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控温微胶囊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鑫 党洪洋 龙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6,共6页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以阴离子石蜡为芯材,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W-VO_2)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PMMA)为壳材的双层智能控温微胶囊(PCM/W-VO_2),并研究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及相关性能。结果表明,PCM/W-VO_2微胶囊形态完整...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以阴离子石蜡为芯材,掺杂钨纳米二氧化钒(W-VO_2)与羧甲基纤维素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PMMA)为壳材的双层智能控温微胶囊(PCM/W-VO_2),并研究了其形貌、结构、成分及相关性能。结果表明,PCM/W-VO_2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附着一定量的W-VO_2颗粒,平均粒径为12μm,石蜡含量约为50. 06%,相变温度为41. 2℃,熔融焓为48. 96 J/g。与传统微胶囊(PCM)相比较,PCM/W-VO_2微胶囊随着温度的升高,质量损失减小,失重曲线明显向后推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微胶囊的释放速度慢,密封性能良好,可以长期保存;温升曲线表明,PCM/W-VO_2微胶囊也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掺杂纳米二氧化 阴离子石蜡 智能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掺杂二氧化钒薄膜的THz波段相变性能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毛茂 黄婉霞 +4 位作者 张雅鑫 颜家振 罗轶 施奇武 蔡靖涵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1-896,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VO2和W掺杂的VO2薄膜,并且进行了XPS、AFM和XRD的分析与表征,并观察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同时研究了VO2和W掺杂VO2在红外光谱(λ=4μm)和THz(0.3~1.0 THz)区域的金属–绝缘转变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W掺杂的...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VO2和W掺杂的VO2薄膜,并且进行了XPS、AFM和XRD的分析与表征,并观察了其微观形貌和结构.同时研究了VO2和W掺杂VO2在红外光谱(λ=4μm)和THz(0.3~1.0 THz)区域的金属–绝缘转变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W掺杂的VO2薄膜在红外和THz区域的初始透过率都比纯的VO2薄膜低.在THz波段,W掺杂的VO2表现出更低的相变温度.同时在VO2和W掺杂VO2相变过程中,观察到了金属–绝缘转变和结构转变的现象,W掺杂VO2具有明显的峰位偏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红外透过率 太赫兹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掺杂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天滋 周俏婷 +3 位作者 华悦 黄春波 厉良普 吕维忠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74-1579,共6页
以氧化石墨烯粉末(GO)、五氧化二钒、草酸和钨酸铵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钨掺杂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考察了钨掺杂量、氧化石墨烯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及导热率的影响。通过XRD、SEM、DSC、FTIR、激光导热系数测量仪对复合... 以氧化石墨烯粉末(GO)、五氧化二钒、草酸和钨酸铵为原料,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钨掺杂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考察了钨掺杂量、氧化石墨烯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及导热率的影响。通过XRD、SEM、DSC、FTIR、激光导热系数测量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相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二氧化钒粒子团聚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并均匀负载在石墨烯表面。当钨原子百分含量为2.5%、氧化石墨烯含量为4%(以五氧化二钒质量为基准)时,形成的钨掺杂二氧化钒/石墨烯复合物与纯二氧化钒相比,相变温度由66.0℃降低到32.2℃,导热率提升到16.341W/(m·K)。该复合材料能同时满足良好的隔热性与高导热性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二氧化 掺杂 智能隔热 散热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建华 李昕悦 刘庚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42,78,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用聚多巴胺包裹W-VO_(2),得到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W-VO_(2)@PDA)。通过XRD、SEM、DSC对W-VO_(2)的结构形貌、相变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W掺杂含量的增加,W-VO_(2)的相变温度和相...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用聚多巴胺包裹W-VO_(2),得到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W-VO_(2)@PDA)。通过XRD、SEM、DSC对W-VO_(2)的结构形貌、相变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W掺杂含量的增加,W-VO_(2)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逐渐降低,当W原子百分比为5%时,相变温度为36.9℃,相变焓49.78 J/g。W掺杂原子百分比为5%的W-VO_(2)@PDA整理织物的调温效果最好,与未整理织物相比,整理织物表面温度降低了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掺杂二氧化 聚多巴胺改性 调温 棉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巧兰 邵谦 刘青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1-5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VO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及其在热致变色智能窗、锂离子电池、催化剂载体、数据存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二氧化 纳米材料 制备 掺杂 应用 V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掺杂二氧化钒的水热晶化机理及其相变性能
6
作者 李尧 卢怡 曹文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65,共8页
以硫酸氧钒为钒源,采用沉淀-胶溶法制备VO_2溶胶。然后向溶胶中加入偏钒酸铵,利用溶胶水热晶化制备出W掺杂二氧化钒(W-VO_2,M相)粉体。通过XRD,FESEM和DSC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相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80℃条件下水热处... 以硫酸氧钒为钒源,采用沉淀-胶溶法制备VO_2溶胶。然后向溶胶中加入偏钒酸铵,利用溶胶水热晶化制备出W掺杂二氧化钒(W-VO_2,M相)粉体。通过XRD,FESEM和DSC对合成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相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80℃条件下水热处理4~48h,VO_2溶胶经过水热晶化生成长约1~2μm、直径约100~200nm棒状W-VO_2(B)晶体,伴随着B相向M相晶型转变,W-VO_2(B)逐渐消溶,而W-VO_2(M)逐渐长大,形貌由棒状转变为片状或雪花状;W-VO_2(M)相变温度随着W掺杂量增加而降低,当名义掺杂量为6.0%(原子分数)时,相变温度降低到28℃。根据水热晶化和形貌演变过程,提出了W-VO_2(M)可能的"形核-生长-转化-熟化"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水热合成 相变温度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金霞 王元奕 +4 位作者 李秀元 叶虹婷 刘莉莉 罗兴静 崔新宇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钨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法等对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显示,与未掺杂的... 为了改善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钨共掺杂二氧化钛纳米棒。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法等对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显示,与未掺杂的二氧化钛相比,氮钨共掺杂的二氧化钛纳米棒在可见光区域显示出了较强的光催化活性。因为氮钨阳离子的掺入拓宽了可见光的吸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纳米 水热法 掺杂 可见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瑞瑞 杨明庆 +3 位作者 牛春晖 刘力双 郎晓萍 吕勇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3-360,共8页
二氧化钒(M/R相)作为一种典型的热致相变材料,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仅在68℃左右便可发生高温金属相-低温半导体相的完全可逆相变,且相变前后材料的光学、电学等特性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基于该特性,二氧化钒可应用于设计各种近... 二氧化钒(M/R相)作为一种典型的热致相变材料,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仅在68℃左右便可发生高温金属相-低温半导体相的完全可逆相变,且相变前后材料的光学、电学等特性均会发生明显变化。基于该特性,二氧化钒可应用于设计各种近红外和中红外调制器件,如“智能窗”、光学器件、军事防护器件等,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二氧化钒热致变色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薄膜的合成方法和制备过程中的参数调控,首先总结了关于二氧化钒相变机理的探索研究,其次重点概述了近几年二氧化钒薄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磁控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溶胶-凝胶法、分子束外延法和溶剂热/水热法等,并讨论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另外,在改善薄膜的热致变色性能方面,总结概述了掺杂和复合工艺对薄膜性能的影响。最后,对二氧化钒薄膜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研究及应用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二氧化 纳米材料 薄膜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钨VO_2微胶囊智能控温包装纸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鑫 龙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0-827,共8页
为了改善传统型隔热控温材料在控温性及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不能精确控制温度范围而用于化学药品、精密仪器等物品保护的缺陷。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掺杂钨二氧化钒微胶囊(PCMs/WVO_2)为填料,辅以流平剂、防水剂等制备... 为了改善传统型隔热控温材料在控温性及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不能精确控制温度范围而用于化学药品、精密仪器等物品保护的缺陷。以水性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膜物,掺杂钨二氧化钒微胶囊(PCMs/WVO_2)为填料,辅以流平剂、防水剂等制备出PCMs/W-VO_2智能控温水性涂料,涂布于白卡纸,制成PCMs/W-VO_2智能控温包装纸,通过SEM、FTIR、EDS、DSC对样品形貌、结构、相变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测试了其隔热温差、接触角及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包装纸相变温度为45℃,包装原纸近红外透射率为78%,而智能控温包装纸的透射率只有46%,隔热温差可达10.7℃,具有优异的隔热控温性能;EDS结果表明,智能控温包装纸表面含有PCMs/W-VO_2微胶囊和适量防水剂;SEM结果表明,微胶囊均匀分布在纸页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说明纸页具有较好的疏水性;纸页物理性能有所提高,考虑到涂料成本,其抗张指数和撕裂指数的最佳值分别为6.84 kN/m和22.69 (mN·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掺杂二氧化 智能控温包装纸 隔热温差 水性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V^(5+)TiO_2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陆诚 杨平 +1 位作者 杜玉扣 华南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 V5+ TiO2 复合纳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 ,共掺杂催化剂Fe3+ V5+ TiO2 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电化学研究显示 ,铁离子可以成为电荷陷阱 ,促进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适量钒离子掺杂使Ti...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 V5+ TiO2 复合纳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 ,共掺杂催化剂Fe3+ V5+ TiO2 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电化学研究显示 ,铁离子可以成为电荷陷阱 ,促进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适量钒离子掺杂使TiO2 电极的光电流升高 ,导带中电子浓度的增大 ,加快了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共掺杂催化剂中 ,Fe3+ 、V5+ 分别提供了空穴与电子的陷阱 ,同时加快了电子与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活性。双组份共掺杂为提高TiO2 光催化活性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微料 光催化性能 光催化降解 二氧化 铁(Ⅲ) (Ⅴ) 掺杂 光催化剂 氯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衬底上W掺杂VO_2薄膜的光学和变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蓉蓉 黄婉霞 +2 位作者 何鹏 蔡靖涵 赵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334-335,338,共3页
在云母衬底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钨VO2薄膜,采用XRD、SEM、FT-IR和色差等检测手段,对掺杂薄膜物相、表面形貌、相变温度和热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钨后其相变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并保持良好的红外透过率随温度变化性能;... 在云母衬底上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钨VO2薄膜,采用XRD、SEM、FT-IR和色差等检测手段,对掺杂薄膜物相、表面形貌、相变温度和热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钨后其相变温度降低到室温以下,并保持良好的红外透过率随温度变化性能;相变前后颜色发生了改变,色差最大值为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薄膜 变色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鑫 王凤 +1 位作者 党洪洋 龙柱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现阶段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掺杂钨二氧化钒控温薄膜,其热滞回线陡峭、机械加工性能以及强度性能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了红外光学性能优异、相变温度较低的纳米掺杂钨二氧化钒(W-VO2)纸基控温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现阶段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掺杂钨二氧化钒控温薄膜,其热滞回线陡峭、机械加工性能以及强度性能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了红外光学性能优异、相变温度较低的纳米掺杂钨二氧化钒(W-VO2)纸基控温材料.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方法,对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红外相变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的红外透射率及相变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处理后可促进纳米W-VO 2晶粒均匀分散,采用湿法非织造法制备的纳米W-VO2纸基控温材料,能够将相变温度控制在45℃附近,使红外透射率前后对比值达到37.5%,实现了对红外波段透射率差值的优化;当纳米W-VO 2控温材料加填量达到15 mL时,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耐折次数分别为7.62 kN/m、23.97 mN·m^2/g、5.37 kPa·m^2/g和92次(分度值14.7 N),为深入研究智能控温包装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基控温材料 纳米掺杂二氧化(m) 热致相变 单斜相m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VO_(2)@SiO_(2)热致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吴娇 孟晓荣 +1 位作者 刘党豪 饶锐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0-8127,共8页
为在降低VO_(2)(M)相变温度的同时提升其稳定性,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为钒源,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优化了VO_(2)(M)的水热合成工艺。通过W^(6+)掺杂和表面沉积SiO_(2),在保证相变性能的同时提升稳定性。结果表明... 为在降低VO_(2)(M)相变温度的同时提升其稳定性,以五氧化二钒(V_(2)O_(5))为钒源,水合肼(N_(2)H_(4)·H_(2)O)为还原剂,优化了VO_(2)(M)的水热合成工艺。通过W^(6+)掺杂和表面沉积SiO_(2),在保证相变性能的同时提升稳定性。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存在VO_(2)(A)-VO_(2)(M)相互转变的过程,调整水热反应条件可得到结晶度良好,相变温度为66.3℃、热滞回宽为9.2℃的VO_(2)(M)。随着W掺杂量(原子分数表示)的增大,W-VO_(2)(M)@SiO_(2)的Tc降低,在W掺杂量为1.0%(原子分数)时ΔT=7.2℃;加速试验后W-VO_(2)@SiO_(2)复合材料的VO_(2)仍以V 4+存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水热法 掺杂 二氧化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VO2@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及其调温织物
14
作者 周建华 李昕悦 刘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聚多巴胺包覆的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PDA)为填料,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VO_(2)@PDA/PUPCM)。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二醇(PEG)为相变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聚多巴胺包覆的钨掺杂二氧化钒(W-VO_(2)@PDA)为填料,制备了钨掺杂二氧化钒@聚多巴胺改性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W-VO_(2)@PDA/PUPCM)。考察了PEG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对W-VO_(2)@PDA/PUPCM乳液稳定性和整理织物调温性的影响。通过FTIR、TEM、POM、XRD、DSC和TG对材料的化学结构、结晶性能、相变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EG分子量对W-VO_(2)@PDA/PUPCM的储热性能和相变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当PEG分子量为8000时,W-VO_(2)@PDA/PUPCM具有良好的形状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熔融温度和熔融焓最高,分别为51.52℃和144.82 J/g,与未经整理织物相比,经W-VO_(2)@PDA/PUPCM整理后织物升温和降温最大温差分别为7.8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变材料 聚氨酯 掺杂二氧化 相变调温 织物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