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纳米孔玻态炭—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极材料 I.固化温度对其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7
1
作者
文越华
曹高萍
+1 位作者
程杰
杨裕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玻态炭的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但因制备费时长而价格昂贵,透气率极低而无法整体活化,难以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多孔玻态炭的快捷制备方法:在热塑性酚醛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固化剂,经加热固化、粉碎研...
玻态炭的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但因制备费时长而价格昂贵,透气率极低而无法整体活化,难以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多孔玻态炭的快捷制备方法:在热塑性酚醛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固化剂,经加热固化、粉碎研磨、模压成型、快速升温炭化、活化。这种酚醛树脂基纳米孔玻态炭整体呈多孔结构,由于比表面较大而可得大比容量,由于块体电导率较高和孔结构合适而可得大比功率。着重研究了制备方法中影响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固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炭化物的孔隙率随固化温度升高而增大,利于活化剂分子向内扩散,增强活化反应的造孔作用。所制纳米孔玻态炭的结构介于玻态炭和活性炭之间,固化温度越高,孔结构越发达,其结构越趋近于活性炭。225℃以上固化,产物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较好,因此225℃作为固化温度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玻态炭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固化温度
结构
电容性能
高比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孔玻态炭的成孔机理与“壳芯”结构
被引量:
8
2
作者
文越华
曹高萍
+1 位作者
程杰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1-447,共7页
研制的纳米孔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孔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孔碳气凝胶.其成孔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
研制的纳米孔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孔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孔碳气凝胶.其成孔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碎压制时, 内芯作为外壳的粘合剂使材料成型,炭化时壳层不融化而阻挡内芯熔并成玻态炭.于是,碳粒内外形成丰富的开放孔隙,活化剂气体能够扩散渗入体相进行活化而得纳米孔玻态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玻态炭
“壳芯”结构
成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孔玻态炭—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极材料 I.固化温度对其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7
1
作者
文越华
曹高萍
程杰
杨裕生
机构
防化研究院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19-224,共6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
文摘
玻态炭的电导率高,机械性能好,但因制备费时长而价格昂贵,透气率极低而无法整体活化,难以用作电化学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纳米结构多孔玻态炭的快捷制备方法:在热塑性酚醛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固化剂,经加热固化、粉碎研磨、模压成型、快速升温炭化、活化。这种酚醛树脂基纳米孔玻态炭整体呈多孔结构,由于比表面较大而可得大比容量,由于块体电导率较高和孔结构合适而可得大比功率。着重研究了制备方法中影响其电化学电容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固化温度。研究结果表明,炭化物的孔隙率随固化温度升高而增大,利于活化剂分子向内扩散,增强活化反应的造孔作用。所制纳米孔玻态炭的结构介于玻态炭和活性炭之间,固化温度越高,孔结构越发达,其结构越趋近于活性炭。225℃以上固化,产物的孔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较好,因此225℃作为固化温度较适宜。
关键词
纳米孔玻态炭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固化温度
结构
电容性能
高比功率
Keywords
Nanoporous glassy carbon
Solidification temperature
Supercapacitors
分类号
TM53 [电气工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孔玻态炭的成孔机理与“壳芯”结构
被引量:
8
2
作者
文越华
曹高萍
程杰
杨裕生
机构
北京防化研究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1-447,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纳米专项(2000AA1302405)
文摘
研制的纳米孔玻态炭电极,整体呈纳米开孔结构,电容特性优良,全面超过了中孔碳气凝胶.其成孔机理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固化剂-六次甲基四胺,经球磨固混后,调节固化温度,造成固化树脂颗粒内芯与外壳的交联度不同,形成“壳芯”结构;粉碎压制时, 内芯作为外壳的粘合剂使材料成型,炭化时壳层不融化而阻挡内芯熔并成玻态炭.于是,碳粒内外形成丰富的开放孔隙,活化剂气体能够扩散渗入体相进行活化而得纳米孔玻态炭.
关键词
纳米孔玻态炭
“壳芯”结构
成孔机理
Keywords
nanoporous glassy carbon
" shell and core " structure
pore-forming mechanism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O635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纳米孔玻态炭—超级电容器的新型电极材料 I.固化温度对其结构和电容性能的影响
文越华
曹高萍
程杰
杨裕生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孔玻态炭的成孔机理与“壳芯”结构
文越华
曹高萍
程杰
杨裕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