9倍,表明Pt/RGO催化剂具有高的抗甲醇氧化中间体COad的中毒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纳米粒子 石墨 化学还原 甲醇氧化 抗中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燚 陈彪 +1 位作者 杨祖培 张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振荡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M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发展的M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所制备的M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该类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在磁靶向药物、基因输运、磁共振造影以及磁介导的生物分离和去除环境污染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Pt-Co纳米粒子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延文 刘忠儒 +3 位作者 王博琳 朱磊 杨建平 李兴鳌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0-257,共8页
采用微波-乙二醇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和Pt(IV)、Co(II)粒子混合物,再经300℃H2还原,制备了石墨烯负载Pt-Co合金催化剂(Pt-Co/G)。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催化剂进行表征。Pt-Co合金的粒径为3 nm~8 nm,... 采用微波-乙二醇方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和Pt(IV)、Co(II)粒子混合物,再经300℃H2还原,制备了石墨烯负载Pt-Co合金催化剂(Pt-Co/G)。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能谱对所制催化剂进行表征。Pt-Co合金的粒径为3 nm~8 nm,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片上。与单金属的Pt/G和商品化的Pt/C催化剂相比,所制合金化的Pt-Co/G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展现出高的催化活性和可比拟的稳定性,显示了其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Pt-Co合金纳米粒子 氧化还原反应 燃料电池 电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分散固相微萃取-毛细管电泳法测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亚明 武琪 +3 位作者 高洁 张霞 赵亮 董树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5-331,共7页
通过一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GQDs),并将其用于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反-4-羟基肉桂酸)的固相微萃取,并... 通过一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3O4-GQDs),并将其用于肉桂酸及其衍生物(肉桂酸、3,4-二甲氧基肉桂酸、4-甲氧基肉桂酸、阿魏酸、反-4-羟基肉桂酸)的固相微萃取,并与毛细管电泳联用建立了测定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吸附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脱附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实现了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快速高效富集和高灵敏度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6.2%~96.2%,相对标准偏差为1.8%~4.3%。结果表明,合成的Fe3O4-GQDs磁性纳米粒子可作为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应用于特定样品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石墨量子点 磁性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肉桂酸及其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氧化石墨烯基环氧富锌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淦 张楚楚 +5 位作者 毕真啸 王炳英 李自力 杨峰 李守钦 刘建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0-320,共11页
目的通过添加改性氧化石墨烯,提高环氧富锌涂层的防腐性能。方法采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磺化碳纳米管(SMWCNT)作为改性剂,分别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处理,并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基环氧富锌涂层。采用X-射线... 目的通过添加改性氧化石墨烯,提高环氧富锌涂层的防腐性能。方法采用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及磺化碳纳米管(SMWCNT)作为改性剂,分别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处理,并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基环氧富锌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谱、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了GO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和在涂层中的分散效果。选择改性效果最佳的氧化石墨烯基环氧富锌涂层,并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盐雾试验、扫描电镜和开路电位等手段分析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测试其耐腐蚀性能。结果三种改性GO被成功制备,片层分散效果均得到提升,其中经SMWCNT改性后,GO的片层间距由0.83 nm变为0.88 nm,且在涂层中的分散效果最佳,形成的涂层致密无孔隙。加入改性氧化石墨烯后,环氧富锌涂层的阴极保护时间得到延长,物理屏蔽作用得以增强。在盐雾试验1680 h后,涂层表面完整无起泡现象,金属基底腐蚀坑的最大坑深由42.31μm降至16.09μm。涂层在电解质溶液的浸泡过程中均表现出比纯环氧富锌涂层更高的阻抗模量,且在浸泡72 d后,涂层的低频阻抗值由103Ω·cm2提升到104Ω·cm2,耐蚀性能优于纯环氧富锌涂层。结论环氧富锌涂层中添加改性石墨烯后,防腐性能提升了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改性 分散性 环氧富锌涂层 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史艳梅 张茜 +2 位作者 张俊霞 李秀敏 苗明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u NPs@rGO),并将其应用于构建具有高灵敏度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由于rGO大的比表面积和Au NPs良好的导电能力,两者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黄芩苷的电化学响应。采用扫描电镜及电化... 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Au NPs@rGO),并将其应用于构建具有高灵敏度的黄芩苷电化学传感器。由于rGO大的比表面积和Au NPs良好的导电能力,两者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黄芩苷的电化学响应。采用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方法对修饰电极及黄芩苷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其差分脉冲伏安峰电流与黄芩苷浓度在0.05~1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低至0.01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中药制剂中黄芩苷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纳米粒子 黄芩苷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