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质异晶型Nd_(2)Zr_(2)O_(7)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活性氧位点指认
1
作者 陈冠宜 徐骏伟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7-1721,共5页
为排除元素性质的影响,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具有无序缺陷萤石晶相结构和烧绿石结构的Nd_(2)Zr_(2)O_(7)-F和Nd_(2)Zr_(2)O_(7)-P的两种同质异晶型。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对它们的活性氧位点进行指认。结果... 为排除元素性质的影响,利用甘氨酸硝酸盐燃烧法和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具有无序缺陷萤石晶相结构和烧绿石结构的Nd_(2)Zr_(2)O_(7)-F和Nd_(2)Zr_(2)O_(7)-P的两种同质异晶型。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对它们的活性氧位点进行指认。结果表明,无序缺陷萤石结构的氧空位比烧绿石结构更为丰富,因而其氧流动性更大,催生产生的化学吸附氧物种更多。^(18)O_(2)同位素交换结果表明无序缺陷萤石的机制以多重的多相交换为主,而烧绿石相结构既包含简单多相交换机制又包含多重多相交换机制。本研究可为设计该类临氧反应热催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_(2)B_(2)O_(7)型复合氧化物 烧绿石 无序缺陷萤石 同质异晶型 活性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晶BaMgAl_(10)O_(17):Eu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璠 李样生 胡友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69-1071,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晶BaMgAl_(10)O_(17):Eu蓝色荧光粉,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微米晶相比,纳米晶的XRD图谱展宽,随着Eu^(2+)浓度的增加,表现为荧光猝灭;荧光猝灭源于晶格迁移。
关键词 荧光粉 BaMgAl10O17:Eu 纳米复合氧化物 稀土铝酸盐 铕掺杂 合成 发光特性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氧化物/官能化碳纳米管复合协效阻燃剂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代励 刘恒均 +1 位作者 郭艺琳 杨琪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 环氧树脂(EPs)广泛应用于飞机结构部件中,为其开发高性能阻燃剂对提高飞机防火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一锅法在交织的官能化碳纳米管(F-CNTs)骨架上生长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纳米片,构建得到二者的复合结构MgAl-LDH/F-CNTs。以MgAl-LDH/F-CNTs复合结构作为力学支撑,进一步负载CuMoO4纳米颗粒,最终得到适用于环氧树脂的MgAl-LDH/F-CNTs-CuMoO4协效阻燃剂。其中,MgAl-LDH/F-CNTs复合结构可助于实现各阻燃组分在环氧树脂聚合物基材中的均匀分散,相较于未经阻燃处理的环氧树脂材料,阻燃环氧树脂在燃烧测试中其峰值热释放速率可降低40.5%,总热释放量可降低7.49%,CO生成量和总烟气释放量可显著降低43.0%和26.3%,极限氧指数LOI提升38.2%,可见经阻燃处理后的EP复合材料阻燃性能显著提升。此外,经阻燃处理后环氧树脂拉伸、弯曲强度仅下降7.1%和22.4%,表明CNTs的添加以及MgAl-LDH/F-CNTs复合结构的构建能够有效补偿LDH添加对EP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物 纳米 复合结构 阻燃剂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微晶RE_2Sn_(2-x)B'xO_7的制备、结构和红外光谱(RE=Sm,Ce;B’=Fe,Co,Ni;x=0~1.0)
4
作者 巩雄 张桂兰 +3 位作者 武鹏飞 汤国庆 陈文驹 杨宏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采用非醇盐溶胶-凝胶法首次制备了未见报道的B位掺杂烧绿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RE2Sn2-xB'xO7(RE=Sm,Ce;B’=Fe,Co,Ni;x=0~1.0)纳米微晶.发现应用该法可降低反应温度(约200℃),缩短反应时间.制备的纳米微晶属于立方晶... 采用非醇盐溶胶-凝胶法首次制备了未见报道的B位掺杂烧绿石型稀土复合氧化物RE2Sn2-xB'xO7(RE=Sm,Ce;B’=Fe,Co,Ni;x=0~1.0)纳米微晶.发现应用该法可降低反应温度(约200℃),缩短反应时间.制备的纳米微晶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Fd3m,晶胞参数与掺杂量呈线住关系.通过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RE=Ce系列试样的吸收峰频率值均低于RE=Sm系列试样的对应吸收峰频率值:B'位不同离子的掺入,不仅导致BO6八面体的变形,出现相应的吸收峰,而且影响RE-O键的振动,使其频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复合氧化物 纳米微晶 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氧化物AM_yAl_(12-y)O_(19-δ)的制备、结构和催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占林 赵丽娜 +1 位作者 王良 贾树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8-441,共4页
A series of nanometer oxide catalytic materials AMyAl12-yO19-δwere prepared by roasting solid oxide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nitrates.It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BET,TEM technique... A series of nanometer oxide catalytic materials AMyAl12-yO19-δwere prepared by roasting solid oxides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nitrates.Its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BET,TEM techniques,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CO2 reforming of methane to synthetic gas was also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AMyAl12-yO19-δ exhibited similar crystal structures and different propertie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bstituted metals A and M.Under the same reaction condition,compound oxides AMyAl12-yO19-δexhibited significant catalytic activities and stability for CO2 reforming of methane.During 18h reaction at 700℃,the conversions of CH4 and CO2 remained over 93.4%and 91.2%,respectively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 deposited was only 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氧化物am7 Al12-yO19-δ 制备 晶体结构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非晶态分子合金制备纳米稀土复合氧化物La_(0.67-x)Nd_xSr_(0.33)MnO_3 被引量:1
6
作者 翟永青 易涛 +2 位作者 高松 马宝清 严纯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6-257,共2页
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因其特殊的巨磁电阻效应 ,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用非晶态分子合金为前驱体 ,在低温下制备了La0 .67-xNdxSr0 .3 3 MnO3 的系列纳米复合氧化物。通过IR、TG DTA、XRD、AFM等对合成条件及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 钙钛矿型稀土锰氧化物因其特殊的巨磁电阻效应 ,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用非晶态分子合金为前驱体 ,在低温下制备了La0 .67-xNdxSr0 .3 3 MnO3 的系列纳米复合氧化物。通过IR、TG DTA、XRD、AFM等对合成条件及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分子合金 前驱体 钙钛矿型 纳米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纳米ZrB_(2)颗粒与稀土Sc协同增强7N01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
7
作者 怯喜周 陈锐崐 +1 位作者 彭艳杰 赵玉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2,共5页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7N01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元素Sc,通过原位纳米颗粒和稀土元素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研究表明,向铝合金中单独引入原位纳米ZrB_(2)颗粒的含量超过3wt%后,其团聚现象较严重,不利于复合材料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稀土Sc后,原位ZrB_(2)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同时,Sc的加入还可有效改善粗大的含铁析出相,细化基体晶粒;原位纳米ZrB_(2)颗粒和稀土Sc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7N01基体的性能大幅提高,当ZrB_(2)和Sc的引入量分别为3wt%和0.2wt%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匹配最优,分别为447 MPa、481 MPa和9.6%,相比7N01铝合金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16.1%、11.3%和2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N01基复合材料 原位纳米ZrB_(2)颗粒 稀土Sc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铜铬复合氧化物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洪伟良 刘剑洪 +3 位作者 田德余 桂阳 任祥忠 赵凤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了研究纳米CuO·Cr2 O3复合物的催化性能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出不同铜、铬质量比的纳米CuO·Cr2 O3复合物 ,测出产物的粒径约为 15nm。用DSC测试了纳米CuO·Cr2 O3复合物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纳米C... 为了研究纳米CuO·Cr2 O3复合物的催化性能 ,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出不同铜、铬质量比的纳米CuO·Cr2 O3复合物 ,测出产物的粒径约为 15nm。用DSC测试了纳米CuO·Cr2 O3复合物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纳米CuO·Cr2 O3复合物对RDX热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它使RDX的分解峰温提前了 11 1℃ ,活化能降低了 17kJ mol,其作用明显优于纳米CuO和纳米C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X 硝胺推进剂 纳米复合氧化物 热分解 燃烧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11/石墨烯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春银 赵彩霞 +3 位作者 郭威男 马建莉 林杉 王标兵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Nylon 11,Polyamide 11)/石墨烯氧化物(G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尼龙11及其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切力变稀的现象;GO的加入降低了尼龙11/GO纳...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尼龙11(Nylon 11,Polyamide 11)/石墨烯氧化物(GO)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尼龙11及其复合材料均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切力变稀的现象;GO的加入降低了尼龙11/GO纳米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用Cole-Cole理论检测尼龙11/GO纳米复合材料,其曲线出现双峰,表明复合材料发生相分离,与Han曲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1 石墨烯氧化物 原位聚合 旋转流变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9
10
作者 徐建华 郝建薇 +1 位作者 赵芸 段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39,共5页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PA-6/PP共混体系 无卤阻燃剂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纳米粉体的制备及气敏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晓娟 刘尔生 +1 位作者 陈耐生 黄金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17,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4种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MFe2O4(M=Cu2+,Zn2+,Cd2+,Mg2+).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及比表面测定等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粉体,平均粒径<50nm.将...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4种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MFe2O4(M=Cu2+,Zn2+,Cd2+,Mg2+).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透射电镜及比表面测定等表征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纳米粉体,平均粒径<50nm.将样品做成厚膜型气敏元件,测定了其对乙炔、液化石油气、一氧化碳、氢气和乙醇等还原(可燃)性气体的气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敏材料 尖晶石型 纳米 气敏性 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_(3+λ)制备及催化甲烷完全氧化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钟子宜 梁志武 +2 位作者 曹学强 颜其洁 傅献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和大颗粒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3+λ,并对其催化甲烷完全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样品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XPS,TPR和非计量氧化学分析...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和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级和大颗粒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MnO3+λ,并对其催化甲烷完全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样品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反应温度.XPS,TPR和非计量氧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氧化物含有较多的Mn(4-σ)+离子,其邻近晶格氧可能导致甲烷完全氧化;甲烷在LaMnO3+λ低温区的活化中心可能为Mn(4-σ)+-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 甲烷 氧化 复合氧化物 催化剂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红缨 王双宝 +1 位作者 朱英 江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3-1308,共6页
利用水热法与无模板自组装法相结合,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掺杂剂和反应物,制备了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三氯化铁的浓度可以调控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13 mol/L时,产物组成为未掺杂的低... 利用水热法与无模板自组装法相结合,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掺杂剂和反应物,制备了聚苯胺及其铁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三氯化铁的浓度可以调控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13 mol/L时,产物组成为未掺杂的低聚苯胺与α-Fe2O3的复合纳米材料,其微观结构为纳米颗粒组装成的椭球体和准立方体;当三氯化铁的浓度≥0.20 mol/L时,产物组成为掺杂态聚苯胺,其微观结构为纳米片层结构组装成的微米级大丽花球;并且产物的粒径随三氯化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光电子能谱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产物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聚苯胺 氧化物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柱状双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的阻燃抑烟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秀婷 刘颖 +3 位作者 吴大鸣 孟庆云 段雪 王红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柱状双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 聚氯乙烯 阻燃抑烟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氧化物CuO·SnO_2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红旭 赵凤起 +4 位作者 罗阳 郝海霞 高茵 王晗 李上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18-1222,共5页
CuO·SnO2 Nanocomposite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from Cu(NO3)2·3H2O, SnCl4·5H2O with NaOH at low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form,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material were char... CuO·SnO2 Nanocomposite powders were prepar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from Cu(NO3)2·3H2O, SnCl4·5H2O with NaOH at low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form,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material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FTIR, SEM-EDS and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O·SnO2 nanocomposite was composed of CuO with monoclinic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SnO2 with tetragonal crystalline structure.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the CuO·SnO2 nanocomposite was about 1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氧化物 CuO·SnO2 固相化学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峰 卢献忠 +1 位作者 易德莲 李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表明: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的是多孔纳米材料,且低温(400,600,7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的MgSnO3复合氧化物,高温(750,85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的Mg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Mg2SnO4,900℃热分解得到的是MgO和SnO2的混合物。所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均为多孔材料,而且孔径、结晶度及电化学性能均依赖于分解温度。若从容量和循环寿命折中考虑,850℃热分解试样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液相沉淀法 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WO_3纳米复合氧化物的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登峰 张覃轶 +2 位作者 王爱华 桂阳海 谢长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以纳米ZnO为原料掺入4种质量分数的纳米WO3,经不同温度烧结制作了ZnO-WO3纳米复合氧化物气敏元件,讨论了掺杂质量分数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相组分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n-W-O敏感体系中,WO3等辅相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与... 以纳米ZnO为原料掺入4种质量分数的纳米WO3,经不同温度烧结制作了ZnO-WO3纳米复合氧化物气敏元件,讨论了掺杂质量分数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相组分和气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Zn-W-O敏感体系中,WO3等辅相对材料气敏性能的影响十分明显,与纯纳米ZnO比较,450℃烧结、掺入质量分数为30%的WO3的敏感材料对200×10-6体积分数的乙醇和苯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50和16。由于WO3与ZnO的酸碱中心相互催化作用,致使ZnO-WO3复合氧化物有着优异的敏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氧化物 多相组分 气敏性能 相互催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ZrO_2-Al_2O_3纳米复合氧化物的物相表征 被引量:27
19
作者 梁健 黄惠忠 谢有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4,共5页
用Al(NO3)3和ZrO(NO3)2混合溶液,加氨水共沉淀制备了一系列Al2O3含量由低到高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用XRD、XPS、BET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一种组分含量由低到高,其主要存在形式按形成固溶体-表面单层分散-析出单独... 用Al(NO3)3和ZrO(NO3)2混合溶液,加氨水共沉淀制备了一系列Al2O3含量由低到高的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用XRD、XPS、BET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一种组分含量由低到高,其主要存在形式按形成固溶体-表面单层分散-析出单独晶相的规律变化,而一种组分的加入均使另一种组分的XRD衍射峰明显宽化,晶粒变细;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明显大于两种组分纯样品比表面的简单加和.实验表明体系中两种组分存在相互表面单层分散,即在一定的相对含量范围内,该体系的任一组分的微晶固溶体都既接受另一组分在其表面上的单层分散,同时也在另一组分的微晶固溶体表面上单层分散.相互单层分散和固溶体的生成都可能使高温焙烧时微晶的增大受到抑制,从而维持了样品的高比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物相表征 ZRO2 AL2O3 纳米复合氧化物 相互单层分散 陶瓷 氧化 氧化二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大光 李海霞 +2 位作者 李铁虎 张鹤丰 章弘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为 1∶2、热分解温度 400℃、热分解时间 2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0. 425Mn0. 549O2,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平均粒径为 11 .7~19nm。应用TG-DTA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物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a) =[ -ln(1-α) ]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 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 热分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