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表面纳尺度沟槽织构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国庆 曹鑫鑫 +2 位作者 赵盖 宋敬伏 丁庆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2,216,共10页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 目的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揭示了纳尺度沟槽织构对单晶铜摩擦磨损的影响机理,为设计高耐磨超声电机(USM)定子材料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建立了金刚石-铜摩擦配副模型,首先研究了金刚石下压深度对铜基体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随后重点研究了铜表面沟槽织构的角度、深度、宽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因数、磨损原子数目、摩擦界面温度、体系能量、界面间相互作用力以及观察摩擦前后界面形貌变化,从原子尺度揭示沟槽织构对铜的减摩机理。结果对于无织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等性能参数随着下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有沟槽织构的铜表面,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较于无沟槽织构有显著下降。在沟槽织构与摩擦方向成90°时,效果最佳,摩擦因数下降25%左右,磨损率下降50%。同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还随沟槽深度和宽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沟槽织构的引入,使得在金刚石和铜基体的摩擦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原子数量明显减少,相互犁削和接触原子的数量也减少,从而导致摩擦因数、磨损率下降。结论在铜表面进行沟槽织构化处理能够减少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提高铜基体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 沟槽织构 纳米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理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氧化物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大鹏 王德国 +1 位作者 兰惠清 张嗣伟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石墨氧化物 (GO) -聚二丙烯二甲铵 (PDDA)多层超薄膜 ,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超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用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纳米摩擦学行为 .结果表明 :石墨氧化物分子沉积膜可以降低玻璃表面的摩... 采用分子沉积技术制备了石墨氧化物 (GO) -聚二丙烯二甲铵 (PDDA)多层超薄膜 ,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超薄膜的结构进行了分析 ,用原子力显微镜考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纳米摩擦学行为 .结果表明 :石墨氧化物分子沉积膜可以降低玻璃表面的摩擦系数 ;其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大而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氧化物 分子沉积膜 纳米摩擦学性能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