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纶6/纳米氧化亚铜复合纤维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郑建平 刘禹豪 张北波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分散剂,纳米氧化亚铜(Cu2O)为改性材料对锦纶6(PA6)进行改性,制备Cu2O/PA6共混改性树脂。探究加工温度、剪切对Cu2O/PA6共混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以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分散剂,纳米氧化亚铜(Cu2O)为改性材料对锦纶6(PA6)进行改性,制备Cu2O/PA6共混改性树脂。探究加工温度、剪切对Cu2O/PA6共混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了Cu2O/PA6复合纤维,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icp-oes高分辨光谱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分别评价复合纤维的化学结构、金属铜含量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共混改性的Cu2O/PA6混合树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纺丝性能,所制备的Cu2O/PA6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可达4.5cN/dtex,纤维中金属铜含量可达6.4×103mg/kg。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纤维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分别可达到96.7%、97.8%和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锦纶6 熔融共混 抗菌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氧化亚铜 被引量:35
2
作者 魏明真 霍建振 +2 位作者 伦宁 马西骋 温树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133,共4页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从光催化的催化机理出发,在分析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型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氧化亚铜,对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从光催化的催化机理出发,在分析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型半导体光催化剂——纳米氧化亚铜,对其制备方法和在光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光催化剂的应用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光催化剂 催化机理 纳米氧化亚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野 杨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3-576,537,共5页
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的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活性的空穴-电子对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比较了它们在粒径、晶型形态控制以及制备条件等方面的优缺点,并介绍... 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的p型半导体材料,具有活性的空穴-电子对和良好的催化活性,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比较了它们在粒径、晶型形态控制以及制备条件等方面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其性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制备 应用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树元 梅光军 金玉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147-149,共3页
氧化亚铜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在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总结了各种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论述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无机材料 制备方法 P型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EG硅烷的合成及其对纳米氧化亚铜的表面修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光 余红伟 +2 位作者 晏欣 朱金华 王源升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2,共4页
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制备了聚合物硅烷,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所合成的聚合物硅烷对纳米氧化亚铜(nano-Cu_2O)表面进行了修饰。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硅烷可接枝到氧化亚铜纳米粒子表面,并能有效抑制纳米... 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聚乙二醇制备了聚合物硅烷,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所合成的聚合物硅烷对纳米氧化亚铜(nano-Cu_2O)表面进行了修饰。测试结果表明:自制硅烷可接枝到氧化亚铜纳米粒子表面,并能有效抑制纳米粒子的团聚;随着硅烷添加量的增加,纳米氧化亚铜与水的接触角逐渐减小;改性以后的产物分散性有了显著的改善,相比于未改性的样品,其吸光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其分散性能随硅烷用量的改变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硅烷 纳米氧化亚铜 分散性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亚铜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岗 刘晓 +1 位作者 车颖利 许新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5期293-296,301,共5页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花状纳米氧化亚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亚铜薄膜进行表征,探讨了花状氧化亚铜的形成机理,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pH值为5.5,0.1mol/L HAc-NaAc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花状纳米氧化亚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亚铜薄膜进行表征,探讨了花状氧化亚铜的形成机理,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pH值为5.5,0.1mol/L HAc-NaAc溶液中,该修饰电极对对硝基苯酚(P-NP)的氧化还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效果,通过测定P-NP的硝基还原峰电流,结合微分脉冲技术,建立了P-NP电化学快速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6.6×10^(-7)~1.6×10^(-4) mol/L,检测限为2.1×10^(-7)mol/L,对模拟水样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8.8%~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修饰电极 对硝基苯酚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放电电解制备纳米氧化亚铜
7
作者 沈玲玲 赵博 +1 位作者 徐君莉 石忠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8-672,共5页
采用非接触阴极等离子体放电电解法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制备纳米氧化亚铜,分析不同浓度、放电电压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硫酸铜浓度有利于产物中氧化亚铜的形成;延长电解时间会使颗粒发生聚合,尺寸由100... 采用非接触阴极等离子体放电电解法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制备纳米氧化亚铜,分析不同浓度、放电电压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硫酸铜浓度有利于产物中氧化亚铜的形成;延长电解时间会使颗粒发生聚合,尺寸由100 nm增大至400 nm;电解电压升高,颗粒尺寸从200 nm减小到40 nm.发射光谱分析表明发光区域存在大量激发态铜原子和羟基自由基,构成了Cu_2O的形成机理.理论计算表明,等离子体电子激发温度为9 563 K,电场强度为2. 4×10~5V/m,弧柱射流速度为7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解 电化学反应 自由基 纳米氧化亚铜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学研制出改性纳米氧化亚铜涂料添加剂
8
《新型建筑材料》 2013年第6期75-75,共1页
近日,江苏大学研制出一种改性纳米氧化亚铜涂料添加剂,可应用于建筑涂料等领域。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涂料添加剂 江苏大学 改性 建筑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棒状纳米Cu_2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晶晶 江瑶瑶 +3 位作者 黎燕 莫德清 朱义年 钟福新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9-546,共8页
以硫酸铜、乳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为反应体系,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棒状纳米氧化亚铜(Cu2O)薄膜,探讨了Na2EDT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p H值、沉积电压和沉积时间对棒状纳米Cu2O开路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 以硫酸铜、乳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为反应体系,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棒状纳米氧化亚铜(Cu2O)薄膜,探讨了Na2EDT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p H值、沉积电压和沉积时间对棒状纳米Cu2O开路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沉积液中含有30 m L的0.1 mol/L CuSO4溶液、10 m L的3 mol/L乳酸溶液、3 m L的0.2 mol/L Na2EDTA和4 m L的0.1 mol/L SDBS,其p H值为12.5,沉积电压为1.3 V,电沉积30 min时,所得样品的开路电压可达0.392 V。能谱仪(EDS)分析结果显示,样品Cu2O中Cu和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6.85%和27.99%,原子数分数分别为26.68%和52.18%,对Cu元素的原子数分数进行归一化处理,O的质量分数和原子数分数分别为7.16%和13.3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样品Cu2O为棒状,长度为50200 nm,直径约为10 nm。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在2θ为29.632°,36.503°,42.402°,61.520°和73.699°处出现5个衍射峰,分别对应于Cu2O(110),(111),(200),(220)和(311)晶面,为立方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法 棒状纳米氧化亚铜 制备 开路电压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70改性纳米Cu_2O及其在聚酯中的分散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伟柯 张明慧 郑旭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2,共4页
为了改善Cu2O在聚酯(PET)中的分散效果,选用γ-甲基丙烯酞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Cu2O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讨论KH-570... 为了改善Cu2O在聚酯(PET)中的分散效果,选用γ-甲基丙烯酞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纳米Cu2O进行表面处理,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并讨论KH-570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Cu2O在PET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当KH-570用量为2%,反应时间为2h时,纳米Cu2O表面改性的效果最佳;与未改性的纳米Cu2O相比,改性后的纳米Cu2O在PET中的分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聚酯 分散性 KH-5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制备纳米Cu_2O及其抑藻性能研究
11
作者 韦清 李镇江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58-62,70,共6页
以硫酸铜、氢氧化钠和抗坏血酸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撞击流法和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纳米Cu_2O,以市售氧化亚铜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u_2O。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产... 以硫酸铜、氢氧化钠和抗坏血酸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撞击流法和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纳米Cu_2O,以市售氧化亚铜粉末为原料,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出纳米Cu_2O。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3种方法所制备的纳米氧化亚铜的抑藻性能。结果表明:撞击流法制得的纳米Cu_2O颗粒细小,尺寸分布较均匀,粒径为30~60nm;液相沉淀法制得的纳米Cu_2O粒径为100~500nm;球磨法制得的纳米Cu_2O颗粒尺寸不均匀,少量小颗粒的尺寸为50nm、大量颗粒尺寸为600nm,并且形貌及边缘不规则。撞击流法所得纳米Cu_2O的抑藻性能远优于液相沉淀法和球磨法所得纳米Cu_2O,其几乎可以完全抑制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撞击流法 液相沉淀法 球磨法 抑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 nanoparticles:Radiation synthesis,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被引量:1
12
作者 LIN Xiangfeng ZHOU Ruimin +1 位作者 SHENG Xiaohai ZHANG Jianq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46-151,共6页
Cu_2O nan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irradiating an aqueous solution of CuSO_4·5H_2O(1.25g),polyvinyl alcohol(PVA,0.8 g),and isopropanol(3.1 mL).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D,TEM and SEM. Methyl... Cu_2O nano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by irradiating an aqueous solution of CuSO_4·5H_2O(1.25g),polyvinyl alcohol(PVA,0.8 g),and isopropanol(3.1 mL).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wder XRD,TEM and SEM.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using the Cu_2O nanocrystals as catalyst was studied by UV-Vis absorp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s are nanocrystals of pure Cu_2O.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nanoparticles are affected by the irradiation dose and pH value of the initial solution.Octahedral Cu_2O nanocrystals of 116 nm in size can be obtained at the initial pH of 8.0 and 280-kGy irradiation.The nanocrystals have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photodegradation of the methyl orange solution bubbled at the air-flow rate of 750 mL·min^(-1),due to the large {111} facets of octahedral Cu_2O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亚铜 光催化活性 辐射合成 粉末X射线衍射 纳米晶体 初始PH值 照射剂量 降解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