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铜表面纳尺度沟槽织构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汪国庆
曹鑫鑫
赵盖
宋敬伏
丁庆军
-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2,21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5247、U2037603)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SL-1901)。
-
文摘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表面沟槽织构的角度、深度、宽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磨损原子数目、摩擦界面温度、体系能量、界面间相互作用力以及观察摩擦前后界面形貌变化,从原子尺度揭示沟槽织构对铜的减摩机理。结果对于无织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等性能参数随着下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沟槽织构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较于无沟槽织构有显著下降。在沟槽织构与摩擦方向成90°时,效果最佳,摩擦因数下降25%左右,磨损率下降50%。同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还随沟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沟槽织构的引入,使得在金刚石和铜基体的摩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原子数量明显减少,相互犁削和接触原子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摩擦因数、磨损率下降。结论在铜表面进行沟槽织构化处理能够减少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铜基体的耐磨性能。
-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沟槽织构
铜
纳米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耐磨性
-
Keywords
molecular dynamics
grooved surface
copper
nanotribological properties
wear mechanism
wear resistance
-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石墨氧化物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冯大鹏
王德国
兰惠清
张嗣伟
-
机构
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0 175 0 7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0 0 2 0 3 1116)
-
文摘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石墨氧化物 (GO) -聚二丙烯二甲铵 (PDDA)多层超薄膜 ,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超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用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纳米摩擦学行为 .结果表明 :石墨氧化物分子沉积膜可以降低玻璃表面的摩擦系数 ;其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大而降低 ;
-
关键词
石墨氧化物
分子沉积膜
纳米摩擦学性能
AFM
-
Keywords
graphite oxide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
nanotribological behavior
AFM
-
分类号
TH117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