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的合成及其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囊肿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冷长友 陈乐 +4 位作者 吴浩东 孙浩 曹礼静 舒丽 王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75-78,150,共5页
在对1例犬右肺囊肿伴肝淤血和胃肠臌气诊治的基础上,分离鉴定出1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同时合成和探究鸡蛋源纳米硫化铁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犬囊肿的治疗效果。通过病原学诊断、病史调查、临床表现、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检查... 在对1例犬右肺囊肿伴肝淤血和胃肠臌气诊治的基础上,分离鉴定出1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同时合成和探究鸡蛋源纳米硫化铁对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犬囊肿的治疗效果。通过病原学诊断、病史调查、临床表现、血液学生理生化指标检查、X线检查等方法诊断该病为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多器官囊肿。通过正交试验合成了抗真菌的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并将其应用于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结果表明:根据诊断结果采用对因治疗(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抗尖孢镰刀菌)和对症治疗(高压氧舱吸氧、肝肺和胃肠穿刺),达到了抗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囊肿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源纳米硫化亚铁 囊肿 尖孢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还原菌原位合成纳米硫化亚铁还原Cr(Ⅵ)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凡 陈元彩 +1 位作者 胡勇有 程建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原位合成纳米硫化亚铁(Nano-FeS)构建Nano-FeS@SRB体系还原Cr(Ⅵ)。通过电化学实验和电子传递抑制剂实验探究Nano-FeS对细胞电子传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no-FeS@SRB具有较高的Cr(Ⅵ)还原能力,Cr(Ⅵ)的还...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原位合成纳米硫化亚铁(Nano-FeS)构建Nano-FeS@SRB体系还原Cr(Ⅵ)。通过电化学实验和电子传递抑制剂实验探究Nano-FeS对细胞电子传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no-FeS@SRB具有较高的Cr(Ⅵ)还原能力,Cr(Ⅵ)的还原是微生物介导的过程,经Nano-FeS@SRB体系处理后,Cr(Ⅵ)被转化为低毒的Cr(OH);和Cr;O;。Nano-FeS增强了SRB的胞外电子传递,可作为电子穿梭体将细胞代谢产生的电子传递给Cr(Ⅵ),实现Cr(Ⅵ)到Cr(Ⅲ)的还原。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反应温度为35 ℃、体系pH为5.0的条件下,Cr(Ⅵ)去除率为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 纳米硫化亚铁 硫酸盐还原菌 协同体系 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IS-RPB)制备纳米硫化亚铁的研究
3
作者 何旺 栗秀萍 +1 位作者 刘有智 于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7-171,共5页
为解决传统间歇式搅拌反应釜制备硫化亚铁产物粒径大、分布不均匀和重复性差的问题,以FeSO_(4)·7H2O和Na_(2)S·9H_(2)O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中成功连续制备了粒径小且均一的硫化亚铁纳米粒子。利用扫描... 为解决传统间歇式搅拌反应釜制备硫化亚铁产物粒径大、分布不均匀和重复性差的问题,以FeSO_(4)·7H2O和Na_(2)S·9H_(2)O为原料,在超重力反应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中成功连续制备了粒径小且均一的硫化亚铁纳米粒子。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激光粒度仪等方法对样品的粒径分布和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物初始浓度、超重力因子和撞击初速对硫化亚铁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物初始浓度、超重力因子以及撞击初速的增大,硫化亚铁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粒径分布逐渐变均匀。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 mol/L,物料比为1∶1,超重力因子β=239.8,撞击初速μ=9.43 m^(3)/s。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硫化亚铁纯度较高且粒径分布均匀,中位粒径D50为87 nm,90%的硫化亚铁颗粒在150 nm以下,对铬(Ⅵ)离子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96.8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反应器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 硫化亚铁纳米粒子 粒度分布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