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镧对黑索今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宏 刘剑洪 +2 位作者 陈沛 赵凤起 田德余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用室温湿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氧化镧 ,并进行了表征。用DSC研究了纳米氧化镧对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黑索今 ,RDX)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并提出了该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氧化镧能有效地催化RDX的热分解 ,使RDX的二次分解肩峰消... 用室温湿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氧化镧 ,并进行了表征。用DSC研究了纳米氧化镧对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黑索今 ,RDX)热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并提出了该催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氧化镧能有效地催化RDX的热分解 ,使RDX的二次分解肩峰消失 ,使RDX分解放热峰的后半峰变得陡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剂 纳米氧化镧 燃烧催化剂 黑索今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炭载纳米氧化镧催化剂及其性能
2
作者 薛越 李新梅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6-401,共6页
通过沉淀法,以炭黑为载体、氯化镧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原料制备了炭载纳米氧化镧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获产物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测试对产物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纳... 通过沉淀法,以炭黑为载体、氯化镧和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原料制备了炭载纳米氧化镧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获产物的组织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测试对产物的催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La2O3微粒负载到炭黑上时,沉淀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加入量和热处理温度都会对其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当沉淀剂用量为6 mmol,热处理温度为750℃时可以得到粒径小、分散性好的氧化镧粒子,其平均粒径约为20 nm。电化学测试确定了该催化剂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并得出氧气还原反应是以二电子和四电子反应共同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法 纳米氧化镧 组织结构 催化活性 电化学 氧气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氢氧化镧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文庆 张文钊 +2 位作者 苏飞飞 马瑾 许磊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纳米La(OH)3的晶形、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合成了分散性较好、不同尺寸的La(OH)3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氧化纳米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镧与ZDDP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泽抚 刘维民 薛群基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03-604,共2页
关键词 纳米氧化 ZDDP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 EP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掺杂的二氧化锰,碳纳米管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薛荣 阎景旺 +1 位作者 田颖 衣宝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40-2346,共7页
尽管在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MnO_2/MWCNTs)上获得了较高的比电容,低电导率仍是制约MnO_2担载量或膜厚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另一个问题是MnO_2/MWCNTs的循环稳定性远低于活性炭.所以截止到目前这一新型材料的应用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 尽管在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MnO_2/MWCNTs)上获得了较高的比电容,低电导率仍是制约MnO_2担载量或膜厚度提高的主要障碍.另一个问题是MnO_2/MWCNTs的循环稳定性远低于活性炭.所以截止到目前这一新型材料的应用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采用原位还原的方法制备镧掺杂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技术对这些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法和交流阻抗法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还原MnO_4^-可以在MWCNTs上形成La掺杂MnO_2复合材料.La掺杂降低了复合电极的电阻,这是因为La的引入可以增大MnO_2的晶格缺陷,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导率以及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因此La掺杂是克服MnO_2本征导电性差的有效途径之一.掺杂La可以在不增大电极电阻的情况下提高MnO_2的担载量或膜厚度.La掺杂的更重要的作用是使以MnO_2/MWCNTs作电极的对称电化学超级电容器的循环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此外,La掺杂也使复合电极的比电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锰:赝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纳米三氧化二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姚焕英 祝保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99,共4页
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三氧化二镧系列复合材料,考察了板材成型工艺条件对材料固化后综合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纯板材与复合材料板材在力学性能、硬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表面有机化处理后的纳米La_2O_3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板材... 制备了聚苯乙烯/纳米三氧化二镧系列复合材料,考察了板材成型工艺条件对材料固化后综合性能的影响,对比了纯板材与复合材料板材在力学性能、硬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表面有机化处理后的纳米La_2O_3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板材的冲击、弯曲性能均出现最高值,冲击强度比纯板材提高154.70%;弯曲强度比纯板材提高40.10%;邵氏强度在研究的质量分数范围内,随着纳米La_2O_3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上升。总结了复合材料板材性能得以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苯乙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氢氧化镧磷吸附剂的制备及水体除磷研究
7
作者 赵岚 韩颖超 《材料导报》 2025年第8期48-54,共7页
吸附剂除磷是水体除磷的常用方式,镧基磷结合剂与其他磷吸附剂相比具有磷亲和性强、pH适用范围广、环境友好等优势。镧基磷结合剂中,氢氧化镧含镧量高,具有更大的除磷潜力。本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镧用于水体除磷,通过正交设... 吸附剂除磷是水体除磷的常用方式,镧基磷结合剂与其他磷吸附剂相比具有磷亲和性强、pH适用范围广、环境友好等优势。镧基磷结合剂中,氢氧化镧含镧量高,具有更大的除磷潜力。本研究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镧用于水体除磷,通过正交设计得到材料最佳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80℃、氯化镧溶液浓度0.12 mol·L^(-1)、反应时长1 h。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镧为长约65 nm、直径为5.8 nm的纳米棒。实验表明,纳米氢氧化镧可在较宽的pH范围(1~7)内有效吸附溶液中的磷,并且升高温度有利于磷吸附过程,在310 K、pH=3条件下纳米氢氧化镧的磷吸附容量可达131.11 mg·g^(-1)。纳米氢氧化镧磷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表明,纳米氢氧化镧除磷机制包括溶解沉淀、静电吸附以及磷酸盐与纳米氢氧化镧中的OH~-发生配体交换,最终形成稳定的内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 磷吸附剂 水体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La_(2)O_(3)/TPU复合弹性体的制备及生物性能
8
作者 王帅 钱洪祥 +2 位作者 高晶 王宇 贾润萍 《应用技术学报》 2022年第4期305-310,320,共7页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4f-5d空轨结构,易与高分子结构中的O、N元素形成配位键,进而改善高分子的性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于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抗性以及蛋白质相似性的分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 稀土元素具有独特的4f-5d空轨结构,易与高分子结构中的O、N元素形成配位键,进而改善高分子的性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由于结构稳定性和微生物抗性以及蛋白质相似性的分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引入少量稀土可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体内稳定存在。以纳米氧化镧(La_(2)O_(3))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独特纳米空腔结构的树枝状大分子为模板剂,诱导控制制备出不同形态结构的纳米La_(2)O_(3)。再将稀土化合物引入TPU原位本体聚合中,得到纳米La_(2)O_(3)/TPU弹性体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纳米La_(2)O_(3)/TPU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生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纳米稀土的引入,TPU弹性体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镧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复合材料 血液相容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Ag2CrO4复合物的光催化降解特性及其Z型电子传输光催化机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于富成 南冬梅 +5 位作者 宋天云 王博龙 许博宇 何玲 王姝 段红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共7页
采用水热法和光沉积法制备了Ag2CrO4纳米片复合的La掺杂ZnO纳米棒(ZnO/Ag2CrO4),并以甲基橙(MO)为降解物,考察了ZnO/Ag2CrO4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2CrO4复合使ZnO晶体的本征吸收边产生了红移,并且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率,从... 采用水热法和光沉积法制备了Ag2CrO4纳米片复合的La掺杂ZnO纳米棒(ZnO/Ag2CrO4),并以甲基橙(MO)为降解物,考察了ZnO/Ag2CrO4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2CrO4复合使ZnO晶体的本征吸收边产生了红移,并且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率,从而提高了ZnO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有效地提升了其光催化效率。ZnO/Ag2CrO4复合物的光催化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Ag2CrO4在复合物中含量的增多而增强。当Ag^+的光沉积浓度为Zn源浓度的6%时,复合物的光催化效率达到最佳,进一步提高Ag^+的光沉积浓度时,则形成Ag2CrO4过量的复合物,导致复合物的光催化效率开始下降。结合UV-Vis和PL测试,推导出复合物的光催化机理中,光生电子的传输机制为Z型传输机制,从而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延长了激子的寿命,提高了复合物的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掺杂氧化纳米 铬酸银纳米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